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驗經濟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2017-07-04 08:49陳婷婷
北方文學·下旬 2017年6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驗經濟

陳婷婷

西北大學

摘要:體驗經濟是基于傳統經濟模式下的一種全新經濟形式,不再以投入、產出、利潤作為著眼點,而是關注人們消費過程中的真實感受,因此該新經濟模式必將成為今后社會發展的主流。同時,從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屬性分析,其保護傳承工作與體驗經濟具備契合性。本文就體驗經濟模式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系入手,探討體驗經濟模式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適用性,旨在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的合理途徑。

關鍵詞:體驗經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淮陽伏羲陵廟會;遺產價值

一、體驗經濟概說

體驗經濟一詞最早曾在《未來的沖擊》一書中被提到,該書曾經提出體驗經濟是繼服務經濟之后的一個新經濟形式。B.約瑟夫.派恩(B.Joseph Pine)和詹姆斯.H.吉爾摩(James H.Gilmore)在1998年出版了《體驗經濟》一書,對體驗經濟的內容專門作出了論述。體驗被稱為“是當某個人的體力、智力、以及情緒,甚至是精神層面達到了某種特定水平的時候,在其意識上所產生的一種美好的感覺①?!倍w驗經濟標準含義是“它指的是一種企業以商品作為道具,以服務搭建舞臺,將消費者作為當作服務中心,從而創造出一種能夠使消費者參與、并且值得消費者產生某種回憶活動的經濟形態②?!?/p>

體驗經濟的出現,將消費者的生產和消費過程融為一體,令消費者在消費產品的同時能夠得到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享受,且這種享受不是由他人或是商家給予,而是自己真正的切身感受,是無與倫比的美好感覺。體驗經濟模式的存在,使得很多發達國家的企業改變了以往以追求極致的利潤為目的的經營理念,從根本上重視了消費者的體驗,該理念為企業的長遠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使消費者能夠真正領略到體驗所帶來的美好生活。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體驗經濟契合性分析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含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對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界定如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物質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或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表演﹑實踐﹑表演形式﹑技能和知識及其有關的實物、工具﹑工藝品和文化場所。③非物質遺產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社會歷史的自然積淀,在對其實施研究過程中,主觀方面必須對其價值有所認同,某種遺產才能劃歸于非物質遺產范疇。并且,非物質遺產存在動態傳承性,只有通過不斷的傳承才能使其本體或精神長久保存并發展。與物質遺產相比,其特殊性不僅表現在外部形態上,還表現在其自身內在發展規律上。具體而言,包括傳承性﹑社會性﹑無形性﹑多元性﹑活態性、原真性、本土性。

(二)體驗經濟與非物質遺產契合性分析

1.體驗經濟凸顯非物質遺產價值

非物質遺產是人類創造并發展形成的寶貴財富,應該在發展過程中體現人類價值,而在體驗經濟視野下最有利于遺產價值體現。人類在學習與欣賞過程中親身體會和感受,能夠將非物質遺產來本身存在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藝術價值、經濟價值完整彰顯。

2.體驗經濟助力非物質遺產保護

非物質遺產形式繁多,不同形式能夠展現出不同的體驗效果,且這種體驗過程具有短周期性和不可復制性,消費者在體驗非物質遺產這種“產品”的過程中,能夠產生難以忘懷的經歷,從而更加深刻的領略到非物質遺產的價值精髓,重新認知非物質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即達到了保護的目的。

3.體驗經濟推進非物質遺產開發

體驗經濟能夠為人類帶來“長久的回憶”、“難以忘懷的感受”,凸顯遺產的價值,能夠使人們在欣賞遺產過程中,產生共鳴,領略奧妙。而非物質遺產通過歌舞、音樂、民間技藝、民俗等方式,可以為人們帶來美的感受,人們能夠從中欣賞并感悟。因此,在開發利用非物質遺產過程中,融入體驗經濟模式,能夠使預期效果更加凸顯。

