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小考

2017-05-10 20:13
農業知識·百姓新生活 2017年4期
關鍵詞:寒食柳條祭祖

節令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表現出不同歷史時期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形式、思想觀念、心理特征和審美情趣,體現了人們對平安、幸福、圓滿、美好的企盼與追求。清明節是傳統節日里最具民族特色,最能牽動中國人的情感,最能反映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觀念、民俗心理和文化精神的節日之一。

清明節又叫鬼節、冥節、踏青節、三月節,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時間在農歷春分后第15日,公歷4月5日前后。值此時節,春深似海,綠野如茵,使人感到空氣清新,心情舒朗,故而稱之作“清明”。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歷史上一度成為僅次于春節的盛大節日。在傳統社會中,它的節期持續時間較長,一般五六天到十幾天,各地各時代不等。一方面是掃墓祭奠、懷念離世親人的節日,一方面是踏青嬉游、親近大自然的節日。直到今天,清明節仍然是中華民族包括海外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

由于清明節是整合了寒食節、上巳節的一個大的節日,所以它的習俗是三者的融合?,F代清明節以掃墓、祭奠和植樹為主要特點。歷史上清明節的節俗活動則更加豐富多彩,一方面是追思辭世親人、掃墓祭奠的節日,一方面又是游玩踏青、嬉戲娛樂的節日,此外還有許多現代社會已難覓其蹤的其他習俗。

祭祖掃墓

很久以前清明就已被固定為祭祀祖先、出城掃墓的日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離死別處,冥寞重泉哭不聞,蕭蕭幕雨人歸去?!庇涗洷彼尉┒笺昃ń耖_封市)風俗的《東京夢華錄·清明節》中講:寒食第三日,即清明節矣。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都城人出郊,禁中前半月,發宮人車馬朝陵,宗室南班近親,亦分遣詣陵墳享祀……節日,亦禁中出車馬,詣奉先寺道者院,祀諸宮人墳。

清明掃墓在唐宋時期至為盛行,為了使百官士庶有充分時間致祭祖先墳墓,唐憲宗元和年間曾規定在京畿任官的官員寒食上墳拜墓,衙門要依例放假,以便使官員們可以從容地祭祖掃墓。在外諸州府縣道遠者,亦可請延長假期掃墓。這反映唐后期出仕外地官員返回家鄉拜掃親人墳墓已相沿成風,并逐漸演進成為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民俗傳統之一。

時至今日,清明祭祖掃墓仍是全體華夏兒女一年中的重大事宜,并增添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每逢清明,人們紛紛到烈士陵園掃墓,緬懷革命烈士的高貴品質,寄托哀思,鼓舞斗志,賦予了清明節以新的意義。

插柳戴柳

清明期間人們總要折下一些初春剛吐新芽的柳枝插放在門上檐下應景過節。這一習俗歷史悠久,影響深遠。插柳有三種形式:一種是把柳條插于門上,意為“明眼”,翠綠的柳條在春風的撫拂中飄飄蕩蕩,望一眼,眼目清亮。南宋吳自枚在《夢粱錄》中曾記載說:“清明交三月。節前二日為之寒食,京師(現杭州)多從冬至后數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插柳條于門上,名曰:“明眼”。另一種是把柳條像插花一般插于頭發中,名曰:“戴柳”,意為“避毒”,與古代士大夫佩玉石避邪意思相同。戴柳避毒始于唐代明皇時,《燕京歲時記》中曾說:“至清明戴柳者,及唐玄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水之隅,賜群臣柳圈各一,謂之可免蠆毒”,指的就是戴柳避毒這件事。而民間亦有諺語說,“清明不插柳,生來變黃狗”,指的也是這件事。第三種是插柳于屋檐之下,“清明不插柳,紅顏變皓首”,插柳,象征著青春旺盛。清代人陳璨曾有詩為證:“禁煙時節響餳簫,處處檐牙插柳條。買得瓜皮攜酒榼,紛紛搖到段家橋?!?/p>

禁煙賜火

寒食、清明已經合二為一。寒食要禁火,清明賜新火。寒食禁火之俗流傳甚早。相傳起于春秋晉地,據言系晉文公紀念介子推而起。魏晉以后通常在清明節前一二日為寒食斷火之日。至清明日,則要重新取火、熟食,時俗稱為“取新火”。據說,寒食禁火之后,民間便沒有火種,直到清明那天,火禁已開,家家便設法鉆取新火了。清明之日,皇宮里往往還以新火來賜給勛戚近臣。宋敏求的《春明退朝錄》中說:“唐時清明取榆柳火以賜近臣戚里,本朝因之?!毙禄鹩眯讲駛髻n給京師諸臣,作為一種恩惠賜與和聯接勾通君臣感情的節日交往。這種風俗常常還見于唐宋詩人筆下,“內宮初賜清明火”“朝來新火起廚煙”“檢火推恩忝侍臣”等等均是描寫宮中清明賜火之事的名句?,F在寒食風俗已經近乎廢止,清明生新火的傳統當然不會繼續存在了。

踏青游玩

踏青又稱“尋春”“春禊”,晉代已盛。清明時節也是人們春游的大好時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盡情地親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這是清明節俗的另一項重要活動。目前普遍認為,這一項清明節俗是繼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節傳統。上巳節的一項重要內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擇偶。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記載:“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江渚池沼間。臨清流,為流杯曲水之飲?!闭f明上巳節的主要習俗便是在水邊郊游、宴樂。杜甫《麗人行》一詩中“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描寫的便是此情此景。王維在《寒食城東即事》一詩中有“少年分日作邀游,不用清明兼上巳”的名句。韋應物《寒食后北樓作》:“園林過新節,風花亂高閣。遙聞擊鼓聲,跳鞠軍中樂?!崩钫狻堵尻柷迕魅沼昱罚骸皶匀涨迕魈?,夜來篙少雨。千門尚煙火,九陌無塵土。酒綠河橋春,漏閑宮殿午。游人戀芳草,半犯嚴城鼓?!卑拙右住肚迕饕埂罚骸昂蔑L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庇纱丝梢娗迕魅胀獬鎏で嘤瓮嬖诋敃r已是一種普遍風氣。

清明節習俗很多,除了上述四種主要活動以外,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射柳、打秋千、踢蹴鞠、斗雞走狗、放風箏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為樂,仕女云集,踏青之風極盛。

(沙玉偉)

猜你喜歡
寒食柳條祭祖
夏日柳條
春潮帶雨 寒食月明
CLOSE TOHEAVEN
洪洞祭祖
讀蘇軾《寒食帖》,最是惆悵多情時
祭祖
《宋會要輯稿》“西人最重寒食”考
拔河
應似飛鴻踏雪泥——蘇軾《寒食帖》漫談
從《詩經》祭祖詩看“周德”的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