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答案與解析

2017-07-07 08:28
試題與研究·中考物理 2017年2期
關鍵詞:燈泡解析電阻

2017年中考物理模擬試題(一)

1.牛頓 力 彈簧測力計

解析:牛頓是力的單位,測量工具是彈簧測力計;安培是電流的單位,測量工具是電流表。(只要合理均可)

2.升華 質量(或體積)

解析:溫度一直低于0 ℃,冰雕不會融化;冰雕會慢慢變小,是因為它由固態直接升華為氣態了。冰雕慢慢變小的過程中,它的體積變小,質量變小。

3.漫 靠近

解析:我們能從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表面不發光的物體,是光在物體表面發生漫反射的緣故;照相機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工作的,特寫更清楚地看到七彩幸福菊的細微之處,像變大,像距變大,物距變小,所以照相機應靠近七彩幸福菊。

4.做功 水蒸氣對塞子做功,內能減少、溫度降低,瓶內的水蒸氣液化形成小液滴

解析:向瓶內打氣,壓縮氣體做功,使瓶內氣體內能增大;瓶塞跳出時,瓶內氣體對外做功,內能轉化為瓶塞的機械能,瓶內氣體內能減小,溫度降低,瓶內的水蒸氣液化形成小液滴,瓶中出現了白霧。

5.1.08×106 1500 84%

解析:這段時間內消耗的電能為W= 0.18元 /(0.6元/kW·h)=0.3 kW·h=1.08×106 J;實際功率為P=W/t=1.08×106 J/(12×60 s)=1500 W;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有P額= P實=1500 W;水吸收的熱量為:Q=cmΔt= 4.2×103 J/(kg·℃)×2.4 kg×(100 ℃-10 ℃)= 907 200 J。

則燒水效率為:η=[Q W]×100%=[907 200 J1.08×106 J]×100%=84%。

6.(1)榔頭的前端做的尖銳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2)利用吸磁桿的磁性可吸引鐵物質;(3)使手電筒中的3個LED燈并聯連接,他們工作時互不影響。

解析:(1)榔頭的前端做的尖銳是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2)磁性是指物體能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因此利用吸磁桿的磁性能吸引鐵物質;(3)使手電筒中的3個LED燈并聯連接,他們工作時互不影響。(只要合理均可)

7.A

解析:①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只能看到指示燈在閃爍,但是不能聽見鈴聲;②由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在音叉發聲時用手按住音叉,聲音就消失了;③由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在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碎紙屑在不停地跳動;④拿一張硬紙片,在木梳上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劃過的時候,產生的音調不同;故能說明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的一組是①②③。

8.D

解析:水中鉛筆上反射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光線遠離法線,當人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時,看到的是鉛筆的虛像,比實際位置偏高,所以感覺折斷了,A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日晷是根據影子的變化計時的,而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C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用放大鏡看圖案時,圖案變大了,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D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9.C

解析:磁懸浮列車的目的是減小車和軌道之間的摩擦,提高車速,利用同名磁極相互排斥,使列車微微離開軌道,減小了摩擦,故A正確;微波爐內的微波是一種高頻率、波長短的電磁波,故B正確;頭發和氣球摩擦時,使氣球帶電,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能吸引細小水流,故C錯誤;通電導體在磁場中的受力方向不但和電流方向有關,還和磁場方向有關,故D正確。

10.C

解析:由圖象上看出,當導體兩端的電壓為0時,電流為0,但是電阻不為零,因為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以及溫度都有關,與電壓和電流沒有關系,故A不正確;由圖象可求得導體的電阻為R=U /I =3 V /0.6 A =5 Ω,并且不隨電壓的改變而改變,故B不正確,C正確;當導體電壓為2 V時,由圖象可以找到此時對應的電流0.4 A,故D不正確。

11.C

解析:以“帆船”為參照物,“青山”和“帆船”之間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故“青山”是運動的;以“河岸”為參照物,“青山”與“河岸”之間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故“青山”是靜止的;這說明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故A正確。溫度較高,花香分子運動速度較快,擴散較快,“花氣襲人知驟暖”說明分子運動快慢與溫度有關,故B正確?!俺厮趁髟?,潭清疑水淺”中“水淺”是水底看起來比較淺,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著光的傳播方向看的,即逆著折射光線看,由于錯覺,我們始終認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淺,故C錯誤;滿樹雪花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而成的,故D正確。

12.B

解析:能量在轉移或轉化過程中是守恒的,A錯;核能是不可再生資源,C錯;能量轉化是有方向性的,不能濫用,D錯;故B正確。

13.CD

解析: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飛行,運動的軌跡是曲線,運動狀態在時刻改變,A選項錯誤;腳對球的力和球對腳的力,是相互作用力,他們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力的三要素不相同,B選項錯誤;足球從高空豎直下落時,重力的大小不變,速度越來越大,由P=Gv=mgv可知重力做功的功率越來越大,C選項正確;空中飛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沿原來的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D選項正確。

14.BC

解析:由電路圖可知,當開關S閉合時R2、A2、V2被短路,A2、V2示數為零。電路中只有R1與 A1串聯,V1測電源電壓。斷開開關S,R1與R2串聯,A1、A2測量串聯電路的電流,V1測R1兩端的電壓,V2測R2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總電阻變大電流變小,電流表A1示數變小,A2示數變大,電壓表V1示數變小,V2示數變大,A錯誤。將R1與R2位置互換后則R1被短路,電流表A2示數仍為零,電路中只有R2,由于R2>R1,則電路中電阻變大,電流變小,電流表A1變小,故B正確。將R1與閉合的開關S位置互換,電路變成R1與R2并聯,V1被開關S短路,V2測電源電壓,則V1示數變小,V2示數變大;A1測干路電流,A2測量R2的電流,由于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則電流表A1、A2示數都變大;所以三個電表示數將變大,故C正確。將R2與電壓表V2位置互換,S閉合時仍是R2、A2、V2被短路,A2、V2示數仍為零,各電表示數不變,故D錯誤。

15.如圖所示

解析:不倒翁受到兩個力:重力和支持力。重力G的作用點在重心,方向是豎直向下,支持力F的作用點在接觸面上,方向垂直向上。

16.如圖所示

解析:兩燈泡并聯,兩個開關分別控制兩個燈泡;火線進入開關,再進入燈泡頂端,零線直接接入燈泡的頂端,這樣在斷開開關能切斷火線,接觸燈泡不會發生觸電事故。既能控制燈泡,又能更安全,如圖所示。

17.(1)37.4 (2)158 20 7.9×103

解析:(1)由圖知:該體溫計的分度值是0.1 ℃,因此溫度計的示數為:37 ℃+0.4 ℃=37.4 ℃。

(2)金屬塊的質量m=100 g+50 g+5 g+3 g=158 g;

金屬塊的體積V=60 mL-40 mL=20 mL=20 cm3;

金屬塊的密度ρ=m /V =158 g /20 cm3 =7.9 g/cm3=7.9×103 kg/m3

18.(1)右 (2)便于測量力臂(合理即可) (3)左側下降 (4)①b.右側大于2倍OA的B處豎直向上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讀出拉力F1 c.OB、OA的長l1、l2 ②[l1l2]F1

解析:(1)杠桿左端下沉,應將杠桿重心向右移,將兩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調節。

(2)力臂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

(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左邊=3G×2l=6Gl; 右邊=2G×3l=6Gl;如果在兩側鉤碼下再各取下一個相同的鉤碼后:左邊=2G×2l=4Gl;右邊=G×3l=3Gl;杠桿不再水平平衡,左邊會下沉。

(4)①實驗步驟:a.把被測物體掛在杠桿右側A點,用彈簧測力計在杠桿右側大于2倍OA的B處豎直向上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所示),讀出拉力F1。b.分別用刻度尺測出OA、OB的長l1、l2。②被測物體重力的計算表達式:G乙=[l1l2]F1

