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向北開放“橋頭堡”:專訪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文玉

2017-06-02 18:50洪治
小康 2017年15期
關鍵詞:橋頭堡生態發展

洪治

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呼和浩特再一次拿出“乘風破浪”的改革氣勢,內陸開放新樣本呼之欲出

作為我國第一個成立的民族自治區,成立70年來,內蒙古自治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府呼和浩特的變化尤為明顯。不僅空氣、水、土壤、山脈的生態得到了有效治理和保護;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以新興產業發展為重點助推產業結構轉變,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同時,還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推動呼包鄂等區域協同發展;更為重要的是高樓起來了,路寬了,車多了,人民富裕了,生活更好了。

在這由內而外的巨變中,呼和浩特市遵循的總體戰略是什么?有哪些重點工作?還面臨著哪些問題?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如何?針對這些問題,《小康》記者專訪了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文玉。

“向北開放” 擁抱絲路經濟帶新機遇

《小康》:內蒙古地處祖國北疆,外接俄羅斯、蒙古國,不僅是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前沿,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首府,呼和浩特市如何融入“一帶一路”,推動呼包鄂協同發展,建設獨具特色的和林格爾新區?

劉文玉:內蒙古地處“三北”、外接俄蒙,具有發展沿邊開放的獨特優勢,是我國向北開放的前沿,肩負著習近平總書記“建設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的重要使命,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提出要充分發揮內聯八省區、外接俄蒙的區位優勢,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加快形成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并明確提出要啟動建設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呼和浩特市作為自治區首府,全面踐行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謀在新處、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在融入對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積極引領呼包鄂協同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是著力打通“渠道”。持續推進白塔航空口岸建設,開通蒙古、俄羅斯等18條國際航線;開通全區唯一的國際快件入境通道,建成1600平方米海關監管場地,業務量居全國第10位,增速排名全國第一;爭取天津“無水港”落戶,建成沙良公鐵大型物流園區,初步形成國際國內多式聯運、大宗貨物區域中轉集散的物流發展格局,呼和浩特鐵路港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呼市-北京、呼市-南寧等高鐵項目納入國家規劃,著手啟動呼市-西安、呼市-太原、呼市-二連浩特鐵路前期工作,加快構建南連北通、東進西出的高鐵網。

二是著力搭建“平臺”。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蒙古國博覽會,為中蒙和東北亞地區貿易、投資合作提供了重要平臺;按照規劃設計一次到位、土地征收一次完成、主導產業一次成鏈、基礎設施一次成網、生態水系一次成景、社會服務一次集成的目標,初步完成新區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編制,謀劃實施了104個總投資2461億元的重點項目,推動新區建設順利起航、堅實起步;建設自治區電子口岸公共服務平臺和監控指揮中心,建成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和國際快件通關系統;加快推動出口加工區轉型升級,籌建綜合保稅區;積極申報中蒙俄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一帶一路”樞紐城市。

三是著力創新“機制”。強化中蒙、中俄及周邊區域合作對接,創設了中蒙肉業、中蒙跨境電商、國際馬業發展等直接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規格合作論壇;達成呼包銀榆經濟區共建“一帶一路”戰略支點行動綱領,推進呼包鄂一體化發展,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互補互促、生態文明共謀共建;持續加強蒙醫藥文化交流,與蒙古國多家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對轉診患者提供綠色通道,并最高可享受20%費用減免;不斷深化人文交流和友好往來,邀請“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和地區參加中國少數民族文化旅游藝術活動等,承辦中蒙俄三國旅游部長聯席會議,同多個城市確立為友好城市,與俄蒙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在互利合作的基礎上創新和建立交流合作機制。

《小康》:未來還有怎樣的規劃和動作?

劉文玉: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優勢,加快構建引領呼包銀榆、承接京津冀魯、融入“一帶一路”、八面來風的對外開放和區域聯動發展新格局。

一是全力推動平臺建設“國際化”。要加快申報和林格爾國家級新區、中蒙俄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世界冷鮮和水果指定口岸,全力打造建設中蒙俄大數據港,積極爭取中蒙博覽會永久會址落戶、呼和浩特鐵路口岸常年開放,加快啟動呼市-南寧、呼市-太原等高鐵項目,夯實開發開放的基礎,加快打造建設“一帶一路”沿線的合作高地。

