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音樂課教學設計案例研究

2017-05-22 00:58韓姼姼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唱法音樂課情緒

韓姼姼

摘要:《音樂會》是小學三年級音樂課中的重要章節和組成部分,做為教師要做好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審美修養,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氛圍。

關鍵詞:教學設計;案例研究

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在新課標的指導下要求音樂教師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促進學生持續、和諧、全面發展,逐步優化課堂教學質量,大膽創新和探索,樹立小學音樂課程發展的新思路。本節課正是在此前提下,順應了小學音樂課改的要求和需要,針對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總結并設計的一節示范觀摩課。節選自九年義務教育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三年級第六冊第四課的內容,從教材分析、教法說明、學法指導、設計理念、教學過程五個方面進行了教學設計。這是一堂小學音樂課改的教學實踐課,目的是力求做到讓學生樂意上音樂課、愛上音樂課,從而熱愛音樂。

一、教材簡介

《音樂會》一課選自人民音樂版小學三年級第六冊第四課,包括聆聽歌曲四首、學唱歌曲兩首,它們分別是:

(一)《游擊隊歌》是一首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是中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所作,曲調輕快、流暢、生動、活潑。

(二)《苗嶺的早晨》是由作曲家陳剛根據同名口笛改編的歌曲。樂曲以明朗的旋律,展示了一副苗嶺山寨山明水秀、春意盎然的絢麗圖景。

(三)《匈牙利舞曲》第五號是德國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創作的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中的第五首,它原本是勃拉姆斯的鋼琴作品,后被改編成管弦樂曲。

(四)小號獨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作芭蕾舞劇音樂《天鵝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號為主奏樂器的意大利風格的舞劇音樂,樂曲為三段曲式結構。

(五)《我是小小音樂家》這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歌詞簡練、富有童趣的美國兒童歌曲,歌曲生動地表達了孩子們的一個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聲“我是小小音樂家”。

(六)《嘹亮歌聲》這是一首曲調規整、詞意富有意境的日本兒童歌曲。歌曲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對遠山縱情歡唱的情景,抒發了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

二、學情分析

本單元授課對象為小學三年級學生,學生對學習音樂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并有自己的見解,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掌握了正確的歌唱方法,具備了基本的識譜技能,但對輪唱的把握以及對音樂情感的理解有所欠缺,所以輪唱的把握以及對音樂情感的理解應成為本階段學生的訓練重點。

三、教學目標

結合本課內容,圍繞音樂課程標準,本節課制訂了以下三個維度課程總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演唱《我是小音樂家》中,進行創編活動,體驗做小音樂家的情趣。在演唱《嘹亮歌聲》中,實踐輪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現的情緒。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聆聽《苗嶺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風格的樂曲,猶如參加一場音樂會活動,感受不同的音樂作品情緒,給我們一次美的享受,并在這場“音樂會”中能聽辨各種獨奏樂器的音色如小號、口笛、長笛等樂器。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時值,并能在讀譜實踐中運用,并能做到舉一反三。

四、教學重點難點

能夠通過感受、體驗、探索、實踐等多種形式,感受不同音樂作品的情緒,能聽辨獨奏樂器的音色,這是教學中的重點;能夠帶著美的情緒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緒,并能夠較好的完成輪唱歌曲的演唱,這是教學中的難點。

五、教法說明

許多美學家認為,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同時又是最講究形式結構的藝術,所以通過以下的設計,讓學生在音樂中認識美,在生活中尋找美,在未來里創造美,讓美融入每一個孩子的心里。具體做法:情境法、教唱法、演示法、實物教學法。

情境法:通過電子設備和有感情的語言,來為學生創設出一個生動可聯想的音樂環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探究心。

教唱法:語言精練、層次分明、重點突出。通過教師正確的范唱,使學生更直接的感受到歌曲的情緒,激發學生興趣。

聽唱法:通過讓學生直接欣賞、感受音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聽后再歌唱,歌曲的難點就更容易解決,增加學生信心,更加深對音樂的熱愛。

演示法:通過教師的圖片、教具演示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學習內容,使課堂節奏更加緊湊,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實物教學法:播放視頻文件,讓學生模仿文件中的舞蹈動作,從情緒、韻味上著手完整并完美的學習該作品。

六、學法指導

在合理安排教法的同時本節課還十分注重學生學法的引導,使學生不僅要學會還要會學。具體做法設計為: 模仿法、教唱法和聽唱法。

模仿法:模仿視頻、置身情境、更完整的學習歌曲。

教唱法:通過老師的教唱,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給能更加生動的認識到歌曲,了解歌曲旋律以及歌曲的情緒。

聽唱法:通過聽、能夠培養學生的聆聽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聽中隨音樂歌唱,進一步感受音樂的情緒。

七、設計理念

根據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定位是讓學生“會學”,即自我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中,教師始終堅持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等教育理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體驗、發現、創造等活動過程中享受、掌握并創造音樂的美。通過聆聽以及歌曲的學習,不僅能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到音樂會愉快的場面,感受人們的愉悅之情,還能讓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歌曲。這樣一來,既在無形當中也打破了以往枯燥的學習歌曲、記憶歌詞的教學模式,又體現了學生自主,師生合作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八、教學過程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這樣能讓學生更直觀的欣賞,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營造了一種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教學過程中包含四個環節首先是音頻或視頻導入,第二步揭示或欣賞作品名稱及演奏樂器,接下來聆聽或欣賞,最后進行拓展延伸融入感情升華。在第一個環節中,通過課前的熱身導入,使學生能夠快速的集中注意力,從而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同時感受情緒。在第二個環節分為了兩部分,首先是整體感受,通過聽唱法和演示法,多次反復的聆聽,使學生對作品有較深的印象,并能嘗試自主學唱歌曲,一定程度上訓練了學生的聽力與學習能力;其次是展示圖片,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學習內容,使課堂節奏更加緊湊。在學習歌曲環節,加入直觀明了的肢體語言表達方式,解決了教學難點,采用對比法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了作品情緒,巧妙地解決了教學重點。在第三環節和結尾環節中,教師則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會覺得創作其實很容易,旨在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創新意識。

我們從《音樂會》一課的教學設計上可以看出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音樂課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創新點,有效的教學目標的定位、靈活處理的教學內容、巧妙安排的教學設計、優化簡練的教學策略等無不讓人耳目一新,是新課程理念下中小學音樂課程改革的成果體現,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小學音樂課程改革教學設計的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劉沛著.音樂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陳釗安.讓音樂課堂的語言美起來[J].華夏教師,2014(12).

[3]孫琳琳.芻議小學音樂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研究[J].神州,2012(32).

[4]程學友.淺談小學音樂課教學的有效策略[J].黑河教育,2013(01).

猜你喜歡
唱法音樂課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談聲樂教學中的輕聲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對譚晶參加《蒙面唱將》的思考
音樂課的“樂”要大于“講”
我的成長之路——參加“第七屆中小學音樂課觀摩活動”有感
上好音樂課的三點思考
觀“第七屆中小學音樂課觀摩活動”有感
“手舞足蹈”破難點——談“劃唱法”在歌唱教學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