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影響

2017-05-27 07:34李倩茹魯園利李志青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年26期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急性心肌梗死生活質量

李倩茹 魯園利 李志青

【摘要】目的 探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對生活質量及心理健康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早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結果 對照組心理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均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常規護理相比,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緩解不良心理狀態,在臨床應用中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急性心肌梗死;心理健康;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6.0.02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危急重癥,病情發展迅速,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給患者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1]。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發展,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能顯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2]。然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伴有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治療效果。早期康復護理通過對患者早期進行康復訓練,并輔以相應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能顯著提高治療效果[3]。本研究對此種護理方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40~69歲,平均年齡(59.62±8.14)歲;病灶部位:下壁10例,前壁12例,其他3例。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39~71歲,平均年齡(59.13±8.33)歲;病灶部位:下壁11例,前壁13例,其他1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灶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發現患者的異常情況。觀察組采用早期康復護理,主要措施:第1~3天,叮囑患者臥床休息,對患者上肢關節實施被動運動,按摩患者的四肢,使血液循環加速。護理人員在實施相關護理時,應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不斷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和治療依從性,使得早期康復訓練能夠順利實施。第4~5天,對患者床上坐起訓練進行指導,并指導患者坐著看書、洗漱、進食等日?;顒?,以患者的耐受度為限。第6~10天,患者可坐床休息,并可在護理人員的協助下下床走動,活動時間根據患者的病情而定。第11~14天,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進行院外散步、爬樓梯等室外活動,在進行各項活動中,護理人員應進行密切監督,以防發生意外。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表(SAS)和抑郁自評表(SDS)[4]評價,評分越高,心理狀況越差;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5]進行評價,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心理狀態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對照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顯著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生活質量比較

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氧缺血所引起的心肌壞死,患者多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胸骨疼痛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6]。近年來,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已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的康復效果對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護理措施的實施顯得尤為重要。早期康復護理通過早期進行適當的運動,能顯著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SAS和SDS評分明顯高于觀察組,SF-36評分明顯低于觀察組,表明早期康復護理能顯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在于早期康復護理通過早期進行適量的運動,能使血流加快,恢復心臟功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復。此外,早期康復護理還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對疾病知識以及對早期康復訓練重要的了解,使患者積極主動進行康復訓練,掌握基本的自我鍛煉方法,使身心均達到最佳的狀態,不斷提高患者活動能力,盡快融入到原來的生活方式中,促進病情的康復,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與常規護理相比,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緩解不良心理狀態,在臨床應用中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曉豐.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學,2016,22(36):123-124.

[2] 楊振陸.急性心肌梗死應用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2016,36(03):43-44.

[3] 李秋芳.臨床護理路徑在基層醫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05):128-129.

[4] 原 敏,張 聰,張 欣,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術后早期康復護理對心理狀況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 31(2):186.

[5] 張 麗,宋巧鳳,王希柱,等.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質量和自我效能的影響研究[J].河北醫藥,2016,38(16): 2540-2542.

[6] 陶香君,吳 瑛,張 艷.心內科護士主動開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臟康復的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5,22(22): 35-39.

本文編輯:王 琦

猜你喜歡
早期康復護理急性心肌梗死生活質量
膳食纖維制劑對老年便秘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醫辨證治療分析
病毒性腦炎患兒的早期康復護理
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