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法律碩士教育制度改革的建議

2017-06-19 20:31高少琪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8期
關鍵詞:法律碩士法律

摘 要:我國的法律碩士教育從1995批準設置,1996年開始正式實施,迄今已經有二十年的時間。在這二十年的發展時間里,法律碩士教育已經在全國大多數高校中如雨后春筍般的開展,并且招生規模逐步的擴大。經過多年的發展,法律碩士教育給我司法領域培養了大批的高素質法律人才,為我國依法治國的實施提供了人才保障。

關鍵詞:法律碩士;碩士教育;法律

一、我國法律碩士教育二十年發展的成就

法律碩士教育在過去的二十中為我國法律碩士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同時也為司法改革的具體實施奠定了人才基礎。

(一)法律碩士教育的興起,以及后來的實施的“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的政策的出臺,為我國依法治國提供了大批的優秀法律人才

法律碩士教育實施以來,大量的學校開始招收法律碩士,每年都有大批的專業人士畢業,為基層法律司法機構輸送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同時,通過在職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是大量的基層司法機構的人員受到專業學習,提升了他們的理論基礎,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

(二)經過二十載的發展,法律碩士教育的創辦,為深化我國法律教育的改革,調整人才培養的結構和類型,探索應用型、復合型高級法律專門人才培養模式做出重要的嘗試和貢獻

法律碩士主要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法律人才為主要出發點,這就要求法律碩士教育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對法律碩士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置,極大地改變了過去人才培養結構和類型單一的局面,而經過多年的實踐也為如何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級法律專門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實踐經驗。

(三)法律碩士招收規模逐年擴大,研究生招生偏向于法律碩士

法律碩士招生院校從剛開始的八所院校擴大到現在的一百多所,并且學校每年的招生人數在逐漸的擴大,甚至一個學校招生人數就到達幾百人,近乎達到學校研究生招生的一半,這樣的招生規模就決定了法律碩士隊伍的不斷擴大。其次,從法律碩士研究生的報考情況來看,許多非法學本科的學生在研究生教育階段進入了法律的殿堂。

二、法律碩士教育在發展過程中的不足

在法律碩士蓬勃發展的二十年中,中間經過了艱難的探索歷程,凝聚了政府、司法、教育社會多方面的心血,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也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而面臨著許多有待更進一步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一)法律碩士和法學碩士的區分明顯,過于注重法學碩士的教育

在一些學校里,出現了明顯的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型研究生的區分,并且越來越明顯。雖然國家政策一再強調專業學位與學術型學位三個“同等”,即“同等重要”、“同等地位”、“同等對待”。各院校應當切實貫徹執行。但在現實中,對于專業型的研究生很大程度都采取漠視的態度,教學資源的投入也會有區別。同時,過于注重對法學碩士研究生關注,忽視了法律碩士研究生,久而久之出現了讓學生出現自暴自棄,以順利畢業作為最后的目的,從而抹殺了他們的科研興趣。

(二)對于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夠,實踐經驗過于缺乏

在科研能力培養方面,很多人認為法律碩士研究生就應該只關注司法實踐的問題,理論的研究就應該讓法學碩士去完成,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法律碩士研究生不僅要注重與實踐的相結合,理論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學校對于法律碩士的教育幾乎依然停留在法學本科教育的階段的模式,還是秉承了一種老師作為一個知識的輸出者,學生作為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老師講完學生聽完就算是這節課的任務已經結束了。在實踐經驗方面,作為法律碩士更多的是傾向于法律實踐,所以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是法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要部分,而當前的教育模式依然停留在課堂,很多沒有實踐經歷的學生或者應屆生對于很多程序的問題只停留在書本的知識,對于在實踐中的具體操作根本就不了解。

(三)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存在疑問

在法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過程中,課程的設置和本科一樣,依然主要以國家規定的十四門核心課程為要教學內容。對于法律碩士研究生(法學)而言,他們只有兩年的學習時間,除了實訓、學位論文的撰寫時間,他們在學校有效的學習時間只有一年,平均一門課程的學習時間不足一個月,這樣也只能對課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離達到研究生的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

三、法律碩士教育改革的幾點建議

制度設置好與壞,對于培養合格的研究生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在有條件情況下,對法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采取“雙導師”制度

雙導師制度就是讓司法機關的人員和一些優秀的律師去大學做兼職導師,和學校的專制導師一起來指導學生,從而達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因此,國家政策應該支持在法學院校進行這樣的改革。

(二)積極實施討論式教學

我國的法律碩士教育繼承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在教學充當了主要角色,而學生只是一個配角,在現代法律碩士教育中,應該打破這傳統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實現這一模式的轉換,就必學把案例討論的教學模式拉入課堂中來,通過案例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首先,由于法律碩士更加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很多法學院校都借鑒了美國的教育模式開展了法律診所教育,雖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僅僅這樣的教學模式還是不能滿足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法律實踐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要求較高,這就要求學校給學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

(四)優化課程設置

注重實踐技能課程在教學課程的比例,不能所有的教學課程都圍繞著理論來設置,也不能所有課程圍繞著實踐來設置,而應該在兩者之間尋找平衡點,不能偏廢一方。隨著我國司法改革,對于司法工作人員的要求也不斷的在提高,不僅要求司法工作人員有良好的業務能力,而且還要求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

參考文獻:

[1]王健,《中國法律碩士教育的創辦、發展與成就:1996-2006》[J]法制與社會發展(雙月刊),2007年第5期(總第77期)

[2]王浩,《法律碩士教育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思考》[J]經營者管理(學術理論)2014年·12月·上期

[3]張曼王思鋒,《法律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機制改革》[J]教育評論2012年第4期

[4]朱立恒,論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現狀與改革河北法學2008年5月第26卷第5期

作者簡介:

高少琪(1990.1.1~),男,漢族,甘肅天水人,法律碩士,單位: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研究方向:刑法學。

猜你喜歡
法律碩士法律
法律推理與法律一體化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碩士(非法學)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研究——以知識產權方向課程設置為突破口
法律適用中的邏輯思維
THE RESEARCH OF THE JUSTICIABILITY OF CSR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法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探討
報告一 教學中的實踐與實踐中的教學——關于法律碩士實踐教學的分析與思考
報告二“移植”:法律碩士案例教學的本土化——以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培養實踐為范本的研究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