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聯網思維的信息素養教育“五力模型”建構

2017-05-16 07:44姜海許竹萍周靜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教育模式信息素養

姜?!≡S竹萍 周靜

關鍵詞:信息素養;互聯網思維;教育模式;模型設計

摘要:文章以互聯網思維內涵與邏輯為基點,梳理了信息素養教育模式諸要素的變化,并依循互聯網思維邏輯進行推演,提出了包含體驗式課程設計、模塊化教學內容、碎片化教育方式、協作式學習策略、進階式培訓過程的“五力模型”建構信息素養教育模式。

1.背景

“互聯網思維”一詞由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2011年最先提出,意思是商業模式變革要采用互聯網方式去思考。2012年,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多次使用“互聯網思維”闡述其商業理念。2013年11月3日,《新聞聯播》題為《互聯網思維帶來什么》的新聞報道作為一個標志性事件將“互聯網思維”社會關注度全面提升。2014年深圳IT領袖峰會上,雷軍將“互聯網思維”總結為七字口訣——“專注、極致、口碑、快”。中央電視臺紀錄片《互聯網時代》和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我的互聯網方法論》一書從理念和實踐視角系統地闡述了互聯網思維理論,人們開始逐步采用“互聯網思維”重新審視整個社會發展。從互聯網到“互聯網思維”,再到“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互聯網深刻影響著信息素養教育環境,泛在信息環境讓信息無處不在,讀者信息需求趨向個性化,學習內容呈現碎片化,慕課(MOOC)、微課和網絡公開課等學習平臺使學生的學習渠道更加多元化,這必然要求對信息素養教育的方式、內容、過程和測度進行重新定位與設計。

2.互聯網思維視角下信息素養教育的重新審視

2.1互聯網思維的內涵與邏輯

互聯網思維作為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技術上基于大數據、云計算和互聯網的支持,理念上采取開放、互聯和跨界的心態,對事物原有發展模式在戰略、業務和組織三個層面上進行重新審視與定位?;ヂ摼W思維遵循“平等、求真、開放、協作”的精神理念、“以用戶為中心”的核心要義和“萬物皆可互聯,互聯成全生態”的研究范式。趙大偉在《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中總結出九種互聯網思維方式:用戶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這些思維方式正成為人們進行創新探索和流程再設計的邏輯新起點?;ヂ摼W思維在邏輯上體現為三個字:“互”“聯”“網”?!盎ァ本褪恰盎印?,人們由被動接收信息到主動搜索信息,再到互動交流信息,從而精準獲得信息需求?!奥摗本褪恰奥摻印?,通過有線網以及無線網和移動網絡將人、信息與資源聯接在一起,形成一種聚合推動力,實現用戶最佳體驗?!熬W”即“網絡”,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構建的網絡平臺完成人與信息之間的“互動”與“聯接”,完成社會化分工與協作,將整個世界構成一個“網絡體”。將互聯網思維理念滲透到工作的各個環節,有助于最終動態地實現自我提升和變革。

2.2互聯網思維視角下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變化

2.2.1教育內涵泛化。信息素養作為“終身學習”的必備素養在不同領域出現教育內涵泛化的現象,衍生出眾多新概念:比特素養(Bit Literacy)、數字素養(Digital Literacy)、信息通信技術素養(ICT Literacy)、媒介素養(Media Literacy)、數據素養(Data Literacy)和網絡素養(Net Literacy)等。這些新名詞理論相似、內容交叉、邊界模糊,使得信息素養教育內涵極易在概念上產生混淆,教育者和學習者很難把握其核心主旨。

2.2.2教育主體多元化。傳統的信息素養教育主體是高校圖書館。圖書館通過開設文獻檢索課程對高校大學生進行信息檢索和培訓,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都集中于圖書館。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突破使人們獲取信息素養教育的渠道更加多元,慕課(MOOC)、微課和網絡公開課等新型學習平臺使信息素養教育內容更加豐富,學習時間更加自由,大學生已經不再將圖書館作為唯一的資源獲取渠道,而是向更加廣闊的互聯網尋求幫助。

2.2.3核心能力發生轉向。2015年2月,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發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以下簡稱《框架》),該《框架》取代了2000年提出的《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犊蚣堋放c《標準》的最大進步就是引入“元素養”和“閾概念”兩大理論,強調從技能習得向知識發現和知識創新的轉變,在能力培養過程中注重自我批判性思維培養和學術思想交流。信息素養的核心能力正在從信息檢索能力轉向以科研為目的信息利用、分析和評價的綜合能力的提升。

2.2.4教學方式互聯互動。文獻查閱和實踐調研發現,信息素養教學方式更加趨于靈活、開放,學習過程也不再是單純的“給”與“予”,而是采取更加主動的探究式和啟發式教學方法,通過“問題教學+過程教學”模式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同時加大新媒體教學力度,采用更加開放的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補充教學,在時間上保證學生的最大自由度,在教學資源上保障優質資源互聯共享。

3.基于互聯網思維的信息素養教育“五力模型”建構

基于互聯網思維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型建構的本質是用互聯網思維進行自我創新,將互聯網思維滲透到信息素養教育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把握信息素養教育內涵和主旨,在知識、技術和思維所構成的“三螺旋”結構中,對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框架和內容進行重新分析和設計。筆者根據文獻記載和具體的信息素養教育實踐,提出了包含體驗式課程設計、模塊化教學內容、碎片化教育方式、協作式學習策略、進階式培訓過程的“五力模型”(見圖1)。通過“五力模型”將信息素養教育諸要素在互聯網(Internet)上互聯互通形成思考設計工具,重新設計和建構信息素養教育模式、內容和過程,從而實現信息素養教育目標。

