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古典主義

2017-05-13 08:20郭佩佩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新古典主義古典主義革新

郭佩佩

【摘要】古典主義繪畫是利用古代的藝術精神、理想與規范來表現現實的道德觀念,它竭力追求一種完美的崇高感,在表現形式上創造一種完整的典范性,在技巧上強調精確的素描技術和柔緩微妙的明暗色調追求宏大的構圖和莊重的風格與氣魄。

【關鍵詞】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比較;傳統;革新

歐洲歷史上曾有過三次學習古典藝術的高潮:第一次是文藝復興,第二次是十七世紀,第三次則是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十七至十九世紀學習古典藝術即古典主義,古典主義是流行于歐洲各國的一種文化思潮和美術傾向,它發源于17世紀的法國,先后有三種不同的藝術傾向:以普桑為代表的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義;以達維特為代表的宣揚革命和斗爭精神的古典主義和以安格爾為代表的追求完美形式的和典范風格的學院古典主義。

一、以普桑為代表的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義

隨著君主專制統治的鞏固,資產階級的妥協和對王權的依賴;對古羅馬時代古典藝術的崇拜等,以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義誕生了,他的主要特征是:

1、重理性,強調純客觀的描寫,排斥情感與想象;

2、重典型,強調普遍的典型表現,排斥特殊化的個性表現;

3、重古代,推崇古希臘羅馬的藝術傳統及歷史宗教和神話;

4、重素描,注重以線和輪廓為主的素描造型,強調簡練、明確、清晰的藝術語言。

普桑,十七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繪畫的奠基人,他重視理性思考,強調素描作用,追求完美與莊嚴,他的作品飽含著深刻的哲理,具有宏大的氣度,創作了一系列具有“崇高風格”題材的作品,《阿卡迪亞的牧羊人》就是重要的作品之一。

《阿卡迪亞的牧羊人》以一塊石碑作為畫面的中心,上面的銘文指出這便是傳說中樂土。竭力辨認字跡的幾位牧人或立或跪,環狀的構圖把人體與幽雅的風景組成詩一般和諧的世界。阿卡迪亞,傳說中西方世界的“樂土”,在普桑的藝術世界里,那些想象的美好世界里,和平、美好、恬靜、安詳,卻總是籠罩著淡淡的悲涼與哀愁。畫中石碑上的拉丁銘文清清楚楚的寫著:“即使在阿卡迪亞也有我的存在”。這句話使得這幅著名的藝術作品含義晦澀,成為美術史上高深莫測的作品之一。

畫中四個牧人頭戴花冠,拿著手杖,牧人的服飾都是具有崇高意味的希臘雕刻風格。表情沉默、肅穆、具有西方古代風格的牧人,靜謐的風景,沉重的墓碑,深沉晦澀的文字,黃鐘大呂般生命的追問,灰色的色調。畫面的一切,使這種惆悵悲涼的氣氛達到了頂點。這種非現實的牧歌式悲涼情調,在一定程度上,表露了畫家當時的處境與對藝術的憧憬,也表現了畫家描繪藝術形象的崇高表現。

二、以達維特(大衛)為代表的宣揚革命和斗爭精神的新古典主義

隨著法國大革命的到來,藝術傾向從表現女性的肉感變為視死如歸的堅強;洛可可藝術晚期,人們已對這種勞民傷財和萎靡不振的藝術開始反感、厭倦;追求共和制的資產階級以歷史上的羅馬為借鑒;龐貝古城的出土更激起對古典藝術崇拜的狂熱等等,在這些條件的影響下,法國新古典主義誕生了。他的主要特征是:

1、選擇嚴峻的重大題材(古代歷史和現實的重大題材);

2、在藝術形式上,強調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現;

3、在構圖上強調完整性;

4、在造型上注重素描和輪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

達維特是新古典主義繪畫的代表畫家,他用古典主義的手法,畫資產階級革命的題材。他們用這種似乎已經陳舊的、過時的技巧來表現革命的內容,美術史家文杜里給予這樣的評價:“法國古典主義畫家大衛在政治上有多么革命,在藝術上就有多么反動?!碑斎贿@個評價似乎過于偏激了,大衛的作品還是很有創造的,他的作品中那種雄偉嚴肅,那種力量是十分激動人心的。

