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與鄉村:九間棚的村風

2017-06-02 00:36戴榮里
小康 2017年15期
關鍵詞:根脈村莊村民

戴榮里

村風代表著一個村的精神風貌,九間棚村用良好的村風喚醒了村民的集體意識,只要對村里的事業有利,大家就會擰成一股繩,如此粗大的文化根脈,使得過去的窮村在今日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春日的一天,受媒體人李錦先生邀請,去山東省平邑縣九間棚村一游。在這個村住了兩晚上,所見、所感直抵內心。九間棚村在四面懸崖的山頂上,缺水少地,卻發展成今天的旅游村、文化村,具有現代化美感的新農村。我從小也生活在山村,九間棚人的奮斗,讓我想起人的精神和村莊的傳統,九間棚人靠村風帶動了自身的發展。

小時在農村,大人們總會告誡我,交朋友一定要認清是哪個村的,不要和村風不好的人交往。有個村出盜賊,家家都會偷偷摸摸,另外一個村,盛行賭博,家徒四壁還照賭,大人們都會讓孩子遠離。孩子們模仿性強,少時養成了壞習,不好改。風氣會傳染,一輩傳一輩,村莊的聲譽就壞了。有個村尊師重教,好學成風,每年出好多大學生,別人都說這村風水好,其實讓這個村頻出大學生的真正原因是村風好。

九間棚村過去是個窮村,祖先靠九間巖石下搭起來的棚子繁衍后代,發展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百十號村民缺吃少穿,村居缺水沒電。但九間棚村人沒有氣餒,在書記劉嘉坤的帶領下,奮斗幾十年,引來了水,架上了電,修好了盤山路,新建了民居,開辟了田地。漫山遍野的鮮花映襯著村民幸福的臉膛,我也感覺到提勁。那位在“九間棚”巖棚里住過三十年的老人說,今天的九間棚村,是靠村民一點點干出來的。人心齊,泰山移,九間棚就是靠一天天的奮斗,靠日積月累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嘉坤書記說,要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干部就要舍得吃苦,敢于受累,學會吃虧,還要學會受氣。沒電,他和老黨員捐款買來電線桿,靠人拉肩抬移上山頂;靠村民心齊,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修路,干部和社員一樣分段承包,急難險重的活干部先上。良好的村風喚醒了村民的集體意識,只要對村里的事業有利,大家就會擰成一股繩。

九間棚的村風靠村民“勁往一處使”得以驅動,靠干部帶頭吃苦作為引領,靠堅持不懈得以凝成,靠不斷獲取的成績給予激勵。很多游客對九間棚當下的美景給予贊美,我卻喜歡觀看九間棚的奮斗史。從一代巖棚到二代茅草棚,再到三代磚瓦房,再到四代樓房,九間棚村奮斗的歷史中,融入了村風的寶貴。這是英雄的村莊,也是堅韌的村莊,更是一個自強不息的村莊。正是看不見卻又清晰存在的精神追求,構成九間棚的村風,這村風,推動九間棚不斷發展,獲得今天的巨大變化,鼓舞著九間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村風代表著一個村的精神風貌,每個村都有自己的歷史,如何在歷史中發掘適合村莊進步的因素,對一個村的未來發展十分重要。九間棚村靠精神財富催動物質生產,克服了前進路上的不少困難。這個村也和其他村一樣,村民間也存在著一些矛盾,也發生過理念之爭,但村風的主流是向上的、美好的。不少落后村落之所以沒發展起來,就是沒有形成一種有益于村莊健康發展的主流村風。

一個村莊要發生變化,就要剖析自己的優劣勢,找準突破口,才能與時俱進,借勢發力。倘若自身不行,村風敗壞,即使有外界巨資投入,也只能解一時之需,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村莊的面貌。所以,改變村莊,務必要從改變村風做起。抑惡揚善、營造屬于一個村莊的精神家園,有粗大的文化根脈,才能促進村莊擁有旺盛的生命力。

猜你喜歡
根脈村莊村民
鍛鑄
——云南各民族中國精神根脈
立足文化根脈 青田石“雕”出大千世界
尋繹事物根脈 梳理文化源流 張崇琛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我的小村莊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董集鎮:守住文化的根脈
蔣虛村村民為何沒有獲益感
村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