19.(1)如圖所示 (2)①保護電路 ②改變燈泡兩端電壓的大小,多測量幾組數據,探究燈絲電阻與溫度的關系 (3)增大 減小

(4)A

解析:(1)在連接電路時,電壓表應該接“0~3 V”量程,滑動變阻器接下接線柱。

(2)滑動變阻器在本實驗電路中的作用是保護電路。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大小,從而改變用電器兩端電壓大小,這樣可在實驗中得到多組實驗數據,探究燈絲電阻與溫度的關系。

(3)取下燈泡,相當于燈絲斷路,故電路中沒有電流,但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還和電源處于連通的狀態,故電壓表測量的是電源電壓。 (4)因為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必須保證電阻不變,而此題燈泡的電阻會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故不能完成該實驗。

20.(1)熱 3、4 (2)67 200 J (3)86.8 s

解析:(1)電蒸汽掛燙機工作時,電流流過電阻產生熱量,對水加熱,使水汽化為蒸汽,因此電熱絲是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工作的;由電路圖知,旋轉開關1、2與3、4接觸時,兩電阻絲并聯,電路中電阻最小,電源電壓U一定,由P=U2/R可知,此時電路中功率最大,電熨斗處于高溫擋;(2分)

(2)水吸收的熱量:

Q=cmΔt=4.2×103 J/(kg·℃)×0.2 kg×(100 ℃-20 ℃)=67 200 J;(2分)

(3)當兩電阻并聯時掛燙機的功率最大,加熱時間最短,

則:Q=(U2 /R1 +U2 /R2 )tη,(2分)

即:67 200 J=〔(220 V)2 /100 Ω +(220 V)2 /100 Ω 〕×t×80%,(1分)

解得t≈86.8 s;(1分)

21.(1)平衡車對人的支持力 (2)1.4× 105 Pa (3)4.2×105 J (4)53% (5)減小平衡車的行駛速度或避免在坡度較大的路面上行駛

解:(1)人對平衡車的壓力與平衡車對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作用于兩個不同的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1分)

(2)從表格數據可知,平衡車的質量m車=12.8 kg;

行駛時平衡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力:

F=G總=(m人+m車)g=(57.2 kg+12.8 kg)×10 N/kg=700 N(1分)

平衡車與地面接觸的總面積:S=2× 25 cm2=50 cm2=50×10-4 m2(1分)

此時平衡車對地面壓強:p=F/S =700 N/50×10?4 m2 =1.4×105 Pa;(2分)

(3)根據題意可得,平衡車受到的阻力:

f=0.03G總=0.03×700 N=21 N,(1分)

已知平衡車行駛20 km,則平衡車克服阻力做的功:

W=fs=21 N×20×103 m=4.2×105 J;(1分)

(4)從表格數據可知,平衡車百公里耗電量為1.1 kW·h,則平衡車行駛20 km消耗的電能為:W電=(20 km /100 km )×1.1 kW·h= 0.22 kW·h=0.22×3.6×106 J=7.92×105 J;(1分)

所以平衡車的效率:η=W /W電 =4.2×105J /7.92×105 J ≈53%(1分)

(5)為了行駛的安全,應減小平衡車的行駛速度或避免在坡度較大的路面上行駛(合理即可)(1分)

2017年中考物理模擬試題(二)

1.3×108 振動

解析: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 108 m/s,一切聲音都是由振動產生的。

2.熱傳遞 不變

解析:火焰溫度高于水溫,燒水時,水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所以這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增大水的內能。水在沸騰過程中,雖然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

3. 機械能 增大

解析:電動車行駛時消耗電能運動起來,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車輪上的花紋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能增大輪胎與地面的摩擦。

4.0.83 電磁波

解析:平均速度v=[st]=[2000 m+2500 m1800 s×3]≈0.83 m/s;智能運動手環是通過電磁波向手機發送運動數據的。

5.B 大于 0

解析:由圖甲可知,當壺中的水超過隔水管B時,水流會從B管中流出;由圖乙可知,隔水管A的上端高于壺嘴,所以倒裝壺能夠裝水的多少是由隔水管B決定的。比較兩圖可知,圖乙中水面較低,則水對壺底的壓強較小。圖乙中,隔水管A下表面沒有水,沒有受到水對它向上的壓力,所以不受浮力。

6.1.26×106 78%(或77.8%) 0.03

解析:水吸收的熱量為Q吸=cmΔt =cρVΔt=4.2×103 J/(kg·℃)×1×103 kg/m3×12× 10-3 m3×(45 ℃-20 ℃)=1.26×106 J;電熱水器消耗的電能W=[9002000]×3.6×106 J=1.62×106 J,則該電熱水器的熱效率η=[QW]=[1.26×106 J1.62×106 J]≈77.8%;若不考慮能量損失,Q放=Q吸,需要完全燃燒天然氣的體積V=[Q放q]=[1.26×106 J4.2×107 J/m3]= 0.03 m3。

7.B

解析:脈搏跳動一次的時間約為1 s, 2B鉛筆的長度約為18 cm,室內適宜的溫度約為20 ℃,一個中學生的質量約為50 kg,故A、C、D項錯誤,B項正確。

8.D

解析:發現有人觸電,要先斷開電源開關,切不可直接用手拉人;使用測電筆時,手不能接觸筆尖金屬體,要接觸筆尾金屬體;開關接在零線上可以控制燈的明滅,但不符合安全用電的原則,故A、B、C項錯誤。三腳插頭接在兩孔插孔上,雖然可以使用,但不符合安全用電原則,故D說法正確。

9.C

解析:A項屬于熔化現象,需吸熱;B項屬于汽化現象,需吸熱;C項屬于液化現象,需放熱;D項屬于升華現象,需吸熱。

10.B

解析:此時像距大于物距,所以光屏上是燭像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物距為15 m,像距為30 cm。將蠟燭移到“20 cm”刻度處,物距為30 cm,則像距為15 cm,此時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呈倒立縮小的實像。由此可知,光屏上的像一直是倒立的實像,開始像比物體大,后來像比物體小,像一直變小,故A、C、D項說法正確,B項說錯誤。

11.D

解析: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故A項錯誤;慣性不是力,不能和力比大小,故B項錯誤;繞地飛行過程中,神舟十一號運動狀態發生變化,受非平衡力作用,故C項錯誤。

12.A

解析:聲波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B項錯誤。電動機的原理是磁場對電流的作用,故C項錯誤。地磁場的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故D項錯誤。

13.BC

解析:起跳階段,運動員向下壓跳板,跳板要恢復形變,所以跳板對運動員的彈力方向向上,故A項說法正確;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重力,故B項說法錯誤;落水階段(未接觸水面),運動員的所在高度變低,速度變大,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故C項說法錯誤;因不計摩擦,所以在騰空、落水(未接觸水面)兩個階段,運動員的機械能總量不變,故D項說法正確。

14.CD

解析:當S1、S2同時閉合時,滑片移到最右端,R0與燈L并聯后,再與滑動變阻器串聯,故A項錯誤。只閉合S1時,R0與滑動變阻器串聯,電壓表測變阻器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電流。當滑片P向右移動一段距離,變阻器連入電路中電阻值變大,則電路中電流變小,變阻器兩端電壓變大,故電壓表示數變大,電流表示數變小,B項錯誤。只閉合S2時,燈L與滑動變阻器串聯,電壓表測變阻器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電流。當滑片P右移動一段距離,變阻器連入電路中電阻值變大,則電路中電流變小,故燈泡變暗,故C項正確。電壓表示數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即變阻器的接入電路中的阻值,因為變阻器連入電路中阻值變大,故D項正確。

15.如圖所示

解析:人看到物體,是因為有光進入人眼,所以水中的光線是入射光線,空氣中的光線是折射光線。人看到水中的物體的像,是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注意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用虛線表示。

