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輕松”于課堂 融“趣味”于生活

2017-05-22 16:21陳燕娜
創新時代 2017年5期
關鍵詞:輕松生活數學

陳燕娜

小學數學學習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教學活動中既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也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同時應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從源頭入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中,筆者發現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自制力差,易受外界干擾,所以沒有明確、長久的學習目標。只有當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主動地學習,持久地學習,可以說學習興趣是小學生學習活動的動力源。而實際課堂教學中,筆者發現課上注意力集中、勤思考,課后及時完成作業、愛提問題的往往是對學習熱情極大,興趣持久的學生。而課上常常開小差,課后拖拉作業的學生大多是缺乏學習興趣、被動學習的學生。

一、學習興趣—投入數學學習的風向標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數學學習的總目標之一是,學生能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科學態度。圍繞這項總目標,教師實施的課堂教學中應以教學內容為載體,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和生長點,著眼于其長遠發展。

實踐中課堂教學的新舊對比,區別在于學生的學習狀態是被動接受還是主動探究,面對問題是機械模仿還是自主解決,學生的態度是盲從還是獨立、富有創造性。如果能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適當的教學方式,就能突破以往的課堂模式,從而讓學生的思維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產生探究知識的愿望。這樣既能使學生獲取成功的體驗,又對提高教學效率起著很大的作用。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往往來源于形象、直觀的實物、教具,他們喜歡手腦并用。猜想是思辨的前提,小學生對于未知、新奇的事物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可以在課堂中精心設計懸念,用“困惑”來激發學生追本求源的興趣。假如課堂教學中的新知新想法,在課后能夠得以延伸并應用,也能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學而有用,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數學問題產生強烈的興趣,才可能大膽探究,深入思考,創新思維,由此達成數學學習的總目標。

二、課堂實施—培養學習興趣的主陣地

課堂教學通過師生交流、溝通,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相應的知識、技能,更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情緒,關注學生學習興趣之所在。新課堂更多關注、激勵學生發現問題,啟發學生主動思考、探究、發展。教師應把興趣的培養貫穿始終,滲透到每一節課、每一個單元、每一冊教材的學習中,滲透到各種類型的課堂教學中。

1.在課堂動手操作中培養興趣

皮亞杰說:“智慧的鮮花是開放在手指尖上的?!笔趾湍X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學生通過動手做數學、用數學,親身體驗學習過程來更好地學數學。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他們的數學課堂就需要動手操作,這也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基礎和起點,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展現。因此,動手操作是幫助低年級學生培養興趣極為重要的方法。

首先在《認識分數》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學生對于“創造”分數十分感興趣,于是設計出一系列操作體驗環節。比如說用紙折出不同圖形的二分之一,折出不同圖形的幾分之一,將同樣一個圓連續對折,“創造”比較分數的方法。這既充分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活動機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在動手實踐、交流討論中探究新知,激發創新動力,理解并感受到分數的意義與大小。

其次在《平移與旋轉》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所教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等特點,重新編排例題和練習,重新建構教學過程。課中安排了移一移、數一數、畫一畫等各種數學活動,既貼近學生的學習需求,滿足他們的活動愿望,又能使生活經驗提升為數學知識。并且課中有大量演示,利用觀察與操作,使學生手腦并用,積累數學操作活動經驗,建立平移和旋轉的空間觀念,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抓住事物運動方式的本質。

2.在課堂猜想論證中培養興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應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所以,猜測論證也是小學生所必須的一種能力。在大膽猜想時,學生積極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嘗試應用舊知來解決新問題,進行著一次次智慧挑戰和精神歷險。所以,鼓勵學生更多地對問題做出猜想,能夠促使學生打破固有的定式思維,培養學生探索的興趣。

