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討論

2017-05-13 21:36魏菱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因果關系

魏菱

【摘要】本文對于彭玉生的《社會科學中的因果分析》展開理解和討論。在科學研究的認識論方面,研究問題不能夠放棄對于一般理論的追求,滿足現有觀察經驗的描述,同時科學理論也應該經過演繹邏輯和經驗的嚴密的證偽才能有所發展。在方法論上,理論、定性、定量方法各自都有優勢和不足,三者不應該割裂開來,而是應該結合在一起運用,從經驗觀察到理論,再從理論到經驗檢驗。

【關鍵詞】因果問題;因果關系;社會研究方法

展開社會科學問題的研究的最終的目標是解釋其背后的因果關系,并進行理論解釋。顯然在進行達成探求因果關系的社會科學研究中,一方面,需要正確的認識論的指引,人們的經驗觀察和理論普遍性存在著矛盾,把握因果聯系、下放為純粹經驗概念還是上升為純粹理論概念關系都到社會科學研究的目標定位問題;另一方面,需要正確的方法論指導,因果分析的具體操作方法和步驟關系到社會科學研究過程和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因而在進行社會科學研究之前,有必要理解和把握正確的認識論的方法論。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彭玉生《社會科學中的因果分析》核心思想,對于社會科學的研究基本問題有所學習把握,并且對作者的觀點展開分析和評價。

一、認識論:對于因果聯系和科學理論的討論

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上,作者對于因果關系的討論引出休謨的因果問題或歸納問題。休謨認為,因果有三層含義:第一是時空聯結,第二是時間順序,第三是必然聯系。休謨認為人們得出的因果來源是經驗現象的歸納,實際上是不能完全滿足因果聯系的第三點要求的,因為人們的經驗觀察始終是有限的,不能得出恒定關聯,即經驗歸納和普遍理論存在著鴻溝。而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比顯然更為復雜。原因在于,一方面,在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比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更加缺乏穩定性和固定性,由于人的主觀意識和社會行為的偶然隨機性使得社會現象更具有隨機性;另一方面,社會研究方法上面存在不足,目前實驗方法是科學界公認因果推論可靠的方法,但是社會科學存在實驗材料收集的困難和社會現象難以復制,同時社會科學中不能解釋的隨機因素的作用很大,這使得社會研究的精確程度遠低于自然科學,經驗歸納和普遍理論存在更大的鴻溝。

因此,社會科學更加迫切地需要解決“如何從有限的經驗觀察歸納出必然的因果判斷?”的問題。由于經驗歸納和因果聯系存在著鴻溝,因而對于因果概念解釋的解決存在著兩個方面:一是成為純粹的經驗概念,二是將其成為純粹理論概念。而作者更加傾向于將因果概念成為理論概念,認為人類的追求與動物不同,人的追求并不滿足于經驗的積累,而是更加傾向于背后的普遍的因果機制解釋,同時他也不贊同將因果概念完全等同于超越現實經驗的純理論概念,因果概念的產生于現實社會,解釋的也是現實社會,因此是無法完全超脫現實而獨立存在的。

由于因果推論產生于現實,而現實中科學界公認可靠方法是實驗,作者總結因果推論是根據實驗結果推論某種普遍性因果關系存在。至于這種因果關系的機制是什么則超出了經驗歸納的范圍,屬于理論解釋。作者對于因果機制和理論的關系作出這樣的闡釋:因果機制解釋是理論解釋,但并非所有理論都是因果機制的理論,兩者是包含關系。人類創造各種理論,來解釋經驗關聯的機制,那么什么樣的理論才是更加科學準確地來解釋其中因果關系呢?作者引用波普爾的證偽主義來闡釋,科學理論應該是能夠被證偽的。而因果機制的解釋理論應該是屬于中層理論,一方面可以被驗證,另一方面又超越經驗,具有普遍性。

所以盡管社會科學研究存在局限,人們的有限感官與普遍理論存在相較于自然科學更大的矛盾,對于因果問題的回答,一方面不能放棄一般理論的追求,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脫離實際。所用來解釋因果機制的理論,應該是經過演繹邏輯,推出具體命題,能夠被證偽的科學理論。

二、方法論:關于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討論

社會科學因果分析的方法論是本文作者討論的焦點。對于因果分析的具體操作試驗方法,作者引出了密爾對于因果歸納的基本邏輯。他對于因果規律的判斷是相對的,因為現實社會中必然的因果現象存在是很少的,所以判斷原因和結果的關聯性必然要將其他可能左右的結果的因素限定出來。密爾針提出四種方法:求同法,在總體不變的情況下,關鍵一致是因果;求異法,總體相同的條件下,關鍵區別即因果;剩余法,將其中已確認有因果聯系的部分除開,則剩余的部分也有因果聯系;共變法,求同法和求異法的結合。密爾邏輯在科學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其核心是控制條件,這對社會科學是困難的,因為社會現象發生是多因的,其研究對象也具有隨機性和偶然性,實驗中很多條件是不可控制的。近代統計學家費舍為解決這個問題完善了隨機化實驗設計,將實驗對象隨機分配到控制組和實驗組,不可控因素被平均化了,這使得密爾邏輯具備了廣泛的可操作性。

實驗設計在社會科學的研究當中仍然是存在著局限性。社會科學存在實驗材料收集的困難和社會現象難以復制,因而難以設置對照組與實驗組。作者介紹了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統計模型的定量的方法,和比較研究的定性的方法以及敘事法。