16.如圖所示

解析:重物在它的幾何重心上,方向是豎直向下,用G表示。過力臂l1上面的端點的垂線,也OA相交于一點,這條垂線即為動力作用線,動力方向與力臂垂直向上。

17.操作方法:將條形鐵塊甲靠近條形鐵塊乙的中間,如圖所示(1分)

實驗現象及分析:若甲能吸引乙,說明甲有磁性,乙沒有磁性(1分);若甲不能吸引乙,說明甲沒有磁性,乙有磁性。(1分)

實驗中利用的物理知識:條形磁體磁極在兩端,中間磁性最弱(2分)(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18.(1)1.2(1分) (2)0.8(1分)無關(1分) (3)80(1分) 1.5×103(1分) (4)如圖所示(1分)

解析:(1)在第1、2、3次實驗中,杯中水未溢出,這說明物體并沒有進入水中,因此沒有受到水的浮力,則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是物體的重力,即G=1.2 N;(2)隨著物體的下降,物體浸入水中的部分越來越多,杯中的水也在不斷地溢出,同時彈簧測力計示數越來越小。當物體下降到一定深度后,水不再溢出,說明此時物體已完全浸沒在水中,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再隨著物體浸入水中深度的增加而變化,而是保持不變,這說明當物體浸沒在水中后,所受的浮力不再隨深度的變化而變化。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0.4 N,物體受到浮力為1.2 N-0.4 N=0.8 N;(3)當物體浸沒在水中時,物體排開水的體積與物體的體積相等,則V=V排=[F浮ρ水g]=[0.8 N1.0×103 kg/m3×10 N/kg]= 8×10-5 m3=80 cm3,則物體的密度ρ=[GVg]=[1.2 N8×10-5m3×10 N/kg]=1.5×103 kg/m3;(4)根據實驗數據可知,當物體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為1 cm、2 cm、3 cm、4 cm、5 cm、6 cm時,所受浮力分別為0.2 N、0.4 N、0.6 N、0.8 N、0.8 N、 0.8 N,以上數據描點畫線,即可得出所求圖線。

19.〔分析與交流〕:(1)小燈泡發光的明暗程度(1分) (2)長度越長(1分) 大(1分) (3)在電路中串聯一個電流表(1分)

[拓展延伸](1)當導體材料、橫截面積一定時,導體的電阻跟其長度成正比(2分) (2)(0.07 Ω/cm)·l(2分)

解析:[分析與交流]電阻越大,電路中電流越小,小燈泡發光越暗,所以在本實驗中是通過小燈泡的明暗程度表示電阻的大小的。因為導體電阻大小受多個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實驗時要采用控制變量法。當電流變化相差不大時,小燈泡的明暗變化不明確,不容易直接觀察到電流值的變化,所以為了較準確地知道電流值的變化,應在電路中串聯一個電流表。

[拓展延伸]由實驗數據可知,同一根電阻絲的長度增大幾倍,它的有效電阻值就增大幾倍,這說明在導體的材料和橫截面積一定時,導體的電阻與其長度成正比。設R=kl,將表中的R=2.1 Ω,l=30 cm代入得:2.1 Ω=30 cm×k,則k=0.07 Ω/cm,則R=(0.07 Ω/cm)·l。

20.解:(1)拉力的功率P=Fv繩=75 N×2×0.3 m/s=45 W (3分)

(2)機械效率η=[W有用W總]=[GhFs]=[GFn]=[120 N75 N×2]=80% (3分)

(3)小超對水平面的壓力 F壓=G-F= 600 N-75 N=525 N (1分)

則他對水平面的壓強p=[F壓S]=[525 N350×10-4 m2]=1.5×104 Pa (2分)

21.解:(1)小燈泡的電阻 RL=[U2額P額]=[(12 V)26 W]=24 Ω (2分)

(2)當滑動變阻器片P在最左端時,滑動變阻器R2接入電路阻值為0,燈L和定值電阻R1串聯,電壓表測R1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電流。R1消耗的功率為P1。

此時,燈泡正常發光,說明UL=U額=12 V,電路中的電流I=I額=[P額U額]=[6 W12 V]=0.5 A

此時電源電壓 U=UL+[UR1]=12 V+[UR1]① (1分)

當滑動變阻器滑片P在最右端時,燈L、定值電阻R1和滑動變阻器R2串聯,電壓表測R1、R2兩端總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電流,R1消耗的功率為P2。

因為P1=4P2,則由P=I2R可知,滑片在最左端與最右端時,電路中電流之比I1∶I2=2∶1。

此時電路中電流I′=0.25 A

則R2兩端電壓[UR2]=I′R2=0.25 A×48 Ω=12 V

又由U=IR可知,此時燈L兩端電壓UL′=[12]UL=[12]×12 V=6 V,R1兩端電壓[UR1]′=[12][UR1] (1分)

則電源電壓 U=UL′+[UR1]′+[UR2]=6V+UR1+12 V ② (1分)

①②聯立,解之得[UR1]=12 V,U=24 V (1分)

(3)當滑片在最左端時,電壓表示數U1=[UR1]=12 V

電壓表測量部分消耗的電功率P=U1I= 12 V×0.5 A=6 W (1分)

當滑片在最右端時,電壓表示數U2=[UR1]′+[UR2]=6 V+12 V=18 V

電壓表測量部分消耗的電功率P′=U2I′=18 V×0.25 A=4.5 W (1分)

則P∶P′=6 W∶4.5 W=4∶3 (1分)

2017年中考物理模擬試題(三)

1.C

解析: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約是340 m/s,在水中的傳播速度要比空氣中傳播得快。

2.B

解析: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過程中,沿近圓軌道飛行,組合體的運動狀態不斷發生變化;交會對接后,以神舟十一號飛船為參照物天宮二號目標飛行器組合體連接在一起,二者的位置不發生變化,是相對靜止的;航天員與地面飛控中心的信息交流是通過電磁波進行的;質量是物質的固有屬性,由神舟十一號飛船帶到天宮二號目標飛行器中的航天員食品質量不會因為位置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3.C

解析:尺子的振動快慢(頻率)受多因素的影響,在“探究影響音調高低因素”時要注意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多次實驗中,保持鋼尺的振幅相同;由于尺子振動的頻率與尺子伸出桌面的長短有關,所以可以通過運用控制變量法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來改變鋼尺振動的頻率;伸出的長度越長,振動得越慢,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4.C

解析: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是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瓶子對桌子的壓力與桌子對瓶子的支持力、桌子對地球的壓力與地球對桌子的支持力都是作用在兩個物體上的,是相互作用力;瓶子受到的重力與桌子對瓶子的支持力,都是作用在瓶子上的,它們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是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構成一對平衡力;桌子受到的重力與地球對桌子的支持力,盡管都是作用在桌子上,但這兩個力的大小不等,地球對桌子的支持力大小與桌子的重力和瓶子的重力的合力相等。

5.D

解析:在家庭電路中,若開關可以直接接在零線和火線之間,當開關閉合后就直接造成短路;家庭電路中,用銅導線替代熔絲,由于銅導線的熔點很高,在電流突然增大到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時,產生的熱量不足以使銅導線熔斷,也就無法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所以很不安全;在一個普通插線板上長時間同時使用多個大功率用電器,連接插板的導線上通過的電流很大,容易引起導線發熱而燒斷,有較大的安全隱患;三腳插頭的一個插頭是與用電器金屬外殼相連的,當插在三孔插座上時,與之對應的插孔通過導線與大地相連,使用電器的金屬外殼所帶的電荷通過這根導線與大地構成回路而導走,避免引發觸電事故。

6.B

解析:霧和露都是由水蒸氣液化來的,霜是水蒸氣凝華而成的,雪是水蒸氣凝華或凝固形成的。

7.D

解析: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沿著磁感線的方向運動時,不切割磁感線,無感應電流產生。