4.體驗經濟帶動遺產地發展

體驗經濟是服務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將著眼點放在體驗者本身,深入人類精神層面進行發掘,是現代社會的全新發展理念,為非物質遺產當地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體驗經濟視野下,人們參觀或欣賞某一項非物質遺產時,更注重遺產所帶給自己的難以忘懷的感受。在體驗經濟背景下,政府或文物部門可以以此進行宣傳,提高當地非物質遺產品牌競爭力,招徠更多體驗者,通過對非物質遺產適度的開發,提高當地經濟效益。

三、體驗經濟視野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案例分析——以淮陽伏羲陵廟會為例

(一)淮陽伏羲陵廟會概況

淮陽伏羲陵廟會歷史悠久,包括以下重要的習俗和祭奠:“朝拜祖先并進香、民間舞蹈‘經挑舞表演、富有勸善意義的‘守宮說唱習俗、扣摸‘子孫窯習俗,以及廟會吉祥物泥泥狗和布老虎等流傳下來的泥制玩具④?!泵慨敵鏁r,朝祖者人山人海,涌向廟堂,表示對人類祖先伏羲的尊敬之情,并求得平安保佑。祭祀活動中人們在首領的帶領下,三拜伏羲,獻上祭品并大聲高喊,以求與祖先伏羲對話,訴說自己內心的情結。還有傳統祭神舞蹈“擔經挑”表演,以及來廟里“求子”、“還愿”的民眾。這些習俗都表現出了傳統民眾對于人類祖先伏羲的崇敬之情,是當地人文精神精髓的體現。

(二)體驗經濟模式與淮陽伏羲陵廟會保護

1.彰顯遺產價值

廟會作為人們精神傳承的產物,記載著一段時期的歷史,必然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而體驗經濟作為新經濟時代的標志,也迎合了廟會的歷史潮流。人們通過參觀廟會,必然能夠感受出其滄桑厚重的歷史沉淀,從中領略到人們亙古不變的民族宗教情感。參觀伏羲陵廟會過程,可以領略祭祀祖先的龐大聲勢,觀看充滿民族特色的藝術表演,品嘗當地的風味小吃,并且能夠買一些手工吉祥物祈求平安。以上都屬于體驗經濟的范疇,可完美呈現廟會沉淀的歷史價值。體驗經濟的存在,能夠將廟會中各種活動更好的展示給體驗者,讓大家在一種和諧的美好的氛圍中了解廟會,了解廟會所要傳達出的人類精神,并通過人們獨創性見解,為廟會增添經濟價值。無論是民間歌舞表演,還是傳統的手工技藝,再或是民間的吉祥物,以及廟會大殿獨特的古建筑風格,都是民間藝術思想的體現。人們參與其中,能夠完整感受到傳統藝術所散發出的獨特魅力,而體驗經濟的存在更好的展現了這種氛圍。人們感覺、欣賞并體驗廟會中的各種活動,并通過親身參與,了解廟會的內涵,深入廟會的精神本質,更有利于其藝術價值的展現。

2.促進遺產保護

體驗經濟的引入,能夠使人們親臨廟會之中,參加廟會中舉辦的活動,感受宏大的歷史氛圍,了解廟會深厚的歷史積淀。并且,人們可以通過與廟會中傳統人士的溝通,產生一種無法被取代的全新認識,這種獨特的心理體驗難以忘懷、彌足珍貴。只有當人們真正認識到廟會這種非物質遺產的重要意義之后,才能從根本上重視它,關注其保護發展現狀。體驗經濟能夠展現給人們一種最具原真性的廟會組織形式,人們從中得到的是最真實的體驗而非虛假體驗,能夠保持廟會最完整、最原真的狀態,展現出的是廟會所承載的最具備本土特色的風情。而這些,正是廟會原真性、本土性、完整性保護最需要關注的

