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續教育新媒體對學員家庭成員的文化及價值觀影響

2017-05-21 11:40陳勇張華趙紅偉鄭玨
文教資料 2017年7期
關鍵詞:繼續教育家庭成員新媒體

陳勇+張華+趙紅偉+鄭玨

摘 要: 家庭的文化積淀和價值觀構建是文明家庭及良好家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家庭文化和成員價值觀形成的根本指導。繼續教育對家庭成員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學習專業知識上,更彰顯品德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弘揚社會文明風尚。新媒體的便捷性、傳播速度、輻射能力等優勢條件,恰好可以提供優質的傳播路徑。

關鍵詞: 繼續教育 新媒體 家庭成員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家庭文明建設,中央文明委開展了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評選表彰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強調,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家庭成員特別是下一代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1]。

1.家庭成員中接受繼續教育的對象

接受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是多數家庭中存在的家庭成員學習常態。本文提及的繼續教育是家庭成員接受學前、小學、中學(含中職)和普通高等全日制教育之外的成人學歷教育及非學歷教育培訓。接受繼續教育的家庭往往是相對文化水平較高,社會分工多為文化型或技術型,家庭收入較穩定的社會群體。隨著國民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的不斷發展,這類家庭占全社會家庭的比例正逐步提高,繼續教育對家庭成員及全社會的影響越來越深遠。

1.1 30至50周歲的家庭成員

這個年齡階段的家庭成員多數具備一定的工作經歷,甚至已經成為單位或行業中的業務骨干,多數是主動尋找并接收繼續教育的。這個群體在家庭和社會關系中扮演家長、兄長之類的角色。由于年齡、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異,他們具有與兒童和青少年不同的學習、生活及行為特征,在家庭事務決策中起到關鍵作用,對家庭其他成員思想品德、價值觀念具有深刻的影響力。接受繼續教育的類型可分為: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及非學歷教育培訓,接受繼續教育的單位、地點為成人高等學校、普通高等學校的成人教育單位、社會培訓機構等。近年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及廣泛應用,網絡教育教學突飛猛進,各教育教學單位及培訓機構建立了大量網絡課程,網上學習資源豐富且生動。30至50周歲年齡段的人由于多數已參加工作,且照顧家庭的責任在身,因此繼續教育新媒體對解決工學矛盾有著深刻的意義,學員也愿意通過參加網絡學習的途徑,減少奔波和減輕學業壓力。

1.2 50周歲以上的家庭成員

50周歲年齡以上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目的意義和其他年齡階段明顯不同,提升技能的動力支撐不足,提高學歷的目標意義不大,多數是為了滿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和尋找歸屬感,但他們接受繼續教育是主動而為的。我國終身教育從時間維度上看貫穿人的一生,其對精神的追求也是永無止境的,其以“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質為核心和終點,折射人一生的思想和行為方式[2]。繼續教育本身屬于終身教育的范疇,參加繼續教育體現了積極向上的人生追求和刻苦努力的人生狀態。50周歲年齡以上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會對家庭其他成員具有對照示范作用,對社會風氣、家風建設、家庭成員的“精氣神”有著深遠的教育意義。這類群體原來對計算機網絡、移動通訊等新設備的使用不熟練或有所抵觸,但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都熟練掌握了互聯網瀏覽、微信收發、網上支付等操作,所以他們對繼續教育新媒體的認可度和接受度正逐步擴大和提高,從另一個側面為家庭成員樹立典型和榜樣。

1.3 30周歲以下的家庭成員

特指普通教育(大學、高中、中職)已完成,也就是在校全日制學歷教育已完成,年齡在30周歲以下的人群。這部分年齡群體的繼續教育基本以學校教育為主,以學歷提升和技能提升為主要目的。他們學習能力強、思維活躍,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方面,對網絡等新媒體的依賴性較強,因此繼續教育理所當然應重視教育類新媒體建設。30周歲以下人群的文化觀、價值觀仍然存在一定的可塑性,他們的人際交流、傳播能力是其他年齡階段人群不具備的,他們的文化水平、道德水準對當下乃至今后社會的發展影響深遠。我們提倡在各級各類學校畢業后的社會成員,學校教育雖已完成,但社會教育要及時補位,不能放任不管。尤其是社會公德和傳統美德的發揚,更應千方百計、無孔不入地滲透至各類教育載體,尤其是年輕人廣泛存在的網絡。

2.繼續教育新媒體傳播的文化內容

2.1科學知識

包括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屬于文化的范疇,它可以指導人們用科學現象來解釋社會事物量變到質變的發展規律,家庭成員通過學習自然科學知識掌握看待、分析問題的工具和能力。社會科學知識更能體現文化屬性,其彰顯的文化和價值觀念更直接,認同感更強。家庭生活的幸福獲得感離不開家庭成員對科學知識的理解統一度,減少成員間的認知分歧需要科學知識水平的提升。

