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文化與城市競爭力

2017-06-22 09:53廖金芝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7年5期
關鍵詞:城市競爭力城市文化校園文化

廖金芝

(長沙理工大學 圖書館,長沙 410076)

[摘 要] 隨著城鎮一體化、城市化、大城市化的發展,城市文化與城市競爭力成為當今的熱點研究,而對于作為城市“地標”的圖書館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卻很少研究。文章從圖書館角度,分析、研究圖書館與校園文化、城市文化的相互關系以及在城市競爭力中的影響和作用,提出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 圖書館;校園文化;城市文化;城市競爭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94

[中圖分類號] F290;G25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5- 0177- 03

0 引 言

隨著城鎮一體化以及國家中心城市的評定和城市群的興起,城市文化在城市競爭中的影響與作用日益凸現,城市決策者開始將目光投向城市文化建設,投向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公共設施對城市文化建設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上。2009年5月21日溫州市圖書館慶祝建館九十周年,舉辦了 “圖書館與城市文化論壇”專題研討會,慶典邀請了圖書館界知名專家、溫州市政府有關領導,這是國內首次以研討會的形式探討該問題,反映了圖書館業內外對圖書館推進城市文化建設的期盼和重視。2015年12月31日修訂通過后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和2015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公開征求意見稿中,對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的有關規定和要求,更注重強調了圖書館在參與城市文化建設和發揮其作用。本文從研究作為一個城市“地標”的圖書館在城市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的角度,解析城市文化對提高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性。

1 城市文化的內涵

一個人為什么要不斷創造物質財富呢?為了幸福感、為了自由、為了安全、為了尊嚴、為了慈善,這些全部都是文化課題,所以經濟只是短期欲望,文化才是長期欲望。否則,再美麗的城市也可能成為一個沒有方向的城市。一個城市是否具有魅力和潛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是否擁有獨具特色的文化,城市之間綜合實力的較量不能忽視文化這一巨大的肋骨。沙朗·佐京在《城市文化》一書中(1996),以美國城市轉型過程中文化所起的重要作用為背景,來探討與之而來的城市問題,她認為文化已經成為一種資本,文化在城市發展中的生產力作用也逐漸凸顯出來。文化是一種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潛能,城市文化是城市人民在長期的歷史演化中積累創造的,它一旦形成就凝聚成一個城市的精神力量,起著動員和組織的作用。

城市文化展示著城市的風貌和品位,提升著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城市發展離不開城市文化,城市發展應當打造城市文化。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內核,是對城市文化積淀進行提升的結果,豐富著城市形態。城市居民是城市文化的享有者與創造者,城市文化的塑造與傳播者,通過豐富的文化活動,濃厚的文化氛圍激發人們參與城市文化建設的積極熱情,創新提升城市文化,進而提升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例如北京的政治敏感、包容、厚德古韻,上海精致、文雅,廣州的融合、開放,鮮明豐富的城市文化有助于人們形成深刻的城市印象。

2 城市競爭力

20 世紀 80 年代就出現了城市競爭力這一概念,但直至今日國內外學界也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界定標準,本人比較認同付仰崗提出的城市競爭力的概念,即:城市競爭力主要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個城市通過提供相應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所體現出來的能夠更好地吸引、爭奪、利用各種資源和要素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比其他城市更有競爭優勢、更為持續發展并最終更能提高居民福祉的能力”。

提出城市競爭力構成因素有代表性的有鵬飛博士,他認為城市競爭力由硬競爭力(弓)和軟競爭力(弦)組成,硬競爭力包括人才、基礎設施、資本、結構、環境、區位、科技以及集聚競爭力八個要素,軟競爭力則由文化、秩序、管理、制度、開放競爭力五要素構成的。張曉楓在《政府對城市競爭力的影響研究—上海、香港、新加坡的比較分析》一文中根據各方面的影響因素和相互影響關系,設計出顯示性指標體系與解釋性指標體系。其中,顯性指標把教育、醫院、恩格爾系數、公共圖書館數量、每百人公共圖書館館藏量、每百人在校大學生數等列為衡量指數。

