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說新語》中的“孝”與《孝經》中“孝”之不同與發展

2017-06-27 05:35郭天淇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
關鍵詞:孝經世說新語

郭天淇

摘要:儒家經典《孝經》中對孝進行了闡述,第一次產生了“移孝作忠”的思想。而當孝發展到魏晉南北朝時,由于當時的社會環境與政治格局的影響,孝與《孝經》中所謂正統的禮教之孝有了不小的區別,孝發揮著與當時不甚相同的社會功能。而“移孝作忠”作為傳統孝中的重要思想,從《孝經》中的提出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移孝作忠”的差別也有著其發展與不同。

關鍵詞:《孝經》;《世說新語》;“移孝作忠”

一、孝經中的孝與世說新語中孝的不同之處

1.孝道的等級區別

在傳統儒家孝道中,孝是有等級差別的。在《孝經》中,就分有《天子章第二》、《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這五章來分別闡述根據社會等級的劃分,不同等級地位的人應該遵循不同的孝道禮法。這是傳統儒家孝道的一個鮮明的特征。

“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盵1]身為天子對待孝道就應該將對待雙親的孝加于天下蒼生,德教治民,這是身為最高統治者天子應盡的孝。在《諸侯章》中:“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敝艹?,諸侯地位僅次于天子,身為高位就要謹慎去驕躁,才能保全富貴,保全社稷。高位者能夠不驕不奢、恭敬行事,那么百姓就會效法,此謂“上行下效”,因此國內上下和和睦睦,達到“和其民人”,因此社稷亦能得以保全。這是諸侯孝道所賦予其的責任和義務。卿大夫之孝在于遵循禮法,守其宗廟。服飾、語言、行事不敢違禮?!跋韧踔莆宸?,各有等差。言卿大夫遵守立法,不敢僭上福下”。卿大夫為諸侯或天子的大臣,為上位者服務。因此行事要符合禮法,不敢違背,由此來保全家業,為家族負責,使家族香火福澤綿延下去?!缎⒔洝分?,士之孝是這么解釋的:“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边@里提到了用心侍奉君上為“忠”;用尊敬父母的心來尊敬領導為“順”。忠順皆不失,自己的官職能夠長久保持下去,祭祀的延續需要祿位,士忠順侍奉君上、長久保持自己的祿位,才能使祭祀延續,使自己的家族得以存續,這就是“士之孝”。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边@是庶人的孝道。平民百姓,自己的一言一行皆要謹慎,同時要盡心侍奉父母,做好自己的農耕之事。相比前面的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相比,庶民并不需要去侍奉上位者,而是要對自己的父母盡其孝道。

在《孝經》中,是將孝根據社會等級來進行劃分的。身為天子,要福澤天下乃為孝;身為諸侯,保社安民人才是孝;卿大夫為官,所穿服飾、所言、所行都不違背禮法道德,使家道長久保持,此為孝;士要貫行孝道,則應忠順事君,維持官位,使家族祭祀不絕,;身為平民,則嚴于律己,盡心奉養父母,亦為孝。從天子到庶民將孝分為五類,這五類所帶責任從天子到庶民依次遞減,每類所對應的孝道都不盡相同。

但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這種孝的差別性就慢慢變得邊緣化,而孝的范圍也逐漸縮小、泛化。

《世說新語》中的孝道故事里,孝并不沒有等級性,而是針對全體民眾,將孝的標準單一;將其等級性淡化;將孝的范圍縮小——直至孝只針對于自己的家族長輩,即孝悌,而不像以前的孝中將福澤百姓也涵括在內。至此,孝作為單一的家庭倫理存在而泛化。

魏晉時期孝的階級性已經漸漸消失。在《世說新語》中,已不見有不同等級地位的人的不同孝道體現,更多的則是對孝子孝行的頌揚?!兜滦小分?,記載了這樣的故事:“孔仆射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讜r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漣,見者以為真孝子?!盵2]太常,則是中央國家官制體系中的重要職官,列于九卿之首。[3]擔任如此要職,在《孝經》中大概可與卿大夫相類,但在此確實著重記載其孝心之赤誠,并未涉及家國之事。

2.孝道層次和目的不同

《孝經》里,孝不僅是分等級的,而且有著不同的階段。在《開宗明義章》中,根據孝的階段,有如下劃分:“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盵4]始于事親,是行孝的第一個層次。在《紀孝行章》中則是講孝子應如何事親,與五刑相因,《五刑章》與它相搭配,這兩章是進一步闡釋“孝始于事親”的第一階段。事君章,即“忠于事君也”,是孝的第二個層次。孝的第三個層次,則是立身,《廣揚名章》、《諫諍章》和《感應章》都是關于行大孝,立身揚名,即說明立身行道的義理。

