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敘事:“兩個密度”引發的思考

2017-06-22 14:49王寶柱
物理通報 2017年6期
關鍵詞:傳送帶天體運算

王寶柱

(太和縣第一中學 安徽 阜陽 236600)

教育敘事:“兩個密度”引發的思考

王寶柱

(太和縣第一中學 安徽 阜陽 236600)

那是2016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時候來的更早更大一些,檢查完早自習的我嫌回家吃飯有些浪費時間,干脆就在食堂對付一下,于是要了一碗稀飯和一份北方特有的蔥油餅.我正吃到一半,就聽見兩個男生邊吃飯邊嘰嘰喳喳地在抬杠,離我桌子還比較近,真受不了,吃個飯也不消停.我正準備端碗挪走,其中一個學生用筷子比劃的時候沒在意,一筷子米飯粒扔到我鼻梁上面,我確實沒忍住,一個噴嚏就送過去了,不愧是一中學子,兩個家伙反應飛快,噴嚏沒進入他們的勢力范圍.這時兩個小伙子也算是知趣,忙跑過來又是給我擦臉又是滿臉堆笑陪不是.俗話說得好,迎面不打笑臉人,何況我是誰啊,是老師,我平復了一下心情,深呼吸,擺出一副老師獨有的架子——左手背后,右手前托:你兩個熊孩子不吃飯在這里折騰啥呀!他倆有點不好意思,其中一個學生膽子大些(后來知道他認識我,是因為以前我上他班級聽我們物理組老師的公開課),從另一個學生后面擠過來,低聲說:我們有個問題一直沒弄明白,您是我們學校最厲害的物理老師,您就給我們說說吧.聽到這么令人激動的話,再看到兩個孩子那么上心地學習,一股暖流讓我忘記了剛才的事情,內心里也確實為這兩個孩子感到高興,索性邊一手拿著餅子,一手拿著他們的稿紙,題目可以概況為下面兩個問題:

【例1】一未知天體,現測得其自轉周期是T,問其平均密度滿足什么條件,才能確保其不因自轉而瓦解.

【例2】一未知天體,現測得其近地衛星的周期是T,問其平均密度是多少?

這兩道題都是求密度,而且在條件上也有著驚人的相似:有周期,沒半徑.學生能發現這樣的問題我感到很欣慰,我問題目是怎么發現的,學生說是他們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從資料里發現并且整理出來的,拿出來討論,還沒來得及問老師.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能在食堂里給學生解決問題,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絕對能傳為佳話.我拿出他們的筆,用著食堂里的廣告紙,把過程給他們一一分析出,具體如下.

例1解析:這道題是屬于天體運動中的臨界值計算問題,由極限假設思想知,天體密度越大對外層物體的引力必然越大,就越不容易瓦解,顯然我們應該求出最小密度,那么在什么情況下,所求密度最小呢?由向心力知識,只要赤道位置處的物體不因自轉而被甩出即可.設未知天體質量為M,赤道位置處物體質量為m,天體半徑為R,假設物體剛好未被甩出時的天體密度為ρ,由萬有引力公式得

(1)

(2)

如果以地球為例,G=6.67×10-11N·m2/kg2,T=24 h=8.64×104s,代入解得

ρ=18.9 kg/m3

例2解析:設未知天體質量為M,近地面衛星的質量為m,天體半徑為R,假設未知天體的平均密度為ρ0,由萬有引力公式得

(3)

(4)