8.D

解析:由于熱敏電阻的阻值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在閉合開關后,溫度升高,熱敏電阻的阻值變小,電路中的總電阻變小,電流變大,電流表示數變大;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變大,熱敏電阻兩端的電壓變小,電壓表的示數變小。

9.D

解析: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物體內能的增加有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沸騰的水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內能增大;在相同的物態時,一個物體的溫度降低,內能隨之減少。

10.B

解析:同一小球的重力是相等的,處在三種密度不同的液體中靜止后,在甲和乙兩種液體中漂浮或懸浮,小球所受浮力等于其重力,在丙液體中下沉觸底,浮力小于其重力。

11.B

解析:燭焰在圖示位置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以此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機,投影儀的原理是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所成像在光屏上發生漫反射才能從不同方向觀察光屏上的像,應選用較粗糙的白色光屏;凸透鏡成像具有“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的規律,要使光屏上燭焰的像變小,蠟燭要遠離凸透鏡才行;實驗中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蠟燭的像將會向上移動。

12.D

解析:由于b點是橡皮筋不系小球自然下垂時下端所在的位置,小球到達b點時,橡皮筋處于自然下垂狀態,對球沒有拉力,則球只受重力作用,則合力不為零;c點是小球從a點自由下落所能到達的最低點,在c點時由于小球的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繩子的彈性勢能,對小球的拉力大于小球的重力,則合力不為零;小球從a到b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動能一直在增加,但從b到c的過程中,小球的速度不斷減小,在達到c點時,速度為零,動能為零,所以在小球從a點到c點運動的過程中,小球的重力勢能一直在減小,動能是先增加后減??;當小球經過b點后,小球受到向上的彈力,小球的速度逐漸減小,動能也逐漸減小,直到下落到最低點c點時,動能為零,橡皮筋伸長到最長,則彈性勢能最大。

13.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桿的平衡原理) 足夠長的杠桿和合適的支點

解析:撬動地球需要使用杠桿,杠桿必須有支點,有足夠長的杠桿和合適的支點,就可以得到足夠大的力來撬動地球。

14.核裂變 不可

解析:核能的利用,可控核能是核裂變,核聚變目前不能實現可控,核能不可再生,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15.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分子之間存在互相作用的引力

解析:兩種不同的物質相互接觸,彼此進入對方,發生擴散現象,擴散現象是分子運動的結果,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對外表現與分子間的距離大小有關。

16.比熱容 吸熱

解析:質量相同的物體在吸收相同熱量時,比熱容大的物體溫度升高的??;蒸發吸熱,物體溫度降低。

17.變大 熄滅

解析:圖示電路中,電壓表測量電燈L1兩端的電壓,若燈泡L1的燈絲突然斷開,相對于電壓表通過電流表和開關接在電源的正極上,通過電燈L2接在電源的負極上,電壓表示數為電源電壓,示數變大了;此時電路中的電阻很大,相當于開路,L2將不會發光。

18.如圖所示

解析:通電螺旋管的左端為N極,可以判定該通電螺旋管的磁感線方向是向右的,電源的左端為負極,右端為正極,小磁針左端為N極,右端為S極。

19.(1)重合 不能 (2)相等 等于

解析:用等效替代法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同樣的蠟燭重合后即找到像的位置,判斷出像的大小,由于成的是虛像,所以無法在光屏上呈現。實驗數據表明,平面鏡所成像是等大的,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20.(1)遠 增大 (2)大 大客車 (3)慣性

解析:運用理想實驗推理法,在圖甲中,通過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反映阻力的大小,又通過小車運動的距離遠近反映“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由圖知,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可以科學推理:如果物體不受力,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從而知道阻力較小的雨雪天路面,為了安全,要保持較大的剎車距離,防止追尾事故的發生;在圖乙中,讓小球從同一高度滾下,目的是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質量越大,小球對外做功越多,說明小球的動能越大。進而可知公路限速方面,大客車要保持較低的行駛速度;車輛的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是造成交通的主要原因,即車輛的慣性。

21.(1)右 (2)F (3)10 0.3 (4)控制變量 在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解析:電路連接時,開關要處于斷開狀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要處于阻值最大處,以防止閉合開關電路中的電阻小電流過大燒壞電路元件,圖中滑動變阻器左端連接電阻絲,右端連接金屬棒,所以開關閉合,滑片要處于最右端;電壓表并聯在電阻兩端,所以電壓表的負接線柱要接在電阻的左端,即F點;電流表選用0~0.6 A量程,讀數是0.3 A,根據電壓一定時,電路中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可知,當電流是0.3 A時,電阻的阻值是10 Ω;電路中的電流既與電壓有關,又與電阻有關,所以在探究時,實驗采用的控制變量法,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22.解:(1)由公式v=[st]可知,路程s=vt=30 km/h×2 h=60 km;(2)車對路面的壓力F=G=1000 N,產生的壓強p=F/S=1000 N/20×10-4 m2=5×105 Pa;(3)電動車克服阻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W有=Fs=fs=0.05Gs=0.05×100 kg× 10 N/kg×60 000 m=3×106 J,電動車消耗的電能所做功為總功W總=1 kW·h=3.6×106 J,所以η=W有/W總=83.3%。

23.解:(1)由液體壓強公式p=ρgh得,p=ρ海水gh=1.03×103 kg/m3×10 N/kg×70 m=7.21×105 Pa;(2)物體在水下受平衡力的作用,則G=F浮+F舉 ,則F舉=G-F浮=ρ物gV-ρ海水gV=2.7×103 kg/m3×10 N/kg×0.02 m3-1.03× 103 kg/m3×10 N/kg×0.02 m3=334 N;(3)由圖象可知,海水阻力與機器人的運動速度成正比,當機器人運動速度為0.5 m/s時,f=175 N,機器人勻速前進時,機器人水平推進力F=f,P=Fv=175 N×0.5 m/s=87.5 W 。

24.解:(1)應置于C位置。此時兩只電阻絲并聯在電路中,總電阻最小,總功率最大;(2)由圖可知,開關S接在B處時,只有電阻R1工作,放出的是溫水,功率是2.2 kW;開關S接在C處時,R1、R2并聯工作,放出的是熱水,功率是3.3 kW,所以R2的發熱功率為1.1 kW,由此可以求出R2=U 2/P=(220 V)2/1100 W= 44 Ω;(3)每分鐘放出水的質量m=ρV=1.0× 103 kg/m3×10-3 m3=1 kg,每分鐘水最多吸收的熱量是Q=W=Pt=3300 W×60 s=198 000 J,水溫可以升高Δt=Q/cm=198 000J/[4.2×103 J/(kg·℃)×1 kg]=47.1 ℃,所以放出熱水的最高溫度是51.1 ℃。

2017年中考物理模擬試題(四)

1.C

解析:中學生的步幅在50 cm左右,自行車車輪的半徑與此差不多,約為50 cm,A選項不符合實際;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在37 ℃左右,變化幅度很小,B選項不符合實際;初三男子跑完1000 m的時間在3.5 min,平均速度在v=s/t=1000 m/210 s≈4.7 m/s,接近 4.5 m/s,C選項符合實際;電熱壺的額定功率在1500 W左右,家用微波爐的功率與此差不多,D選項不符合實際。

2.B

解析:手機發出聲音,是由于揚聲器振動,A錯誤;能區分人與湯姆貓的聲音是由于他們的音色不同,B正確;很小的音量是因為響度不同,C錯誤;聲音從手機傳到人耳,人說話通過空氣傳入其他人耳朵中,聲速相同,D錯誤。

3.C

解析:鐵的比熱容小,A錯誤;炒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增大內能,B錯誤;蒸通過熱傳遞和水蒸氣液化放熱,使榆錢飯的內能增加,蒸熟榆錢飯,C正確;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錯誤。

