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重人貴生”思想對現代老年人的生命價值啟示

2017-06-06 20:09劉國新
商情 2017年16期
關鍵詞:生命價值道家老年人

劉國新

【摘要】道家站在宇宙自然的高度去體察人的生命意義與價值,倡導人的生命價值高于一切,并直面人的生死。在“重人貴生”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的“貴生、攝生、樂生”等道家生命哲學,是道家生命價值觀的重要思想體現。在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的當下,道家的“重人貴生”思想對現代老年人的生命價值具有重要的啟示。

【關鍵詞】道家 重人貴生 老年人 生命價值

一“重人貴生”是道家的主要思想

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把人與天地并列,認為“四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從孔子的“節用愛人”到孟子的“民貴君輕”,從佛家的“人即是佛”到老子的“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都可以看出,儒釋道三大文化都十分強調人的主體地位,尊重人的生命價值,重視人的自由發展,一直以來,人本主義精神都貫穿于中華文化的始終。從《老子》所強調的“貴生”、“攝生”、“自愛”和“長生久視”,《莊子》所說的“保生”、“全生”、“盡年”、“尊生”,《呂氏春秋》所說的“貴生重己”,到《太平經》主張的“樂生”、“重生”,以及其它的道書如《老子想爾注》、《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參同契》、《抱樸子內篇》等 ,始終貫穿著重人貴生的思想傳統。不論《老子》的“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虎兕,入軍不被兵甲”里的“攝生”,還是《三天內解經》的:“真道好生而惡殺。長生者,道也。死壞者,非道也。死王乃不如生鼠。故圣人教化,使民慈心于眾生,生可貴也”里的“好生、長生”,都在說明,重人貴生是道家人本主義思想的精髓。

二 道家的生命價值觀

儒家從倫理出發來認識人的生命價值,注重人的倫理價值與現實意義,佛家強調人的心性修養與自我超越,道家則注重人的自然生命與個體體驗。相對于道家的自然生命論而言,儒家的“義利之辯”體現出來的是人的實踐理性與現世價值,認為人的生命價值只有在符合倫理的基礎為社會國家建功立業才能顯現出來,因而強調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積極進取的有為精神。而道家的生命價值觀,追求的則是一種清靜無為的人生觀,一種虛無逍遙的物我觀,通過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把人的主體性放在自然的基礎上,在符合自然(天)的意志,順應自然的(天)規律的基礎來認識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因此,道家的重人貴生思想,與儒家的重義輕利的價值法則具有明顯的價值分野,它體現了道法自然的宇宙本體論與天人合一的物我觀,體現了注重個體生命體驗的價值觀。

三 現代老年人的生命價值現狀

據統計數據表明,截止2014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1億,占總人口的比例15.5%,預計到203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14億人。根據國際“人口老齡化率”: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的,即為老齡化社會。因此,當前我國老齡化程度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

老齡化社會問題的出現,一方面客觀原因是,在當下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社會,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轉變,生活消費方式的變化,以及家庭結構、道德觀念的變化,老年人的生存環境與生存狀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此外,目前中國養老體制還不健全,養老模式還比較單一化,因此養老問題得不到有效的應對與解決,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主觀因素是,生存環境及生活方式的轉變,老年人的社會認識與心理狀態沒有改變與自我調節,使得老年人的情感世界難以適應時代的變化。此外,從人的生命價值觀角度來看,上述問題的出現,跟老年人的生命價值觀的形成與作用,以及跟老年人自身的生命教育都有密切的關系。

因此,在老齡化社會背景下,關照老年人的生命價值,從生命價值的層面實現老年人的生命關懷,從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道家思想文化里,汲取對老年人的生命關懷有價值的思想成份,同時,實現老年人的自我生命教育,為老年人的內心世界提供安身立命之所。所有這些,對于應對與解決老齡化社會產生的一些問題,化解老年人的生命價值觀危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啟示與現實意義。

四 “重人貴生”思想對老年人的生命價值啟示

(一)道家的養生觀對老年人的生命價值啟示

道家養生論包含著豐富的自然哲學思想與方法論,道家所謂的“養生”,包含著生命質量的滋養與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詮釋,因此,道家的養生觀,除了追求健康長壽的肉身生命之外,還在于追求至上的精神生命,更是追求自然觀意義上體現人的生命價值與人生意義的靈性生命?!爸厝速F生”思想是道家自然養生觀的理論基礎與理論旨歸,道家從自然哲學視域來理解人的生命價值與人生意義,特別是道家思想發展為道教以后,更是把人的價值與地位提到宇宙自然中至高無上的位置,由此提出“貴生、養生、樂生、長生、永生”等一系列道教關于人的生命的學說。因此,“重人貴生”思想對道家關于人的生命觀特別是養生觀具有重要的理論地位。另外,道家的“重人貴生”思想并非是狹隘的人類主體中心論思想,道家認為,雖然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眾生平等。而人作為獨特的生命體,與其它生命不同之處在于,人要“觀察天地變化之機,分辨萬物生長之利,使萬物各盡其年”,并認為貴生是人類的至德。這些思想對于現代老年人從自然觀的角度來重新審視生命的本質與人生的意義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道家的生死觀對老年人的生命價值啟示

對于生死問題,道家認為,生要擁抱自然,死要回歸自然,因此要“視死如歸”。生與死都是生命的存在狀態,只不過發生的形式不同而已。如果把道家的“道”暫且看作是一種能量起源的話,那么,在道家看來,生是能量的聚集,死就是能量的轉移。而在莊子的《齊物論》里更是直接提出“齊生死”的說法,“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大宗師》里的“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莊子認為,萬物眾生,從來都是向死而生的,一個生命的出生便意味著走向死亡,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生即是死,死即是生。

總之,道家的“重人貴生”思想蘊含了豐富的自然主義的生命哲學,在承認眾生平等的基礎上肯定了人的主體性與精神的至上性,認為生命是大自然的饋贈,萬物之生命在宇宙中如塵埃,是渺小的短暫的卻是可貴的。因此,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應該學會給自己找一個安身立命之所,就是要道法自然,尊重天性,摒棄人為,最終回歸自然,實現天人合一。這些關于道家自然生命觀的重要思想,在老齡化社會日益嚴重的當下,對于解決老齡化社會的一些問題,對于現代老年人的養生觀、生命觀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啟示。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老莊自然哲學對現代老年人養生的價值研究”(JAS160944)。

猜你喜歡
生命價值道家老年人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騙
預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漫畫道家思想
《莊子說》(二十五)
大學生生命教育及其應對策略
漫畫道家思想
中國失能老年人4年后達4200萬
加強國學修養提升大學生的安全思想和樹立正確生命價值觀
《莊子說》(十九)
試析幼兒教育生命價值取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