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聚中國正能量,挺起精神信仰的脊梁

2017-05-13 22:58孔洪濤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同時也進入了改革發展的深水期,處于重要的轉型階段,也由全面建設小康階段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階段。隨著經濟飛速發展以及西方價值觀念的影響,就導致了人民在信仰上缺失,舊的道德倫理體系的崩塌,新的倫理信仰尚未建立,這就致使了人民的信仰缺失,內心的空乏,從而導致了許多的社會問題,為了更好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些都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為此我們要不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其落實到每一個人身上,將其印在心中,凝聚“中華魂”,挺起精神信仰的脊梁,堅定道路的方向。

【關鍵詞】轉型時期;信仰缺失;“中華魂”

在改革開放后,打開國門的不僅僅是經濟,更是在經濟文化領域,隨著西方很多價值觀念的傳入,沖擊著中國傳統的價值體系,從而導致了中國傳統倫理道德體系的“崩塌”,核心價值觀念并沒有深入人心,從而引發了種種的社會問題。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加速期,舊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規范體系因不適應社會發展而逐步喪失其中積極性的作用,而新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規范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起來,這就導致了公民在從事活動時就會產生茫然心理,導致所想要實現的目標無法實現,缺少被明確告知合理性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社會處于所謂的“失范”狀態,從而公民們為了個人利益的發展,趨利避害,更多的從自身出發,更多的走上了形式主義的道路,造成了信仰的缺失,沒有了行為的主心骨,集體和社會責任意識變得愈加淡薄。

因此我們不得不重視當下所存在的許多問題,這需要我們再次堅定的樹立社會主義偉大理想,踐行核心價值觀,凝聚中華正能量,挺起中華民族的信仰的脊梁。

一、由于信仰缺失導致的問題

轉型時期,造成國人“失范”,推倒中國傳統倫理體系大廈的不僅是有西方腐朽的思想,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更有著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深刻的影響。在改革開放后,人們把更多的精力與注意投入到了經濟領域,從而對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視不夠,導致成為了經濟上的巨人,文化上的跛子,發展嚴重不平衡,缺失了一種核心價值觀念來規范人們行為與目標之間的關系,其弊端在社會生活中的體現就是群眾性的失范行為,信仰的缺失。歸根到底是我們當下的社會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沒有沖突的、制度與精神相協調的社會體系。

1、腐敗問題

十八大以來,打虎拍蠅,許多干部紛紛落馬,貪腐財物數額巨大,這體現著改革開放后的公務人員腐敗的嚴重問題。功利價值觀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打破了縱向的上下關系,建立起以市場為機制,以個體為本位的經濟關系,新的功利價值觀必然引發社會普遍文化目標向物質的轉移。個人財富成為獲得社會成功的新的目標,然而目標的實現并沒有合理的途徑的保障,這就致使官員利用自己職位的便利和權力,瘋狂斂財,為了自己的私利與享受,就喪失了底線。當下中國官場可謂是產生了崩塌式的腐敗,公務人員惶恐不已,人人自危,究其根源是內心缺乏了信仰,出現了越軌的行為,為政一方的目標并不是造福百姓,為人民服務,而是從個人處罰的偏差。當下反腐力度強硬,但只靠巡視組明察暗訪終究不是辦法,其持續性也有待考量。最終還是得要靠制度的保證,限制權力,從根源上出發,在思想上凈化公務人員,提高覺悟,樹立堅定的事業信仰,保持黨員純潔性,解決信仰缺失問題。

2、以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

APEC藍,閱兵藍,不能不讓人深省,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曾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著經濟,盲目追求著經濟的飛速增長,在物質利益的誘惑下,紛紛下海,只是看到了目標的追求,手段上從個人到整個社會意識都忽視了這個問題,在巨大的利益下,信仰的被沖擊這是對每一個公民的考驗,更是對整個社會的考驗。日本在六七十年代經歷了經濟的騰飛,經濟飛速發展,其卻沒有走上“失范”的道路,信仰缺失,始終堅持著經濟與環境持續發展的方向,本身就資源稀少,從意識上受到的教育就是保護生態,保護自生資源,但卻將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轉移到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只有信仰上的堅定才能變得更加強大。

3、社會民眾意識的誠信缺失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是對我國經濟發展認識的不斷深化,是對傳統觀念的破除,是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后,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但伴隨著誠信的缺失,信任的危機這更是應該引起我們重視的。從毒奶粉的三氯氰胺到火腿的瘦肉精,讓我們認識到,這已不是企業個人品行道德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的信仰缺失。從偏差到失范,這些問題,是我們急需解決的事情,關乎整個社會的發展大局。

二、可行性建議

1、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重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當下急需信仰的重塑來解決當下存在的信仰缺失問題,從盲目的實現個人目標的誤區中走出來,引導教育群眾使用社會倡導,并利于社會發展的方式,來促進個人與社會目標的實現,具體來說就是要樹立起主心骨,重新發展起完善的倫理道德體系,從思想上真正進入小康。

2、重塑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

信仰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重要問題,其關乎整個社會的思維導向,習總書記還明確提出“四進四信”,“四進”即“進支部、進社團、進網絡、進團課”,“四信”即牢固樹立對黨的科學理論的信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國夢”的信念、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增進對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信賴?!皥远▽︸R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我們要明確方向,要從我們當代大學生做起,努力培養健全的人格。

3、加強社會秩序理性化建設

“法律,作為所有社會規范中最具明確性、確定性和強制性的規范,是化解社會矛盾、保障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最有效手段?!笔舜笠詠聿粩鄰娬{法制建設,十八屆四中全會更是把依法治國擺在了突出地位。法律也是限制權力打擊腐敗的治本之策,只有法律制度的完善,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信仰缺失的“失范”問題。

肩負著未來希望的當代大學生,我們要頂住壓力,刻苦學習,從我們自身做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首先我們自身要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這些都是我們應努力學習,在生活和學習中所不斷恪守的準則。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一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一個民族的進步,有賴于文明的成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宣傳活動,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同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和偉大成就聯系起來,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聯系起來,我們就能不斷形成更加廣泛的價值認同,不僅為國家發展助力,更為民族進步鑄魂。轉型時期以一種積極的姿態在橫向領域縱深開拓,從而站在更高的角度迎接社會轉型的新形勢。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階段已過去,新的階段已經到來。

相信我們能貫徹落實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相信我們可以凝聚中國正能量,挺起精神信仰的脊梁;

相信我們可以共創中國夢,定會譜寫中國特色的新篇章。

【作者簡介】

孔洪濤(1996—),男,漢族,河北新樂人,河北大學法學專業本科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