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共生策略研究

2017-05-10 11:57宗一
商場現代化 2017年7期
關鍵詞:共生經濟發展環境保護

宗一

摘 要:在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處于對立狀態的,傳統的經濟發展是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的,二者似乎是一對矛盾主體。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產模式的改善,人們逐漸認識到經濟發展可以與環境保護相結合, 同時進行。如何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是當前經濟學界和環境保護行業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共生;策略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外在的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提供了大量的自然資源,促進了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如果沒有高效的措施保護自然環境,就會造成自然環境的破壞,污染環境,造成生態失衡,自然資源枯竭。因此,要想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要保護好自然環境,堅持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才能夠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生態環境的持續穩定。

一、我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環境保護問題

1.人口壓力造成的環境破壞。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促進了人口的大量增加,人口的過激增長勢必要求經濟的快速發展,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往往就忽略了環境的保護工作或者對環境保護的力度不足。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數量龐大,科學技術水平有限,在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問題上沒有太多有效的技術支持,很容易造成環境的破壞。另外,人口眾多對于自然資源的消耗也異常龐大,粗放型的利用就會造成資源浪費。

2.政府對環境保護的力度不夠。政府在推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往往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片面的追求經濟利益。在思想上就沒有足夠的重視環境保護工作。政府作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主導者,如果不能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就會造成管理偏頗,為了保障經濟的發展,忽略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另外,環境保護的相關制度及法律不健全,行政部門在執法過程中缺少執法力度,對于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監管力度不足,行政處罰職權有限,不能有效地執行環境保護的規章制度。

3.環境保護的宣傳不足,缺乏理性認知。環境保護不是政府的特定職責,也不是企業的特定職責,而是全體公民共同努力共同堅持的公眾事業。由于人口眾多,國民教育能力有限,人們的環境保護的基本素質水平不高,沒有充分的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另外,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較低,宣傳工作不到位,造成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環境保護的法制觀念薄弱,不能自覺地貫徹執行保護環境的規章制度。某些地方領導對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認知不足,片面的追求經濟的發展,忽略了環境保護,造成環境問題日益嚴重。

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生的策略

1.堅持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建設有利于促進經濟的發展,自然環境的穩定以及社會的進步。發展循環經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國家倡導發展循環經濟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國情,制定適合我國的循環經濟,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國家以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減輕對環境的破壞,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法制體系。經濟的發展與環境的保護工作要有機的結合起來,堅持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共同進步。要想達到這種理想的效果必須堅持環境保護法制體系的建設,通過法律制度規范企業和個人的行為,為環境保護提供根本保障。我國環保法制建設正在逐步完善,通過規范企業的生產運行行為,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減少自然資源的浪費,盡量的做到節能減排。對于貫徹落實法制要求,做到節能減排的企業進行表彰和獎勵,對于破壞環境,不遵守環境保護制度的企業進行處罰,這樣做到獎懲分明,就能夠促進企業自覺地遵守環境保護的規章制度,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推動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的法制化進程。

3.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國民環保意識。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政府的引導行為,環境保護的工作單純靠政府的行政監督是遠遠不夠的。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經濟社會的發展普惠于廣大人民,人民在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時,也應該做好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廣大人民在保護環境方面做出的努力,首先應該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積極地學習了解國家宣傳的環境保護知識,主動地參與到環境保護的活動中去。人們還需要提高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不僅是遵循國家的行政規范,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

4.堅持科技創新。傳統的資源消耗多以煤炭、天然氣、石油、水等為代表,這些資源不僅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利用不當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對于自然資源的利用方面,需要國家加大投入力度,堅持科技創新,利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提高企業生產的環保能力。通過科技的創新研發可替代型資源,減輕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和自然環境的破壞。因此,國家必須要堅持科技創新,加強科技的研發能力,運用科學技術創造先進的生產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依賴于自然環境,要想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解決這對矛盾主體,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運用科技的力量保護自然環境,實現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共生和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嫚.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生策略[J].財經問題研究,2001,05:74-80.

[2]溫運力,劉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生策略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09:166.

[3]吳彥.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生策略[J].科技創業月刊,2016,18:104-105.

[4]王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共生策略研究[J].北方環境,2011,05:16.

猜你喜歡
共生經濟發展環境保護
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之重大(點)工程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在體驗中走向共生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探究
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運輸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新《環境保護法》4個配套辦法發布
建筑與環境共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