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尚龍:我在攻擊大多數

2017-05-18 08:37張斯絮
中國青年 2017年8期
關鍵詞:李尚龍合群體制

文-本刊記者 張斯絮

李尚龍:我在攻擊大多數

文-本刊記者 張斯絮

一個長期躺著的人,永遠不知道跑起來是什么滋味。

認識李尚龍,是因為他有兩本百萬級暢銷書《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人生》,這個90后男生因為多篇爆款文章曾被《人民日報》評價“改變千萬熱血青年的思維軌跡”,被不少出版社封為“中國優質新偶像”。

然而在坊間,對于李尚龍這類的勵志文寫作者,往往評價不高。百度搜索“李尚龍”的名字,排名靠前的結果竟然有一條網友提問“沒人覺得李尚龍寫的雞湯文很惡心嗎?”——著實刺眼。

帶著對這種反差的不解,《中國青年》雜志記者約訪了李尚龍。他很爽快地回應:直接來我辦公室聊吧,三里屯soho。

甫一見面,他的語速很快,每每開口總能釋放大量信息——

他口中輕描淡寫的“公司”足有上千平方米,近百名技術咖在那里忙碌。三年前,他從“新東方”離職后,開始著手創辦“考蟲網”,如今這個致力于平價英語教育、幾乎從不打廣告的互聯網教學平臺已經令數十萬學員受益。

李尚龍把一本新書《我們,江湖未有期》遞給記者?!斑@是我第一次作為主編、主筆,做的一本書。其實一直很郁悶,不想寫雞湯卻總被分類為雞湯,所以這次嘗試了一種新的寫法,就寫了我和朋友們親身經歷的13個故事,包括波士頓爆炸案、緬甸政府軍和同盟軍的交戰……有血有肉,很多細節令人震驚?!?/p>

翻到隨書附贈的一本小冊子,李尚龍解釋道:“很快,我自編自導的微電影《回不去的流年》就要上映,這是我們這部電影寫給大家的一封信?!?/p>

這些所見所聞都在突破著記者的采訪提綱?!拔覐臎]想過自己應該躺在之前那兩本書上睡大覺,”李尚龍說。即便在外人看來已經忙碌到不可思議,至今他仍然保持著每晚雷打不動的三小時閱讀,并時刻警惕著越忙越“窮”的思維。

與時,李尚龍的第三本個人作品集《你要么出眾,要么出局》問世,銷售量又一次在數天之內登上熱書榜的榜首。

不了解的人認為他的文章“空洞”,而接觸過的人會發現,他活得比書里寫得更勵志。為什么微博上有超過44萬粉絲把貌不驚人的李尚龍奉為“龍哥”?記者試圖探尋原因。

寫作是自己給自己一個交代

“從來沒有想到會寫書,我只是很喜歡寫文章?!被貞浧鹋c寫作結緣的最初,李尚龍說,第一次感到會寫東西特別好,還是因為從軍校退學那件事。

當年,李尚龍受夠了循規蹈矩,煩透了服從命令??墒歉赣H是戎馬一生的軍人,斷然無法接受兒子的“一意孤行”。他不明白:自己在部隊待了一輩子,都沒立過三等功,而兒子大二就立了二等功(李尚龍曾榮獲CCTV“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北京市冠軍,全國季軍,因此成為部隊最年輕的二等功獲得者),為何要斷送前程?

李尚龍曾試圖和父親溝通,可是每次都以爭吵告終,越說話,父子關系反而越對立。于是,他寫了一封長信,足有8000多字,清清楚楚地寫明了當時的想法,若被父母強制的結果以及未來的打算。

李尚龍笑著說:“回頭再看,那封信上寫的未來打算,沒有一個成真,全是假的,但它從某種程度上撫慰了老爸的心,讓他理解了我,所以他同意了,直到現在我爸還保存著那封信”。

在“新東方”教學的那幾年,課余時光其他老師都去喝酒、休閑、兒女情長,李尚龍卻在碼字?;蚴菚u、影評,或是紀事,幾乎一天一篇。太多的文章,不過是自己給自己一個交代,就那么靜靜地躺在電腦的文件夾里。那時,他哪知道不經意間寫的一句“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生命”后來會孵化成一本書。

后來,李尚龍開始把一些文章發在人人網上。他沒有預料到,會收獲那么多人的關注,甚至得到很多微信公眾號轉發——發現這種情形,他的第一反應不是興奮,而是恐慌——寫的全是真人真事,有兩次還寫了真名,氣得姐們打來電話直罵。

很快,多家出版社找到李尚龍,說,你寫的文章很火,要不要出書?

李尚龍的內心是拒絕的:四五十歲寫一本回憶錄還行,可我才二十郎當歲,正是向前看的年紀,干嗎呢?

