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策略

2017-05-16 19:33李依峰
化學教與學 2017年5期
關鍵詞:化學核心素養策略課堂教學

李依峰

摘要:化學教師應具有強烈的“化學核心素養”培養意識,文章基于一個真正民主的課堂,探尋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化學核心素養;課堂教學;策略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5-0017-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5.005

一、認識化學核心素養

“素養”一般是指對傳統“知識”、“技能”的擴展與升級,核心素養則是素養中最關鍵最重要的部分,核心素養的演變與人類進步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1]褚宏啟教授把“核心素養”簡單界定為:為了適應21世紀的社會變革,人所應該具備的關鍵素養。[2]林小駒等中學教學專家認為,“核心素養”是指:每個人為發展自我、融入社會及勝任工作所具備的關鍵的、重要的、不能缺失的品質、知識、技能、才干、精神風貌等集合。[3]中學名師房宏則將中學 “化學核心素養”歸納表述為:化學學科最具學科本質的、化學科所固有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借助化學學習過程形成的解決實際問題所必需的最有用的化學知識、最關鍵的化學能力、最能滿足終身發展的化學思維。中學 “化學核心素養”具備關鍵性、穩定性、獨特性、生長性和實踐性等特征。[4]

二、探尋課堂教學培養策略

1. 關注兩個前提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主陣地,必然是落實化學核心素養的主要環節,要使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落地,我認為化學教師首先要關注兩個前提:第一,化學核心素養并非神秘或遙遠的,它就在平常課堂教學中?;瘜W教師應有強烈的“化學核心素養”培養意識,意識影響行為,教學中教師才會朝這個方向思考與追求。第二,化學教師應創設一個真正民主且高效的課堂教學氛圍,此課堂教學過程應具有以下特點:師生明晰本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共同遵循認可的教學流程規則,在針對問題的不同觀點、不同視角的探討過程中,師生都能夠充分地進行思維碰撞與交流展示,每個人都有展示的欲望與機會,也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與展示方法。假如沒有一個真正民主高效的課堂氛圍為承載,課堂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將成為空中樓閣。

2. 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側重培養

最新研制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2016年9月)指出化學核心素養包括五個維度:“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這“五個維度”并非同等地位,更不是要求教師在某一節課中都必須要體現,教師應該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特點有所側重培養。例如,物質的性質決定于物質的微觀結構,所以在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多從“宏微結合”的視角去認識與理解。而在物質轉化的教學時,則適合培養學生的“變化觀念”。變化是化學的核心之一,任何的變化都是有條件的,條件不同,則可能發生不同的變化,譬如在濃硫酸中加入足量鋅粒,依次會發生不同的化學反應,因此研究一個化學反應要從內因和外因、量變與質變等諸多角度進行比較全面的理解與分析。再譬如,通過濃、稀硫酸的性質對比來學習濃硫酸的“三大特性”,讓學生知道濃度對物質性質的影響;通過鈉塊在常溫下與加熱條件的不同產物,讓學生了解反應條件對反應產物的影響;通過氯化鋁溶液中逐漸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的相關研究,讓學生體會反應物的量的不同會對化學反應產生影響等等。

3. 抓住化學核心素養的重點培養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是化學核心素養的重點,適合在實驗教學中進行培養。教師可以在實驗方案設計、實驗裝置改進、實驗現象觀察、實驗結果評價等環節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例如,在氫氣驗純教學時,我讓學生探究除了“試管收集爆鳴法”外的其他方法。學生經過合作探究,創新思維,又歸納出“塑料杯倒扣底部小孔點燃法”、“氫氣氣球爆鳴法”、“氫氣吹肥皂泡法”等一些有趣可行的實驗方案。學生創新意識與思維能力源自平時的積累與鍛煉,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中突然冒出的創新想法,不能因為怕影響教學進度或者“與標準答案不符”等原因加以否定,而應給學生多一些指導或鼓勵。例如,我在制備乙酸乙酯的實驗教學時,為增強產物分層的觀察效果,先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入酚酞使之呈紅色。收集乙酸乙酯后,振蕩試管紅色褪去,這時讓學生探討溶液褪色的原因,想借機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經過探討,大多數學生都認為褪色是因為碳酸鈉與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反應使溶液的堿性減弱造成的。這時突然有個學生站起來提了一個很新穎觀點:酚酞屬于有機物,有可能被乙酸乙酯萃取,造成碳酸鈉溶液紅色褪去。這時候我并沒有貿然否定他的想法,反而對他的行為進行表揚,因為能夠產生這種觀點,體現出該學生有較強的探究意識與創新思維能力。

4. 突出化學核心素養中的能力培養

有人把化學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程序性知識”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我認為“證據推理”、“建模認知”都屬于重要的“程序性知識”,教學中教師應突出其重要性,從而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形成。

(1)證據推理能力

研究物質的性質及變化規律離不開證據推理,證據推理一般是針對問題提出假設,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多種手段找到證據,對假設進行證實或證偽,得到合理結論。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抓住時機,鍛煉學生證據推理能力。例如,向含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適量氯水,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探究其褪色原因。引導學生進行推斷驗證:假設1,氯水顯酸性,向氫氧化鈉溶液滴加氯水后,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褪色;假設2,氯水有氧化性,可以將酚酞氧化,所以溶液褪色。進行推理分析:用試管取適量該無色溶液,向其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至過量,如果溶液又變紅,則假設1成立,否則假設2成立;用試管取適量該無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變紅,則假設2成立,否則假設1成立。

(2)建模認知能力

模型有多種,除了常見的分子結構模型、晶體結構模型等“實體類”模型,還包括解題方法模型、操作表述模型等“方法類”模型。筆者認為,在這一維度上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能力培養起到更好效果的,應當是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模型教學,也就是讓學生學會建立解決問題的方法類模型。例如在離子檢驗的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建立離子檢驗的操作步驟表述模型(以溶液中SO42-的檢測為例):取試樣(用試管取少量的該溶液)→加試劑(向其中滴加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說現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得結論(則說明該溶液中含有SO42-;否則,溶液中無SO42-)。而將沉淀洗滌是否干凈的操作步驟表述模型為:取最后一次洗滌液→加試劑(與洗滌液中某離子能產生特殊現象的試劑)→如果無反應現象產生→則說明洗滌干凈;否則,洗滌不干凈。通過建模的方式將知識規律化、程序化,能夠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當前學生核心素養的評價在實際操作中仍難以量化,以及在高考或日常測試成績為主要評價依據的制約下,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易產生功利化的思想,甚至提出“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口號,課堂教學僅是圍繞如何“得高分”進行。所以盡快實施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評價方案,借此引導中學課堂教學“回歸教育本真”,顯得尤為關鍵與緊迫?!耙院诵乃仞B為本”的新課改號角已經吹響,我們探尋“培養策略”的征程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 辛濤,姜宇,林崇德等.論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國教育學刊,2016,6

[2] 林小駒,李躍,沈曉紅.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構成和特點[J].教育導刊,2015,5

[3] 褚宏啟.核心素養的概念與本質[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1

[4] 房宏.中學化學核心素養的構成體系與培養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6

猜你喜歡
化學核心素養策略課堂教學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基于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化學反應速率”教學實錄與反思
基于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化學反應速率”教學實錄與反思
基于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化學反應速率”教學實錄與反思
基于化學核心素養的在教學中培育合作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
跨越式跳高課堂教學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