從根本上講,《孝經》所言孝更傾向于將孝作為天理存在,作為倫理道德之首。在《三才章》中,“夫孝,天之經也,地之道也,民之行也?!痹凇堕_宗明義章》中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薄陡袘隆分校骸靶┲?,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庇纱丝梢钥闯?,在《孝經》中,孝的地位是極高的,是將它作為天理來闡釋的,從而點出了在《孝經》中孝的高地位。而在孝”始于事親“中的第一個階段的《五刑章》中,“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5]孝與罪罰聯系在一起,這是孝的社會功能的一個體現。

但是在《世說新語》中,孝的層次也被模糊,只剩下孝的事親部分最為重要,而孝的社會功能也與《孝經》也有所不同。

魏晉南北朝時期人講究的是“至孝”、“純孝”,并以此稱為美談,能獲得世人贊頌,或通過此來打開通往仕途高官之路。由此可見,在當時,被社會認可的“孝”具有著不可比擬的功能,一種維持社會基本運作和發展的功能。

《世說新語》中有“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恒裝一囊,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后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遺已聚斂得數斗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于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饑死,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這體現了人們對純孝的欣賞和贊嘆,不失為一段美談,至孝使的人們一味地去愛敬父母,如《德行》中,“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謹。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時風雨忽至,祥抱樹而泣。祥嘗在別床眠,母自往闇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還,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母于是感悟,愛之如己子?!蓖跸槿娜舛说摹爸列ⅰ?,這也反映出在魏晉南北朝之時,孝的事親是如此的重要,曾經的層次也被模糊,事親,尤其是至孝的事親才是孝道的主流。而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孝經》中孝的事親、事君、立身的三部分也漸漸淡化。endprint

而另一方面,在至孝、純孝等的引導下,由《孝經》中的孝之社會性逐漸向“移孝作忠”轉變。

二、孝的“移孝作忠”

《孝經》中一直致力于將孝作為天理,發覺孝中的功能。事親只是孝的開端,重點在忠順事君、立身揚名之上。將孝由敬自己父母引申至敬天下之為人父母者再延伸至敬為人君?!妒ブ握隆分杏钟小案缸又?,天性也,君臣之道也?!睂⒏缸有㈨樌沓烧碌囊浦辆贾g,由此使孝不單單是家族間的倫理紐帶,也是君臣之間的倫理綱常。因此,《孝經》可以說是“移孝作忠”思想的濫觴。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孔孟的儒學之道仍是統治者所倚重的思想。司馬氏上臺時,通過禪讓之名行奪權之事,即為不忠。因此在司馬氏統治時期,出于統治的需要,選擇“以孝治天下”,通過將百姓對長輩的天倫之道進而延伸為對君王的忠順,這樣即可使政權在社會層面上站得住腳,又能從思想上鞏固政權。孝悌之風在晉朝很是流行,這種風氣在一定程度上對當時的政權有利。李密的《陳情表》中也有“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之說,也印證了魏晉時期“以孝治天下”之說。在晉武帝時期,有“士庶有好學篤道,孝弟忠信,清白異行者,舉而進之;有不孝敬于父母,不長悌于族黨,悖禮棄常,不率法令者,糾而罪之?!盵6]這是晉武帝在四年春正月辛未時期下的一道詔令,從法律詔令的層面推崇孝道,從而將孝作為社會準則,是“移孝作忠”的一個體現。

魏晉政權過度地強調孝,而當時政局也動蕩不安,當時的士人處于特定的歷史時期,先是魏蜀吳的三國混戰,西晉的短暫統一,又在八王之亂中各種割據勢力相爭,東晉時期的偏安,政權的更迭速度快,社會上玄風興起,當時的士人“忠”的思想要相對“孝”的意識較弱,因而魏晉時期“移孝作忠”的思想中又是以孝為重,即是“孝先于忠”。

不難看出當時的士人對忠孝關系在思想上的矛盾?!堆赞o》中,桓公面臨著懸崖湍流發出““既為忠臣,不得為孝子,如何?”的感想,體現了士人在權衡忠孝時的進退維谷。因為家庭原因退隱或不出仕的現象時有發生?!稌x書·孝行》中的李密,即是因為祖母而拒不任職。

魏晉雖秉承著從儒家孝的社會政治作用“移孝作忠”的思想,當朝統治者也用孝來進行統治,進而將“移孝作忠”思想進一步發揚,《世說新語》中張憑則是通過舉孝廉的方式登入朝堂,但由于種種原因,魏晉時期由“移孝作忠”中出現的“孝先于忠”的思想也是對“移孝作忠”思想本身的一個阻礙。

