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勿將“和諧社會”庸俗化(道德化)

2017-05-13 00:45楊俊莉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生產方式和諧社會

【摘要】和諧社會,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題中之意和理想愿景。然而,在人們大談特談“和諧”的同時,卻恰恰已經快要淡忘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和諧”。我們一味地將處理好社會中各種矛盾、各種關系看作是和諧社會的全部內容,卻常?;煜松a力與生產關系二者在“和諧社會”中的角色定位,忽略了“生產力”這一基本因素對于社會和諧的決定作用和重大意義。

【關鍵詞】和諧社會;生產方式;庸俗化

一、和諧社會的內涵

通觀今日之中國,“和諧”無疑是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詞,也反映了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及時代旋律。那么什么是“和諧”?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配合得適當和勻稱?!睊亝s單純的語義分析,我們傾向于這樣理解,安順謂和,協調為諧。普通的一個語詞,從哲學的層面上延伸,彰顯出深刻的寓意、獨特的魅力。

隨著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推進,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一系列社會問題也紛紛涌現,民眾也表達了對社會更加和諧的期待,黨中央顯然也體察到了民意,將建設和諧社會提上了歷史進程。

早在2002年底,我國已經把“社會更加和諧”確定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6個目標之一。2005年2月19日,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把和諧社會建設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四大建設之一,同時將和諧社會的內涵概括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了《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原則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決定,提出了要求。

既然目標已經明確,那么如何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呢?這就為理論界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戰,特別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角色定位,值得我們深思。

二、生產方式

一本普通的漢語工具書便會告訴你:生產方式是指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物質資料的謀得方式,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自然界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的體系。生產方式的物質內容是生產力,其社會形式是生產關系,生產方式是兩者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的統一。

而生產力是指生產主體利用勞動工具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的能力,表現為人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或者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物質力量。其本質是指生產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具體可表現為科學技術即人們利用什么樣的勞動資料進行生產以及生產規模的大小,以及絕對產權如經濟主體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使用權等內容。生產關系則是指在生產勞動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些關系有著各種各樣內容,可以包括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等。作為生產方式的兩個基本方面,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人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決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又反過來制約著人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

同時,以辯證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的角度來看,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而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我們常??吹竭@樣的語句: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發展和變革決定生產關系的發展和變革;一種生產歷史先進的還是落后的,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取決于他是否適合生產力的發展狀況。也即在生產方式這兩個方面中,生產力具有決定作用。

三、從生產方式的角度看和諧社會

“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黨中央提出的“和諧社會”的六方面的基本內容。毫無疑問,在這六方面的內容中,我們最先看到的是對生產關系中各項內容的要求,似乎都是在強調要解決一些基本的社會矛盾方面的問題,但是,在這里,我不得不提醒大家關注隱藏在生產關系背后的生產力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作用和重大意義。

從中國共產十六屆四中全會胡錦濤總書記代表黨中央首次提出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黨執政興國的一項重大任務和奮斗目標,到十六屆六中全會黨中央通過《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再經過這幾年多時間的建設以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一直是社會各領域的熱門話題,更是學術界關心的熱點問題。人們積極贊揚黨中央這一高屋建瓴的英明舉措,為構建以“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基本特征的社會主義新社會而拍手叫好。但是。這其中也充斥著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說成是“對強調生產力標準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否定”的論調。在我看來,這種論調是不科學的,是對中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偉大決策的誤解,更是對強調“生產力標準”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妖魔化,是十分有害的。

理論上講,實現社會和諧有兩種途徑:一是實現社會靜態和諧,這是一種悲觀論,即在現有社會生產力水平基礎上,協調社會各子系統之問的關系和矛盾,從而實現社會和諧,其實質是放棄社會發展;二是實現社會動態和諧,即在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前提下,協調解決社會發展中所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在發展中求和諧。中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各項水平還較低,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高綜合國力,從容應對來自國際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必須抓住當前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努力在發展中實現社會和諧。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而且必須是有利于發展生產力的和諧社會。然而目前的現實是:我們將過度的關注停留在了生產關系的層面即實現社會的靜態和諧,卻鮮有觸到“和諧社會”的根基——生產力的發展,因而大有一種要將“和諧社會”庸俗化(道德化)的趨勢。

發展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則。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以后,應該想盡一切辦法發展社會生產,“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社會形態的發展歸根結底是由生產力決定的,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與發展當然也就要求要在生產力不斷發展的基礎上進行。

誠然,現階段調節各種社會矛盾和生產關系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要做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要注意到生產力這一基本因素的決定作用和巨大影響,妥善處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二者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角色定位,不僅要完成靜態和諧社會的構建,更要積極建設動態和諧社會,力爭在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前提下,協調解決社會發展中所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在發展中求和諧。從生產方式的角度談“和諧社會”,切勿將“和諧社會”庸俗化(道德化)。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 胡錦濤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M]. 學習出版社, 2005:10.

[2] 鄧小平. 鄧小平選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2.

[3] 馬克思, 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1.

【作者簡介】

楊俊莉(1991—),女,陜西銅川人,本科學歷,單位: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院,主要研究方向:學科教學(思政)。

猜你喜歡
生產方式和諧社會
萊陽市農業現代化發展建議
萊陽市農業現代化發展建議
論管仲的利益觀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淺析彝族花腰服飾圖案在錫工藝中的運用
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構建中國和諧社會中的意義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展策略分析
芻議網絡經濟影響下我國傳統產業生產方式的改革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論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