?

音樂教學中的能力培養

2017-05-09 16:25立新
速讀·中旬 2016年8期
關鍵詞:音樂教學創新能力

摘 要:音樂教學在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多方面能力方面,就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優勢。因此,要把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個重要的任務納入到音樂教學之中。通過體驗感受﹑直接感知﹑興趣誘發﹑自然滲透﹑啟發討論、聽唱比較等方法形成藝術審美施教力。同時,教師應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趣去牽動和激發學生的情。

關鍵詞:創新能力;想象思維;音樂教學

一、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

人們對各種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維的基礎,教師應注意在課中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知訓練,讓學生的右腦獲得豐富的映象,這些映象就會轉化為“表象”。表象指在物體并沒有呈現的情況下,頭腦中所出現的該物體的形象。只有豐富的表象積累才能為形象思維提供廣闊天地。所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不僅僅關注動手操作的過程和操作能力,可進行系統的感知訓練,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為形象思維的發展打下基礎。

首先是聽覺能力的培養。通過音調、音色、力度、時值等讓學生去感知和認識聲音,進而聽旋律、聽和聲、聽遍各種人聲和各種樂器的聲音,提高學生聽覺的選擇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視覺能力與歌唱技巧的培養。再發聲練習、試唱中就初步要求學生視譜歌唱了。視奏也同樣要一目數行。這都要堅持培養學生的速視能力。

在教學中還應特別注重講練結合、學用一致,幫助學生把知識轉化為技能,逐步具有識譜、歌唱的能力。教師應做到講一點練一點,切莫只講不練。如講了切分音符,就要唱又切分音符的樂句,應把識譜能力的培養貫穿到整個歌唱教學中,教唱新歌時特別要注意指導學生唱好曲譜。在學生初步認識并理解音符的時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帶唱,這樣會造成學生的依賴心理,學無長進??蓮那V中選出難唱的樂句或樂段重點指導。難點突破后,其余部分讓學生獨立練習試唱,使學生在試唱中有所收獲激發興趣,提高識譜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欣賞能力

音樂和文字不同,文字表達明確的概念和具體的思想,而音樂則是通過人們的感知,使人們對作品所塑造的形象產生聯想、想象,引起共鳴來達到目的??梢?,音樂教學在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獨特而明顯的。通過視唱、欣賞音樂,不但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視覺、聽覺能力,而且學生的大腦在隨著音樂緊張活動的同時,想象、記憶、情感等心理活動也非?;钴S,這些都有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間接和概括的反映。除了讓學生欣賞教材上的音樂作品,擴大視聽范圍提高音樂欣賞能力。教師可從實際出發,采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如分別在鋼琴不同音區彈奏學生喜愛的樂曲片段,讓學生欣賞不同音區彈奏出的效果。還可以加深難度提高要求,如教師可以采用口語與琴聲相結合的方法給學生講音樂故事。這種練習充滿音樂情趣,學生倍加喜歡,對學生欣賞能力的培養十分有利,并為以后欣賞更深的音樂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感知、想象、理解、欣賞這幾種能力有機的聯系在一起,這幾種能力的提高一定會促進智力的提高,對學生的健康的成長和提高藝術修養大有益處。

通過欣賞各種音樂來擴展學生的視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種事物都出現了它的多面性。大家所聽的音樂也不單一是中國的民族音樂了,各種外國的優秀音樂作品,外國的流行音樂,比較時尚的說唱音樂,酷絢的哈韓族,還有純娛樂的通俗音樂等,都大量的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純娛樂的通俗音樂遍地開花,和大力推廣中國優秀民族音樂的同時,如何讓學生接受和了解外國優秀音樂作品,是十分值得關注的。

三、培養學生的理解、表現能力

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根據作品的內容,引導學生從旋律,節奏,風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樂基本知識的同時,利用舊知識對作品進行分析,如樂句樂段、調式調性、曲式、作品風格等。這種分析音樂作品的本領就是理解能力。表現能力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因此,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就必須讓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離開了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就是一句空話。引導學生參與音樂藝術實踐活動,除了要選擇有藝術價值的表演曲目之外,還要注意活動形式的趣味性和學生參與活動的廣泛性。在活動形式上不能單一,在活動中要面向全體同學。在音樂表演活動中,老師要把表現音樂情趣和刻畫音樂想象放在重要位置上來加以處理。也就是說老師處理歌曲、樂曲的力度、速度、音色、和聲、織體、情緒上下功夫{例如演唱《游擊隊歌》時,用由弱大強、再由強到弱的方法處理,以表現游擊隊員靈活機動、神出鬼沒的英雄形象}。為提高學生音樂表現能力,應到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表演技能也是很必要的。例如,唱歌技能{歌唱的姿勢、呼吸、發聲、咬字、共鳴、吐字、情感處理等},演奏技能{持琴技能、弓法、指法、句法、情感表現等},表演技能{身段、手勢、臺步、表情等},都是音樂表演不可缺少的基礎性能力。固然,我們不能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但是,也不能忽略技能技巧在教學中的必要性。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

綜上所述,音樂活動的審美過程,正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過程。優秀的音樂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筆,注情于音的結晶,經過專業人員的二度創作,較好地詮釋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學生的聽賞及領悟是三度創作,在從“二度創作”到“三度創作”的審美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即以感性認識為基礎,理性分析為引導的多種心理因素,由導入情感到體驗情感,產生美的聯想與想象。教師要抓住音樂的特點,善于從心理學和教育學提供的規律中發現、尋找和研究音樂教育的特殊原理和規律,通過體驗感受,直觀感知、興趣誘發、自然滲透、啟發討論聽唱比較等方法,形成藝術審美施教力。同時,教師應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去牽動和激發學生的情。神態、語言、動作、指揮、范唱等都要傳達情感的信息,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和啟發。

參考文獻:

[1]杜重光主編.現代音樂課程教育[M].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立新(1979~),女,講師,呼和浩特職業學院。

猜你喜歡
音樂教學創新能力
拓展探究實驗 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教研協同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究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淺析
中等專業學校音樂欣賞教學研究
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中學生物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