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對中學生的影響

2017-06-12 02:13戴國毓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7年8期
關鍵詞:家庭暴力傾聽關愛

戴國毓

摘要: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縮小了的社會。學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發展,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必要的心理輔導。

關鍵詞:家庭暴力;關愛;傾聽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4-0094

學生進入初中后,便同時進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們面臨著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誕生”,錯綜交織的矛盾和激烈振蕩的內心世界,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顯著發展,不滿足于簡單的說教和現成的結論。但由于還不成熟,所以容易固執和偏激。由于處在身心劇變時期,各種需要日益增長,加之此時還缺乏較強的文飾情緒的能力,所以他們容易動感情,且這種感情強烈而不穩定,具有兩極性(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特點。此時,如果成長過程中存在著家庭暴力,則會讓孩子心靈有扭曲感,對家庭的信任度、對家長的依賴度都會下降,厭惡家人,會有逃避、離家出走,甚至走上歧途。

在人們固有的印象中,大部分的女生都會比男生好管理??墒窃?012級所帶的班級中卻出現了兩個特立獨行的女生,她們時常逃課,以致后面發展到離家出走,到朋友家住,最后變成借錢自己租房子住。從她們逃課開始,筆者就開始關注她們了。通過與她們的聊天,筆者了解到她們都有相同經歷:家庭暴力。一個是父母離異,女生跟著母親,但是母親為了生計,早出晚歸,該生的午餐問題大多數是用泡面解決,母女之間缺乏溝通,只有錢的交流。當該生出現問題時,如果母親沒有時間處理而告知父親時,父親基本都會對該生進行打罵。另一名學生雖有著完整的家庭,但是父親對她的要求極為嚴格,經常被父母與別人做比較,如果某些行為沒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做,則父親也會對其進行打罵。所以,她們情感狀態表現為孤獨、苦悶的閉鎖心理。為了補償由閉鎖心理而帶來的孤獨感和苦悶感,友誼便成了青年期最主要的人際關系,她們渴望得到安慰理解和以此充實精神生活。也許正是這樣的經歷,才使她們成為好朋友,通過逃課、離家出走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情緒,威脅家長。了解這一情況后,作為班主任的筆者用了大量的時間首先說服她們按時到學校上課,每一個星期要求她們把每個星期所發生的事和想法寫在紙上與班主任交流;另一方面積極聯系學生家長與他們溝通教育方式。剛開始,他們并沒有在意,直至逃課變成了離家出走,兩位家長逐步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積極配合學生的教育工作。首先要改變暴力的教育手段。初中生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思想,要改變她們一些錯誤的行為,不能再依靠暴力。這時候教師和家長都需要學會聆聽,了解她們現階段的想法和需求,如果不對,則需要慢慢地引導她們。改變不是一天就能成的,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陪伴她們慢慢成長。然而,長期的家庭暴力對學生造成了深刻且痛苦的影響,雖然家長也為此作出了改變和努力,筆者也給家長發出了注意孩子行為,提高警惕的信息。但最終兩位學生還是選擇了終結生命的方式尋找她們心中的自由和快樂。

發生這樣的事情令家長、學校和教師,甚至其他學生都是極其悲痛的,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反思。由此可見,家庭暴力給孩子帶來的不僅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靈的創傷和行為的扭曲。一是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雖然幼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來越強,打孩子是對自尊心的嚴重損傷。從逆反、對抗發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棄。二是迫使孩子說謊。有的孩子懾于父母的壓力,表面服輸,內心不服,學會了看人臉色行事的不良性格。三是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家長對孩子動輒打罵,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經常挨打不僅容易使孩子產生暴躁的性格,在行為上也是給孩子的攻擊性示范。當孩子遇到問題或某些不良刺激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攻擊行為。四是使父母喪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對父母忌恨報復。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在具有重視子女教育傳統的中國社會中根深蒂固。他們要求孩子從小就按自己的意志發展,根本不考慮孩子自身的興趣、能力和其他個性特點。當孩子達不到自己期望的目標時,要么大失所望,撒手不管;要么就遷怒于孩子,大打出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愿望的人”。?家長的心態決定了孩子的成敗,成長是一個過程,家長應該在乎孩子的每個過程,而不是只盯著那個結果。用一顆平常心,培養一個平常人。

所以,家庭中需開展有效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要學會傾聽孩子說話。記得有一位名作家說過:“人最可怕的敵人,就是自己沒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痹谶^高的要求和不斷的批評下,有些孩子反而失去了信心和毅力,甚至疏遠自己的父母,與父母沒有太多的溝通,彼此之間的共同語言也漸漸少了。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誤解父母。其實,到了這種時候,父母與子女就應該需要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拋開那濃重的“火藥味”,好好地交談一次,把各自心中的話說出來,才能彼此得到理解,才能重新擁有一個更溫馨更知心的家庭!

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里話的地方,家長要勵孩子多說話。家長不能因工作忙而忽略了與孩子的思想交流。家長與孩子能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對孩子不成熟的行為進行限制,使平等尊重與適當限制相結合,有利于學生獨立性、自信心與能動性的養成。因此,父母要愛孩子,理解孩子,并用合理、科學的教養方式和教養態度來對待孩子。父母只有充分尊重孩子,從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個性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這樣才有可能達到你所期望的教育效果,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最早接受的也是家庭教育。到了學校,班主任在面對犯錯誤的學生時必然會承擔教育的責任,同時也需要家長的配合。學生犯錯誤并不能一味地責備他們,而是要從各個方面關心他們,真正了解他們的內心深處。為了孩子的健康發展,家長、學校和教師需要一起努力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

(作者單位:廣西柳州市第十三中學 545000)

猜你喜歡
家庭暴力傾聽關愛
對于家庭暴力中“以暴制暴”行為的刑法學研究
寧波旦可韻服飾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研究
讓關愛成為留守兒童心底的陽光
警務處置中家庭暴力的認定
“警察干預家庭暴力問題”課程體系建設
學會傾聽,追求課堂實效
小學數學教學中傾聽能力的培養
真誠激勵,關愛相隨
試論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公共外交主場也要學會“傾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