4.D

解析:導體電阻只與導體的材料、長度以及橫截面積有關,與其兩端電壓無關。

5.B

解析:力是看不見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力的作用效果去認識它,這是在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這種研究方法是轉換法。A.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時,先使電阻不變去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再讓電壓不變去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這種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B.溫度的高低是看不見的,我們可以通過液體體積的變化去認識它,這種研究方法是轉換法;C.研究牛頓第一定律時,在實驗的基礎上經過推理,得出運動物體不受力將做勻速直線運動,這種研究方法是推理法;D.在學習蒸發與沸騰時,通過比較得出蒸發與沸騰的異同點,這種研究方法是類比法。

6.B

解析:筷子在正常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故A錯;筷子的前端刻有凹槽,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故B正確;竹筷漂浮在水面上,是由于筷子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故C錯;用鋁制筷子夾取食物,手對筷子施加了力,會發生形變,只是人眼看不出來,故D錯。

7.B

解析:當壓力增大時,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變大,其兩端分到的電壓增大,電路中的電流減小。

8.C

解析:手機充電器屬于小功率用電器,不會造成電路中總功率過大,因而保險裝置跳閘可能是由于短路造成的。

9.A

解析: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圖中乒乓球靜止時,球的下方沒有水,所以不受浮力作用,故A選項正確;乒乓球靜止時,受重力、水的壓力和支持力,在這三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故B選項錯誤;乒乓球上浮過程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故C選項錯誤;乒乓球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不變,當乒乓球開始露出水面時,V排減小,由F浮=ρ水gV排可知,浮力減小。故D選項錯誤。

10.C

解析: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至B端時,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和燈泡串聯,由圖象可知,當電壓表示數為3 V時,電路中的電流I=0.6 A,由U=IR可得,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U滑=IR滑=0.6 A×20 Ω=12 V,因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所以,電源的電壓:U=UL+U滑=3 V+12 V=15 V,故A錯誤;由圖象可知,燈泡兩端的電壓為6 V時,電路中的電流I′=1 A,因額定電壓下燈泡的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相等,所以燈泡的額定功率:[PL額]=[UL額]I′=6 V×1 A=6 W,故B錯誤;此時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U′滑=U?[UL額]=15 V?6 V=9 V,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R′滑=U′滑/I′= 9 V/1 A=9 Ω,故C正確;滑動變阻器消耗的電功率:P′滑=U′滑I′=9 V×1 A=9 W,故D錯誤。

11.虛像 光的折射

解析:水中的“魚”是魚反射的光線從水中進入空氣發生折射形成的虛像?!坝安际稀敝小棒~的影子”是人看到魚在水中的形成的影子,所以屬于光的折射。

12增大 改變用力的方向

解析:健身器是利用杠桿原理的裝置;人用力拉重物時消耗內能轉化為重物的重力勢能,故重物的重力勢能增大;健身器的設計是為了方便人們健身,故此裝置的目的主要是改變力的方向。

13.1.68×107 30%

解析:Q放=Vq=0.4 m3×4.2×107 J/m3=1.68×107 J;

Q吸=cm(t-t0)=4.2×103 J/(kg·℃)×15 kg×(100 ℃-20 ℃)=5.04×106 J;

η=[Q吸Q放×]100%=[5.04×106 J1.68×107 J×]100%=30%。

14.右 送血

解析:當線圈中的電流從a流向b時,由右手螺旋定則可知,螺線管左端為N極,根據同名磁極相互排斥可知,活塞向右移動,此時K2關閉,K1打開,故處于送血狀態。

15.電磁波 可再生

16.(1)如圖所示

(2)如圖所示

17.根據歐姆定律I=U/R可知,家庭電路中電壓220 V一定,人體與試電筆中很大的電阻串聯,通過人體和試電筆的電流很小。較小的電流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

18. (1)不變 (2)兩拉力不在一條直線上

(3)同種 運動狀態

19.(1)探究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相等

(2)遠離 變大

(3)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20.(1)A (2)游碼沒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上 (3)27 10 2.7 (4)不變

解析:(1)經分析得,測量鵝卵石密度的步驟為:

①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礦石的質量m;

②向量筒中倒進適量的水,測出這些水的體積V1;

④將鵝卵石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測出鵝卵石和水的總體積V2;

③根據密度的公式求出鵝卵石的密度ρ;故選A。

(2)托盤天平使用時,首先要調節橫梁平衡,在調節橫梁平衡前,要用鑷子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而在圖示調節橫梁平衡的過程中,游碼仍在標尺的中間,沒有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

(3)由圖可知,標尺的分度值為0.2 g,砝碼的質量為20 g、5 g,游碼所對的刻度值為2 g,則鵝卵石的質量m=20 g+5 g+2 g=27 g。量筒中水的體積為15 cm3,放入鵝卵石后的總體積為25 cm3,則石子的體積V=25 cm3-15 cm3= 10 cm3。則鵝卵石的密度:ρ=[mV]=[27 g10 cm3]= 2.7 g/cm3=2.7×103 kg/m3。

(4)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質量和體積無關。該鵝卵石磨損后,它的密度將不變。

21.(1)如圖所示 (2)小燈泡斷路 (3)C(4)A 0.6 (5)20

22.(1) 長波紫外線透過率 (2) 1、2或3、4 (3) 穿全棉長袖T恤;穿顏色較深的衣服(合理即可)

23.(1)灑水車的重力:G車=m車g= 6000 kg×10 N/kg=6×104 N

水的重力:G水=m水g=ρ水V水g=1.0× 103 kg/m3×5 m3×10 N/kg=5×104 N

車對地面的壓力:F壓=G車+G水=6×104 N+5×104 N=1.1×105 N

車的受力面積:S=0.5 m2

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F壓/S =1.1× 105 N/0.5 m2=2.2×105 Pa

(2)空車運動時的阻力:f=0.01G車=0.01×6×104 N=600 N

因為車受到的牽引力和阻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則牽引力F=f=600 N。

(3)汽車的工作原理是汽車發動機將汽油的內能轉化為汽車的動能;汽車的后視鏡是凸面鏡的應用,而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汽車安全帶起著約束位移和緩沖的作用,吸收撞擊能量,緩解慣性帶來的危害,避免或減輕駕乘人員受傷的程度;車輪上有花紋是為了增大與地面的摩擦等。

24.(1)Ie=Pe/Ue=3 W/6 V=0.5 A

RL=Ue/Ie=6 V/0.5 A=12 Ω

(2)當滑片在最左端時,R2=0 Ω,此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大,由圖象可知I=0.5 A,此時乙燈正常發光

U1=I R1=0.5 A×6 Ω=3 V,UL=Ue=6 V

U=Ue+U1 =6 V+3 V=9 V

(3)當滑片在最右端時,R2最大,此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小,由圖象可知I=0.3 A,U2=6 V

U1= I R1=0.3 A×6 Ω=1.8 V

U 實= U -U1-U2=9V-1.8 V-6 V=1.2 V

P實= U 實I=1.2 V×0.3 A=0.36 W

2017年中考物理模擬試題(五)

1.A

解析:聲音在空氣中是以聲波形式傳播,故選項A正確;人唱歌是靠聲帶振動發聲,故選項B不對;“清脆悅耳”是指聲音的音色好,而非響度大,故選項C不對;辨別不同的聲音是靠音色,而非音調,故選項D不對。

2.B

解析:海市蜃樓是光在不均勻的空氣中發生的折射所致,因而選項B正確。

3.D

解析:無舵雪橇在雪道中高速滑下,這說明它是運動的,因而選擇的參照物必須與無舵雪橇有位置的變化,A、B、C、D四個選項中,只有比賽場上的觀眾或冰道符合題目要求,故答案為D。

