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體育教學中的體能訓練

2017-05-11 00:10趙明志
教育界·上旬 2016年6期
關鍵詞:體能訓練體育教學方法

趙明志

[摘要]本文解釋了體能的概念,闡述了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增強學生體能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負重法、持續法、間歇法、游戲法、綜合法等手段進行體能訓練,從而達到增強學生體能的目的。

[關鍵詞]體育教學 體能訓練 方法

一、體能的概念

體能的英文名稱是Physical Fitness,在中國臺灣和香港多譯為體適能。但事實上,許多學者對于體能和體適能的定義仍存在分歧。例如有學者認為“體能是指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肌肉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它包括身體素質(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性等)和身體基本活動能力(立、走、跑、跳、投、舉、攀登、爬越等)”。而有的學者則認為“體能又叫體適能,是一種滿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夠的能量完成各種活動的能力”。我們更加傾向于后者,認為體能是身體適應生活、運動與環境(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在科技進步的文明社會中,人類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營養攝取越來越高,工作與生活壓力和休閑時間相對增加,每個人更加感受到良好體能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體能分為兩類:其一為競技運動或與選手有關的體能,例如速度、反應時間、肌力等因素即為競技體適能的組成因素;另一類是與健康有關的體能,包含有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柔軟性、身體組成等五個因素,這一類和每一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雖然體適能比體能似乎更加適合這個定義,但由于大家已經習慣于“體能”這個提法,在本文中我們仍然使用“體能”。

二、學生體能訓練的重要性

體能訓練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一課。從心理特點上分析,目的在于找到一些帶規律性的趨勢,以便在體能訓練中自覺地、有一定效率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精神。

(一)體能的訓練對發展學生智力有特殊意義

體育能力的訓練需要方方面面生理和心理因素總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對增強神經系統活動機能,提高大腦皮層神經活動過程的強度、均衡性、靈活性、適應性,發展學生的智力有重要意義。

(二)體能訓練是培養學生情感、意志品質的重要途徑

體能訓練中學生的情感能夠體現出:鮮明強烈、豐富多彩、緊張易變、積極性或消極性交織等特點。情緒的產生、變化,直接影響到身體各部分能力的發揮,并以運動成績的形式表現出來。滿意感、輕松感能激發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強烈動機。

意志努力是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動、克服主客觀帶來的困難,抑制情感沖動,避免發生不良行動,集中注意力,從而較好地實現目標的復雜過程。意志努力的品質表現為沉著果斷、頑強持久、堅忍不拔。

(三)體能訓練對學生個性特征培養有積極作用

個性既有人們心理活動的共同特點,又有各自的心理特征。好的個性風貌能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體能訓練是通過有技術的訓練、運動競賽來實現的,它對個性的發展和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

(四)體能訓練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有效渠道

品德教育需要講道理,更需要社會實踐,使道德認識在道德情感的激勵下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因此,自覺地運用體能訓練方式中累積的毅力及情感態度去讓學生進行自我品德教育,也是培養優良品德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式。

三、發展體能的方法與教學指導

發展體能常用的方法有:負重法、持續法、間歇法、游戲法、綜合法。

(一)負重法

負重法是指運用重物進行練習來鍛煉身體、發展機能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可采用物體負重練習,如選用杠鈴、啞鈴、實心球等重物和器具;也可選用克服自身體重的練習,如引體向上、倒立、立臥撐、俯臥撐、雙腿深蹲等。負重法可以運用不同的物體器材,以及自身的體重,有目的地發展身體任何部位的素質,特別對人體力量的增強具有明顯的效果。但在練習時教師一定要考慮到少年兒童的骨骼具有彈性好不易骨折但易變形的特點,指導學生科學鍛煉。負重練習必須以動力性力量為主、靜力性力量練習為輔,或者二者相互交替練習的方法進行效果最佳。在選擇負荷重量時,一般要以學生本人最大的絕對力量的三分之二練習較為有效。在練習的次數上,有人實驗隔日進行練習,力量增長77.6%,而每日進行練習,力量增長只有47%。由此所見,力量素質隔日練習優于每天練習。在練習的時間上,一般中小學生每次練習以5-10分鐘為宜,練習的內容不要太多;高年級及機體素質好的學生可進行較長時間、較多內容、較大強度的負重練習,但每次力量練習后都要注意放松調整,以提高肌肉的彈性,防止肌肉僵化,從而增進學生的力量機能。