《荷加斯兄弟的宣誓》這件暗示共和、頌揚為國犧牲的巨幅作品,以三個圓拱門將整個畫面分為三部分。左邊是在父親面前宣誓的三兄弟,他們中有著強大的體魄,勻稱的比例以及大多以直線構成的形體和姿勢。中間是手舉武器帶領兒子宣誓的老父親。右邊則是由曲線和柔軟姿態表現的幾位婦女,畫面突出的顯露出一種質樸和古羅馬式的莊嚴感,男子的剛毅和女性的孱弱對比鮮明。

作為古典主義精神的捍衛者,同時又是新古典主義最純粹表達者的大衛,在創作《馬拉之死》時卻遵循著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他認為把馬拉描繪成他所看到的那種姿態——為人們幸福而奮力寫作的姿態,是很有意義的。在《馬拉之死》這幅具有鮮明性格的作品中,雖然人物形象非常突出,但用色十分單純。在這件作品中大衛對悲劇事件的表現達到完美的程度,這幅油畫以極為簡潔的古典手法成功的將肖像的描繪、歷史事件的準確性和崇高的悲劇性結合在一起,使他成為一幅具有崇高悲劇美的佳作。

安格爾雖然形成了完美形式和典范風格的學院古典主義,但他把新古典主義推向了高峰。他的作品充滿了拉斐爾式的優美典雅,極其注重古代藝術的形式節奏,表現一種強烈的情感,也使用非常冷靜與均整的手法,素描精確,輪廓秀美,充滿嫻靜與孤美的情調。他認真學習繼承傳統的古典主義藝術,繼承古典主義中重理性、重古代、重道德的基本特征,追求淡雅的古典美,對于藝術的追求者來說,他把目光轉向了希臘和拉斐爾。他說,對古代的藝術“連一點懷疑都是不該有的”,“模仿古人一點也不丟臉”。

在安格爾眼里,“美”不是抽象的,而是存在于古代杰作里的那種和諧的比例關系、畫中一根優美的弧形線條、干凈光滑的繪畫表面以及高度理性、精心塑造的形體。美,就是具體的形式。

以《大宮女》為例,畫面中女子斜臥著,一只手臂和一條大腿構成一條穿過畫面的對角線,這是古典主義穩定畫面的構圖形式,但安格爾用身子和臉的扭轉使穩定的畫面產生變化。又用另一只手臂彎曲成的三角形和另一條腿彎曲成的三角,來打破對角線的呆板。此外,整幅畫的主色調是黃、藍兩色,黃藍色的運用,極其使畫面顯得刺激而不協調,安格爾巧妙的將藍色畫得很暗,將黃色畫得亮些,拉開兩色的明度對比,畫面頓時顯得協調起來。

“虛假”在這有了很好的解釋:比例的假就是大宮女身體夸張的比例,但卻使畫面顯得和諧不沖突;塑造的假就是通過明暗法來塑造形體,在這幅畫中主要是色調的運用上,黃藍色的使用,容易顯得刺激,而通過明暗法,畫面頓時顯得協調起來;繪畫表面的假就是繪畫表面的平與光,無論從哪個層次看,繪畫的表面沒有瑕疵。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宮女》體現了安格爾無與倫比的綜合能力。因為在這幅畫中,確實既有新古典主義的明晰、豐富而又具有貴族意味的肌理感,又有羅曼蒂克的東方情色的氣氛。

從古典主義到新古典主義,都遵循著古典主義共有的原則,新古典主義仍然沒有擺脫對素描的依賴,他們的作品普遍具有結構精準、造型完整的特性。新古典主義美術不是古希臘和羅馬美術的再現,也非十七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的重復。它是適應資產階級革命形勢需要在美術上一場借古開今的潮流。

三、結束語

美是一種特殊哲學的產物,這種哲學在本質上具有人性的特點,美使人的全部價值得到升華,并在神的圣體上以鮮明的形式顯示出來。

【參考文獻】

[1] ﹝英﹞羅伯特·卡明.藝術[M].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1.

[2] 丁 寧.西方美術十五講[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3] 孫乃樹.歐洲美術之旅[M]. 寧夏人民出版社, 2004.

[4] 楊 超.巴洛克與羅可可的浮華時代[J]. 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1.

猜你喜歡
新古典主義古典主義革新
斯特拉文斯基《意大利組曲》演奏初探
偏愛紅黃藍的古典主義畫家
復舊運轉
澳大利亞革新專利制度會否走向“末路”?
向古典主義致敬
從《慳吝人》看莫里哀在美與典型問題上的藝術處理
千金碎琴
激情 寧靜 唯美
淺析布索尼《C大調鋼琴協奏曲》的和聲特點
新古典主義家居風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