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2017-06-27 14:39馬玉亭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
關鍵詞:創新意識培養小學數學

馬玉亭

摘要:記得有人說過: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我國廣大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什么,究竟要培養出怎樣的人才?這些都是值得我國廣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意識;培養

前言:

試想,一個民族沒有了創新精神會怎樣?可能會固步自封,停滯不前,最終招致落后挨打的局面。那么,一個民族的創新精神從哪里來呢?從這個國家中的每一個人身上體現出來,由此可見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密切配合。為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學會發問,提出高質量的問題,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等等,學生要服從教師的安排,有不懂的地方及時提出來,遇到問題時,多和教師溝通,交流,探討,從而更好的尋求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1.1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學會適當放手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總能看到教師揮汗如雨的站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坐在下面聽的情景。盡管,這樣做總是能夠順利完成本學期要求的教學任務,然而學生的思維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長此以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不會太高,思考能力也不能夠培養起來。鑒于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從“以教師為主,以知識為核心”的傳統模式教學觀念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知識與能力并重”的開放教學觀念,樹立起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意識。 適時放手,給學生留出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比如教師在講到十以內的加減法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拿出一堆蘋果又或是梨子,把蘋果和梨子分成兩堆,比如,一堆五個,另外一堆4個,又或是一堆一個,另外一堆八個,一堆,三個,另外一堆六個,一堆兩個,另外一堆七個等等,堆好后讓學生走到講臺上對蘋果或是梨子的個數進行清點,清點后回到座位上寫出相應的算式,然后舉手說出來都寫了哪些算式。教師聽完學生發言,要及時給予回應,多給學生正面的評價,比如給學生點個贊,鼓勵學生愛思考等等,當學生從中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有了信心,自然更愿意投入到學習中來。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能輕松許多,同時又給了學生表現的機會,學生通過對問題進行思考,思考能力得以培養,思維能力得到開發。

1.2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營造相對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小學生大多比較活潑好動,往往對那些新鮮的事物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妨嘗試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識,帶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 這就需要教師放下身段,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的思考學生到底對哪些東西感興趣,怎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等問題。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放松下來,對學生多微笑,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親和力,發自內心的喜歡上老師,當學生對老師不反感時,自然愿意跟著老師的腳步,投身到學習中來。比如教師在教學生認識9到20這些個數字的時候,可以事先制作一些精美的,能夠吸引小學生眼球的卡片,在上面寫上9到20這些個數字,然后把這些卡片發給幾個學生。學生拿到卡片后,教師可以試著提問:10、12、( )、16、()之間填什么數,為什么要填這些數?這些數字的排列是否有什么規律?如果有,規律又是怎樣的?隨后,在講臺前排列5把椅子,第一、第二、第四這三個位子上坐著拿10、12、16數字卡的小朋友。游戲開始,請小朋友思考:請拿著什么數字卡的小朋友坐進去就能表現這些數的規律?這個游戲暗含了偶數排列的規律,對于開發兒童數學潛能比較有利。

1.3教師要學會發問

善于發問的教師總是能夠引起學生思考,帶動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那么教師到底該如何發問呢?為此,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探索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教師在設計探索性問題時,應注意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探討,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未知的事物進行主動探索。比如:教師在講解梯形公式的來歷時,可以鼓勵學生動手實踐,用準備好的紙板剪出兩個梯形,在把剪好的梯形拼在一起,看看梯形變成了什么圖形?有的同學可能拼成了平行四邊形,也有的同學拼成了長方形。當學生把拼好的圖形展示出來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圖形進行觀察,讓學生探討所拼成的圖形的底、高面積與其中一個梯形的底、高和面積有什么關系?根據它們之間的關系,你能不能得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教師如何設計開放性問題。開放性問題,大多沒有標準答案,對于發散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思考具有極大幫助。比如教師可以問學生學習數學的意義。又或是把一張紙分成三部分,把每一部分涂上黃色、綠色、粉色,然后引導學生觀察黃色、綠色、粉色分別占了紙張的幾分之幾。以此來考驗學生對分數的理解。

1.4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習本就是學生分內之事,因此,教師應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布置的自主學習任務,難度不能太大,以免學生對自主學習產生畏難情緒,進而不愿意開展自主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意傳授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從而使得學生能夠順利開展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之一,教師可以事先布置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找出問題的答案。

1.5利用思維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思維能力的訓練可以使教學事 半功倍,學生思維的參與遠比教師花費心思講解卻不能讓 學生進入狀態要來得深刻、具體。思維活動是創新的源泉,大腦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潛力,使他們在平時用語 言無法表述,卻有無可限量的能力爆發出來。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采用課堂訓練的方法,給出一道具有針對性的題目,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題,并給予一定的小鼓勵,這樣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中,使其思維能力得到訓練。

結語:

國之未來在我少年,國之興盛在于教育,相信在我國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我國的教育事業一定會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金軍,嚴亞雄.關于小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02)

[2]董春英.關于小學生創新意識培養技能的初步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0)

[3]郭舫.淺談小學數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02)endprint

猜你喜歡
創新意識培養小學數學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淺析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