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自由和隱私權的沖突與平衡

2017-06-19 20:26高煥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8期
關鍵詞:新聞自由平衡隱私權

摘 要:知情權與隱私權都是公民的重要的權利,在日常社會生活中都發揮了極其重要作用,對公民其他憲法權利的充分發揮具有深遠的影響,但在信息傳播高速化的今天,信息的高速傳播與交流使二者在社會生活中經常會發生沖突,大量的新聞報道侵犯公民隱私權的案件屢見不鮮,使得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進一步弱化。因此,如何在我國現有憲法體系下尋求新聞權與隱私權的平衡顯得更加緊迫。

關鍵詞:新聞自由;隱私權;沖突;平衡

一、新聞自由與隱私權的概念

我國憲法并沒有明確規定“新聞自由”的概念,但早在1949年建國時頒行的《共同綱領》中就有“保護報道真實新聞的自由”的明確規定。在不同學者那里,關于新聞自由的概念有著不同的見解。本文認同魏永征教授的觀點:“新聞自由是公民進行新聞活動的自由,是公民通過新聞媒介了解國內外大事,獲得各種信息,表達并傳播各種思想和見解,參與國家民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一項民主權利?!币驗樗_認了新聞自由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與社會生活的一項民主權利。根據魏永征的觀點,本文認為:新聞自由是一項民主權利,在法律的規制之下,公民享有的知曉信息并傳播各種思想和意見的權利。

關于隱私權的概念我也同意魏永征教授的觀點。魏永征教授認為:“隱私權,就是個人有依照法律規定保護自己的隱私不受侵害的權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公民對于自己與社會公共生活無關的私人事項和個人資料,有權要求他人不打聽、不搜集、不傳播,也有權要求新聞媒介不報道、不評論以及不非法獲得。二是公民對于自己與社會公共生活無關的私生活,有權要求他人不得任意干擾,包括自己的身體不受搜查,自己的住宅和其他私生活區域不受侵入、窺探,自己的通訊不受截聽、竊取”。從學者對隱私權的定義可以看出隱私權是在私人生活領域的一種絕對權、對私權,主體擁有絕對的支配權利。

二、新聞自由與隱私權沖突的成因

(一)權利沖突

由前面論述可以知道新聞自由是一項民主權利,在法律的規制之下,公民享有的知曉信息并傳播各種思想和意見的自由。新聞自由是保護信息傳播的權利。隱私權是防止自己的信息傳播出去的權利。新聞自由主要表現在可以采訪各種人們關注的、感興趣的事件并整理發表出來以供大家了解。隨著獲得信息渠道的日益增多,人們日漸擺脫了過去“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生活狀態,并且隨著人們獲得信息的增多,人們更想獲取更多的信息。但是因此被獲取信息的對象的隱私就會被不同程度的公布出來。原本人們就不太愿意自己的隱私被別人知曉,隨著人們民主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更加注重保護自己的隱私權。因此由于兩者的立場不同,必然會導致兩者的沖突。

(二)法律保護不足

雖然我國早在1949年建國時頒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就明確規定“保護報道真實新聞的自由”,憲法中也明確規定保護言論、出版自由,但是我國到現在并沒有一部具體的法律來對新聞界新聞報道進行規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較大。同時,對于新聞自由的保護比較大,如免遭誹謗或隱私侵犯的訴訟等特權,使得新聞自由侵犯隱私權“有恃無恐”。對于隱私權來講,只有在近年來才頒布的《侵權責任法》中明確提出隱私權這一概念,其他法律只能說是其中隱含隱私權的內容。制訂隱私權的時間晚、對隱私權的保護規定少、對比對新聞自由的保護,隱私權明顯弱小。在此看來,大量的新聞自由侵犯隱私權的事件發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關于解決我國新聞自由與隱私權沖突的建議

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作為我國政治與社會生活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二者本身所代表的價值之間又難免發生一定的沖突。在十八屆四中全會倡導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解決二者之間的沖突對于依法治國的實現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以上對于新聞自由與隱私權沖突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的建議。

(一)科學立法

上述國家都是通過立法的形式側重對新聞自由或者隱私權的保護,立法可以說是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形式來對新聞自由和隱私權進行平衡。立法能夠對人們的行為進行指引、進行評價、進行預測,對人們進行教育,對不法行為進行強制。法律能夠規范人們的行為,給人們以警示的作用。因此,對于我國關于新聞自由和隱私權的法律不完善的現實情況,就要對二者加強法律的完善,合理的限制新聞自由權、保護隱私權。

(二)公正司法

司法是保護人民的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司法是以國家的名義處理案件的,其所作出的裁判受到國家強制力的保障,必須執行,任何機關、社會團體、個人都不得違抗。由此可以看出司法的重要地位,公正司法的重要性。特別對于新聞自由和隱私權的沖突的問題上,由于二者都沒有較完善的立法,因此,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比較大,在這個時候,更能體現出公正司法的重要性,也就更能體現出法官的專業素質和道德素質的重要性。因此,加強法官的專業素質和道德素質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能為法官的“自由心證”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在處理這個問題時候也可以參考德國的做法,即采用個別比較衡量的辦法,當發生沖突的時候,根據個別案例,將兩者比較衡量,保護利益較大的一方。

(三)加強新聞業的道德素質和行業自律

新聞媒體能夠起到引導輿論導向、進行輿論監督的重大作用,但是其自身卻缺乏有效的監管,上述提到要采取立法的形式來對新聞自由進行規范,但是對于道德來說,法律僅僅是保護道德的最低標準,新聞業的自身也要從內部進行自律。一是可以整頓媒體工作者的隊伍。二是提高媒體工作者的素質。減少“虛假新聞”和“有償新聞”的發生。三是建立健全內部的監督機制,對提供“虛假新聞”和“有償新聞”的人員進行懲罰,這樣也可以在大眾心中樹立良好形象。

參考文獻:

[1]王秀哲.《隱私權的憲法保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

[2]高文主.《精神侵權的法律救助》,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魏蕾.《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保護的平衡》,山東大學法學院2008年版.

[4]王利明,楊立新.《人格權與新聞侵權》,中國方正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簡介:

高煥(1991.3~),女,漢族,遼寧鞍山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就讀于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法律專業。

猜你喜歡
新聞自由平衡隱私權
納稅人隱私權的確立、限制與保護
新聞自由之路的艱辛與曲折——近代英國的新聞自由之路
媽媽,請把隱私權還給我
谷歌尊重雕像“隱私權”的啟示
新聞自由與人格權的沖突解讀
淺議新聞自由與司法獨立的關系
新聞自由與侵權問題探究
斯新政府想“平衡”與中印關系
論患者隱私權保護
希拉里釋放“平衡”猜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