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業競爭“融通”世界

2017-06-14 08:13金水
現代企業文化·綜合版 2017年5期
關鍵詞:外資銀行融通銀行業

金水

不久前,中國銀監會發布《關于外資銀行開展部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進一步放寬外資銀行在華業務范圍,引發了海內外各界廣泛關注。業內人士指出,占據存量財富配置關鍵環節的銀行業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外資銀行在華業務發展史恰恰是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一個縮影??梢哉f,外資銀行來華不僅為中國本土銀行業帶來了國際化的經營模式與管理理念,更深刻融入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之中,“融通”著中國與世界。

外資銀行在華發展的階段

人類從事經濟活動,一個重要的目的和結果就是生產財富。對于當期消費不了的財富,就把它轉化成儲蓄。正如農民種出的小麥不僅可以吃,還可以作為種子擴大耕種規模一樣,儲蓄在本質上也是一種生產要素。于是,就產生了保管儲蓄、分配儲蓄、促進再生產的銀行業。

所謂“外資銀行”,通常指由外國獨資創辦的銀行,其經營范圍由相關的法律和管理制度來規定。1979年,日本輸出入銀行在北京設立新中國第一家外資銀行代表處,拉開了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的序幕??傮w來看,外資銀行在華發展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改革開放之初到1995年。這一時期,來華的外資銀行大多以代表處形式存在,主要從事與代表外國銀行業務相關的聯絡、市場調查、咨詢等非營業性活動。第二階段是1995年年底到2004年。此時外國銀行在華更多以分行形式存在,開始經營外幣項下商業銀行業務。第三階段是從2004年年底至今。這時,外資銀行業務由外幣延伸至人民幣項下,同時中國實施“分行與法人并行,法人導向政策”,取消對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在地域和客戶對象上的限制。

如今在中國不少城市的街頭,人們都會看到花旗、匯豐、摩根大通、三井住友、渣打、法興等外資銀行的招牌。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外資銀行已在華設立39家法人機構(下設分行315家)、121家母行直屬分行和166家代表處,機構數量持續增加,營業性機構總數達到1031個,分布在全國70個城市。

具體來看,外資銀行在華業務領域相對集中。例如,渣打銀行最初來華時,就主要服務于英國來內地發展的企業。這種業務模式,雖然使得外資銀行在最初拓展業務時可以較快速度發展,但同時產生了資金來源受限、不能很好地吸納居民儲蓄等問題。隨著外資銀行在華業務的發展,客戶從法人拓展到自然人,其服務對象的收入相對也比較高。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的前3年內,外資銀行在華發展出現了一輪爆發式增長。盡管當時外資銀行總資產只占中國銀行業全部資產的1.4%,但卻迅速獲得了外匯貸款市場13%的市場份額。

外資銀行帶來了什么

那么,外資銀行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呢?有研究表明,外資銀行進入程度與中資銀行效率水平正相關,外資銀行的進入改善了中國銀行市場競爭條件。具體來看,一是加強行業競爭,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可獲得性;二是促進銀行監管理念和手段的完善;三是提高了中國金融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的接觸程度。

外資銀行來華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盡管占據的市場份額相對有限,但其給中國銀行業帶來的“鯰魚效應”卻顯而易見。

例如,外資銀行在金融產品開發服務方面做得很細致,能對不同需求的客戶提供相應的產品與解決方案,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著中國本土銀行加快補齊短板。

改革帶來開放,開放促進改革。外資銀行來華不僅有助于中國本土銀行更快更好地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各種規范和標準接軌,而且為中資銀行拓展海外業務創造了條件。

一方面,按照對等原則,中國向外資銀行開放也可促使外國向中資銀行開放其本國金融市場;另一方面,外資銀行來華在客觀上促進了行業內人才的“跨國”流動,提升了本土銀行的國際化程度。

與中資銀行相比,外資銀行最大的優勢就是風險定價,即清楚一個企業的信用狀況怎么樣,應該向企業要多少利率。因此,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外資銀行的優勢會愈加顯現。

堅持開放腳步不停,監管“松綁”機遇更多。根據銀監會最新政策,在華外資銀行未來可以與母行集團開展內部業務協作,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在境外發債、上市、并購、融資等活動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同時,在華外資銀行開展國債承銷業務、財務顧問業務及大部分托管業務都不需獲得行政許可。

銀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經過近10年的發展,在華外資法人銀行在我國市場的經營發展基礎不斷加強。未來,在符合現行法規規定的前提下,外資銀行既可以選擇以境外母行為主體投資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可選擇以在華法人銀行為主體進行投資。

今后,總的方向是更加積極地利用外資來推動銀行業的發展,強化市場競爭。只有公開透明的市場競爭才能幫助中國銀行業不斷提升效率和發展水平,進而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外資銀行將在特定業務領域和區域將進一步形成比較優勢。具體來看,外資銀行將在跨境資金服務、私人銀行服務、全球化網絡和風險控制等細分領域形成自己的特色競爭力并與中國本土銀行開展差異化競爭。

允許外資銀行投資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為其在中國銀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監管“松綁”有利于為外資銀行帶來更多收入,并進一步優化其業務結構。

近年來,中國經濟金融改革不斷深化,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推進,中資企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與此同時,中資銀行在國外的網點密度偏低、規模較小、開展業務時間不長,并且對當地的監管環境、政治經濟、文化特色的了解始終不如外資銀行優勢明顯,雙方優勢互補特征逐漸顯露。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對外開放更多體現為招商引資,外資銀行當時進入中國市場也主要以服務母國企業在華的金融需求為主。如今隨著中國開放程度加深,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形成了巨大的境內外企業聯動需求,外資銀行在華的各項業務必將全面融入中國新一輪開放進程,直接促進海內外企業跨境聯動。

業內人士普遍預計,今后外資銀行將發揮自身國際網絡和背景優勢,為“走出去”的中資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進一步“融通”中國與世界。

猜你喜歡
外資銀行融通銀行業
河北省銀行業協會
辦理銀行業務須謹慎
銀行業對外開放再定位
包羅融通的藝術探索家
論教讀與學寫的生活化融通
融通生物借直銷上市?
圓滿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濃濃
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少數股權還是獨立發展
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及對策
給銀行業打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