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談我國商業地產面臨的困境及發展策略

2017-06-19 20:00譚妮
大經貿 2017年5期
關鍵詞:商業地產發展策略困境

譚妮

【摘 要】 近幾年,很多全國知名的房地產企業都轉型開發商業地產,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開發商業地產的浪潮,并且發展勢頭強勁。我國商業地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越來越多的困境。關于如何走出困境,實現商業地產順利轉型和突破,進而促進經濟的發展,本文提供了一些發展策略,希望能有所幫助。

【關鍵詞】 商業地產 現狀 困境 發展策略

一、我國商業地產的概念及發展現狀

(一)商業地產的概念

商業地產,狹義上指具有商業性質的房地產,通常用于百貨、超市、餐飲、化妝品、娛樂、休閑、健身等商業項目的經營。商業地產是房地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經營模式、盈利模式、功能等方面區別于住宅、公寓、寫字樓。主要以購物中心、商業街、商業城、步行街、商鋪、休閑娛樂中心等形式存在。

(二)我國商業地產的發展現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消費水平也不斷提高,對商業地產的需求越來越大,促進了我國商業地產的快速發展。全國各大中小城市出現了興建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浪潮,其中,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以修建大型綜合購物中心、步行街、商業街、休閑娛樂中心等商業地產形式為主,經濟欠發展的小城市以小型購物中心、商鋪等形式存在。一線城市經濟繁榮,城市化水平高,商業地產開發時間較早,發展速度快,商業地產項目的數量和規模都趨于飽和狀態,再加上一線城市房地產政策調控嚴格,商業地產項目的投資受到限制。二三線城市由于城市起步晚,商業地產的開發也較滯后。2010至2015年,商業地產項目呈現井噴式的發展,商業地產市場火爆。2016年以來,由于前幾年的過度投資,商業地產項目庫存高、空置率高,商業地產市場活躍度逐漸下降。

二、我國商業地產市場發展面臨的主要困境

(一)實體店撤離,關門率較高

據媒體報道,部分城市的商業綜合體實體店撤離,關門現象頻頻發生,其他城市也面臨這個風險。一方面,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企業運行困難,居民消費水平降低;商業綜合體店鋪或柜面租金高,經營虧損,最終選擇關門。另一方面,隨著電商業務的蓬勃發展,人們的消費習慣也隨之改變,線上交易不斷增加,商家對實體店的需求越來越少,給實體店的經營帶來巨大的沖擊,眾多零售商將電子商務平臺作為主要的銷售渠道。

(二)同質化現象嚴重,競爭力不足

在各個城市商業地產項目中,都存在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大多數商業地產項目品牌、功能定位相似,經營方式雷同,經營項目無外乎是超市百貨、服裝、餐飲、化妝品、娛樂、休閑的組合標配。更有甚者,引進的商戶都是同一家。不同的商業綜合體為消費者提供同樣的服務,差異化不明顯,這就加劇了競爭,降低了競爭力,很大程度影響了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持續有效運營。

(三)商業地產庫存高,空置率高

近年來,我國的房地產庫存總規模逐年增大,商業地產作為房地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剩情況也較嚴重。同時,隨著國家對住宅市場的調控越來越嚴,房地產行業也逐漸調整其業務發展方向,國內眾多知名房企相繼轉型或加大對商業地產市場的開發,如萬科、保利、中海等;商業地產巨頭萬達也加快了在各個城市商業地產市場布局。商業地產投資過熱,在經濟運行預期不太樂觀的情況下,供給遠大于剛性需求,必然伴隨著高空置率,造成城市優質土地資源的浪費。

(四)商業地產開發與運營模式不科學

我國商業地產為了快速回收成本,大多采取只售不租模式。這是由商業地產項目地理位置優越、地價高、資金需求量大造成的。這種模式下,開發商將產權進行分割出售。產權為不同的業主,按照自己的意愿經營管理。開發商難以對商業地產項目進行統一的規劃、招商及經營管理,難以樹立品牌效應,項目運行效率低,持續協調發展遭遇瓶頸。

三、我國商業地產的發展策略

(一)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服務方式

互聯網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整個社會都在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進行創新變革。由于經濟不景氣和電商的沖擊,城市商業綜合體遭遇關閉的風險越來越大。商業地產開發商應不懼困難,主動迎難而上。積極運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項目,充分發揮信息資源優勢,創新服務模式和消費者的進店體驗模式,提升消費者的體驗度,培養體驗型消費。這樣,實體店才不會被淘汰,城市商業綜合體才能持續經營。

(二)加強品牌定位,提高自身競爭力

在千篇一律的城市商業綜合體中,顧客很難有不一樣的購物、娛樂、休閑體驗。商業地產開發商需要根據市場多樣化的需求,優先考慮品牌定位,重視品牌建設,如開發不同主題的商業購物廣場、建設不同的娛樂設施項目、吸引不同的商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和體驗等,才能形成獨特的品牌效應,提升品牌的辨識度和認知度,增強自身競爭力。這不僅能對消費群體產生持久的吸引力,還能促進城市商業綜合體的保值增值。

(三)探索去庫存的新思路

合理進行城市規劃,科學布局城市商業用地是政府的職責之一。在多數城市商業地產項目投資過剩的大背景下,政府應縮緊商業地產項目的審批、嚴控商業地產項目的準入。同時,也要探索新思路,積極尋找去庫存、降低空置率的新方法:一是“商改住”和“商改寫”,即把商業用房改為租賃住房,把商場改為寫字樓。二是利用全國旅游市場蓬勃發展的契機,積極探索利用商業用房發展民宿客棧、短租公寓、長租公寓的可能性,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的同時,還可以有效降低空置率,提高優質資源使用率。

(四)改變開發模式和運營模式

中國商業地產開發商亟需改變陳舊的“拿地—建設—招商—出售”開發模式,引進和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開發程序,即 “拿地—定位—招商—建設—經營管理”。項目開發之前,先對項目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定位,有效解決項目因不符合零售商的功能需求而出現招商困難的情況。

四、結語

隨著商業地產的快速發展,商業地產規模越來越大,面臨的困境也日益增多。這對商業地產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必須不斷提高商業地產的經營管理水平,實現商業地產的轉型升級,才能使商業地產持續、健康、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永強.我國商業地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1(3):66-70.

[2] 嚴鵬.商業地產競爭優勢與品牌建設[J].經濟視野,2016(4):255-256.

猜你喜歡
商業地產發展策略困境
后疫情時代,IP成為商業地產的一把利器
4月廣州商業地產市場:供應大幅增加,成交同比上漲
340億砸向萬達王健林為何要告別商業地產開發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須正視的理論困境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在線視頻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識,促進學生體育競技能力發展
淺談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
三線城市商業地產的開發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