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念那個時代的勞模

2017-05-23 13:17
晚晴 2017年5期
關鍵詞:勞模袁隆平勞動者

在火熱的歲月里

說起“五一”勞動節,“勞?!边@一光榮形象即刻從記憶中翻身躍起。

在中國,現在的“五一”節,是三天小長假;往前說是“五一”黃金周,人們的熱情徜徉在祖國的大好山河中;再往前說,“五一”節這一天,是對全國各條戰線上的勞動模范召開的表彰大會,會后是有組織的游園活動。

上世紀80年代初,作為北京的少年兒童,我和同學們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在中山公園跳集體舞,熱烈歡迎被表彰的全國勞動模范前來參觀游覽。伴舞的音樂有《勞動最光榮》《假如你要認識我》《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石油工人之歌》這些耳熟能詳、謳歌勞動光榮的歌曲。

在北京的春日里,桃花盛開,少年兒童翩翩起舞,“幸福的生活從哪里來?要靠勞動來創造?!眲趧幽7秱凎詈诘拿婵咨仙钌畹陌櫦y里蕩漾的全是幸福的花朵?!凹偃缒阋J識我,請到青年突擊隊里來?!比藗兒椭魳?,拍著粗壯有力的大手,步入公園。在難得清閑的細碎春光里,享受著勞動人民親手創造的美好時光?!拔逡弧惫澓蛣谀5挠洃?,對于少年時代的我就像雨后的陽光一般充滿了愉悅的正能量。

勞模從字面上看,是勞動者的模范和榜樣。在火熱的歲月里,作為一種激勵機制,勞模是政府給普通群眾樹立的榜樣,可以用來指引各個時代“勞動者的熱情向何處去”。

勞模,成了最具時代氣質的公共人物

1949年,在新中國成立兩個月后,中央政府很快就將“五一”定為法定的勞動節。工人階級的地位,除黨章里有了規定外,也以節日的形式宣示天下。勞模就是這個時候隨之出現的。每隔5年的“五一”,以國家的名義推選出的各條戰線上的勞模,受到大張旗鼓的表彰。

隨著國家大政方針的變化,勞動者的身份內涵也在60多年中發生了幾次變化。每次變化無一例外都有勞動模范脫穎而出。

50年代產生了“鐵人”王進喜和甘當人民勤務員的掏糞工人時傳祥;60年代“農業學大寨”中的“鐵姑娘”郭鳳蓮;80年代的勞模代表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修腳女工于素梅;90年代的勞動模范代表為北京公交售票員李素麗和搬掉廢鋼渣山的太鋼工人李雙良以及徐虎;21世紀最初的10年還有當代“活雷鋒”郭明義。他們無一例外地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了“主人翁精神”。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勞模是與勞動競賽和計劃生產聯系在一起的,拼命苦干的“老黃?!背蔀榈湫托蜗?。絕大多數勞模都是奮斗在一線的職工。

1959年,召開了第三次全國勞模會議,全國工業、交通運輸、基本建設、財貿方面社會主義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代表匯聚北京(又稱“群英會”),其中包括“寧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慶油田”的“鐵人”王進喜。老電影《創業》講述的就是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人的精神。

在當時影響較大的還有《青年魯班》,幾乎全國所有工礦企業都組織過職工觀看?!肚嗄牯敯唷返娜宋镌?,就是當時的全國勞模、后來的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

上世紀60年代,青年木工李瑞環是人民大會堂建筑工地上的青年突擊隊隊長,4年里,他的文化水平由初中提高到高中,并運用了幾何學的原理自創9種簡易計算表和土公式,僅用3天就完成了原本預計8天都很難完成的200米長屋頂外檐模板的制作。

1960年2月12日,《北京日報》把李瑞環在建設人民大會堂過程中的創造性行為定位成“猛攻文化堡壘,攀登科學高峰”。有人說這個發明在中國建筑史上,第一次用科學計算的方法代替了據說是從魯班時代就流傳下來的“放大樣”的辦法。

這也是青年突擊隊自出現以來,首次擺脫“苦干、猛干”的悶頭勞動者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巧取、智奪”的知識青年形象。

在10年“文革”中,勞模被停止評選。直到1979年,中央政府明確對“勞?!焙汀跋冗M”做了理論概括——必須是先進生產力的優秀代表,能體現社會發展的方向。

當時家喻戶曉的電影《瞧這一家子》反映的就是80年代初社會風氣新舊更迭的面貌,劉曉慶在里面扮演了一個服務態度惡劣的售貨員,很有時代特征。與之有鮮明對比的是全國勞模、售貨員張秉貴。1977年的紀錄片《人民的售貨員》里有這樣的敘述:

在售貨員中,最有名的要數張秉貴,在那個商品短缺的年代,張秉貴的服務給人們帶來了溫暖。北京百貨大樓當時是全國最大的商業中心,客流量非常大,再加上當時的物資相對匱乏,顧客購物通常要排長隊。就因為聽到了兩個女顧客悄悄說的“服務態度還行,就是動作太慢”這句話,張秉貴便下決心苦練售貨技術和心算法,終于練就了“一抓準”和“一口清”的過硬本領。

張秉貴創造了一套“接一問二聯系三”的工作方法,就是在接待第一個顧客時,問第二個顧客買什么,同時和第三個顧客打好招呼,做好準備。他接待一個顧客的時間從三四分鐘減為一分鐘。他還注意研究顧客的不同愛好和購買動機,揣摩他們的心理。這些服務理念即使在今天看來依然是先進的。

大多數勞模是億萬勞動者中的一員

上世紀80年代,是一個全社會充滿理想主義和浪漫色彩的時代,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勞動者豪情萬丈地投入到生產學習中去。知識分子被鄧小平著重強調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勞模里于是出現了很多勤學苦研的人。比如,為研制中國第一臺光學傳遞函數測試裝置而英年早逝的蔣筑英;被譽為“中國式保爾”的航天專家羅健夫等。

從90年代中葉開始,評選勞模又體現出了這一時代的特色,對經濟建設和科教衛體等領域作出貢獻的人,有相當幅度的傾斜。這個標準被沿用至今。

60多年來,中國一線勞動者的身份和地位發生了深刻的內涵發展。

“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边@是袁隆平的一句名言。電影《袁隆平》由此生發,再現袁隆平進行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風雨歷程,展示了以他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心憂天下、造福人類的宏大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袁隆平被評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的勞動模范”之一。

大多數勞模是億萬勞動者中的一員。時代選擇了他們,把他們從茫茫人海中推選出來,被媒體塑造激活用以激勵其他勞動者。他們成為我們社會幾十年來的公共精神資源。(來源:《人民公安》)

猜你喜歡
勞模袁隆平勞動者
致敬勞動者
勞模沒來
禮贊勞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華
袁隆平:我從“80后”成為“90后”了
致敬最美勞動者
袁隆平貪心水稻,我們又貪心什么呢
袁隆平“貪心”水稻, 我們又貪心什么呢?
為勞?!癝PA”
在云端
袁隆平戒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