4.C

解析: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速度有關,當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則動能越大,而動能越大,則發生交通事故時,其破壞力就越強,因而從物理的思維來說,限速主要是為了限制動能,故答案選C。

5.B

解析:冰是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因而選項A正確;日常中所用的石油氣是采用壓縮體積的方法液化的,故選項B不對;液體凝固時都會放熱,因而選項C正確;冰箱都是利用液體的蒸發吸熱降溫的,因而選項D正確。

6.C

解析:由題圖得,只閉合S2時L1與L2是串聯,故選項A不對;只閉合S3時電路只有L1工作,故選項B不對;只閉合S1和S3時,L1與L2是并聯,故選項C正確;只閉合S2和S3時,L2被短路,故選項D不對。

7.B

解析: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因而拉力等于摩擦力,故選項A不對;當F=3 N時,物體做勻速運動,故拉力與摩擦力相等,故選項B正確;物體做加速運動時,由于其對接觸面的壓力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均不變,因而摩擦力不變,故此時的摩擦力仍是3 N,所以選項CD不對;

8.會聚 熱傳遞 可再生

解析:太陽灶是利用凹鏡將太陽光會聚于一點來提高溫度的;水壺內的水被加熱是熱傳遞所致;太陽能可以長時間源源不斷地提供,因而是可再生能源。

9.物質 電子 引力

解析: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各種物質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固體能夠有一定的形狀與體積是分子間的引力所致。

10.水 淺 蒸發

解析:人向后劃水時,手對水施加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對人同時施加向前的力使其前進;人在岸上看水池時,池底處的反射光線從水中射向空氣時光在水面發生了折射,而折射光線由于遠離法線,故人眼沿折射光線看池底時,看到的位置就變高(淺)了;人從水中上岸后,身體由于有大量的水蒸發,而蒸發有致冷作用。

11.火花塞 壓縮 9.2×106

解析:汽油機的氣缸頂部有火花塞。由圖可知,兩氣門關閉,活塞向上運動,故是壓縮沖程,0.2 kg汽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Q=qm=4.6×107 J/kg×0.2 kg= 9.2×106 J。

12.2000 = >

解析:由壓強公式可得,p=ρgh=1× 103 kg/m3×10 N/kg×0.2 m=2000 Pa;未拔出軟木塞時,a、b兩管構成連通器,故a、b兩管液面相平,即h1=h2;當拔出軟木塞后,b管的下部窄小,因而水流較快,根據流速大,壓強小可知,a管下水的壓強大于b管下水的壓強,因而h1′>h2′。

13.電 B A

解析:當用力使線圈A向右運動時,切割了磁感線,產生了感應電流,故此現象是電磁感應,反映了發電機原理;當電流通過B線圈時,發現懸掛著的線圈B也隨著擺動,說明了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反映了電動機的原理。

14. 5 10 1.5×10-3

解析:R2=R總-R1=[UI]-5 Ω=[3 V0.3 A]-5 Ω= 5 Ω;因為FA×lAO=FB×lOB,所以FA×40 cm=5 N×80 cm,故FA=10 N;球受到的浮力:F浮=FA+G=10 N+2 N=12 N,V排=[F浮ρg]=[12 N10 N/kg×0.8×103 kg/m3]=1.5×10-3 m3。

15.(1) 如圖甲所示 (2) 如圖乙所示

(3)如圖丙所示

16.(1)增長 0.24 (2)2.00 左 32.6

4.075×103

解析:(1)小車滑下的時間較短,不容易測量時間,因而通過坡度較小的斜面,可以減小速度來增長時間,減小誤差;v=s/t=120 cm/5 s= 24 cm/s=0.24 m/s;(2)由圖可得,木塊的長度是2.00 cm;當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的右側,需要將平衡螺母向左調才能使天平平衡;由題意得,木塊的質量為m=20 g+10 g+2.6 g=32.6 g;木塊的體積V=(2.00 cm)3=8 cm3;木塊的密度ρ=m/V=32.6 g/8 cm3=4.075 g/cm3=4.075× 103 kg/m3。

17.(1)焦距 (2)下 (3)左 清晰

(4)f

解析:(1)該實驗需要明確凸透鏡的焦距,因而需要測量凸透鏡的焦距;(2)燭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由于凸透鏡成倒立的實像,所以蠟燭相對于凸透鏡偏低,所以可將蠟燭向上移或將凸透鏡向下移;(3)凸透鏡成實像時有“物遠像近”的規律,若燭焰向左移動,則物距u增大,故像距v減小,所以需要將光屏向左移動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光屏上出現最清晰的才是蠟燭真正的像;(4)光屏上出現的放大的實像,屬于物距f2f時成縮小倒立的像,當f

18.(1)如圖所示 (2)電壓 電流 電阻(或電功率) (3)小燈泡斷路 (4)第二步:S1、S2閉合,S3斷開,移動滑動變阻器劃片P使電壓表示數為UO;第三步:滑動變阻器P不動,S1、S3閉合,S2斷開,記下電壓表示數為U,則小燈泡額定電功率的表達式P=[U0(U-U0)R0 ]。

19.解:(1)p=F/S=80 N/(200×10-4 m2)=4000 Pa;(2)W=Fs=50 N×0.2 m/s×1×60 s=600 J;P=W/t=600 J/60 s=10 W;(3)η=fh/Fs,所以f=Fsη/h=3Fη=3×50 N×80%=120 N

20. 解:(1)P=UI=220 V×0.2 A=44 W; (2)I1=U/R1=220 V/110 Ω=2 A;(3)I總=P/U= 660 W/220 V=3 A;I2=3 A-0.2 A-2 A=0.8 A,R2=U/I2=220 V/0.8 A=275 Ω。

21.(1)晶體 (2)0 98 (3)增大

(4)大 (5)液體沸騰后溫度保持不變

解析:(1)熔化時溫度不變,屬于晶體; (2)由圖象可得,熔點是0 ℃,沸點是98 ℃;(3)BC時間段屬于熔化過程,需吸熱,故內能增大;(4)冰熔成不水,水的比熱容比冰的大;(5)水沸騰后溫度不變,所以圖象中的溫度不可能再升高。

22.(1)9 (2)b (3)減小 不變

(4)2.25×102 (5)5×103

解析:(1)由圖甲可知,A的重力是9 N;(2)隨著物體的浸入,它受到浮力將增大,而拉力會變小,故b圖象是反映拉力的變化圖象;(3)未浸沒時,浮力增大,則拉力變小,浸沒后,浮力不變,則拉力不變;(4)A浸沒后,受到的浮力是F浮=9 N-7.2 N=1.8 N,則相當于A排出1.8 N的水,這排出的水的重力就是對容器底所增大的壓力,所以該排出的水使容器底增加的壓強Δp=ΔF/S=1.8 N/(80×10-4 m2)=2.25×102 Pa;(5)A的質量m=9 N/(10 N/kg)=0.9 kg;VA=V排=F浮/ρg=1.8 N/1×103 kg/m3×10 N/kg=1.8×10-4 m3;ρ=m/V=0.9 kg/(1.8×10-4 m3)= 5×103 kg/m3。

23.(1)越大 4 (2)增大 不變 增大

(3)0.4

解析:(1)當導線拉長2倍后則電阻會增大2倍,而同時橫截面積減小到原來的1/2,則電阻又增大到原來的2倍,所以增大到原來的4倍;(2)在觸點移動,整個電路的電阻不變,因而電流不變,而R2兩端的電壓變大時,則說明R2的阻值也變大,而電阻變大是由長度變長所致;(3)由于電路中的電流不變,P=UI=4 V×0.1 A=0.4 W。

2017年中考物理模擬試題(六)