(二)重復法

重復法是指在相對較長的時間內,用較穩定的強度,不間歇地連續進行練習的一種方法。重復的目的在于控制生理負荷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使學生的身體充分得到鍛煉。在教學中,重復法練習具有時間較長、運動量較大的特點,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調節運動負荷的方法,正確處理運動量與強度的關系。如練習強度大時,練習的時間就不能太長;練習的時間延長,強度就不能太大。重復法的練習一般比較單調,所以練習的方法與手段必須靈活多樣,以便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更好地發展學生的體能。

(三)間歇法

間歇法是指根據鍛煉對象、鍛煉項目的特點和生理負荷的大小,調整與控制各練習之間的時間,以提高發展體能效果的一種方法。依據超量負荷與超量恢復的原理,體育活動后要經過合理的休息,使機體產生一系列生理、生化超量反應,這樣才能提高體力,增強體質。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指導學生根據練習者的年齡、性別、體能、客觀環境條件等不同,嚴格控制間歇時間,避免負荷過大或太小而影響體能的發展。如對身體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兩組練習之間的間歇時間要求長些,間歇的時間控制在機體基本恢復的狀態下再進行下一次練習;而對身體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兩組練習之間的間歇時間要短些,間歇的時間應控制在機體處在尚未完全恢復的狀態下就進行下一次練習,這樣會取得更好的超量恢復之效。間歇的方式應采用積極休息的方法,如走、慢跑,適當的放松,以加速排除乳酸的堆積和體力的恢復,達到更好的體能鍛煉效果。

(四)游戲法

游戲法是教師組織學生在規則許可的范圍內,充分發揮個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達到預定任務的一種方法。游戲法通常有一定的情節和競賽成分,內容與形式多種多樣,在練習中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判斷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體能等。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根據發展體能的需要有明確的目的,選擇好游戲的內容與形式,如:發展速度素質可選用奔跑游戲;發展體能素質可選用負重游戲;發展靈敏素質可選用追逐激戲等。在游戲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規則許可的范圍內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在“貼膏藥”游戲中,要指導學生如何快速地逮住對方,而自身又要如何躲閃不讓對方逮住等,爭取優勝,發展體能。再則,在執行游戲的裁判工作中,教師還應指派學生一起協助,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評定成績的能力。

(五)循環法

循環法是根據教學的需要,把各種類型的動作,以及具有不同練習效果的手段組成一組練習的點,要求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循環往復地進行練習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由于各組的動作、器械不同,練習時花樣翻新交替進行,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科學布置各個練習點,在練習內容的搭配上要選用已經掌握的簡單易行的動作,同時在規定好練習的次數、規格和要求的基礎上,要著重強調動作的質量,防止片面地追求運動的密度和負荷。教師對各個練習點的練習要及時地指導、檢查與評價,防止學生走過場,以提高練習的實效性。

(六)綜合法

綜合法是指上述各種發展體能的方法在教學中結合起來加以應用的一種方法。它可以依據教學與發展體能的需要組成多種練習的方案,在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選擇和運用。如,要發展學生的速度素質可先選用重復法,再選用間歇法;要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可選用以一法為主、多法結合的方法。在運用綜合法練習時,教師必須嚴格控制練習的負荷、間歇的時間與休息的方式等,這些都要根據學生及場地器材等實際情況來制定出不同的要求,使學生在綜合的練習中達到全面發展體能的功效。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隨著科學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完善,在體育教學中,發展體能的方法是非常豐富的,體育教師應不斷總結教學的實踐經驗,依據教學的客觀實際,善于靈活而創造性地運用,使學生的體能得到更有效的發展。

猜你喜歡
體能訓練體育教學方法
消防員體能訓練與應用
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能訓練策略的分析
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理念創新
實效性視角下對警察體能訓練的思考
游戲融入教學建構靈動式體育課堂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競爭意識培養探究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用對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