3 校園文化與城市文化以及與城市競爭力之間的相互作用

經濟狀況、政府作用、基礎設施、人才因素、企業因素、科學技術、社會文化、生態環境這些要素構成了競爭力評價的基礎。這些復雜的構成要素決定了城市競爭力是一個復雜的互動系統,任何一個要素的變動都有可能影響到其他要素的發展,也會對整個城市競爭力系統產生一種“蝴蝶效應”。一個城市只有把自己獨特的文化與城市經濟相結合,抓住城市發展的獨特的、巨大優勢,才會提升城市的競爭力。

校園文化是“在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下,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導,以校園環境、教學設備設施等為物質基礎,以校園活動參與者為主體,以全體師生特有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心理素質等為核心,以校園精神為支柱,由全體校園活動參與者在學習和教學實踐中共同創造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毙@文化是城市先進文化的風向標,針對不同的文化進行揚棄式的吸收繼承,并且高校擁有具備創新精神的人,他們都具有強大的創造活力,高校本身存在著多種文化之間的融合與滲透,在文化交匯與融合碰撞中孕育校園新文化、社會新思潮。校園文化在城市文化中起到一個引領作用,也是其發展本質決定的。大學師生居住在一個城市幾年,深受其居住環境和城市文化特色的影響。大學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文化離不開人類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滋養和各種文化的相互滲透,大學校園文化的創新創造有利于城市文化的提升、傳播和發展,城市文化為大學校園文化的存在和發展提供適宜的土壤和空間,哺育著、涵養著大學校園文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校園文化氣質的形成,大學校園文化自身的獨特個性和很強的社會影響力,助推、引領著所在城市的文化發展。兩種文化形式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共同引領整個社會文化和諧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

4 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作用

圖書館建筑往往是作為城市的 “地標”,是城市文化物態存在形式的重要表現,是城市文化物態存在形式的重要表現。圖書館對城市文化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反過來,城市文化發展水平也對圖書館有著深刻的影響。城市文化的地域性決定了城市文化的差異性和特色性?!俺鞘形幕倪@些特點決定了每一個城市需要公共圖書館來記錄這個城市的發展歷程和文化積淀過程?!?/p>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以下簡稱規程)第二條指出:“高校圖書館應利用資源優勢和科技平臺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活動中去?!贝髮W在自身文化建設中自覺研究并融入城市文化的精神氣質,不僅豐富了同時提升了城市文化的內涵與品位,也使大學與地方之間獲得一種精神層面上的共通相容,有利于大學贏得更廣泛的社會心理支持,更好地服務于當地社會。規程第三條指出:“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在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中的作用?!睂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首要任務在于文化的復興,而大學既是匯聚民族文化的中心,又是借鑒外來經典文化的平臺。圖書館利用館藏文獻挖掘深層次文化元素,參與輿情信息收集提供,科研課題查新和專利查新等,參與地方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構建校園文化與城市文化互動發展的機制,進一步引領文化繼承方向和激發文化創新理念。規程在主要任務中第4條和第五章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第三十七條都強調發揮圖書館資源和專業服務的優勢,開展面向社會用戶的服務。

北京、上海和廣州是我國各具特色的大城市,在這三個城市改變的形式和進程中,圖書館在弘揚、創新城市文化,引領城市社會精神文明走向,加強大學文化與城市文化互動融合,促進特色多元區域文化形成,積極參與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城市文化政策咨詢服務、高質量培養文化人才等諸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深刻地反映了城市發展的階段性歷程,即既固本又納新,既有傳承保護又有演化發展。在傳承與發展的融合中,城市實現“有機生長”。

上海市組織成立了以上海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等上海30多家各類型圖書館為成員館的上海地區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協作網,通過開展館際互借、委托查詢、外文書刊采購協調、向社會發放通用閱覽證等來實現區域間各圖書館的資源共享,協作網在為領導決策咨詢服務、為國民經濟建設、為科教興市、為城市信息化建設和企業科技創新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同時也推進了上海圖書館事業的自身發展。BALIS(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系統)采取集中式門戶平臺與分布式服務相結合的運營模式,服務范圍遍及北京市80多所高校。并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所在地。廣東省所有的高校館都是廣東網絡圖書館成員館。廣州大學圖書館參與廣州市政府信息化建設,開發并建成了“媒體眼中的廣州”新聞資料全文數據庫,廣州南沙專題新聞匯編等特色信息服務,促進了廣州大學圖書館參與政府信息化的深度和廣度。