1. C

解析:A.響度是由物體的振幅決定的,同樣大小的力敲擊衣架時衣架的振幅相同,響度相同,不能探究出影響響度的因素,故A不符合題意;B.音調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該實驗不能改變衣架振動的頻率,故B不符合題意;C.小明用手指堵住雙耳,切斷了聲音從空氣中傳播的途徑,若此時敲打衣架的聲音仍傳到耳朵里,說明固體能夠傳聲,故C符合題意;D.在不改變兩人距離的情況下,小明聽到衣架發出的聲音所用時間是相同的,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

2. C

解析:A.切蛋器裝有很細的鋼絲,是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對雞蛋的壓強,不符合題意;B.冰刀磨得很鋒利,是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對冰面的壓強,不符合題意; C.坦克上安裝有履帶,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坦克對地面的壓強,符合題意; D.圖釘的釘尖做得很尖,是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對墻壁的壓強,不符合題意。故選C。

3.A

解析:我們看到水中的硬幣是逆著光的傳播方向看的,即逆著折射光線看,我們始終認為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所以看到硬幣的像抬高了一點,是虛像。杯子和水在側面構成了凸透鏡,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選A。

4. B

解析:一般的人可以聽到的聲音頻率在20 Hz~20 kHz之間,低于這個頻率范圍的聲音稱為“次聲波”,高于這個頻率范圍的聲音我們稱為“超聲波”。 強聲設備發出的聲波是可聽見的聲音。故選B。

5.B

解析:經過的路線是直線且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運動。A.在相等時間間隔里位置沒有變化,即靜止;B.已知時間間隔相同,每個時間段內通過的距離也相同,說明物體在這一時間內可能做勻速運動;C.已知時間間隔相同,相同時間段通過的距離越來越大,說明物體做變速運動;D.已知時間間隔相同,相同時間段通過的距離越來越小,說明物體做變速運動。選項B正確,故選B。

6. C

解析:A.據圖能看出,當振動時,線圈會發生運動,即恰好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運動,從而使得電路中產生電流,故該裝置是利用電磁感應現象的原理制成的,故選項A不符合題意;B.該裝置是通過線圈運動而產生電能的,即消耗機械能產生電能,故該裝置是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故選項B不符合題意;C.由于線圈的運動方向是改變的,故在線圈中的電流的方向也是改變的,故小燈珠中流過的電流是交流電,故選項C符合題意;D.由于線圈的運動方向是改變的,故在線圈中的電流方向也是改變的,故小燈珠中流過的電流是交流電,故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選C。

7.B

解析:電工檢測發現:開關處確實斷開,但水泵和井水都帶電,由此可知開關應接在零線上。井水溫度從此明顯變高的原因是由于水泵與火線未斷開,與大地構成閉合回路,水泵線圈中有電流通過產生熱量所致,故選B。

8. B

解析:燈和壓縮機是并聯關系,且各自的支路有一個開關控制,干路上沒有開關,故選B。

9.B

解析:由壓強公式p=ρgh,故剩余部分:p′甲=ρ甲gh′甲=p′乙=ρ乙gh′乙,又h′甲ρ乙,因為ρ甲gh>ρ乙gh,ρ甲gh′甲+ρ甲gh>ρ乙gh‘乙+ρ乙gh,由此可知:p甲>p乙,故選B。

10.B

解析:用一個飲料瓶裝滿水,擰上蓋子,用天平測出水和瓶子的總質量為128 g,然后擰開瓶蓋,把這33 g干玉米粒全部裝進飲料瓶中(玉米粒短時間內吸水可忽略不計),再次擰上蓋子,擦干溢出的水,用天平測出此時瓶、瓶中的水和玉米粒的總質量為131 g,則溢出水的質量為(128 g+33 g)-131 g=30 g。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溢出水的體積即為干玉米粒的體積V玉米粒=V水=[m水ρ水]=[30 g1.0 g/cm3]=30 cm3,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干玉米粒的密度ρ=[mV]=[33 g30 cm3]=1.1×103 kg/m3,故選B。

11.A

解析:慣性是物體的一種特性,是指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小車在光滑軌道上勻速運動,小鋼球相對于小車豎直向上被彈出,由于具有慣性,小球仍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即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所以小球落下的位置在小車內彈簧上端,故選A。

12.C

解析:滑動變阻器上的電壓U=IR=0.2 A×50 Ω=10 V,電源電壓U總=10 V+2 V=12 V;燈泡正常發光時,滑動變阻器上的電壓U′=IR′=0.3 A×25 Ω=7.5 V;燈泡的額定電壓UL=12 V-7.5 V=4.5 V;燈泡的額定功率PL=I′UL=0.3 A×4.5 V=1.35 W。故選C。

13.(1)2.73~2.77 (2)37.68~37.72

14.(1)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物體所受滑動摩擦力越大 (2)陶瓷碗對臺面的壓力大于塑料碗對臺面的壓力,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碗所受的滑動摩擦力也越大

解析:(1)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物體所受滑動摩擦力越大 (2)陶瓷碗對臺面的壓力大于塑料碗對臺面的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碗所受的滑動摩擦力也越大。

15.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斥

16.(1)10.0 (2)不能成像(或成虛像)

解析:(1)太陽光可以近似看作平行光源,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太陽光經凸透鏡后將會聚在焦點。所以把光屏置于另一側,改變光屏與凸透鏡間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個光斑便為焦點。測出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便是焦距。

(2)物體放在焦點上,即物距為10 cm時不能在光屏上成像;物距小于焦距10 cm,成虛像。

17 .加速 勻速

解析:根據科學研究結果,即“空氣對運動物體的阻力與物體速度的大小有關,物體速度越大,其受到的空氣阻力越大”,雨滴在下落過程中,一開始重力大于空氣阻力,所以先加速下落,但隨著速度增大,其所受空氣阻力越來越大,當阻力大小與雨滴的重力相等時,雨滴受平衡力的作用,其速度不再變化,阻力也就不再變化,雨滴將勻速下落。

18. s=v2/8 8

解析:通過數據分析可知:速度越大制動距離越大,即制動距離一定與速度有關,但明顯不是正比關系。故猜想可能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通過計算發現制動距離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s=v2/8。則當速度為8 m/s,對應的制動距離為8 m。

19. 電流 變大 用凸透鏡將太陽光會聚在紙上,一段時間后,紙會點燃(合理即可)

解析:(1)金屬具有導電性;導線直接將電源連接起來的電路叫短路,短路時,容易燒壞電路或形成火災;(2)透明的物質都可以制成凸透鏡,凸透鏡可將平行光會聚于一點,這個點就是焦點,焦點的溫度很高。

20.(1)并聯 (2)4.6 (3)3.42×104

解析:串聯電路中,電流只有一條路徑,各用電器相互影響;并聯電路中,電流有多條路徑,各用電器互不影響;(2)當S與2、3接觸時,電路中只有燈絲B,電路的功率最小,由電功率P=UI的公式變形求出通過燈絲的電流I=P/U=55 W/12 V=4.6 A;(3)由圖象可知遠景照明工作4分鐘,近景照明工作6分鐘,可求出大燈消耗的電能W=W遠景+W近景=60 W×240 s+55 W×360 s=3.42×104 J。

21. 變大 先變大后不變 增大

解析:擠壓大塑料瓶,瓶內空氣被壓縮,將壓強傳遞給水,水被壓入小瓶中,將瓶體中的空氣壓縮,這時浮沉子里進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松開手,小瓶內水面上的空氣體積增大,壓強減小,浮沉子里面被壓縮的空氣把水壓出來,此時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由此可見,小瓶在下沉過程中,水對小瓶瓶口的壓強變大,小瓶所受到的浮力變化情況是先變大后不變。懸浮時小瓶中水的質量與擠壓前相比增大。