如果以地球為例,G=6.67×10-11N·m2/kg2,T=1.4 h=5 040 s,代入解得

ρ0=5.56×103kg/m3

解完以后,我為自己的表現十分滿意,本以為兩個學生能聽懂,正準備慶功……結果兩個孩子弄了半天沒緩過神來,看著他倆木訥的表情,我也頓時懵了,大約僵持了25 s時間的沉默,其中一個學生終于忍不住了,問道:老師,分析上面的兩個例子,我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表達式幾乎完全一樣,但得到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結果,這是什么原因呢.我定睛一看,確是如此,站在老師的角度,解題的過程自然是水到渠成,無可厚非,然而站在學生的角度卻非如此,接下來我就靜下心來站在學生角度給兩個如此用心的孩子仔細分析,原因是周期的差異……分析完后,我也在思考教學中出現的這類問題,不難發現,這就是物理學中的一種特殊現象:同一個概念不同的物理意義,很明顯,第一個例子中的密度是不瓦解的最小密度,是一種假設,不是真實情況,而第二個密度是真實的平均密度,是有科研價值的.那么,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為什么會出現如此現象呢?結合這么多年的物理教學經驗,我陷入了思考中.

1 對學生學習物理現狀的思考

1.1 科學常識較少

物理學和生活結合比較緊密,問題本身源于教材,但必須有生活背景,有的直接是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有的涉及當代航天科技,有的體現體育盛事等等,需要學生有生活感知能力,具備必要的科學素養,如果連1 m具體多長,一個臥室面積大概多大都搞不清,怎么能學好物理知識.再比如很多學生對電源的輸出功率和電源的工作效率是模糊不清的,對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的測量精度和讀數規則無法分辨,因此對上述兩個密度混淆就很容易理解了.

1.2 課堂效率較低

一節課45 min,對于認真聽課的學生覺得很快,甚至轉瞬即逝,而對有些基礎薄弱、接受能力差、自控能力不好的學生簡直是如坐針氈,度日如年,可以想象他們的學習效率自然很低.當然這些學生一般成績都不好,對他們來說確實聽不懂,情有可原,然而并非只有這些學生效率低,也有一部分學生,他們的確在認真聽課,但是只會聽不會記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如果不知道哪些是關鍵部分,只知道一個勁地聽不做任何記錄,結果課下大半忘記了,回憶不起來,只能說是事倍功半.還有一部分學生尤其是理科中的女生的確認真記了筆記,但是課下不鞏固,不看筆記,把記筆記當成形式,做無用功.不少初學物理的學生有這種感覺,物理課一聽就懂,一看也會,一做就錯,感到束手無策,其實這正是說明物理課光靠認真聽是不夠的,必須眼腦手并用.對于物理概念不僅要記,更要理解,比如動能定理,就一句話:合外力做功等于動能的變化——然而它的內涵和外延遠遠不止這幾個字這么簡單.對于公式不僅會推導,關鍵要會用,就像運動學公式,有基本公式、推論、判別式、比例式,可以說是高中物理學公式最多的章節,如果學生不會分類,不知道運用條件和技巧,記住了也沒用,不但沒用,還容易混淆,越多越添亂.

1.3 運算能力較差

物理解題很大程度是考查學生的運算能力,數學運算能力一直制約學生學物理的深度和廣度,要想把物理學到很深的層次上,必須強調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如同你要想把武功練到一定境界,你的內功心法必須達到一定層次.一道物理綜合題實際就是一道數學綜合題,縱觀歷年高考真題,沒有很好的數學功底,要想解決好壓軸題幾乎是不可能的.高中階段用的最多的數學知識內容主要有二次函數、三角函數、積分思想、微分思想、平面幾何、解析幾何……數學思維模式、運算習慣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物理.目前高中學生在學習物理時存在的數學問題主要有運算結果不徹底,不會化簡,還有像公式錯、結果錯,公式對、結果錯,公式錯、結果對的幾種現象.前兩個還可以理解,后一個就覺得很蹊蹺,我們不妨再看一個例子.

【例3】如圖1所示的傳送帶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A與B間距離足夠長,速度v=4 m/s,一質量m=1 kg的物體輕放在傳送帶的A端,已知物體和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求物體從A運動到B過程中因摩擦而產生的熱量.

