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介語理論和語篇偏誤看母語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

2017-05-13 13:08李雅欣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第二語言

【摘要】中介語理論是在語言對比和偏誤分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介語和偏誤現象的出現是語言習得中的一個動態和必然的過程。本文從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的漢語語篇偏誤為例分析母語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可以從語言交際、偏誤形成方式等角度分析中介語和偏誤的不同類型,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提高語言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介語理論;語篇偏誤;第二語言

一、中介語理論

中介語理論是在語言對比研究和偏誤分析的基礎上在國外發展起來的。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開始廣泛應用于外語教學?!爸薪檎Z”的概念一般認為最早是由塞林格于1972年正式提出的。國內對“中介語”的理解為:中介語是由于學習外語的人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目的語的規律進行不正確的歸納和推論而產生的一個語言系統,這個語言系統既不同于學習者的母語,又區別于他所學的目的語。但是,也有人把“中介語”理解為“思維語言”、“媒介語言”或類似于詞語釋義的“解釋語”。

中介語理論實際上應該包括了三方面的內容:1、揭示了語言習得過程中的中介現象;2、進一步提出了語言習得中的過度泛化等原理;3、偏誤分析。

語言學習者應該把“中介語”看作外語學習過程中的一種受綜合性因素影響的不斷變動的狀態,因為語言雖有其共性的規律,但具體的言語卻會因人而異,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又是千差萬別的。

二、中介語篇偏誤類

中介語語篇是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自發性輸出材料,能夠比較可靠地反映學習者的中介語狀況。本文將語篇銜接偏誤按產生原因分作以下6種類型:

1、語際偏誤:就是由母語負遷移而引起的語篇偏誤,又稱干擾性偏誤。

例如:他從澳大利亞來到廣州為了訪問我們倆。

這個句子里的“為了訪問我們倆”在英語中是用了動詞不定式表達,受母語影響,留學生把英語的表達式遷移到了漢語中。

2、語內偏誤:指受已經習得的目的語知識影響而出現的語篇偏誤。

例如:幸虧那個小姑娘,我才認識我最好的朋友。

該用“多虧”的地方用成了“幸虧”?!岸嗵潯迸c“幸虧”都可以表示由于前面的有利條件,而避免了后面不如意的事。但二者還是有差別的:“多虧”更多的含有感激的語氣,“幸虧”更多的是種如釋重負的慶幸語氣。

3、發展難度偏誤:指的是語言項目難度超出了學習者中介語發展水平而產生的偏誤。

例如:我充滿好奇的眼睛還在瞪著那個交通燈。

4、回避偏誤:通過使用近似的或間接的表達方式而繞過應該用的語言項,由此而產生的語篇偏誤叫回避偏誤。

例如:其實有可能要是我真的想忘記他也不能了,這是因為我的弟弟和他的女兒成了朋友。

5、誘導偏誤:指由于教材編寫或教師施教不當而造成的語篇偏誤。

例如:我國家的人用金錢來判斷誰是個幸福的人,什么是快樂。

6、雜糅與不明原因偏誤:雜糅是學習者把兩種不同的正確表達方式雜和在一起,揉成一個錯誤句子的偏誤;不明原因偏誤是指判斷不出明顯原因的偏誤。

例如:可是在發展中國家像中國,保護知識產權那么重要嗎?

經統計分析,這120篇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漢語作文中的銜接偏誤共390個,平均每篇3.25個。其中語際偏誤150個,占38.46%,數量最多,比例最高。由此可見,母語遷移造成了1/3以上的中介語語篇偏誤,是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銜接偏誤的最重要原因。

三、母語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方式

母語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大致有空項影響、對稱影響、非對稱影響、斜配關系影響等幾個:

1、空項影響

英語和漢語中的語言項目并非一一對應,有些語言項目英語中有,而漢語中沒有;有些項目英語中沒有,漢語中卻有。本文把這種情況稱為空項,把這種影響形式稱為空項影響。

首先,英語中有些語言項目在漢語中并不存在,其語義功能在漢語中必須由其他形式來承擔。例如:

