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途徑探索

2017-06-19 17:07岑定國
大經貿 2017年5期
關鍵詞: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化風險

【摘 要】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主要特征,在全球化經濟的大浪潮中,任何國家都難以回避,然而對于發展相對落后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更是一次機遇與挑戰。它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利用外資、引進技術、進入國際市場的機遇,但同時,風險依然存在,如何準確的分析和應對經濟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風險顯得更加地必要。本文從概述經濟全球化的概念趨勢、分析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的風險、探索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發展路徑的邏輯出發,論述了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發展。

【關鍵詞】 發展中國家 經濟全球化 風險 途徑

一、經濟全球化的概述

“經濟全球化”這個詞,最早是1985 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T·萊維在其《談市場的全球化》一文中提出的,但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從一般經濟學意義上理解,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也是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主要特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給出這樣的定義:“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變強”從歷史上看,它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大機器工業的出現而逐步形成。由于戰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尤其是進入80 年代以來,由于信息革命、冷戰結束以及原計劃經濟國家的市場化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了空前的全球化浪潮。

客觀地說,由于經濟全球化的出現,加速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貿易的自由化、資本國際化以及高科技的發展,促進了各國之間的相互依賴。這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提供了一個利用外資、引進技術、進入國際市場,發揮“后發優勢”的難得的歷史機遇。許多發展中國家由于融入了經濟全球化進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獲得了短缺的資金和技術,從而加快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但是,如果將經濟全球化僅僅看作是發展中國家的“福音”,那也有失偏頗,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挑戰和風險,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尤其如此。

二、經濟全球化的風險分析

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以后,宣布施行貿易保護主義,提高關稅壁壘,這樣的舉措引起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強烈抵制,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發展中國家在享受發展機會的同時,也承擔著經濟全球化的風險。這是因為經濟全球化一開始就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當代經濟的全球化實質上是在當代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的經濟全球化。從這個角度而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必然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雖然可以從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尋求發展的機會,但也必然會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1、發展中國家更易承受非公平待遇

現存的國際經濟規則主要是由發達國家和其控制的國際經濟組織制定的,多數沒有顧全到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有的還是在發展中國家缺席的時候制定的。往往某種產業發展規則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沒有充分發展此產業的時候就制定出來了,如信息技術產品協議以及勞工標準等。發展中國家必須要遵守它們并未參與制定的規則?!霸诮洕?、貿易政策、社會政策、金融政策和貨幣政策方面,最終是華盛頓的政治家及其顧問們在為全球一體化制訂規則?!边@就使得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更加地容易遭受不公平的待遇。

2、發展中國家獲得較低的收益

從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結果收益而言,發達國家的收益也是遠遠地高于發展中國家。首先,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憑借其雄厚的資金、高超的技術、先進的管理使得全球資源配置向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從而成為最大受益者。其次,從全球投資角度而言,國際對外投資主要流向發達國家,而流向發展中國家的資金相對較少且區域化投資失衡明顯,例如對于經濟增長較快的東南亞和發展落后的非洲的投資差異就很明顯,這種不均衡的要素流動,使得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3、發展中國家面臨更大的損失

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由于歷史的原因,經濟結構相對脆弱,資金匱乏,技術落后,市場發育不成熟,經濟全球化加大了對其民族經濟的壓力和沖擊。首先是發展中國家自主企業競爭力不夠引起的損失。經濟全球化把企業競爭的舞臺從國內擴展到全世界。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在效率、規模、技術和研究開發方面都不能與發達國家競爭,跨國公司的品牌和產品充斥著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其次是發展中國家的人才大量外流??鐕纠酶咝絻瀯?,招聘發展中國家現成人才而不注意在當地實施培訓計劃,從而使發展中國家遭受雙重損失。

三、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途徑

全球化將世界各國連成了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更是對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在經濟發展日益密切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既無法反對,又無法回避。對于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化既是嚴峻挑戰,更是巨大機遇,發展中國家能否從經濟全球化中獲益,關鍵在于抓住機遇,更好地發揮其比較優勢,從而在經濟全球化中得到快速地發展。

1、發揮經濟合作的優勢,積極促進地區經濟一體化

面對政治、經濟地位的不平等,為避免遭受不公平的待遇,發展中國家更應該積極地促進地區經濟的一體化建設,例如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能提高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的話語權。

地域相同或情況相似的發展中國家團結起來,實行地區經濟一體化,彼此開放市場,以求實現更大規模經濟和強化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貿易的能力,共同抵御經濟全球化的沖擊,探尋經濟發展的出路。亞、非、拉廣大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建立了許多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以地區經濟一體化應對發達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是發展中國家謀求共同發展的必由之路。

2、發揮本國的比較優勢,積極擴大對外貿易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國際生產關系中占主導地位,發達國家利用其壟斷優勢,提高工業制成品價格,壓低初級產品價格,使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相對劣勢。

首先,為改善貿易條件,發展中國家擴大對外貿易時,必須注意改善出口商品結構,減少國際市場上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帶來的損失。其次,發展中國家要大力發展進口替代產業,減少進口開支,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最后,發展中國家還應從根據本國國情,實行多元的貿易政策,調節進出口貿易,并利用優勢,大力發展對外勞務貿易及國際旅游服務等??傊?,面對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家必須充分利用勞動力和資源稟賦等比較優勢,努力擴大對外商品貿易,增強本國綜合競爭力。

3、樹立全球化發展戰略,積極培育跨國公司

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中的重要載體,也是國際競爭中重要的組織形式。一個國家的的國際競爭力,從長期看,取決于他是否擁有世界級的跨國公司和世界級的產品。所以,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化的迫切任務之一是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引導和扶持有競爭力的企業組建大型跨國公司,在國內和國際市場開展競爭。

通過培育和壯大本國的跨國公司,以全世界為市場來安排投資、開發、生產、銷售,并給予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以獲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經過跨國公司的國外直接投資行為,把對國內市場的消極保護轉變為對全球市場的積極參與,從而獲得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中國際分工專業化、精細化所帶來的利益。

4、加快本國制度的改革和建設,適應全球市場規則

首先,從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制度變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法律體系和宏觀調控體系。由于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處于劣勢,政府需要從宏觀上對本國產品的競爭優勢進行研究并制定政策,發展中國家在制訂一個時期內國民經濟發展計劃時,應從本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其次,實現經濟結構的轉換。結構轉換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產業結構的調整、轉換,往往已經不取決于一個國家本身,而取決于全球經濟的發展。因此,政府在制定產業政策時,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要求,充分考慮全球化的因素并抓住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加快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從而加快經濟的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參考文獻】

[1] 龍永圖.經濟全球化與生產全球化[J].經濟工作者學習資料, 1999 ,(78):2-12.

[2] 羅肇鴻, 趙宏偉.經濟全球化:消極影響評析[J].經濟研究參考, 1999 ,(50):13-17

[3] 文富德.世界經濟全球化與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J].國外科學社會情況, 1998,(4):4-7.

[4] 何建春, 胡南.發展中國家與經濟全球化[J]..江西社會科學, 2000 ,(2):11.

[5] 劉克逸.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與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對策[J].世界經濟文匯, 1999 (5):19 -22.

[6] 張漢林.強國之路: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戰略及政策選擇[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01 .7.

[7]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R].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7年5月.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岑定國(1992——),男,漢族,安徽滁州人,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研究。

猜你喜歡
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化風險
TPP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與應對措施
淺析依附理論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云南民族民間工藝生存發展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