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時期都昌幫在景德鎮的崛起

2017-05-13 13:06陳鵬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景德鎮

陳鵬

【摘要】景德鎮被稱作都昌人的碼頭,明清時期伴隨著景德鎮制瓷業的繁榮昌盛,主要由都昌人組成的都昌幫也在景德鎮的陶瓷行業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以致后來在景德鎮形成了都昌幫、徽幫、及雜幫鼎足而立把持景德鎮制瓷行業的格局??梢哉f都昌幫的崛起不是偶然的,既有歷史的機遇,也跟都昌人的自身的環境密切相關。

【關鍵詞】景德鎮;制瓷業;都昌幫;崛起

一、景德鎮的制瓷史

景德鎮位于江西省東北部,東晉開始建鎮,因位于昌江之南,故最早稱為“昌南鎮”?!靶缕揭碧?,始于漢世”鎮的陶瓷業始于漢代。但那時制作出來的陶瓷品質不高。直到唐武德中,鎮民陶玉者,載瓷入關中,稱為假玉器,且貢于朝。景德鎮的陶瓷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喜愛。直到宋代,景德鎮才開始成為全國型的青白瓷生產地,宋真宗還將自己的年號“景德”賜給這個產瓷區,所以《景德鎮陶系》說“其器光致茂美,當時則效著行海內,于是天下咸稱景德鎮陶瓷,而昌南之名遂微?!钡搅嗣髑鍟r期景德鎮的制瓷業飛速發展,這一時期景德鎮的瓷器在胎質、造型、釉色上都趨于完美,被西方人稱為“瓷器的成功時代”。因此在明清兩朝,景德鎮一直是享譽海內外的“瓷都”,所謂“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

二、都昌人進入景德鎮

有這樣兩句民謠流傳甚廣:“十里長街半窯戶,贏他隨路喚都昌”。景德鎮人的方言和都昌話更為相似,反而與浮梁語音相差甚大,這也可看出都昌人對景德鎮的影響力何其深遠。那么都昌人是從什么歷史機緣下走向景德鎮的呢,并最終占據一席之地的呢?

據石奎濟先生的研究:“元代以前,景德鎮生產規模有限,吸引外來勞動力的可能性不大。農民只要在農村還有生存一線希望就不會背井離鄉。元朝景德鎮制瓷技術有進步,但是‘陶民食工,不受藝擁,所以都昌人也不會大量來到景德鎮?!钡堑搅嗣鞒@一狀況有所改變。為都昌人進入景德鎮創造了機遇。在這里不得不提明朝的開國功臣“懷遠大將軍”——于光。于光,都昌人,生于元泰定四年(1327年)八月,幼讀詩書,胸懷大志,當時戰亂四起,他為了保衛鄉里,組織鄉民武裝,抵御外敵。當紅巾軍徐壽輝部攻下饒州時,他亦率部歸附了紅巾軍,封為院判,鎮守利陽鎮(今景德鎮市麗陽鎮),據有鄱東和浮南十幾個鄉。于光部“曲橫恣每裁抑之民賴以安。元末明初都昌人于光的部隊駐守浮梁境內,保衛了一方的安寧,等到朱元璋平定天下后于光的余部就繼續留在了景德鎮,換句話說于光及其部隊為都昌人走向景德鎮提供了楔子。為此后越來越多的都昌人涌入到景德鎮和都昌幫的崛起創造了機遇。

三、都昌幫在景德鎮的崛起

明清時期隨著景德鎮制瓷業的繁榮以及國內外對景德鎮瓷器需求量的增大。因此需要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加入到瓷器生產的行業當中。又因為景德鎮地區自身勞動力的缺乏,因此吸引了周邊地區大量勞動力及都昌人來到景德鎮謀求生計,并與當地居民雜聚。到明朝中期時使得景德鎮的人口己增至“主客無慮十余萬人”嘉靖年間隨著景德鎮民窯業的發展,到了萬歷后期,景德鎮出現了“每日不下數萬人”的熱鬧景象。明后期,景德鎮成為“工匠來八方,器成天下走”制瓷中心了。清代,統治者繼續在景德鎮設置御窯廠,但清初,由于三藩之亂,土著窯戶受到重創,這為外籍人涉及景德鎮制瓷行業提供了機會。因此不久就出現了“而今盡是都鄱籍,本地窯幫有幾家”的局面了。景德鎮此時的民窯業大部分被“都昌,鄱陽等客籍所把持了?!?/p>

四、都昌幫崛起的原因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如果說元末明初的于光及其部曲駐扎在景德鎮為都昌人進入當地提供了機遇,那么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明末清初是“都昌幫”位居景德鎮三大幫派之首。成功地稱霸景德鎮制瓷業,幾乎壟斷了清朝時景德鎮的整個燒窯業與圓器業。然而,與景德鎮本地人相比“都昌幫”畢竟是是外鄉人,剛進入景德鎮時,他們對于制瓷業只是門外漢,只能從事一些與瓷業技術關聯不大的力氣活。他們縱然具有種種優良品質,可是要想擊敗有著上千年制瓷歷史與豐富經驗的景德鎮土著窯工,談何容易?歷史究竟為“都昌幫”提供了哪些主客觀的機遇?

