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的實踐探索

2017-05-24 07:55全鴻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7年4期
關鍵詞:教學實踐生活化小學數學

全鴻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課程改革的客觀需要。所謂“生活化”,即在數學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學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論與實踐,充分挖掘生活中所蘊含有的豐富數學教學資源,并結合實際情況將其靈活運用到具體數學知識點的教學活動之中。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探索合理、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對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領悟”出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能用數學眼光去觀察生活實際,解決生活的問題,是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應不斷實踐和探索的。為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優化教學環境,營造生活氛圍,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就要落實生活化的教學思想。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大量的生活實例,甚至可以模擬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開展學習。例如,在教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一課時,教師創設了“小狗汪汪過生日”的故事情境,讓學生講小狗汪汪過生日的故事,通過拓展故事情節,很自然地引出了許多的用除法解決的數學問題。教師讓學生互相提問、解答,要求學生把問題說完整,在互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親身經歷了探究知識的過程,始終體驗著學習的成功和樂趣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數學知識。在學習了“比例尺”的知識后,我讓學生自己動手開展測量和繪制工作。讓學生測量自己課桌桌面的尺寸然后自己設定合理的比例,把課桌面畫出來。學生在自己動手實驗的過程中表現出了良好的學習熱情,這對于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非常有幫助的。教師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結合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出數學知識,就會讓學生感到自然、親切、感興趣。例如,在“克與千克”的教學中,可設置學生到超市去調查的場景,讓學生在調查,的情境中學習新知。教師可以問:“小朋友,你們到超市里去買過水果、餅干和糖嗎?”學生齊聲答道:“去過!”教師問:“買這些東西要用什么來稱?”指名學生回答:“電子稱”?!坝檬裁醋鲉挝弧??!胺Q的少用克,稱的多用千克”?!皩α?,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一起去超市購物,一起來了解有關質量單位克與千克的知識?!苯酉聛?,整堂課就圍繞著模擬買賣貨物的場景進行教學,學生學得高興、輕松、興趣昂然。到超市去購物,是學生生活中經常要遇到的事情,他們常常在家長的陪同下去超市購物。這樣,從生活實際中引出問題來,能夠強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活他們的思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教學方法生活化,培養學生數學能力

小學生對生活的熟悉度較高,在數學課堂上呈現生活中的情景往往會讓學生感覺到自然、有趣,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也會大大提高。課堂上生活化情景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學生應用數學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五年級數學下冊中,我們會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在解釋這兩個概念時可以用生活中的物品作為例子,冰箱放在屋內占據空間的大小就是冰箱的體積,而里邊所能容納東西的空間則是冰箱的容積,借用同一事物進行對比,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體積與容積的關系和區別。學生對冰箱并不陌生,這樣的直觀講解能夠讓學生進行舉一反三,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也會得心應手。在平時教學中,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時,要做到教學方法生活化,注意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數學,把數學帶進生活,從生活實踐中抽象出數學知識,真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及目標,結合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設計數學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發現身邊的事物包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去發現、探索和應用,同時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機會,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例如,在進行兩位數乘法的教學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門票問題。大人門票一個人20元,小學生10元,如果人數超過50人,那么票價一律15元。有一所小學,其中教師15人,學生100人,問怎么購票才比較合算?針對這種生活情境,可以讓學生通過現場模擬的方式,間接地介入現實生活,找到最合適的購票方式,熟悉兩位數乘法的相關規則方法,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探索欲望在數學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體驗,科學、有效地創造生活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數學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規律。在教學《統計》一課時,讓學生調查本班學生學習用品的消費情況,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整理、加工數據,然后將調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學生在一串串的數字中不僅提高了應用能力,還知道了同學們學習用品的種類、消費的金額和哪種學習用品消費最大,認識到同學們對學習用品浪費比較嚴重,提出要節約使用學習用品。

三、在生活中應用數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生活。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讓他們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我們身邊的某些實際問題,他們是十分樂意的。例如,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后,我布置學生回家測量家里客廳的長和寬,求出客廳的面積,再測量一下地磚的長和寬,并算出它的面積,最后估算一下客廳里鋪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塊?如果一塊地磚50元,一共需要多少錢?我在教學中又開展了“設計你的臥室”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既能將已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又要考慮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使學生興趣盎然,親近數學,真正讓數學走近學生,讓數學走入生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能力。例如,認識非整十的兩位數,除了數小棒根數、班級人數、門牌號碼、汽車線路編號等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外,引導學生充分展開聯想,發揮想象,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再組織交流,描述出我們生活中見過的非整十數,進一步豐富對100以內數的理解。期末復習時,為了使學生鞏固“比多、比少、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等知識,我帶領同學們操場上一角去看一看,這些同學在干什么?根據男女同學開展的活動,你能提出什么已學習過的數學問題嗎?同學們一個一個爭先恐后地回答:①男生有( )人;②女生有( )人;③一共有( )人;④男生比女生多( )人;⑤女生比男生少( )人;⑥女生多一些;⑦穿裙子的比不穿裙子的少( )人;⑧踢球的比不踢的多( )人?⑨女生再添( )人就和男生同樣多……我覺得應多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這樣,學生的問題越多,思路就越開闊,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提高了。

【參考文獻】

[1]陳文圖.《小學教學參考》,2013(5):44-45

猜你喜歡
教學實踐生活化小學數學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