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四步雙循環導讀法”

2017-06-06 17:57閻春梅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17年5期
關鍵詞:雙循環樂學創造性

閻春梅

【摘 要】 幾年來,關于大閱讀量教學中如何有效地讓學生自主研究性學習,作者在理論上作了積極的探討,并通過實踐歸結出“四步雙循環導讀法”,即以加大閱讀量為途徑,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語文能力為目標,以發展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為導向,旨在充分體現語文教學中“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雙主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速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實踐能力的培養。

【關 鍵 詞】 語文閱讀;教學;“四步雙循環導讀法”

一、依據與概述

教育活動作為人類社會最重要的實踐活動之一,應該是一種積極、自由、有創造性的主體活動。教育主體性主要表現在主動適應社會、培養主體性的人、堅持自身規律和價值三個方面??梢?,教育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是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陣地,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鉆研,獨立獲取知識并運用知識。

閱讀教學過程既是智力發展的鍛煉,又是智力的運用,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覺吸收和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且是實施學生自主學習的一條有效途徑,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正是我們把大閱讀量教學置于語文教學首位的緣由之一。

幾年來,關于大閱讀量教學中如何有效地讓學生自主研究性學習,我在理論上作了積極的探討,并通過實踐歸結出“四步雙循環導讀法”,即以加大閱讀量為途徑,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語文能力為目標,以發展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為導向,旨在充分體現語文教學中“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雙主原則,進一步確認學生是能動的、發展的、變化的學習主體,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速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實施與分析

所謂四步,即教學過程中的四個階段:樂學、達讀、雅析、勝意;雙循環可理解為這一施教過程具有的兩重性:一是大循環,即將這四個階段作為兩年的教學總目標,貫穿教學始終,且又有所側重——一年級以“樂學—達讀”為主,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二年級以“雅析—勝意”為主,培養學生發展創新能力;二是小循環,就是一堂課中初步體現四個教學環節,并根據年級目標與教學內容特點確定每節課的重點環節。施教過程如下:

(一)樂學——形式多樣,激發興趣,調動情趣,發揮主體作用

興趣是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深厚的興趣是長效的興奮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膛c學永遠是雙邊活動,只有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學生能動性中潛在的因素被激發,更是舉足輕重的,由此而產生樂學階段。

所謂樂學,即以學為樂,從學習中初次體驗并感受無限的樂趣,從而喚起學生主動參與求知的意識,去領悟知識的形成和發展,主動獲取知識。要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進取精神,要使學生從被動樂到主動樂,直至樂中尋樂,以激發興趣作為切入點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良徑。知識常學常新,常新常多,常多而樂,興趣自然久而彌高。

引導學生對知識渴求的興趣的手段多種多樣。如善誘法,即抓住契機,設懸激趣,以背景之窗、時代之窗、事件之窗、作品人物之窗、作家之窗等形成網絡,以橫向或縱向延伸進行質疑設懸,以學生的興趣作為選擇依據,以學生主講為主要形式,以期達到廣查資料、廣泛閱讀、豐富知識的目的。另外,還可以采用善激法,即引導探究、獎勵激趣,一般可采取學生與老師共同查閱、交流,并展開競賽,進而獎勵查得全面、講得精彩、獨抒己見的學生等。

(二)導讀——授之以法,舉一反三

學起于思,思源于學,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是閱讀能力的核心,適度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此階段是教師指導學生已設疑解難、激疑促思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精心設疑,引導質疑,指導解疑,以充分閱讀為基礎,以教師點撥、評點、分析為中心,以學生積極思維、解決問題為重心,把閱讀訓練與語文知識綜合起來,使知識與技能有機統一,為知識向技能轉化奠定基礎。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教師的導讀是此階段教學成敗的關鍵,應注意:導之得法,啟發學生思維;導致適時,指點于憤悱之際;導致適度,安排合理進程;導之以規律知識,培養創造力;導之以科學方法,激發創新精神。

此環節的大致過程可歸納為:瞻前顧后、統領全篇——專題比較、縱橫相連——發現疑難、設問領悟——抓住關鍵、把握精髓——信明暢達、意會神融。

(三)雅析——發散求異,批評鑒賞

雅析,即評價鑒賞,是指對文章的思想內容、語言風格等進行鑒別和評價,是學生在閱讀文字材料時的一種精神活動,是一種情感活動和認識活動交融的心理過程。此階段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評價鑒賞的過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觀——品——悟。

學生對文章的直觀感受曰“觀”,就是在“樂學——達讀”兩個環節的基礎上對文章的整體宏觀把握。

“品”即品味,主要是學生根據自身的思想水平、知識水平、心理水平及生活經驗去體驗作品中的精妙之筆,并各抒己見,互相切磋,是對文章微觀的具體再現。

“悟”是理解,是思索,是了悟,是在教師的點撥下,在切磋的啟發下,對文章深層理性的揭示,是“品”的凝聚和升華,從而完成對文章的鑒賞。

鑒賞過程相伴的應該是貫穿始終的思維訓練。以求發散求異的具體做法有三:第一,鼓勵質疑,即鼓勵學生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提出疑難問題,具有創造性的火花會在提問中越來越多的迸發出來;第二,鼓勵發表異議,即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尤其鼓勵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第三,鼓勵多種答案,即鼓勵學生在解答問題時多方思考,找出幾種不同的答案。唯有此才能促使學生開動腦筋,多思勤思,從而達到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目的。

這個環節的大致過程可歸納為:精妙之處、各抒己見——互相切磋、交流啟發——因勢利導、深入領悟。

(四)勝意——靈活遷移,創新致用

葉圣陶說過:“知識是教不盡的,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p>

學習的目的在于吸收、運用。此階段是培養學生把經過閱讀、理解、評價而儲存起來的各種知識,根據需要靈活提取并使用的能力,因而培養創造能力是此階段的主要任務。

三、收獲與反思

實踐的積累是一個由少到多,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過程。多年的實踐,使學生由不想讀到想讀、愛讀,由想讀、愛讀到多讀、會讀。這是該教學法實施以來的最大收獲。

在教學過程中,因為充分肯定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學生在主動求知的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廣泛鍛煉,開始由單一思維到多向思維、由求同思維向求異思維、由聚斂思維向擴散思維、由橫向思維向縱向思維擴展,并逐步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思維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獨立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日漸提高。如在閱讀中所體現出來的查閱資料能力、預習分析能力、宏觀把握教材的能力、領悟問題的能力,創造性思維必然為較好的解決問題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海燕,魏尉. 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M].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5.

[2] 豐建霞. 語文閱讀教學課例分析[M].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3] 朱美琴. 新理念下的中職語文閱讀教學[J]. 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6(11).

猜你喜歡
雙循環樂學創造性
“雙循環”格局下物流專業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閆春平:在信息技術課中踐行教學生“樂學善學”
雙循環需要怎樣的科技創新生態?
巧用語音與教學活動 引導學生樂學英語單詞
聲音
樂學善悟,讓數學復習更有效
五年制建筑裝飾專業“雙循環”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保持創造性的29個方法,每天看一遍
“雙循環”備課是創新備課途徑的飛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