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個人極端暴力犯罪

2017-05-13 01:15黃雨婷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特征

【摘要】個人極端暴力犯罪近年來的頻繁發生及其所暴露出的作案者病態犯罪行為,從某種意義上,意味著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社會矛盾和社會心態更為復雜的階段。如果不及時分析疏導、有效地予以處理和調整,必然會影響到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甚至會引發一些更為惡劣的暴力事件。

【關鍵詞】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特征;原因

個人極端暴力犯罪是我國極為突出且嚴重的犯罪情況,近年來也呈現頻發的趨勢,犯罪人手段之殘忍、犯罪后果之慘不忍睹均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其造成的惡劣的社會影響刺激著每個公民的神經、挑戰著國家法律及社會倫理道德的底線,使得公民不禁一次又一次的產生恐慌、擔心,并開始質疑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到底發生了什么,讓整個社會籠罩在不安全感的迷惘之中。這便不得不使我們對個人極端暴力犯罪予以更多的關注。

一、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的特征及現狀

1、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的特征

個人極端暴力犯罪具有其特殊性,在諸多方面都不同于傳統的一般暴力犯罪和其他有組織性的暴力恐怖犯罪。個人極端暴力犯罪是刑法學上一個全新的學術性定義,是指單個行為人為了實現發泄個人憤恨、對社會進行打擊報復、造成重大影響等目的,以扭曲的心理狀態和匪夷所思的行為方式,運用爆炸、殺人、放火、槍擊等非常暴力的手段,侵害社會或者他人,危害后果特別嚴重的犯罪,具有基于“個人”和“極端”的典型特征,其犯罪動機具有報復性,犯罪對象呈現多數性和不特定性,犯罪主體多表現為“弱勢性”,犯罪行為和后果十分惡劣。

2、現狀及發展趨勢

從近幾年有關數據統計結果來看,我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的案件數量表現為上升狀態。從2001年到2012年,我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的案件從最初的每年1起上升到了每年19起,案件數量急劇增加,且犯罪的手段越來越多樣化,犯罪的影響范圍也越來越廣。

二、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的原因分析

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轉型的社會背景下,紛繁復雜的社會矛盾、經濟糾紛和社會心理狀態仍然會導致或促進個人極端暴力行為的多發。究其緣由,筆者認為包括行為人自身心理障礙、人格等的內因,也包括社會、家庭、教育等外因,它們共同作用造就了行為人選擇走上一條不歸路。

1、內因分析

經過對個人極端暴力犯罪主體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普遍存在的共性,那就是具有嚴重的心理障礙,體現出了“極端性”,他們或沖動,或孤僻,或多疑,或內心封閉,或虛榮心強,或報復心理重,或心胸狹隘。當他們在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挫折時,他們不僅缺乏應對這些困難的能力,還往往將這些不如意歸咎于外在原因而不是自我反省從而努力改正向上,這樣一來就極易滋生仇恨和報復的心理,從而更容易激發犯罪。

這一點也在美國心理學家索爾·羅森茨韋克(1934年)的“挫折—攻擊理論”中也能夠找到理論依據。這一理論認為,個體朝向目標前進的行為受到阻礙后,其目的不能達成,個體就會遭受挫折,就會必然引起個體對于挫折的來源進行攻擊的行為,這種攻擊可以是外化于行為的,例如語言和行為上的攻擊,也可以是內在的,例如通過幻想完成。一般來說,如果人們對于某件事物的期望程度越高,他失敗后所產生的挫敗感就越大,而其表現出來的攻擊行為也就更加的強烈。

2、外因分析

除了上述行為人自身存在的缺陷,還有許多深層次的外因是造就邪惡的、我們不可忽視的因素。這些外因,如同效率迅猛的催化劑一般,通過行為人的內因——不健康的人格和心理,逼得行為人選擇投向了撒旦的黑暗。

(1)社會地位低下,人生不順

社會地位、政治地位、尤其是經濟地位的低下,是這一群體所展現出來的共同特征,他們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極度貧乏的實現其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之成就感和尊嚴感,加之他們生活中的處處不如意、事事不順心,負面情緒的各種積累乃至爆發,進一步刺激了行為人的極端心理障礙。

如早期的犯罪學家已經關注并總結過經濟環境較差及家庭貧困與犯罪的關系,像是近代卓越的德國犯罪學家李斯特,在他的論述中有關于犯罪原因頗為經典的描述,即犯罪一方面是個人的特征,而另一方面也是當時犯罪人周圍的社會關系的產物。當然上文所指的社會關系應理解為犯罪人周圍的環境,尤其是經濟環境,例如,居高不下的失業率、糟糕的居住條件、低水平工資等等。他尤其著重言明,貧困是培養犯罪的最大基礎,也是遺傳素質所以質變的培養液??梢娊洕A的匱乏在犯罪原因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社會問題突出

我國現在處于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社會日新月異,但同時也出現了各種尖銳的社會問題與矛盾,典型的是失業、醫療、貧富差異兩極化、地區差距、城鄉差距、腐化。最為實際的上學、看病、買房等關系民生的難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以至于催化了社會沖突使其日益劇烈,是以演變成個人極端暴力犯罪之原發性動因。如鄭民生,他辭職后謀新職不成,錢、工作、房子等問題一直困擾著他,最后女朋友的分手使他徹底崩潰,失落和憤怒推動了“鄭一刀”(外科主治醫師)向“鄭屠刀”的演變。

同時,社會中公平正義的缺乏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法律是社會行為準則的底線,當人們對法律都失去信心乃至最基本的信任時,那走向的只有非理性的毀滅,陷入無邊的混亂和無序。而在當今中國社會,真正的“法治”尚未完全建立,執法、司法制度不完善,各級工作人員的懈怠、散漫導致民眾大小事得不到解決,以至于出現在絕望之下用血淚報復社會的現象。

(3)教育的缺陷

學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健全健康的人格和正確的道德觀念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當今教育體制下,學校也好、家庭也罷,無一例外都更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心理建設以及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被當然地忽視掉,這樣一來,心智都尚處于學習成長、還不甚穩定的狀態的青少年,就極為受到不當因素的影響,容易產生各種不健康的心理問題及生活問題,使其成為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的潛在人員。

【參考文獻】

[1] 靳高風. 當前中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個案研究[J].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2(5):126.

[2] 張繼東. 淺析個人極端暴力犯罪[J]. 公安研究, 2010(9):51.

[3] 林亞剛, 劉 輝. 暴力犯罪的法律規定及社會原因分析[J]. 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 1999(1):34.

[4] 李錫海. 暴力文化與暴力犯罪[J].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6(2):52.

[5] 靳高風. 2010年中國犯罪形勢分析及2011年預測[R]. 中國法治發展報告: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1:154.

[6] 趙健生, 周樹華. 社會學視域的個人極端暴力事件探析[J]. 公安研究, 2011(11):27.

【作者簡介】

黃雨婷(1992—),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學法學院2014級刑法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刑法。

猜你喜歡
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組
白馬是不是馬
圖表
識別模型特征順利解三角形
春天來啦(2則)
抓特征 猜成語
不存在的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