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和縣民歌的現狀與發展

2017-07-04 13:55仝音
北方文學·下旬 2017年6期
關鍵詞:傳承發展

仝音

安徽馬鞍山市和縣文化館

摘要:和縣民歌是音樂文化的一座寶藏。民間的音樂,有很大一部分是老百姓勞作時的歌唱。這種音樂情調,比之于文人化的簫鼓琴瑟,更具一份天籟之美,自古傳唱至今的和縣民歌,早已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了解和縣民歌的傳承與發展,揭示了和縣民歌的社會價值,有利于我們對中國傳統音樂的進一步熏陶。筆者從和縣民歌的歷史發展出發,淺談了和縣民歌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和縣民歌;傳承;發展

一、和縣民歌現狀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一直以來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探討和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途徑及產業化發展,旨在使之成為發展和縣經濟的現實的生產力。

和縣民歌,當追溯至三四十萬年前的和縣猿人。先祖們圍殲野獸的吆喝,搬運獵物的號子,就是最初民歌的樂律。

我國是個地域廣裹的國家,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歌。民歌原本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至今。作為“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縣民歌早已名聲在外。近幾年,和縣采取多種措施,全力打造這張靚麗的“文化名片”,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民間挖掘、搜集和整理具有和縣地域特征的民歌,對部分民歌進行改編和加工,配以群眾所熟悉的曲調,深受群眾喜愛,廣為傳唱。

和縣民歌有號子、山歌、小調三大類,長期在民間流傳,出現不少為群眾喜愛的優秀曲調和民歌手??谷諔馉帟r期,和縣流行一些自編自唱的民歌、小調如:《日本鬼子大炮》、《軍民合作》、《河里水黃又黃》、《對口唱》、《抗日救亡歌》等。1957年,濮集鄉的民歌被選拔參加全國業余文藝匯演,女民歌手李本蘭赴北京演唱受到好評。70年代,縣文化館組織專業干部下鄉,搜集、整理和縣民歌,主要有《劃龍船》、《打茼蒿》、《跳下田里把稻薅》、《叫我唱歌我不難》、《太陽下山落了坡》、《車水歌》、《挑擔號子》、《舂米號子》、《土改鑼鼓》等,其中《土改鑼鼓》刊登在《江淮文藝》刊物上,《打茼蒿》由歌唱家朱逢博演唱,中國唱片社上海分社錄制成唱片發行?!盾囁琛帆@安徽省整理演出獎。

和縣民間流行吹打樂和打擊樂。樂器有嗩吶、竹笛、簫、鑼、鐃鈸、木魚等。曲調有“圣調”、“一枝梅”、“大開門”、“小開門”等?;騿为氀葑?,或民間歌舞伴奏、或用于婚喪嫁娶。

二、和縣民歌的傳承與發展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縣音樂也呈現出空前的繁榮。我縣各鎮都有多支農民業余演出隊伍,他們利用農閑時間、節慶活動、婚喪嫁娶開展活動。

自1957年起,和縣文化館多次組織人員下鄉收集,整理民歌。和縣歷陽鎮文化站站長仝茂亞,主動深入民間聽唱、整理民歌,為全縣搜集整理民歌帶了個好頭。和縣民歌傳唱者如仝道和等人,多為年過花甲的老人,新一代的傳承人較缺乏。和縣文化館積極組織專業人員對全縣的民歌進行搜集整理,挖掘出一批原始的和縣民歌。同時涌現出一批以高光仁為代表的民歌創編隊伍。改編、創作了許多優秀的具有濃郁本土特色的民歌作品。如《春華秋實》、《鄉下忙》、《勞動的光芒》等。編篡出版了《和縣民歌專輯》,成立了文化館聲樂隊,專門從事和縣民歌的創作、表演和傳唱活動。

三、和縣民歌的創作發展

近年來,安徽在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大力推進文化藝術的發展,重視和開發各地民歌,給原始的民歌注入新的時代元素。許多音樂家投入極大的熱情積極探索,使悠久的安徽民歌煥發了新的精神,得到了良好的可持續發展。仝茂亞、高光仁、秦賢鑄等人編創的民歌曾經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和在省、地文藝匯演中獲獎。1977年8月,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和縣民歌選--《滿田紅旗滿田歌》,該書除收入《滿田紅旗滿田歌》外,還有《幸福大道毛主席開》,《朱德的扁擔傳英明》,《公社新歌千萬籮》等歌曲,使和縣民歌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發展。

我縣各鎮都有一到多支農民業余演出隊伍,他們利用農閑時間、節慶活動、婚喪嫁娶開展活動。特別是烏江、香泉、石楊、善厚一帶的農民用和縣民歌的曲調填上新詞,現編現唱,為和縣民歌的傳承做出了貢獻。

近年來和縣文化館對部分和縣民歌進行改編、整理和加工,其中《紅火日子開了頭》參加了首屆中國農民文藝匯演獲得二等獎,《巢湖水喝了一口心兒醉》、《幸福的生活萬年長》獲華東六省一市新民歌大賽創作一等獎、表演二等獎,《四雙紅繡鞋》獲08年花鼓燈藝術節二等獎。創作、改編的民歌的《哎喲我的小情歌》、《車水上歌》、《長在畫里的農家》、《姑嫂對花》等節目還分別參加了安徽省第七屆藝術節、安徽省首屆農民歌會、江南民歌會、巢湖歌會等大型文藝活動的演出。

據了解,和縣各鎮都有農民演出隊伍,他們利用農閑時間、節慶活動、婚喪嫁娶開展活動,很多農民朋友根據和縣民歌曲調現場填詞,現編現唱,讓這一寶貴的文化資源得到很好的記錄和傳承。和縣也積極創造條件讓群眾參與文化活動,舉辦青年歌手大賽、民歌歌會、廣場文藝等演出,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也讓和縣民歌越唱越遠,經久不衰。

和縣文化音樂界的工作者們,應積極呼吁,參與到安徽民歌的搶救工作中,深入鄉村,走訪群眾,更好地挖掘、收集、整理安徽民歌遺產,結合新時代特征,運用新的創作手法、新的傳播媒介,改編、發展、創作出新題材新民歌,讓和縣民歌在傳播中傳承,在傳承中傳播。

總之,和縣民歌是我們極為寶貴的民間音樂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堅信,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包括民歌在內的一切民間音樂文化的優秀傳統,將是我們邁入文化強縣的重要工作。

猜你喜歡
傳承發展
區域發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協調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我們究竟來自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