5 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我國體制原因,現在雖然有圖書館聯盟和大學城等信息資源共享模式,但仍是條塊分割,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決策層對城市文化和城市競爭力的影響重視不足,沒有完備法律法規等政策性文件。對圖書館建設投資不足或不持續,圖書館專業人才有待加強,設備和技術有待提高。圖書館參與校園文化、城市文化的程度期待深層次融合。各層次人員和各群體對文化需求不同,人文關懷仍需加強。

5.1 決策層充分認識到城市文化對提高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性,決策有前瞻性

文化積淀的厚度是丈量一個城市文明的尺度。近年來,模仿更成為全國一種普遍的做法,導致了現代中國城市個性的缺失。決策層在做城市規劃時要延續、保護城市文明特征,展示城市文化魅力。圖書館對城市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環境變化及社會生活等進行詳細的記錄,為城市文化發展提供重要的依據。

5.2 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保障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建設可持續發展

經費不足不持續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學校參與城市文化有瓶頸?!吨腥A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歷時15年還未出臺應盡快頒布實行?!吨腥A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征求意見稿中第五條規定:“將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顚S?,不得挪作他用。設立公共圖書館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保障公共圖書館正常運行經費”。第六條規定:“國家鼓勵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設立公共圖書館或者向公共圖書館捐贈,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稅收優惠和其他扶持政策。高等學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以及政府設立的其他類型圖書館向公眾開放的,國家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政府應對高校圖書館構向公眾開放給予經費支持,圖書館加大力度積極參與到城市文化建設中來。

5.3 打破條、塊限制,充分發揮其職能,建立交互式圖書館網絡為社會服務

因行政體制原因,科學技術發展不平衡、省屬高校、國家“211”高校、“985”高校以及專業圖書館各屬不同行政機構,很多圖書館聯盟還沒有完全形成資源共享的認識,城市文化資源和大學文化資源之間沒有實現共享,應由政府機構、省市文獻信息中心或高校圖工委加強聯合形成區域性系統內的區域性跨系統,形成交互式信息資源共享平臺。

5.4 加強人文關懷,針對性推送服務。

城鎮化過程中新生代農民工成為構建城市和諧和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到2015年我國將形成相對完善的“政府主導、企業共建、社會參與”的農民工文化工作機制,以文化融入方式推動農民工城市融入以文化方式塑造公共平臺,以文化活動消弭社會隔閡,增加社會各界相互了解和支持,促進社會認同感、歸屬感和社區公共精神的成長壯大。

5.5 倡導終身學習,全面閱讀

我國修訂了《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障礙設計規范》、圖書館建筑設計規范,方便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居住、出行與閱讀交流,移動教育提供的個性化學習場景以及移動設備觸感、語音輸出等功能性優勢,成為在線教育主流。圖書館充分利用文獻信息資源,提倡與引導文化主流,通過圖書漂流、農家書屋、國學經典誦讀等活動帶動全民閱讀,從而推動城市的建設和和諧發展。

5.6 創新服務方式,實現圖書館個性化、主動化和互動性服務

2016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達7.10億,圖書館實時充分利用人才優勢和科技平臺,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實現深層次的信息共享,開展主動式公共服務。隨著公共平臺在各個企業、組織中的廣泛應用,圖書館利用微信平臺實現圖書館微信的個性化、主動化和互動性服務。

總之,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使命。圖書館利用文獻資源、技術平臺,充分挖掘城市內歷史文化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從新的視角拓寬文化產業及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道路,打造優勢的城市文化產業,樹立以城市文化提升城市競爭力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城市文化軟實力的輻射效應,文城相融、文經相促、共同筑起城市屬于自己的底蘊和氣質。

主要參考文獻

[1]郝國芳.城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研究——以董永故里為例[J].安徽建筑,2012(1):64-65.

[2]付仰崗.昌九一體化城市群城市競爭力研究[D].南昌:華東交通大學,2015.

[3]遲妮娜,王紅梅.淺議城市文化特色與城市競爭力[J].經營管理者,2008(13):109.

[4]王蕊.高校校園文化育人功能探索[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3.

猜你喜歡
城市競爭力城市文化校園文化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論我國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新時期博物館的城市功能拓展
沈陽城市文化思考
基于AHP的城市競爭力研究
寧波與長三角洲主要城市綜合競爭力比較研究
基于PCA的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競爭力實證分析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