《角的認識》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討論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教師把用紙做成的活動角的兩邊張開后,讓學生思考角有什么變化,學生初步感受到角變大了。教師再把活動角的兩邊合上,學生又感受到角變小了。教師再適時給予啟發:根據剛才角的變化,請你猜一猜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學生猜測、討論后回答:好像角張開一些就變大,合攏一些就變小。學生又通過觀察打開和合攏紙扇再一次肯定了之前的猜測。教師把活動角畫在黑板上,讓學生猜測:如果把這個角的兩邊剪短些,角有什么變化?學生有的說有變化,有的說沒有變化。教師把修剪后的活動角貼在黑板上,與原來的角完全重合,學生驚喜地發現:原來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短無關。這樣的教學過程,促使學生不斷觀察、不斷猜測,繼而通過操作不斷證實或否定猜想。在這一過程中,大家的思考火花進行智慧碰撞,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

3.在游戲活動中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激發起了學生的興趣,不管做什么,都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喚起學生興趣的最好方法就是游戲?!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p>

在游戲環節中,學生積極參與,積極交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融洽,學習興趣更大。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更容易獲取知識,不知不覺間學習興趣持續高漲。教學《年月日》時,學生明確大月和小月后,教師組織學生做“起立坐下”的游戲。男生代表大月、女生代表小月,教師報月份,學生起立。也可以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出生年月,先讓大月的同學起立,再讓小月的同學起立,最后提出還有哪些同學沒有起立。在游戲中,學生樂意記住大月和小月,也提高了運用知識的興趣。教學中如果能給學生一架輕松的梯子,學生就能愉快地爬上來,看到上面無限美好的風景。

三、現實生活—培養學習興趣的后花園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主張教育同實際生活相聯系,反對死讀書,注重培養兒童的創造性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生活中處處蘊藏著數學問題。孩子對生活充滿了好奇和想象,生活既是他們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其對學習產生興趣的源泉。所以說,興趣不僅要靠教師課堂上培養,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到生活中去感知、發現,并主動去探索,體會到數學就存在于周圍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釋現實中的數學現象,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

低年級學生學習《統計》后,教師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事情去進行統計,如統計大家喜歡看的動畫片、喜歡的小動物、喜歡去的公園、喜歡吃的各類水果……讓學生去統計喜歡的學科、作業完成情況、體重身高的變化情況、同學們上網查閱次數等這些有教育意義的事情。讓學生對課外活動進行統計,如投籃、跳繩、拍皮球、踢毽子、打乒乓球比賽等。選擇這些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事物進行統計既可以大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體會到統計對于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與價值,慢慢形成統計意識。在學完《認識時、分、秒》時,教師讓學生數一數自己每分鐘跳繩的次數、走路的步數、心臟跳動的次數、寫字的字數等。當然還可以和不同的人進行比較,想一想差異的原因。教學《認識平面圖形》后,教師讓學生觀察家中各種家具的面是什么形狀的,裝飾品由哪些形狀組成。認識立體圖形后,啟發學生到校園里觀察柱子的形狀、屋頂的形狀。通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看一看等課后延伸活動,提高了孩子的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學習興趣。

高年級學生學習《數字與信息》時,教師啟發學生在調查和辨析中,重新認識數字。以課前調查拉開序幕,課上由小書迷所借圖書的編碼導入,到學生匯報生活中的編碼記憶,學生討論身份證號碼的異同,再到練習鞏固中創設的小寧難題、警察破案情境,以及最后的編號設計等,這些把編碼的生活化體現到了極致,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重新認識數字的特性。學完《簡單的周期》后,教師啟發學生探究生肖里的奧秘,設問:說說你的年齡,你屬什么?課后請你調查,還有誰與你屬相相同?他幾歲?為什么屬相相同,年齡卻不同?說說今年多少歲的人與你是同樣的屬相?這些問題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題題有效,題題創新,提供給學生富有挑戰性、趣味性的問題,也更凸顯數學的應用價值。

通過數學教學的實踐,筆者深深體會到學習興趣的的確確影響著數學學習的過程與結果。當然,興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地落實到課堂教學和課后拓展中,學生也是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培養起數學學習興趣的。為了學生終身學習、長久發展,學生的課堂中必須多一點“輕松”,學生的生活必須多一絲“趣味”。

猜你喜歡
輕松生活數學
論述小學語文輕松作文的教學嘗試
淺談怎樣營造愉快的語文課堂氛圍
如何讓初中歷史的學習更輕松
生活感悟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