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法視角下社會保障制度的理性選擇

2017-06-19 19:54劉寶寶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8期
關鍵詞:社會保障

摘 要:社會保障是社會法重要的價值和目標,由于社會保障具有社會法的民生性等屬性,為社會法的調控提供了可能,英國等西方國家在社會保障法律制度構建中,雖然因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差異而各具特色,但共性經驗是構建社會權,突出社會保障權本位,強化給付法律義務,建立民生法律保護機制,這是民生法治構建的理性選擇。

關鍵詞:社會保障;社會法;給付義務

社會法是20世紀出現的新興部門法,在福利國家推動下變成國家治理的重要法律工具。長期以來我國社會法“缺席”,社會保障被納入行政法和勞動法的保障范圍。2011年10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宣告“社會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和特殊群體權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規范”。將社會保障納入社會法調整范疇,改變了法律調整模式。但是,社會保障法學理論支撐尚有不足,構建法律制度仍受到一定的制約。因而,考察和探討社會保障的價值、性質和構建等問題尤為重要。

一、社會保障之社會法價值

(1)社會保障實現社會法的社會公正。社會保障法以社會公平為其價值追求。羅爾斯在其《正義論》中,明確提出社會正義是人類追求的目標,而平等和公平是達到該目標的工具。在追求正義與公平的目標中,社會保障就是一項重要的制度。社會保障旨在通過立法,保障勞動者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同時根據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國民生活質量,增進公共福利水平。社會保障同時也是對收入再分配的一種方式,即負擔轉移理論的踐行。因此,社會保障在保障基本生活,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保障共享社會文明發展成果,使人類邁向文明與進步。

(2)社會保障維護社會法的整體利益。社會保障法以社會利益為本位。社會公共利益是社會公眾在文明社會生活中并基于這種生活地位而提出各種要求、需要或愿望。而這種公共利益代表了大眾普遍的需求和社會發展進步的共同價值取向?!吧鐣ㄒl揮其對經濟與社會斷裂的修復作用,關鍵在于處理好其社會功能和經濟功能的關系,其社會功能即實現社會公平、社會安全等社會政策的目標的功能。其經濟功能即追求經濟效率,促進經濟發展的功能?!鄙鐣U弦灾\求社會利益為目的,以社會大眾為獲利對象,充分體現其社會利益的共性。

(3)社會保障承載社會法的權利本位。社會是個人和國家的構建背景,沒有任何個人是與國家是脫離社會的。社會法是以幫扶與被幫扶主體為目標,以實現脫困權利和解困義務實現最佳分配為自己的價值取向,“從某種程度上講,社會法的價值在于維護公民的社會性權利”,“以權利義務范疇作為主要調整機制的法治是必然的?!鄙鐣瓤紤]公私法法律調整的漏洞,也超越兩者的思維。由于社會保障是滿足生存需求的構建,社會保障法的目的在于彌補行政法對自然人個性化的保護,從而構建社會保障體系。超越行政控制的權利本位理念。突出社會法權利本位的法律價值。

二、社會保障之社會法屬性

(1)民生性。社會保障立足公民的生存與發展權利,具有社會法的民生性屬性。民生問題就實質而言,是一個典型的權利問題,民生問題的凸顯,恰好是權利配置、權利實現機制、權利保障機制等方面的不足使然。維護弱者的權利和民生幸福是社會法的核心內容,由于社會法提供了一種保護弱者的機制和利益分配的正義立場。它在一定程度上被稱為“民生之法”。但是,社會的發展總是會不斷出現新的社會問題需要國家去解決,首當其沖的便是人們的生活問題,運用法律調整社會,平衡社會和個體利益,彌補權利體系和法律體系的漏洞,增強法律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而社會保障是社會保障權的內容和實現路徑,與社會法的民生利益的構建和保護具有內在一致性。

(2)社會性。社會保障具有社會性,體現社會整體利益和維護社會公正的價值目標。社會性主要是從社會持續發展出發。以社會正義為價值取向,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為目標。而人類早期的社會保障是通過社會政策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以保障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緩解社會矛盾。隨著社會的發展,福利國家、法治國家和國家治理的法治理念逐漸為社會法取代。社會法將民生和社會保障確定為民眾的法定權利,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和層面進行保護,對弱者實行傾斜保護。形成互助的權利義務機制,突出國家與社會的社會性法律義務,從而維護社會公正和和諧。