據《清至民國時期都昌幫與景德鎮瓷業》的說法:“都昌人之所以能掌握制瓷技術并且在制瓷業占支配地位。是因為明初都昌人就因軍窯而立足景德鎮瓷業。而這也軍窯的窯工恰恰是于光的部曲。這為都昌人在參與瓷業的較量中比其它各縣人具有更為有利的條件?!泵鞒?,以都昌籍為主的軍窯,在景德鎮還是占據一定地位的。雖然與御窯、民窯無法相抗衡,但是由于老鄉的存在,都昌人在學習制瓷技術、爭取參與瓷器生產方面,還是具備了其它外族人所沒有的便利條件?;蛟S可以這么說,在所有的外籍人中,都昌人正是因為有了以同鄉為主要工匠的軍窯的存在,才一路領先的走在了其它外族人的前面。其他人則輸在起跑線上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都昌人和其他地區進入到景德鎮的人畢竟是外人,和景德鎮土著相比依然處于弱勢地位。只要不出意外景德鎮的制瓷業依舊由當地人所掌控。

這就不得不提明朝中后期景德鎮制瓷所采取的“官搭民燒”政策了。到明中后期,御窯廠除了供應御用瓷外,御窯還要滿足王侯將相與對外禮節用瓷,用瓷量大大增加。明朝后期時,官窯逐漸難以承擔繁重的燒造任務了,為了完成任務防止誤期,御窯被迫改革,由獨立燒制改為“官搭民燒”。在此機會下以都昌人和其他地區為主的民窯參與到景德鎮制瓷的關鍵技術環節中來。因此在景德鎮形成了土著和外籍人相互把持制瓷業格局現象了。但是為什么到后來卻成了都昌幫一枝獨秀的局面了呢?這與后來發生的三藩之亂有密切的關系。

據石奎濟研究,至康熙年間都昌人已掌控了攣窯、滿窯等關鍵行業。因此,僅就技術層面上,“都昌幫”已不遜于土著窯戶。筆者認為,真正阻礙他們稱霸景德鎮的原因是土著窯戶因擁有地域優勢而世代所積累起來的各種固定資產與各種人際關系,這是硬件。如果沒有一場摧毀這些硬件的大規模突發事件,“都昌幫”恐怕是無法取代當地人而稱霸景德鎮的。在技術上,外地人已與本地人差距不大;瓷窯等擁有的固定資產與長期形成的人際關系是當地人阻抗外地人“入侵”一個重要堡壘。而今瓷窯、人際關系盡毀,意味著大家都處在于同一起跑線了。再加上瓷窯等固定資產的擁有者多是土著窯戶,他們損失慘重、甚至傾家蕩產。相應的,“都昌幫”等外籍人由于沒有太多固定資產而相對損失輕微。至此,景德鎮土著與外地人相比或許已處于劣勢。所以到康熙十九年叛亂結束后重建的景德鎮出現“而今盡是都昌籍,本地窯戶有幾家”的景象了。

五、總結

都昌幫正因為有著比其他外籍幫更早進入和接觸景德鎮制瓷行業先天的優勢,又因為明朝中后期御窯廠采取“官搭民燒”政策的機遇開始接觸并掌握了制瓷關鍵技術和行業的。以及后來發生的打亂景德鎮制瓷格局的“三藩之亂”之故。最終使得都昌幫成為景德鎮制瓷行業的第一大幫派。為景德鎮制瓷業的繁榮貢獻者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馮云龍. 浮梁縣志[M].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

[2] [清]藍 浦. 景德鎮陶錄[M].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4.

[3] 乾 隆. 浮梁縣志卷一·風俗[M]. 方志出版社, 1999.

[4] 石奎濟. 都幫在景德鎮德崛起[M].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景德鎮市委員會文史資: 第10輯, 1994.

[5] 乾 隆. 浮梁縣志卷五·陶政[M]. 方志出版社, 1999.

猜你喜歡
景德鎮
《景德鎮陶瓷文化概論》前言
至精至美,“瓷都”崛起
我的家鄉景德鎮
《形式上的鈍感》
我的“陶朋瓷友”
Understating of EFL teachers
景德鎮陶瓷文化資源整合開發機制
2017“小獼猴歡樂行—景德鎮陶瓷文化之旅”
江振聲
景德鎮寫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