然而,當考慮錢包的時候,他動搖了。從新東方辭職后,李尚龍把幾年來的全部積蓄投入“龍影部落”工作室和“考蟲”網,因為對商業和創業一無所知,他和兄弟們日漸入不敷出,直到“包租婆”來到家中收租金,他扛不住了。

為了度過“生存期”,他找到編輯,提出條件:首印兩萬冊,好讓他有救急的四萬塊。為了湊夠出書的十萬字,他夜以繼日地趕稿……

當時的他連自己都懷疑,兩萬冊能賣得出去嗎?可結果是,《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成為2015年的年度現象級暢銷書,甚至還譯成韓文遠銷海外。

在作品大熱的同時,李尚龍也受到了部分讀者的質疑:這本書怎么有點虎頭蛇尾?前面的文章很好,后面的幾篇卻寫得很草率、不走心?

李尚龍很坦誠地回應:一個被經濟和生活壓力困擾的作者,永遠搞不好創作……若再出書,一定不是因為錢,而是在最好的狀態下寫出的最好的作品。

如今,寫作已成為李尚龍生活中自然而然的發生。每當文章積攢到足夠的量,出書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有人對比李尚龍的個人作品集所謂“青春三部曲”,發現關于愛情越寫越少,而社會評論越寫越多——題材的廣度在縮,但在內容上越挖越深,越寫越“痛”?;蛟S,這就是一個青年成長的印記?!澳呐落N量越來越走下坡,我希望讀者能感到,這個作者在進步”,李尚龍說。

李尚龍經常在公開場合講,希望年輕人做兩件事,演講和寫作,因為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理清自己思路和提升個人影響力的方式。他說:“我很感激寫作,因為寫作讓我想明白了很多事。很多時候,就是因為自己想不明白,所以才寫下來,發現它真的能幫助自己把問題搞明白,所以長期寫作的人一定更加聰明。而且,寫作沒有門檻,你可以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明白了就行。所以會寫的人,要一直寫下去?!?/p>

一個表達觀點的人注定是要被誤解的

《中國青年》:對于《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生命》,最大的質疑是:如果每個人都去尋找自由,那么基層的工作誰來做?那些機關辦事員、公交司機、工廠工人,正在基層一線工作的年輕人該如何自處?

李尚龍:一些人看問題,總喜歡往上抬一級臺階——我并沒有說,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應該去尋找自由。有些人就是喜歡安穩,我并沒有想要改變他們。但往前看,一些人的工作,終將被機器替代。

我這篇文章是寫給那些迷茫的年輕人,正在掙扎到底是選擇安逸還是自由,到底是該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的年輕人。

從體制內走到體制外就一定過得更好?我其實并不贊同。我們見了無數的例子,從體制內到體制外還是一樣,我反倒建議大家在體制內去磨出一技之長,去保持一種隨時能夠離開體制的能力。

常常有人跟我講,辭職之后我要怎樣怎樣,后來我說,別扯了,辭職前不干的事,辭職后肯定也不會干,人是容易形成慣性和惰性的。所以你何不用零碎的時間,用下班后的時間,去讀讀書,寫寫字,報個班,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當你的一技之長足夠長的時候,再把之前的工作廢掉,去做下一個工作,豈不是更好?

《中國青年》:你有不少文章在講如何交朋友,比如《你所謂的合群,不過是在浪費青春》??墒怯腥嗽u論這是“通過貶低團體活動來掩飾自己性格上的缺陷”,還有人問“為什么不想著帶著別人的好,而是高姿態地審判別人?”

李尚龍:還是要回到具體的語境,那篇其實是寫給大學生的。我認為大學生的普遍狀態是沒有社交的群體,大家從五湖四海來到一所學校,分到一個宿舍,應該合群嗎?如果宿舍里有四個人,三個人都在打游戲,你該合群嗎?

說一句可能比較狠的話,就是二八定律,這個世界上一定是20%的人擁有80%的資產,而80%的人在為20%的人服務。所以大學里那些少數在學習的人很孤獨,很難受。

我想我的這篇文章寫完肯定是要挨罵的,因為我在攻擊大多數。如果王小波活在世界上,恐怕也會挨罵,因為他寫過一篇文章叫《沉默的大多數》。

那么我們該不該合群?人作為社交動物一定要合群,但要合屬于自己的群。一個籃球打得很好的人,非要跑到足球隊里被迫合群,多累啊。

《中國青年》:《我們,江湖未有期》這本書請到了13位江湖“萌”友共同創作,而在“考蟲”你有并肩作戰的兩位聯合創始人,在“龍影部落”你組建了一個很熱血的團隊。你認為,年輕人應該如何交朋友?應該做怎樣有效的社交?