(1)關系代詞

英語中有關系代詞,而漢語中沒有關系代詞,關系代詞的語義功能在漢語中一般是通過指示代詞、人稱代詞或詞匯復現等手段表達的。

例如:我經常跟外國朋友寫信,為了免費旅行,是一個好辦法。(這是一個好辦法)

I often write to my foreign friends,which is a good way for free travel。

在該例中,作者把跟外國朋友通信看作是免費旅行。最后一個小句里應加上一個指示代詞“這”,用于回指前面提到的“跟外國朋友通信”的這種情況。

(2)不定代詞one

英語中有一個出現頻率很高、用法靈活的不定代詞“one”。漢語中沒有這種語言形式,其語義功能是通過詞匯復現、“的”字結構等形式實現的。遇到這種情況時,留學生常常不知如何處理,很容易出現偏誤。

例如:那個商店賣很多漂亮的衣服,我最后選擇了紅色。(一件紅色的)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dresses in that shop。Finally I chose a red one。

以英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也容易出現一些偏誤。例如,出現于主語后的單音節連接詞在漢語中使用頻率較高,而英語中卻沒有這類用法。

例如:全家人都吃完了,才媽媽開始吃。

2、對稱影響

對稱影響是指母語中的某個語言項目在語法、語義和語用上與目的語的某個語言項目完全相同,英漢兩種語言中銜接方面的對稱項目較少,常見的有表示序列的方式。這些方式對于二語學習者來說,習得難度不大,但仍有偏誤存在。

3、非對稱影響

非對稱影響指的是雖然英漢兩種語言中都有某個語言項目,到二者并不是一一對應,而呈現出一對多或者多對一的情況。

首先,英語中的一個語言項,對應于漢語的多個語言項。英語中的一個語言項對應漢語中的多個語言項,即母語中的一種形式分裂成目的語的兩種或多種形式的語言項目,對于留學生來說難度很大,在應用時也極容易出現偏誤。

如:Q:你喜歡喝什么湯?A:我喜歡牛肉湯,或者雞湯。

What soup do you like?I like beef soup or chicken soup。

這里“or”可以翻譯為三種意思:還是、或者、否則。根據不同語境,可以有不同的意思。

其次,英語中的兩個或多個語言項,對應漢語中的一個語言項。有時,英語的兩個或多個語言項對應于漢語的一個語言項。

例句:當我學習上遇到困難,就請老師幫助我。

在漢語中,連詞“當”單用時后面一般跟“時”或“的時候”與之呼應。

4、斜配關系影響

斜配關系是介于對稱和非對稱之間的一種情況,指的是英語中的某個語言項目與漢語中的某個語言項目有時對稱有時不對稱的情況。

例句:辦公室的環境比較有意思和年輕人在他們的工作上比較出色。

The environment in the office is interesting and the young people there work excellently。

例子中的漢語“和”的地方英語中可以用“and”,而漢語句子中是不正確的,英語句子卻很自然。

綜上所述,母語通過空項影響、對稱影響、非對稱影響和斜配關系影響等形式,對第二語言學習者的目的語學習過程有著顯著的影響。正如Rod Ellis所言,學習者先有的語言知識對目的語學習的影響,是任何一種第二種語言習得理論都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程美珍. 漢語病句辨析九百例[M]. 北京: 華語教學出版社, 1997.

[2] 周小兵. 學習難度的測定和考察[J]. 世界漢語教學, 2004.

[3] 張 斌. 現代漢語虛詞詞典[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1.

[4] 劉月華, 等. 實用漢語語法(增訂本)[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1.

【作者簡介】

李雅欣(1995—),女,內蒙古人,臨沂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現代漢語。

猜你喜歡
第二語言
腦與第二語言學習
Justifying Choices in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第二語言議論文寫作綜述
腦科學研究對學好第二語言的啟示
A Critique on Mockingbird Don’t Sing
A Key Factor Affecting L2(English)Vocabulary Acquisition:L2(English)Proficiency
情感因素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