角度。

3.延續遺產傳承

體驗經濟的本質符合非物質遺產發展傳承的目標。體驗經濟通過突出某處非物質遺產的主題,營造出一種歷史文化氛圍,使參觀者能夠身臨其境,仿佛深入遺產本身,感受其魅力所在。并且通過視覺聽覺方面的營造,真正使非物質遺產存在的社會經濟背景得以復原,讓參觀者真正進入體驗經濟環境中。通過以上方式,可以使非物質遺產的價值及魅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以往任何參觀形式都無法達到此效果。而遺產價值被人們認定,就是其發展傳承的動力之一。使參觀者同遺產本身產生互動,通過游客的感知,影響游客對于廟會保護的看法,有利于游客同廟會參與者一起,探討傳承制度,促進廟會類非物質遺產有效傳承。同時,體驗經濟能夠為非物質遺產傳承人營造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以便更加充分體現遺產價值、保持遺產旺盛生命力。

4.豐富文化體驗

伏羲陵廟會的體驗者包括:本地旅游者、文化負載者、新聞媒體、商人和人文學者。多方力量的參與,從不同方面影響著伏羲陵廟會的保護傳承。體驗經濟在給予體驗者或消費者感受時,必須通過一處具體商品來進行,不能憑空體驗。該商品就是伏羲陵廟會,或者說是廟會

的價值。

就本地旅游者而言,游客參觀廟會時,能夠真正融入到廟會所帶來的宏大氛圍之中,體會深厚文化傳統的震撼,從而產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并且由于旅游者教育水平以及文化差異的存在,會產生不同的文化體驗。例如老人來參加廟會主要是為了拜祭祖先,為一家人平安祈福,而小孩來參加廟會更多的是為了廟會中的吉祥物以及歌舞表演等等。這些不同層次的體驗者通過自身的經歷和感受,賦予了伏羲陵廟會不同的價值意義,也使廟會這種非物質遺產更加賦有生命力。

就文化負載者而言,所謂“文化負載者”,是指:“使某種文化能夠發展傳承下去的主要內部因素,并且是文化保護和開發的基礎性力量。前來伏羲陵廟會參觀的文化負載者主要分為三類,即求子求孫者、朝祖進香者、尋根問祖者⑤?!彼械姆俏镔|遺產都要依靠文化負載者來保持其活力,一旦失去文化負載者的支持,非物質遺產也就瀕臨消亡。對伏羲陵廟會而言,朝祖進香者,即通過廟會的傳統祭祀活動參拜人類的祖先伏羲,表達了人們對祖先的崇敬感情。求子求孫者,是通過拜神還愿,為家中求得貴子,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后人們精神的產物,多子多福思想的集中體現,顯示出人們追求平安,渴望幸福的美好心愿。尋根問祖者則是通過對廟會中老一輩人士的詢問,了解自己的祖先及生平信息,也是人們對自己美好命運的追求。以上均為體驗經濟背景下,體驗著通過自身參與形成的自身精神上的滿足以及感官上的美妙體驗,為伏羲陵廟會傳承帶來生機。

就新聞媒體而言,隨著新聞媒體參與伏羲陵廟會的比例日益增加,拍攝記錄廟會場景、訪問組織者及游客的記者絡繹不絕,通過媒體工作者的宣傳、采風,從總體上提高了伏羲陵廟會的知名度及影響力,為人祖廟會帶來了更多地朝拜者、觀光客。因此,媒體起到了為廟會宣傳的作用。媒體在參與體驗在過程中,并不僅僅在體驗廟會本身,還能從其他廟會的體驗者中發掘自己需要的新聞素材,并從中獲得靈感,通過自己的參與總結,形成報道,有利于伏羲陵廟會文化價值提升。

就商人而言,伏羲陵廟會為當地的商人帶來部分經濟收入。商人根據廟會的需求來經營,多數以經營高香、蓮花寶、挑子,或泥泥狗等吉祥物為主。與一般性商業經營不同,這種吉祥物的經營性質本身是體驗經濟的形式,買方與賣方之間并不是單純的利益關系,更是一種活潑、親近,更加帶著虔誠信念的祭祖關系。買方通過購買吉祥物的體驗,求得平安,感受到幸福與滿足,這就是廟會中商人能夠長久的穩定存在的原因,也是廟會能夠長久發展的不竭動力。