李尚龍:成人的世界有時很殘酷,說得直白一點,只有等價的交換才有等價的感情。比方,經常有人希望加我微信,我就問,加我干嗎呢?他說,龍哥你的書寫得真好,我好喜歡你……其實,在朋友圈里互相點個贊,有什么意義呢?假如有一天,我們能共同干一件事,那樣多有意思?所以我說,你別加我,等你以后特別牛的時候我來加你。然后他笑了,說,你等著,我說好,我等著。

我認為一個人在解決社交之前,一定要讓自己變得足夠強,先用那些寂寞時光把自己打磨得足夠好。你要知道,人脈不是說你認識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認識你,你不強大沒人理你。

當然有一種人是除外的,就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哥們、姐們,不管你混得多好多差,他們都會是你的兄弟姐妹。但是如果你要在商界上打拼,一定要放棄無效的社交。

曾經有人分析,為什么我的文章常常引來罵聲?因為我的觀點有點刺。

我最討厭的文章,就是給你端上一碗雞湯,看上去很暖,卻不給你勺子。舉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他特別懶,我總是罵他,然后這哥們有一天終于準備干活了,卻看到一篇文章叫《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他就覺得,對呀,我著什么急?還有一個朋友為了考研,天天努力,他都已經快要改變自己了,卻碰到那篇文章叫《上天有更好的安排》,于是,又開始給自己的墮落找理由。

記得馬東曾說,一個表達觀點的人注定是要被誤解的,我特別有感觸。這句話聽來很悲觀,但是仔細想想,好像是這樣。

小心,有一種忙,會讓人越來越“窮”

《中國青年》:你說過“一個長期躺著的人永遠不知道跑起來是什么滋味”。那么像你這樣一直跑,橫跨幾個領域,是什么滋味?會不會覺得累?

李尚龍:當然會覺得累,但是我喜歡,而且沉浸在這種累的喜悅中,無法自拔。因為我干的都是喜歡的事。

我們做的“考蟲”,把從前幾千塊錢的課程打包成199塊,160多個小時的優質課程,可以無限循環播放,還包郵很多學習資料,你知道這對于那些偏遠山區的孩子來說,意味著什么?

記得我在做簽售的時候,曾經來過一個男生。他說,他的右耳是失聰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名了“考蟲”,心想才199元,反正也吃不了虧??墒菦]想到,這里的每個老師都那么正能量,大半夜還在上課,早上又爬起來帶他們早讀,所以他很努力,最后聽力考了幾乎滿分。他當時紅著眼睛對我說,能抱一下你嗎?我很感動。

還有一個小女生,我每去一個地方簽售,她的媽媽都帶著她來。那位媽媽說,女兒得了抑郁癥,是每天晚上聽你們的課程,才漸漸從那個狀態中走出來——我想,這些故事就是一直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原因。

我在拍電影的時候,最狠的一次,聊,他說:你現在每年的版稅至少也有四五十萬吧?我說:應該有。他說:那你現在還累死累活,干嗎呢?我說:不干嗎,就是為了開心,為了爽,怎么著?哈哈。七天里,加起來只睡了十幾個小時。而且我們整個團隊都很嗨,沒有人在睡覺。那時,我們中午吃個盒飯,只給15分鐘。但是這是自己喜歡的事,就不覺得累,拍電影真的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前段時間還有位從前的同事跟我

《中國青年》:在你的書中,提到一個觀點,你說有些人會“越忙越窮”,你把這類人定義為“窮忙族”,你自己是如何實踐的?

李尚龍:你有沒有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每到大四畢業的時候,就感覺時間不多了,會很珍惜最后的校園時光。每次交論文的前兩天,注意力總是最集中的,為什么?一個人,在稀缺的時間段里,就會得到“專注”的福利。但正因為太過專注,你很容易犯錯。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經驗,當你很趕的時候,所做的判斷總是錯的。

我在新東方教課的時候,曾經一連40多天每天上課10個小時。那段時間幾乎是頭發不洗胡子不刮,穿得很邋遢去學校,很辛苦,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兩三萬。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煮了三年多,到第四年的時候,突然發現很多人辭職了,我就感覺風向變了,開始思考到底是怎么回事。果然,那些出來做在線教育的人,他們每天只上一節課,工資卻翻了一番,得到了很多自由自在的時間。

這件事帶給我深刻的教訓就是,一定要在生活里有余閑。

所以現在,我每天晚上在八點以后,一定給自己留出一個看書、學習、思考的時間。想想生活中是否有哪里不對?哪里可能陷入了循環,需要去改變?然后給明天列一份計劃。

人一忙,思維很容易走入慣性,但想要打破慣性,很難。正如我當年決定離開在新東方“大體制”里的那個循環,邁出第一步很艱難。但嘗試著走下來,生活已經越來越好。所以無論多忙,都要給自己留點反思的空間。

猜你喜歡
李尚龍合群體制
談合群
試論烏俄案對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
要么出眾要么出局
堅持做自己就是不合群?
幫孩子治療“不合群癥”
作家李尚龍和老爸:不折騰,無青春
要么出眾要么出局
建立“大健康”體制是當務之急
為“三醫聯動”提供體制保障
找出不合群的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