(3)互助性。最初產生社會保障行為是人們基于倫理而實施的幫扶行為。西方國家則是宗教為主要給付者,如德國17世紀初的行業兄弟會,互助會等組織。在東方,互助組織包括族田、義莊等,形成同業互助,同鄉互助。近代的合作社等也屬于互助組織?!吧鐣U显诒举|上是集體主義的,只有在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基礎上,社會保障才能得到實現和發展”。因此,通過立法規定社會保障義務,實際上就是構建社會法的互助義務。

(4)強制性?!拔鳉W中世紀基督教會和教會國家負責社會扶貧極弱,提供食物、治療幫助、教育扶助等,其濟世救人教義具有較強約束力?!鄙鐣U现贫戎?,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完全建立在立法強制性的基礎之上,不允許當事人之間自由設立權利義務。也就是說社會法在創造權利的同時,積極設置義務保障社會權利的實現。社會保障本質上是一種義務性行為。是必須作為或不作為,其強制性尤為明顯?!胺闪x務是為了維護和實現社會共同利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非損他性利益,有由社會普遍公認為“應當時”,并因此為國家所要求的、法律主體在一定條件下所必須作為或不座位的某種行為”,也說明其強制性。

三、社會保障之社會法基礎

社會保障制度首先要解決人們的基本的生活問題有其經濟基礎。與此同時,社會保障制度也擔負縮小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和實現社會平等的責任,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又有其政治基礎。正是這些原因,不同類型的社會保障制度都有一定的經濟理論、政治理論存在密切聯系,茲分述如下:

(1)經濟基礎闡釋社會保障。在現代社會尤其是經濟作為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的時代背景下,意思自治在經濟社會中得以充分應用。意思自治是由杜摩蘭提出,主張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以自己的真實意思來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根據自己的意愿來設立,變更和終止民事法律關系?!霸诂F代社會中,許多不穩定因素起因于在于努力加強自由貿易的過程中,我們遠離了平衡機制,導致了社會排斥和兩極分化,這實際上摧毀了成功的有規則的市場機制賴以發展的社會基礎?!钡钱敵霈F資產過剩、壟斷一系列社會問題的時候,大量弱勢群體,可能面失業和疾病等危機和困難。因此,當經濟增長引發膨脹,傳統社會信任結構的肢解,貧富差距和隔膜加深,而個體想要的自信與尊嚴卻沒有到來,社會保障也就應運而生了。

(2)政治基礎解讀社會保障。人們意識到對勞動者的無限制的壓榨非但不能提高生產效率,反而會破壞整個生產力,為解決這個社會問題,化解矛盾,社會契約開始普遍被國家接納并實施。多數情況下,制度變遷是在一個歷史確定的制度結構中發生,并以這個制度體系為條件,因此,不可避免的就產生了時序差異。正是這些差異,因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配套設施的缺乏而沒能達到預期結果甚至產生負面影響。這是因為“人不僅有強烈的生存和發展的意志愿望,而且有天賦的生存和發展的自然權利,人的生存和發展不可能有你無我,而只能是你我共同生存和發展。當然這種共同生存和發展不是平均主義的生存和發展,而是相得益彰,相互保障?!币虼苏f,實現社會保障的基礎,是社會法調整下社會財富程度相當,有了物質基礎,社會保障才能實現。

四、結論

社會法是公私法兼容的新型法律部門,也是回應民生訴求的法律。在當前社會轉型中,針對社會分化、貧富差距、福利失衡等社會問題,我國應借鑒他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經驗,加強社會立法,確認公民的社會權,強化權利本位的理念,立足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時代主題,從民生立法的價值取向,考量社會保障需求的適度滿足,通過社會法確立社會保障權,構建社會保障法律制度??梢哉f,構建維護和實現好社會保障權的法律機制應是社會法的重點,也是破解社會制約經濟發展難題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謝圣遠.社會保障發展史{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

[2](美國)約翰 羅爾斯:《作為公平的正義——正義新論》,姚大志譯,上海三聯書店,2002:10.

[3]劉雄主編《社會保險通論》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

[4]湯黎虹.社會法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第二版),2014.

作者簡介:

劉寶寶,華南師范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法。

猜你喜歡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
論社會保障績效治理的操作性路徑
家庭在農村社會保障中的作用初探
論馬克思社會保障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德國社會保障制度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啟示
堅持就業優先 推進社會保障全覆蓋
媒體募捐永遠成不了社會保障
經濟增長與社會保障關系淺析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