3.1體驗式課程設計

互聯網思維七字口訣——“專注、極致、口碑、快”聚焦于用戶體驗,強調“去中心化”的理念,互聯網所形成的是一個眾多節點的網絡,在多點對多點的平等對話中,用戶不但是使用者,還可以成為協作者,用戶主動參與產品和服務設計,更加符合用戶需求,從而達到體驗超過預期的效果。例如:iPhone手機以“自然”作為設計法則,以人類的本能為出發點開發iphone的解鎖模式——沿著箭頭圖標向右滑動文字條即可解鎖,小孩甚至不用學就會使用,這是因為觸摸是人的天性,新特性的完美體驗極大提升了用戶滿意度。體驗式課程設計以“問題”為導向,在“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設計方案——解決問題”的信息素養教育過程中,關注學習目標和技能習得。在具體實踐中,筆者經常發現一部分學生信息素養的學習和利用能力非常好,而且在利用技能解決本專業具體問題方面具有敏銳性,所以,在體驗式課程設計中既可以邀請專業教師設計課程內容,又可以讓學生從學習者視角對課程內容提出改進,并請他們承擔某一專題的教學內容進行體驗式教學。在教學相長中,信息素養學習者已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成為主動的知識建構者。

3.2模塊化教學內容

互聯網思維下產品設計更加注重標準化、模塊化和可復制性,體現“即插即用”的IT理念,這是與傳統項目化產品最本質的區別。一方面,標準化、模塊化產生規模效應為盡可能多的人提供服務;另一方面,用戶選擇更加自主,依據自身時間、資源、能力選擇合適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個性化需求。將信息素養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設計,分成若干獨立的子模塊課程,每個課程對應一項技能,相對獨立,從邏輯上將“信息意識-信息獲取-信息分析與評價-信息利用和交流——信息安全與道德”貫穿起來,獲得知識需求,自由選取學習模塊,滿足自我能力提升的需求。

3.3碎片化教育方式

互聯網思維5F法則之一“碎片化思維(Fragment)”認為,便捷的移動互聯技術讓人們處于一個“泛在信息社會”,人們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學習各種技能。具體做法是:學習內容短而精,以15分鐘作為上限;工具無處不在,圖書、手機、電子書、平板電腦皆可利用;方式多樣,文字、音頻、視頻交替使用。碎片化學習趨勢已經成為現實。信息素養教育在方式上具有三個碎片化趨勢:需求碎片化、時間碎片化和地點碎片化。新的需求產生了新的學習方式,慕課(MOOC)、微課等新型教育方式具有上課時問、地點不受限制,課程內容時問短,解決問題針對性強的特點,體現了互聯網思維。教師將課程內容制作成專題教學視頻和學習資料發布到網絡上,學生自主計劃學習時間。教師利用網絡平臺安排作業、測驗和考試,完成整個教學內容的所有環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實踐中,碎片化教育方式很容易造成知識內容碎片化,很難形成知識體系,所以在碎片化教育過程中需要保障信息素養課程的整體性和連貫性。

3.4協作式學習策略

互聯網思維的一個關鍵要素就是社交元素,人在自然屬性上屬于群居動物,社交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人與人通過各種網絡“連接”“聚合”“協作”,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研發與升級換代,增加用戶的活躍度和黏合度,可以說,是否具備“社交元素”已經成為衡量互聯網產品的標準。2015年2月,《框架》將第一框架描述為“學術是一種交流”,基于互聯網思維的信息素養教育社交元素就是協作式學習,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以一個共同科研課題作為協作點,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學術討論和思想交流,提出各種觀點,激發學生產生新想法、提出新問題、探索新發現。

3.5進階式培訓過程

互聯網思維要求產品快速迭代,路徑設計體現為產品迅速上線、小批量測試,根據反饋快速調整產品功能,以快速迭代實現進階升級,驅動產品研發提升產品質量和功能??焖俚牧硪痪唧w體現是追求“極致”和關注“細節,塑造核心競爭力,使得產品和服務持續優化”。信息素養教育過程需要貫穿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體現“終身學習”理念,因此,它必須滲透到學生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中,依據學生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進行進階式培訓。例如:對新生開展以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為核心內容的教育培訓,對大三、大四學生設計以中文資源獲取、數字圖書館使用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對研究生則開設外文文獻檢索、論文開題調研和論文寫作與學術規范課程,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各年級的專業學習過程中都能獲得信息素養教育的智力支持,實現信息素養教育與專業課程知識一體化的進階式融合。

4.結語

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應以互聯網思維為視角進行迭代升級。建構“五力模型”實現體驗式、模塊化、碎片化、協作式和進階式培養過程,有助于探索多元教育模式,使整個信息素養教育效果得到提升。后續研究應對教學內容進行規劃設計,測度學習效果,探索教育實踐關鍵路徑,在教學理念、內容、方法上開展教育創新,實現信息素養“終身學習”實踐過程。

猜你喜歡
互聯網思維教育模式信息素養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如何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關于導學案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通信系統仿真”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借助MOOC打造一門有趣有視野的信息素養通識課
淺論古代斯巴達的教育模式
論述互聯網思維在電子商務中的作用
西部高校信息學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職音樂欣賞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