統計模型定量分析法,是通過抽樣調查在自然的環境中調查搜集資料,用多元統計模型來研究經驗資料,并通過統計控制來模擬實驗室控制。統計分析將數據分割為理論解釋的系統模型和不可解釋的隨機殘相,模型部分又由核心自變量和控制自變量組成。這個分析方法的難點第一個是控制變量,應該是控制對因變量有重要影響的因素,同時控制對于核心自變量、因變量都有影響的因素,還有就是介于因變量和自變量之間的中間變量,而不應該控制因變量的一部分、因變量的結果;第二個是因果倒置問題,因果定義為先因后果,但是在實際社會現象當中還存在因果互為影響的問題,產生內生性問題。

定性分析包括比較案例分析方法和敘事法。比較案例分析方法是存在于某些宏觀歷史研究的對象是個案,無法運用隨機設計的情況下運用的。而個案分析的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是,他不能證明恒定關聯,而只能證偽一些絕對命題,同時由于理論指引不同導致對個案的因果問題的解釋總結就會存在不同,無法讓個案驗證理論,更會陷入自我驗證的問題。敘事法是對事件過程的分析,常用“反事實分析”,先假設總體相似,再靠理論和常識推理,虛構一個反案例。難點在于,事件發生鏈與因果機制是有所區別的,事件發生鏈式具體經驗發生過程,而因果機制則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概念,經驗現象發生鏈并不能揭示因果機制或者證明因果關系。所以對于經驗現象的解釋需要更多的理論和常識,作者強調:所謂機制解釋,是理論解釋;機制證明,是理論證明。定性方法雖然存在著固有局限,但是它仍有其本身優勢,由于其關注是個案本身,不會受到統計方法的影響,質性研究還能夠進行更加深厚的文化闡釋,因為文化意義難以直接測量,另外,質性研究有助于理論概念創新,深入實地調查,細致分析是理論創新的必要條件。

綜合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各自利弊千秋,更好的科學研究方法應是理論、定性和定量的整合——三點定位原則,從理論、個案研究和統計分析三個不同的角度來論證研究者的假設。從經驗到理論,再從理論到經驗。通過個案研究提出假設,再用統計數據的方法檢驗,如果統計結果如假設相符,理論假設得到一次驗證,如果不符,理論得到一次證偽。這樣發揮了個案分析理論創新、統計分析結果驗證的長處,也避免了循環驗證的問題。

三、結語

彭玉生的《社會科學中的因果分析》寫作目的是討論各種因果分析方法的共同邏輯和社會科學應用中的誤區,澄清理論、因果命題和相關分析方法的聯系。作者從休謨的因果問題“如何從有限經驗觀察推論出必然的因果關系?”開始討論,引起讀者對于社會科學研究的認識論的思考。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作者引出密爾邏輯從方法論闡釋因果推論具有條件限定性,隨機分組觀察法在此基礎上發展。針對實驗方法在社會科學中應用有限,作者討論介紹在社會科學中更加適用的觀察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和個案數據分析方法,分析其各自優勢劣勢。在科學理論的解釋上,作者認為因果理論不是簡單的經驗歸納而是思想的飛躍,在此基礎上作者進一步討論整合了整合理論、定性、定量的三點定位原則,從理論演繹因果命題,在演繹相關假設,然后用統計數據檢驗之。

在理論上、對于因果問題的看法中,他認為是理論與經驗的結合。他在“如何從有限經驗觀察歸納出必然因素”問題上不受限與這個問題,而是認為因果機制的歸納不是簡單歸納,因為簡單歸納只是現象解釋,它其實是一次思想的飛躍,即是理論的創造,是否是必然因素則需經過運用證偽。他以迂回的方式回答這個認識論問題,顯然在不斷的證偽的過程中,理論不斷發展更新,有限的經驗觀察證偽也累積逐漸趨于無限,所產生的理論也逐漸向必然因素靠攏。對于認識論的基礎上,他主張發揮理論、定性、定量研究的長處,整合起來,從理論演繹因果命題,在演繹相關假設,然后用統計數據檢驗,這規避了許多在單個定性、定量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使得研究更加具備科學性。

因而,在社會科學研究過程當中,研究者應當注意現象解釋和理論的區別,認識到理論抽象的重要性,不過分追求萬古不變的理論,使得研究更加具備可操作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于研究者的素質更加嚴格,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準確掌握個案分析法、統計分析法,這比過去從經驗中歸納理論更為復雜,并且在過程中更有可能出錯,成本也更高。

【參考文獻】

[1] 彭玉生. 社會科學中的因果分析[J]. 社會學研究, 2011(3):1-32.

[2] 章 奇. 社會科學中的因果關系及其分析方法[J]. 浙江社會科學, 2008(3).

[3] 王天夫. 社會研究中的因果分析[J]. 社會學研究, 2006,4.

[4] 劉 驥, 張 玲, 陳子恪. 社會科學為什么要找因果機制—— 一種打開黑箱、強調能動的方法論嘗試[J]. 公共行政評論, 2011(4).

猜你喜歡
因果關系
原因的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
做完形填空題,需考慮的邏輯關系
探究刑法的因果關系
論過失致人死亡罪因果關系的適用
我國電力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論醫療事故因果關系的認定
從哲學中的因果關系到刑法學中的因果關系
刑法中因果關系的認定
英美侵權行為法中因果關系的認定規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