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博物館,講個故事給你聽

2017-06-30 01:54
國際博物館 2017年7期
關鍵詞:丹尼爾孩童展品

博物館作為教育機構,是通過展覽來達到其普惠啟發大眾的目的,而展覽質量的高低,則直接影響了觀眾的觀感體驗,以及是否能夠把握住展覽所要傳遞的信息。但國內大多數博物館的展覽依舊只停留在文物單純的陳列展示上,或是大范圍的強加一些關聯性并不大的數字媒體技術,并沒有充分挖掘文物價值——其背后的故事性。

一個展覽的成功與否也取決于是否把故事講好了,而博物館作為藏有無數故事的寶庫,如何通過展覽“講故事”,如何為觀眾“講好故事”也就成了一個挑戰。

反觀國內外展覽尤其是國際博物館界的一系列實踐,“挖掘、提煉獨到的故事線”、“講述對跨代觀眾都受益的故事”以及“激勵觀眾情感,引發共鳴,用故事衍生故事”這三大要義是核心所在。本文將據此展開研究,并探索如何講好展覽故事的原則與要義。

挖掘提煉明、暗故事線

故事通過一定的線索將觀眾引領到展覽的情景中去,其線索包括明、暗兩種。較為熟悉的顯性線索有:時間、數字、字母、季節、方位、對立等。

例如,上海兒童玻璃博物館利用字母排序表來串聯展覽,26 個玻璃字母分別對應 26 個隱藏在館內的展品展項,如B(Beach Glass,海灘玻璃)、P(Prism,三棱鏡)等。

通過這種字母類的明線索,展覽一方面契合了 4-10 歲兒童的興趣和認知水平,另一方面也將親子過程中的尋物驚喜帶給全家人。

孩子們正在玻璃博物館中找尋字母線索

此外,主題類的隱性故事線索也同樣奏效。美國新聞博物館以一部十幾分鐘的導覽片濃縮了全館主題和內容,它以“Whats news?”(什么是新聞?)為線索貫穿始終,同時使用了四組詞語來解析:新聞是戰爭與和平(War &Peace);新聞是生老病死(Life & Death);新聞是愛恨情仇(Love & Hate);新聞是先有貢獻,再有自由(Sacrifice &Freedom)。

美國新聞博物館展板

但無論顯性還是隱性,明確的故事線形成了展覽的組織架構或是“脊梁”。它貫穿始終,為觀眾創設一個真正想要追尋的故事。一般說來,我們創設的是“帶有弧度的故事線”(story arc),有開頭、中段、結尾,并且在過程中有問題,有解決之道,有障礙,也有善終。讓每個走進故事的人都發生了改變,無論是在意識上還是在行為上。

讓展覽故事企及跨代的觀眾

好的故事敘述會引發共鳴,帶給大家無限的聯想空間,并影響到不同的群體,甚至是跨代觀眾。最終,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在美國大屠殺紀念館中,“銘記孩童,丹尼爾的故事”展覽專為 8 歲及以上孩童設計,娓娓講述一個德國猶太小男生丹尼爾 1933 至 1945 年間的故事,以孩子的視角重現了納粹壓制以及大屠殺的場景。

丹尼爾其實是一個復合角色,他的故事基于許多記錄了大屠殺期間生活印象的孩童的日記發展而來。因此,展覽中沒有丹尼爾的照片,他也沒有姓氏。

但彌漫在空氣中的故事敘述,呈現諸多變化痕跡的日記本冊頁,“請觸摸”等互動元素,以及穿越式、沉浸式環境,都讓歷史細節再現,不只是引兒童入勝,而是潤物細無聲地讓跨代觀眾、即便沒有親歷那段歷史的受眾都得以淋漓盡致地體驗。

此展覽得到了博物館界、教育界以及挑剔的媒體界的一致好評和尊崇。

博物館復原陳列著丹尼爾的書桌

走廊中“猶太人勿進”的標語

激勵觀眾情感與共鳴

講故事,它并不止于傳播知識,而在于產生理解力,激勵個人含義的構建。此外,精彩的故事里往往還會打開受眾的心靈,激起內心的波瀾,感悟生命的重量。

作為美國 9·11 紀念博物館,重頭戲的歷史展覽位于原世界貿易中心的北塔樓位置,實物、圖像、第一人稱的證言以及音頻、視頻、檔案文件等,共同講述了 9·11 的故事。事實上,整座紀念館的室內、室外(紀念遺址),任何一件靜態展品、一株動態植物都在訴說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

毀壞的建筑基架以及“幸運者之梯”

比如,在Vesay街有一段石梯曾經連通世貿中心北端奧斯汀 · 托賓廣場和 Vesay 街下方的人行道,被稱為“幸存者之梯”,因為 9·11 當日它作為逃生通道救了許多人。雖然歷經浩劫大部分被毀,但經過九個月復原它成為了展品,作為這起災難“沉默的見證”。

紐約市警察局的大衛·布林克中尉記得他當天對被疏散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走下這段樓梯,然后跑,跑得越快越好?!?/p>

此外,還有橡膠底已經融化脫落的紐約警察局探長 Carol Orazem 的靴子、被掉落的廢墟融化而變形的紐約消防隊 3 號階梯式消防車,以及在館外的、一棵經歷火燒、撞擊等磨難后依然開出美麗白色花朵的梨樹。它們都是故事的親歷者、見證者,以無聲的力量在動情訴說,讓人悲傷、感動,卻激勵、昂揚。

消防員已融化的頭盔

講好展覽故事的原則與要義

因此,講好故事不是那么容易,有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 凸顯故事的主人公,讓他們自己說話。

◎ 故事必須有意義,激勵觀眾情感,甚至改變其行為。

◎ 講故事不是展覽的全部,不能純為故事而故事,講故事也不是某些博物館的特例。

◎ 將展覽故事敘述與當下社會發展結合。

◎ 策展人是關鍵。策展人唯有從藏品中發掘靈感,并具備學術上的通觀視野,方能真正挖掘展品背后的故事。

一部好的電影需要好的導演、演員、劇本。好的展覽同樣如此,需要好的策展人、展品展項、內容文本,以及一個好的故事。它們是不帶說教的傳播,鼓勵個人反思以及公眾探討。它們允許受眾想象另外一片時空,在共性中找尋個性,對他人感同身受。它們保存個性和共性記憶,并同時與成人和孩童對話。

中國的博物館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更應該把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的故事,向一代又一代人的人述說。endprint

猜你喜歡
丹尼爾孩童展品
展品被盜了
Do Softly Pray
生命太短,沒時間討厭你(上)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獎”名單
嗯,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驚喜
童年之歌
復制人生
住在天使的隔壁
2009中國(昆明)東盟賞石石材博覽會展品選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