圖1 例3題圖

錯解:如圖2所示,物體從A開始,受到向右的滑動摩擦力,由牛頓第二定律

Ff=μmg=ma

a=μg

圖2 分析物體位移

正解:如圖3所示,傳送帶運動的位移

物體相對傳送帶的位移大小為

圖3 分析傳送帶位移

正解和錯解結果都一樣,但是物理意義卻完全不一樣,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用錯誤的方法得出正確的結果,然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這種方法本身就是錯誤的,做選擇題、填空題尚且可以蒙混過關,計算題是不得分的,或者改變條件,比如傳送帶加速,這種做法肯定是錯誤的.

1.4 參考答案較簡

現行教輔資料很多答案不是很詳細,描述簡單,知識點分析不是很透徹,有的甚至只是簡單地給一個結果,比如上面的例3,如果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做這道題不但沒有提升能力,反而讓自己養成一個錯誤的解題意識,遺留問題更大了.經常見到答案的經典描述性語言:“由上面式(1)、(2)得”,學生往往看了一眼答案,看到自己的結果和答案是一樣的就認為自己是完全正確的,根本不會用心思考,如果讓學生自己去推導,你會發現,他們往往“由式(1)、(2)”根本得不到預期結果,十分尷尬,原因是因為過程太簡,過程跳躍幅度太大,對基礎薄弱的學生不是答案,反而是負擔.

2 對物理教學方法的思考

2.1 熟悉科學常識

從熟悉的生活入手,用科學常識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了解其中的科學道理,并愿意參與科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懂得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多留心、多動腦,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以生活中的事例,介紹學生身邊的科學常識,使學生了解生活中有很多科學知識.只有了解科學,運用科學知識,才會變得更聰明.另外課下引導學生關注媒體,關注新聞動向,關注體育賽事,關注航天科技……

2.2 提升課堂效率

課堂的45 min極其精貴,想提升課堂效率不能單靠哪一方面,不僅要求教師在備課、選題、選練上狠下功夫,還得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方式上形式多樣,體現教學魅力.同時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要學會眼耳手腦并用,學會聽說讀寫練,筆記不僅要記更要會記,隨堂練習不僅要快,更要準.只有師生配合才能完成高效課堂.

2.3 培養運算能力

現在的高考越來越重視運算能力,以2016年全國卷I為例,最后一道壓軸題其實就是一個海量運算題,知識點難度不大,而運算難度大,所以綜合難度指數大,導致得分不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差源于多方面的因素,一是教材的因素,高中物理課程在排列上和數學教材的排列上不能完全配套吻合,比如在高一一開始就講矢量,而數學得到高一上學期快結束時才開始學習向量,兩者之間在銜接和理解上出現間隙,導致學生理解上非常困難.二是教師因素,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經常在演算中省略一些步驟,讓學生課下演算,而有些關鍵步驟省略對學生是不利的,尤其是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更是雪上添霜.三是學生的因素,學生在計算時借助于計算器,或者是看參考答案,教師要求課下演算也不去主動演算,導致演算能力越來越差.那么如何培養學生運算能力呢?首先得相信學生具備運算能力,讓學生自己去真正地參與運算,有些時候可以把課堂上的一部分時間給學生,讓他們當堂練習;其次精心設計作業,批改作業,出現計算失誤的現象個別輔導,針對性糾正,讓學生意識到,既要重視過程也要重視結果,不能因為計算而功虧一簣.

2.4 擅用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顧名思義只能作為參考使用,有些過程簡單直接,沒有過程,甚至有些答案也有瑕疵,不能直接拿來使用,經常會出現參考答案中的諸如:由

2016-11-30)

猜你喜歡
傳送帶天體運算
小天體環的軌道動力學
重視運算與推理,解決數列求和題
淺探傳送帶模型的分析策略
教學考試雜志社“優師計劃”階段性成果展示
——“模型類”相關試題選登
太陽系中的小天體
有趣的運算
測量遙遠天體的秘籍
一分鐘認識深空天體
傳送帶模型中摩擦力的判斷
“整式的乘法與因式分解”知識歸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