二是全力推動政策措施“精準化”。要加快完善稅收協作機制,加大稅收征管協調服務,切實減少降低稅收約束,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去”、“引進來”。要加快推進自治區電子口岸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的信息化支撐系統;深入推進貨物通關便利化改革,探索內陸地區貨物進出口新模式。要繼續加大對開通俄蒙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線、直飛包機的補貼力度,爭取到2020年,國際通航點達到25個以上。

三是全力推動合作交流“多元化”。持續圍繞教育、醫療等方面推進深度合作,擴大聯合辦學和互派教師、留學生規模,建立中蒙俄青年文化藝術交流基地;根據需要優化學科和專業設置,加強醫療救助服務,為國家層面建立更加便捷高效的教育、衛生合作交流平臺開展探索?;I建中蒙、中俄經貿合作示范園區,推動由我市始發至歐洲的國際集裝箱專列運行常態化,不斷加強同俄蒙及歐亞其他地區的經貿、產業合作,深度融入國際產業分工合作體系。積極申請口岸簽和72小時落地簽,積極申報香港自由行城市。同時,積極籌辦第二屆中國-蒙古國博覽會等一系列國際性交流合作盛會,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合作交流搭建新舞臺、提供新機遇。

做好“生態”文章 引領綠色發展

《小康》:“綠色發展”是內蒙古自治區近年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呼和浩特市是如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

劉文玉:近年來,我市深入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始終高舉“綠色發展”大旗,以“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為目標,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全力推進美麗首府建設。

一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推動轉方式同節能減排相結合、把轉方式有效融入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中”的要求,對總體思路進行了修改完善,提出要守住發展、生態、民生底線,謀在新處、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提升首府“首位度”,努力打造更具活力、更為美麗、更加和諧的首善之區。

二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要求,明確了要緊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以創新、壯大、引領為核心,多維度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全方位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著力培育大健康、大數據、生態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三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大膽地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建立可持續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要求,深化了集體林權制度、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礦產資源資產責任審計、環境執法等一系列改革事項。

四是按照“環境保護和治理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的要求,實施了“治氣、治水、治土、治山、治企”五大環保工程,累計投入2199億元。

《小康》: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方面,呼和浩特還面臨哪些挑戰?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劉文玉:未來,我們將按照深化中央、自治區的決策部署和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要求,扎實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慶祝自治區成立70周年。

一是對照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和囑托,圍繞督察整改,加快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環境污染整治;三是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深入排查發現環保突出問題。認真落實最嚴格的環保制度,真正做到“全覆蓋、嚴執法、零容忍”,努力筑牢環境安全防線;四是全面深化生態保護體制改革,創新環境治理模式。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的指示精神,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狠抓三項改革特別是生態建設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環境污染治理體系建設。

《小康》: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大勢所趨,等不得、慢不得?!痹诮洕滦袎毫χ饾u增大的大背景下,呼和浩特市是如何以新興產業發展助推產業結構轉變、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呢?

劉文玉:近年來,我市以“五個結合”為要求,把轉方式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相結合、同延長資源型產業鏈相結合、同創新驅動發展相結合、同節能減排相結合、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相結合,重點圍繞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狠抓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打造培育,持續推動產業轉型、發展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超過30%,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3.6∶27.8∶68.6,率先在全區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服務業占主導的產業結構。2016年,“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77.4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7.4%。

《小康》:在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方面,呼和浩特下一步如何規劃?如何更上一層樓?

劉文玉:下一步,我們將站在新常態新起點、市場經濟新拐點、轉型升級新基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熱點角度,圍繞造鏈、補鏈、長鏈、強鏈目標,緊盯“七業同興、高端高質、高新高效”的發展目標,集中全力通過創新實踐“科技+院士工作站+金融+大數據+文旅會展”等發展新模式,扶持壯大網貨生成、互聯網結算等發展新業態,研發應用智能綠色制造、新一代數據信息、先進高效生物等發展新技術,多產融合、多業互動、多維助力,全面整合現有新興產業發展,加快構建以“大數據、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生態環保、生物化工、高端裝備制造”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撐的新經濟發展格局。

“十三五”期間,全市“七業”共策劃儲備項目189個,計劃完成總投資4375億元,產值年均增幅力爭保持在15%以上,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0%以上,培育支撐我市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力、新引擎。

猜你喜歡
橋頭堡生態發展
劉沛:深中牽手!東西岸融合橋頭堡——馬鞍島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打造轉型升級“橋頭堡” 推動礦井高質量發展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橋頭堡”的新機遇與新發展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