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兒童視野的課堂德育滲透

2017-06-12 21:48祁成松
小學生·多元智能大王 2017年2期
關鍵詞:視野語言文字道德

祁成松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習的起步階段,也是一個人道德觀初步形成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德育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我們德育教育的實效卻不盡如人意,存在著說教、純理性、脫離兒童生活等現象,那些好的道德品行也并沒能真正內化為兒童良好的個人素質。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考慮兒童的特點和需求,即我們的德育還缺乏兒童的視野。因此,小學語文德育應基于兒童的視野。

[關鍵詞]兒童視野;德育

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是作為一個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教師應當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將語文的文學性和思想性進行統一,構建和諧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德育教育以及語文教學成效。

簡單地說,德育就是教學生如何做人。即通過對學生進行道德、思想、意志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并將之外化為實際的行動,表現出良好的個人素質。德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語文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促進每個學生在思想道德人格品質等方面的健康發展。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小學階段是學習的起步階段,也是一個人道德觀初步形成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德育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我們德育教育的實效卻不盡如人意,存在著說教、純理性、脫離兒童生活等現象,那些好的道德品行也并沒能真正內化為兒童良好的個人素質。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考慮兒童的特點和需求,即我們的德育還缺乏兒童的視野。因此,小學語文德育應基于兒童的視野。那么,兒童視野下的小學語文德育,究竟該怎么進行?如何才能做到從兒童的視角出發,依據兒童實際和語文教學的規律并富有實效呢?

一、從兒童成長需求出發確定德育訓練點

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同于初高中生,更不同于成人,這一時期,這一階段要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培養愛黨愛國、團結協作、誠信守紀等基本道德品質、情操及道德規范,讓他們去認同和接納社會制度價值,讓他們知道哪些是對,哪些是錯,哪些值得敬佩和學習,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此外,還要培養他們作為社會個體抗拒壓力和耐受挫折的意志力:培養他們對自己的認知和接納、對他人的接納和包容力等等。小學語文的德育教育就應從這些兒童成長所需的內容上去挖掘,同時還要考慮兒童的理解、接受能力。避免概念化、標簽式教育。當然,小學語文文本中的德育內容不可能游離于語言文字之外,德育訓練點也要落到語言文字上,要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滲透德育教育。

二、寓教于形,以形象感染代替理性說教

教學中,要善于抓住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反復感受、體驗、想象和聯想,體味形象的內涵,通過熏陶感染實現德育目標。特別是要通過具體可感的正面形象去感染和教育學生并激勵學生去效仿。如《海倫凱勒》一文,如果不引導學生去感受人物形象,學生無法真正體會到海倫凱勒可貴的品質。只有抓住描寫海倫凱勒學習時動作、神情的語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聯想,走入海倫凱勒的內心,去體驗她經歷的內心痛苦和掙扎,當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這個鮮活的形象時,才能真正感受到不屈不撓和樂觀向上的精神。

三、融德于情,注重情感熏陶,潛移默化

情感是兒童思想意識、道德行為強有力的驅動者。由于思維能力并未充分發展,兒童對事物的接受、判斷及道德行為很多源于情感,且兒童情感非常容易被激發起來,并表現得相當豐富。因此情感熏陶是小學語文德育的主要途徑,只有動了情,那些品德及規范才會真正植根于兒童心中。教師要善于以情激情,以情喚德,要善于把課文中的“情”轉化為學生內在的道德情感。教學時要傾情投入,并借助多種手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潛心讀書,充分感受語言文字,在與文本情感共鳴的同時受到思想的啟迪和道德的熏陶,達到德育效果。如《豐碑》一課的教學,讀讀課文學生就知道軍需處長是一位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人,但這種認識僅僅停留在理性上還遠遠不夠。只有讓學生細讀相關段落,抓住“凍僵、鎮定、安詳及老戰士、軍需處長”等字眼,通過朗讀、想象等方式,引導學生體會到一個最需要幫助的老戰士,一個掌管軍隊物資供應,最容易得到補給的軍需處長,在這樣嚴寒的冬天,在一件棉衣決定生死的時刻,毅然把棉衣讓給了別人……體會到這一點,學生被深深打動了,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并產生向他學習的沖動,課堂上有學生談到,現在我們可能很少有為別人獻出生命的時候,但我們可以學習軍需處長,像他那樣去幫助別人??梢?,學生的情感被喚起了,就能很好地達到德育的目的。

四、發揮兒童主體作用,注重自我教育

兒童視野下的小學語文德育,還不能忘了發揮兒童主體作用,要特別注重兒童自我教育作用。因為良好道德的形成,不是靠教師講出來的,是靠學生不斷領悟、內化而來的,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認同,德育便難真正取得成效。小學語文中的德育必須從兒童的特點出發,關注他們終身發展的需要,德育內容不能脫離兒童實際。同時,兒童是好奇好動的,主觀參與意識比較強,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更是這樣,那些德育內容也只有通過參與、體驗才能真正走入兒童心底。教師應借助于語文實踐,在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中進行德育滲透,把探究發現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去感悟去思考,自主地獲得真知、真情、真理,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為規范,收到德育效果??傊?,德育是一項心靈塑造工程,它需著眼于人的內心,小學語文中的德育也不能忽視兒童這個對象。要基于兒童的視野,真正關注兒童,才能產生好的德育功效。

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是十分必要的,其不僅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也可以借由語文教學內容,使德育教育不枯燥乏味,便于學生接受,切實提升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第二實驗小學裕豐校區)

猜你喜歡
視野語言文字道德
關于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
蕪湖市蕪湖縣召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
跟蹤導練(五)(2)
道德
道德認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安陸市榮膺語言文字工作“達標城市”
2015年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道德
視野
真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