2.2藝術涵養

當今,很多家庭都注意兒童、青少年的藝術技能培養,如鋼琴、繪畫、書法及舞蹈等,考生只需完成按照標準完成一定的考試程序就可獲得相應的等級證書。然而,比掌握藝術能力更能體現全社會文化水平的是全民的藝術涵養或修養,尤其是基于興趣基礎上的藝術欣賞水平。繼續教育新媒體所承載的內容不一定全是科學知識方面的學習素材,其教學課件、視頻、動畫、網頁美工包括講演者的語言表達等都涵蓋了藝術審美方面的細節。無論是網站、微信推送還是精品課程資源,繼續教育新媒體的裝幀絕對不是粗糙的,而是經過專業設計團隊精心制作的,是具備藝術表達能力和內容的。

2.3經濟與政治發展理念

經濟與政治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主要方面,每一個家庭作為社會的基礎單元,其成員或多或少都在為人類社會的經濟與政治發展服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也為每一個家庭注入了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及個人夢想的活力。繼續教育新媒體是教育創新的產物,也是開放、共享的全新平臺,在本質屬性上與國家提出的發展理念相吻合。在傳播內容上,我們應加強五大發展理念的詮釋,讓家庭成員在各自崗位上兢兢業業,以創新引領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3.繼續教育新媒體傳播的價值觀念

3.1人生價值觀念

繼續教育新媒體服務于特定的接受繼續教育的群體,不僅起到對學員的信息互動交流及學習動力鼓舞作用,更通過繼續學習、終身學習理念的灌輸,養成“學到老,活到老”的學習習慣。繼續教育新媒體用生動的形式詮釋了學習作為一種人生追求,不僅是對獲取知識的渴望,更展現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繼續教育新媒體通過與個人的知識互動傳遞,通過問題型學習導向指引,更表現了學員不怕困難、堅韌不拔及迎難而上的精神狀態。學員參加繼續教育的行為恰恰說明了享樂主義的拋棄,通過個人與社會的互動體現了以社會共同利益為最高價值取向。

3.2職業價值觀念

人們參加繼續教育的基本動機均為試圖在職業發展和職業競爭能力方面獲得提高,也就是說,繼續教育學員對各自的職業生涯是有追求的,不是安于現狀的。這充分體現了社會分工的逐漸行業化、職業化、專業化,某一職業必須由固定的專業人群從事,專業人群必須通過參加繼續教育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提升。職業操守與職業素養的堅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眾的“愛崗、敬業”相適應,繼續教育新媒體應注重在“愛崗、敬業”氛圍營造中體現不斷積累實踐經驗、不懈追求質量品質的“工匠精神”,這是我們應該大力宣揚的新時期職業價值觀。

3.3家風建設

繼續教育新媒體的傳播對象多數已成立家庭,或是家庭中的一員。在社會層面中,每一個家庭的價值觀念取向都有一定的相近性、穩定性,成為家庭成員中溝通交流、處理事務及成員感情相互依靠的紐帶。在新的歷史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提倡家風建設、注重家風建設,對教育工作者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尤其是自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我們應當按照習總書記講話精神,把家風建設的內容、實質通過繼續教育新媒體這個嶄新的傳播形式,富有創新地講解到位、傳播到位。

4.繼續教育新媒體對家庭成員的影響力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的政府報告中提到“為切實把教育事業辦好,我們要保證投入,花好每一分錢,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并提出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互聯網+”教育成為教育事業發展的新高峰[3]。繼續教育新媒體理所當然是“互聯網+”教育的一部分,且表現出其他教育類新媒體所不具備的特殊影響力。第一,輻射范圍廣。無論是學歷教育還是非學歷教育培訓,由于當今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及文化繁榮,參加各類繼續教育的家庭眾多,且分散在各地、各領域,因此繼續教育新媒體的覆蓋人群較廣,地域傳播能力比其他新媒體顯著提升。第二,話語權重。參加繼續教育的家庭成員與參加學校教育的其他成員相比,年齡相對偏大,多數是扮演家長、兄長的角色,在家庭的話語權重,其言傳身教更具有威信,起著榜樣作用和示范作用。第三,效果顯著。這取決于前面提及兩點的作用力,也取決于新媒體這類傳播形式如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已被全社會各階層、各行業接受。我們欣喜地看到,就連旅居海外的華人家庭其圈子里應用微信的客戶也大有人在,所以我們必須樹立文化自信、理論自信、觀念自信,使教育類新媒體的文化、價值觀傳播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張妍,張彥通.終身教育在我國的獨特涵義與研究趨勢[J].教育研究,2016(8):132-136.

[3]趙昕,朱婷婷.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淺析[J].延邊黨校學報,2017(1):16-18.

本論文為2015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立項課題“主動加強新媒體在繼續教育領域文化占領的實踐研究”(項目批準號:2015SJD161)。

猜你喜歡
繼續教育家庭成員新媒體
家庭成員的排序 決定孩子的格局
論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員赴法勤工儉學之原因
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的研究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對初中英語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的思考
老年人受家庭成員侵害維權體制改革新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