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龍運動產生的社會基礎淺析

2017-05-13 13:18吳曉剛李志宏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社會學

吳曉剛+李志宏

【摘要】舞龍是中國的一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以其獨特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受到普遍的歡迎和高度的重視。文章采用文獻法、資料統計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對中國傳統舞龍產生的社會基礎進行研究,系統地分析了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學因素對現代舞龍運動發展的積極影響和促進作用,并探討了舞龍運動發展的重要現實意義,以期對未來舞龍運動發展有所啟示。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舞龍運動;社會學

“舞龍”又稱“龍舞”、“龍燈”,它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八千年的龍文化,二千年的舞龍運動,使之不斷發展、滲透、漫衍、神化,從古代人們心目中的一種圖騰文化逐漸衍變成一種獨具特色的民族體育活動。它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形態,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洗禮中,超越了社會形態、文化傳統的界限,已由一般的祭祀表演活動,發展成為一種集娛樂、喜慶、健身與競技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文化體育活動。隨著社會日益發展,舞龍運動受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社會現象的影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開始朝著規范化、科學化、競技化、國際化的道路發展,并多方位地展示了這種民族文化特色與現代社會相契合的發展特點。

一、宗教信仰對傳統龍舞的推動作用

在中華文化傳統中,龍圖騰視為神圣與吉祥。龍的觀念起源于原始圖騰崇拜文化觀念的物化表現幾乎到處可見,但在距今5000年的眾多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龍的圖騰樣式卻并不一致;有的似龜、有的如鹿、有的像豬……這些不同氏族圖騰在不同信仰視角中所表現出來的差異,隨著氏族衰落的分解組合,最后漸生變異、交融、綜合,到后來基本定型為“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龜、頸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卑愕男螒B,并在人們心目中形成了能遨游四極,俯瞰八荒,能降云播雨,救澇抗旱的神化了的龍圖騰。由于過去科技文化落后,誰也沒有見過真龍,人們又不能合理地解釋和控制現實生活中支配人的各種自然力量和社會力量,在似是而非中憑借著眾人的崇拜,以神化的形式創造出了各式各樣的龍舞。盡管它以一種在當今人們眼里看來近乎虛幻神秘的形式表現出來,但它在文化的創造進化過程中,主體運用自由的神奇想象力和獨特的思維方式,在充滿激烈的情感體驗與神秘互滲的原始表現等意識活動中,達到一種心理上的平衡和精神上的和諧。人們的這種崇拜信仰對傳統龍舞表演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傳統文化對傳統龍舞的根基作用

幾千年來,在以農業為主,靠天為生的中國民眾心中,雨水的多寡是人們生計的頭等大事,“龍”是可呼風喚雨,可化雨為虹的神靈。因此,為了祈求雨水解除干旱或制止江河橫溢免除水禍,人們對龍神進行虔誠的禮拜與祭祀則上升為必然。在民間便出現了因地域文化差異而產生形態、大小不同的布龍、彩龍、五節龍、段龍、草龍、火龍、板凳龍、麻龍、水龍等。這種祭祀龍神,從初針對自然界雨水需求或排除水災的單一性,逐步擴展到新年伊始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兩旺、五谷豐登等多項內容,體現著龍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特點,蘊涵著深刻的民俗文化的積累。同時,以集體娛樂為主的傳統龍舞活動與現代舞龍運動的文化內涵很接近,它是求得身心健康和平衡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集體娛樂體育活動已相沿成習,并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文化現象。因此,無論從起源,還是從發展來講,舞龍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不能脫俗于傳統體育文化,離不開賴以生存的傳統文化根基。

三、政治形態對傳統龍舞的主導作用

自從西漢初年劉邦謬托龍種以后,歷代皇帝都自稱自己是“真龍天子”,宣稱自己受拿于天,代表上天統治萬民。唐代以后,封建政府多次頒布法令,規定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飾有龍紋的器物,其余任何人都不得使用,否則會受到嚴懲。封建統治者利用人們崇龍心理,大肆宣揚君權神授理論,為其統治服務。龍成為專制皇權的象征。由于廣大人民對龍的喜愛與崇拜,也就間接的變成了對統治者的崇拜與尊敬,這對鞏固國家的政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封建社會時期,龍為政治服務這一特征對民間的傳統龍舞表演奠定了基礎,起到了主導作用。

四、民族特色對傳統龍舞的傳承作用

中國是舞龍運動的發祥地,舞龍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勞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土生土長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顯示出中華各民族的風格和特色。舞龍運動這項集體活動是任何西方國家體育項目無法媲美的。第一,由舞龍運動形成的龍文化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是中華民族團結進取的象征,是中華民族樂觀主義必勝信念,是中華民族的正義事業永遠不可戰勝的象征;第二,龍身有一定的長度,參與人多(正式比賽14人,龍身長18m),不僅要求個人技術高超、嫻熟,而且要求全體隊員動作協調統一、節節相隨,同時在舞動過程中還要加以舞蹈動作,將龍的精氣神竭充分展示出來,這種在眾人齊心協力下,舞出中華民族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在現代奧林匹克體育項目中是不多見的。第三,運動員的服飾和鼓樂的形式,以及比賽場上鑼鼓敲擊的節奏所產生的振奮音響,使舞龍運動更增添鼓舞士氣和歡慶氣氛,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這對傳統龍舞運動的傳播與繼承起了積極作用。

【作者簡介】

吳曉剛(1987—),男,云南昆明人,云南工商學院體育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籃球教學與訓練。

李志宏(1990—),男,云南臨滄人,碩士研究生學歷,云南工商學院體育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

猜你喜歡
民族傳統體育社會學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會學專業“社會學概論”教學改革研究
意外遇見社會學
被誤解的社會學
吉林省區域文化與民族傳統體育研究
民族傳統體育與跳躍投擲類游戲
意外遇見社會學
名實的分離
“美國社會學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