就人文學者而言,其主要指:“長期研究伏羲陵廟會、伏羲陵文化的地方人士,以及外來學者中關心伏羲陵廟會發展的人⑥?!睆R會本身的存在,滿足了人文學者體驗經濟的需求,他們通過研究廟會歷史、感受廟會盛況、聆聽傳承者的經歷,或是觀察參與者的感情,都可以使他們的文學素養得到更好的發揮,使他們體驗經濟的感受更加完整真實。

綜上所述,伏羲陵廟會作為一種體驗經濟形式,為各類體驗者帶來不同的體驗,影響著伏羲陵廟會的發展

傳承。

5.加快經濟發展

廟會當地政府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宣傳并開展廟會祭祀活動,并于此后數年間陸續進行廟會保護與宣傳工作。伏羲陵廟會作為體驗經濟的一種形式,為當地政府也帶來了一定效應。廟會作為遺產地歷史文化地標,延續傳承遺產地歷史文化信息,對其保護與宣傳有利于當地政府政績的彰顯。通過體驗經濟模式在淮陽伏羲陵廟會保護中的應用,能夠更好的體現伏羲陵廟會文化價值,弘揚政府重視文化遺產保護的傳統,展現當地深厚歷史氛圍,促進遺產所在地社會經濟發展。

四、前景展望

非物質遺產在體驗經濟視野下進行保護契合非物質遺產本身性質,遺產精髓價值能夠得到有效保護與傳承。但鑒于非物質遺產本身類型繁多、差異明顯,因此在保護與開發過程中要根據非物質遺產本身的性質與存在狀態而定。體驗經濟在非物質遺產保護中的應用前景總體來說非常廣泛,但是也要注意相對的不利影響。

注釋:

①B.約瑟夫.派恩(B.Joseph Pine).詹姆斯.H.吉爾摩(James H.Gilmore).體驗經濟[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3.

②B.約瑟夫.派恩(B.Joseph Pine).詹姆斯.H.吉爾摩(James H.Gilmore).體驗經濟[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3.

③牟延林,譚宏,劉壯.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2.

④侯晨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背景下淮陽伏羲陵廟會的傳承與變遷[D].廣西師范大學,2011.

⑤侯晨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背景下淮陽伏羲陵廟會的傳承與變遷[D].廣西師范大學,2011.

⑥侯晨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背景下淮陽伏羲陵廟會的傳承與變遷[D].廣西師范大學,2011.

參考文獻:

[1]B.約瑟夫.派恩(B.Joseph Pine),詹姆斯.H.吉爾摩(James H.Gilmore).體驗經濟[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3.

[2]牟延林,譚宏,劉壯.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2.

[3]侯晨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背景下淮陽伏羲陵廟會的傳承與變遷[D].廣西師范學,2011.

[4]夏寧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途徑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1.

[5]覃德清.多重力量制衡中的民族民間文化保護與開發[J].民間文化論壇,2005(1).

[6]賈滕.從教化民眾到弘揚文化:論地方特色廟會轉型的國家邏輯——以河南淮陽伏羲陵廟會、鹿邑老子廟會為中心的考察[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10(12).

[7]黃永龍.體驗經濟背景下的民俗文化遺產特征及旅游開發策略[J].中國集體經濟,2012,1.

[8]王文文.體驗視角下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11.

[9]劉瑋.基于體驗經濟的古鎮旅游研究綜述[J].時代金融,2011,3.

[10]黃永龍.體驗經濟背景下的民俗文化遺產特征及旅游開發策略[J].中國集體經濟,2012,1.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驗經濟
新農村建設中傳統村落文化傳承研究
新疆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研究綜述
體驗經濟視角下遺址類景區旅游產品開發研究
試論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小學教育的對接
秦皇島山地生態農業旅游產品開發策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苗族鼓舞的傳承及發展探討
新出版業態下民營實體書店轉型發展模式
淺談體驗經濟時代下的消費需求和營銷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