三、“孝先于忠”的阻礙原因由來

1.家庭倫理觀念的過重

魏晉時期門閥色彩很重,各個個世家形成不同的家族,孝即是維持家族和諧的重要樞紐,按照孝的方式來處理倫理問題,孝也是世族所奉行的道德品格。

《任誕》:“桓為設酒,不能冷飲,頻語左右:令溫酒來!桓乃流涕嗚咽,王便欲去?;敢允纸硌跍I,因謂王曰:犯我家諱,何預卿事!王嘆曰:靈寶故自達?!被笢厥腔感母赣H,這里桓玄痛哭是為了維護自己家族的避諱。這種是重視避諱來顯示自己家族的高貴,是門閥家族倫理觀念重的一個體現。這種世家大族的發展對“孝先于忠”的思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2.玄學之風的影響

魏晉以來,玄學風氣開始形成,追求自然之道。名教在魏晉時期的虛偽、荒謬已逐漸顯示,激起玄學士人的反抗。孝作為名教的要求,也被認為應該拋棄,回歸自然天性,提出“情”重于“禮”的說法?!度握Q》中,阮籍喪母,晉文王進肉酒,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于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蔽耐踉唬骸八米跉ьD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啖不輟,神色自若。阮籍并不依從時俗禮法所規定的方式去祭奠母親,從表面上阮籍在母親葬禮上和喝酒吃肉,與世俗不符。而“蒸一肥豚,飲酒二斗,然后臨訣,直言:“窮矣!”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比罴ㄟ^“廢頓”、“吐血”的方式來抒發內心的喪母之痛,通過內心對孝的堅守,損毀自己的身體來表達喪母之哀,也是一種至孝的體現。

同時,魏晉孝道“生孝”“死孝”的區別也有體現出在玄學的影響下“情”勝過“禮”。在《德行》中,王戎和和嶠同時遭大喪,具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敝傩墼唬骸昂蛵m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蓖跞衷庥鰡适露莸闷ぐ?,而和嶠痛苦不已,符合禮教中的孝道,同樣是行孝,一個是符合禮教的孝,一個是使哀痛損毀身體而表達出的孝,與阮籍喪母時的吐血相類似,而結果確實王戎的“死孝”比和嶠的“生孝”更能獲得劉仲雄的欣賞,這也體現出當時的“情”比“禮”更重要,也更能獲得士人的認可。

而玄學又講求回歸自然,專注人內心的精神境界,自由地表達內心情感而不受世俗禮教的束縛,而“忠”作為名教的要求之一,自然不為當時的玄學思想所接受,因而在玄學風氣的影響下,孝從禮教的束縛下掙脫出來,回歸自然,用“情”來抒發孝受到玄學士人的推崇,而忽視逃避政治,這也是“孝先于忠”的一個原因

3.奢侈的社會風氣

而當時的社會風氣及其奢靡,世家大族乃至皇室都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稌x書》中,世家大族的奢靡風氣有著如下描述:“財產豐積,室宇宏麗。后房百數,皆曳紈繡,珥金翠。絲竹盡當時之選,庖膳窮水陸之珍。與貴戚王愷、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7]都是即時行樂的思想來支配著人們。當時的政治風氣也不甚清明,魏晉士人們在沉迷于享受的同時逃避政治,在政治上無所作為,即是對“忠”思想的不遵守。

參考文獻:

[1]汪受寬:《孝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9頁。

[2]駱玉明:《世說新語精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根據袁褧嘉趣堂刻本錄入,163頁。

[3]《試論魏晉南北朝太常執掌及其演變》謝小強 文中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太常一職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太常一職在魏晉南北朝時確是要職,系統也比較穩定,但是可能不是實權部門?!秳P里學院學報》第29卷第4期 2011.8

[4]汪受寬:《孝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57頁。

[5]駱玉明:《世說新語精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163頁。

[6]唐房玄齡:《晉書》卷三,《武帝》。

[7]唐房玄齡:《晉書》卷三三。endprint

猜你喜歡
孝經世說新語
《孝經》在儒家經典體系中的地位變遷
——以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為討論中心
《孝經叢書》與《孝經總類》異同考
——從明代朱鴻《孝經》類編著來看
《孝經鄭注》輯本三種平議
蒙古文《孝經》及其詞語釋義研究
《世說新語》復音虛詞的同義聚合現象
論李白詩中《世說新語》典故
從《世說新語》看士族女性的魏晉風度
朱熹《孝經》學探微三題
——從元明學者的理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