22.熱傳遞 < 溫度越高,電阻越大,發熱功率越小

解析:電熱膜取暖器工作時通過熱傳遞的方式使得室內溫度升高,因此墨線是并聯的。如圖中,若通過每條墨線的電流為I,則IA=3I,IB=9I,因此IA

23.如圖所示

24.解:(1)根據熱量計算公式可得Q=cmΔt=4.2×10[3J/(kg·℃)×80 kg]×(50 ℃-20 ℃)=1.008×107 J ;

根據功率公式可得:t=[WP]=[QP]=[1.008×107 J 1000 W]=10 080 s=2.8 h

(2)由串聯電路電壓特點可得:U1=U-U2=220 V-12 V=208 V

由歐姆定律公式可得:R=[U1I]=[208 V0.02 mA]=1.04×107 Ω

25.(1)燈泡斷路 1.14 (2)不動 [I1RI2-I1] 燈泡電阻隨溫度變化 使I1=[3.8 VR ]

解析:(1)燈泡不亮,可能是燈泡斷路或燈泡短路或燈泡之外的電路斷路;電流表示數為零,說明電路存在斷路; 電壓表示數接近于電源電壓,說明電壓表與燈泡兩端相連,燈泡之外電路不存在斷路; 綜合分析可知電路故障為燈泡斷路;確定電流表的量程、最小分度值,然后讀出電流表示數, 由P=UI求出燈泡的額定功率;(2)a.小紅所在小組想使用等效替代法,根據等效替代法分析答題;b.開關撥到2時,應保持滑片位置不動; c.先由歐姆定律求出燈泡兩端的電壓,再由串聯電路的特點求出流過燈泡的電流,最后由歐姆定律求出燈泡的電阻; d.燈泡電阻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題中所求電阻值RL與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阻值不相等,所以根據P0=U02/R0 求出的功率與額定功率的真實值相差較大;e.為準確測出燈泡功率,只需在步驟②中進行如下操作即可:開關S撥到位置1,移動滑片P直到燈泡正常發光為止,讀出電流表示數I1。

26.(1)小球振動的快慢與彈簧的彈性有關 (2)秒表 (3)①沒有控制質量不變 ②小球來回振動一次的時間太短,記時誤差太大 ③實驗次數太少,不能得出普遍規律(不能排除實驗的偶然性)

解析:(1)小球振動快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與小球的彈性大小有關,與彈簧的形變大小有關,等等。(2)要探究小球振動快慢的影響因素,必須控制時間,所以需要秒表。(3)實驗步驟中,兩次使用的不是同一個小球,質量可能不同;雖然距離不同,但兩個距離都很小,計時可能存在較大誤差;實驗次數太少,不能得出普遍規律(不能排除實驗的偶然性)

27.(1)凸 大于

(2)電 紫外線

(3)小明第一次投入的是一枚5角硬幣

(4)1.5 4

2017年中考物理模擬試題(七)

1.C

解析:手機、衛星通信以及藍牙技術等都是利用的電磁波。

2.D

解析:A.聲音的強弱叫響度,由聲源振動的幅度決定的;B.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C.辨別聲音依據的是聲音的音色;D.將音量調小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選項正確。

3.A

解析:A.小露珠相當于凸透鏡,u

4.B

解析:不計摩擦和機械自重,處于平衡時,A.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F1G;C.定滑輪,F3=G;D.動滑輪,F4=[12]G;由以上分析可知,用力最大的是F2。故B選項正確。

5.B

解析:本題考查分子運動論。(b)圖中,二氧化氮氣體在上方,由于二氧化氮氣體密度比空氣密度大,二氧化氮受重力作用會向下擴散,而驗證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應排除重力的干擾,故(b)圖放置最不合理,故B選項正確。

6.D

解析:A.奧斯特實驗說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B、C均演示的是磁場對電流的作用,是電動機的原理;D選項演示的是切割磁感線產生感應電流,是發電機原理。故D選項正確。

7.A

解析:A.熱機的做功沖程內能轉化為機械能;B、C、D選項均正確。故答案為A。

8.C

解析:A.飛機的機翼能獲得向上的升力,是應用了流體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的原理;B.吸飲料時,吸管中的氣壓減小,大氣壓把飲料“壓”進了嘴里;C.在壓力一定時,載重汽車有很多輪子,增大了受力面積,可以減小汽車對地面的壓強保護路面;D.因為液體的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深海潛水員必須穿抗壓潛水服。故C選項正確。

9.B

解析:A.核電站若做好保護措施,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是極小的,故應該合理地利用核電站,而不應該關閉;B.太陽能、風力、潮汐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從自然界中源源不斷地獲取,且對環境幾乎無污染,故是未來理想能源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C.盡管能量是守恒的,但由于能量的轉化具有方向性,所以無節制的消耗能源會造成能源危機;D.化石能源、核能不可能在短期內從自然界得到補充,所以它們屬于不可再生能源,而水能可以從自然界中源源不斷地獲取,屬于可再生能源。故B選項正確。

10.C

解析:L1、L2并聯接在電路中,并聯電路總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故電流表A的示數一定大于A1的示數;并聯電路總電壓等于各支路兩端的電壓,故電壓表V的示數一定等于V1的示數。故C選項正確。

11.D

解析:A.開關應接在火線上,而不是零線,而燈座的螺旋套應該接零線;B.對人體安全的電壓不高于36 V,家庭電路中插座和電燈可以獨立工作、互不影響,是并聯的;C.使用測電筆時手或身體需要觸碰筆尾金屬體,才能辨別出是火線還是零線;D.發生觸電事故時,應立即切斷電源。故D選項正確。

12.A

解析:由丙圖可知:當U=1.3 V時I=0.1 A;當U=0.3 V時I=0.6 A;故有:

U=1.3 V+0.1 A·r……①

U=0.3 V+0.6 A·r……②

由①②兩式聯立解之得:r=2 Ω。故A選項正確。

13.液化 升華 吸熱

解析:剛從冰箱中取出飲料瓶,溫度很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飲料瓶就會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飲料瓶上;溫度低于冰的熔點,冰不會熔化,但可以由固態直接升華為氣態;升華需要吸熱,是個吸熱過程。

14.不變 3 放大 靠近

解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正立、等大、等距、虛像。不管后退多遠,始終等大、等距;后退0.5 m,人距離平面鏡1.5 m,像距離鏡面也是1.5 m,故像距人3.0 m;凸透鏡成像,u=18 cm,f=10 cm,即f

15.負 運動狀態 受

解析:小球被推開,互相排斥,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故小球帶負電;小球被推開,小球由靜止變為運動,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為平衡狀態,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受平衡力,故小球靜止后受平衡力。

16.力臂 1 大

解析:鉤碼對杠桿的拉力方向為豎直方向,若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很容易根據鉤碼所掛的位置讀出力臂的大??;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F1×l1=F2×l2,F1=[F2×l2l1]=[1.5 N×20 cm30 cm=1 N,]此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為1 N;拉力方向斜向右下方,拉力力臂變短,杠桿平衡,故拉力要變大。

17.80 20 壓縮

解析:熱機工作遵循“一四二二一”,即:一個工作循環,四個沖程,活塞往復兩次,曲軸轉兩周,對外做功一次?!?400 r/min”即“40 r/s”,在1 s內曲軸轉了40周,故在1 s內完成了80個沖程,對外做功20次。由圖可知:此時進氣門、排氣門都關閉,要么是壓縮沖程、要么是做功沖程,而活塞是向上運動,只能是壓縮沖程。

18.(1)桶和沙的重力 彈簧測力計 (2)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解析:滑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在水平方向上受平衡力,此時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繩子拉力大小。小桶也做勻速直線運動,故繩子拉力大小等于桶和沙的重力;把毛巾鋪在木板上,改變了接觸面粗糙程度,要裝入更多的沙子說明摩擦力變大。

19.10 10-3 2.7×103

解析:由圖可知:物體重力G=27 N,而該物體浸沒在水中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示數F′= 17 N。故F浮=G-F′=27 N-17 N=10 N;物體的質量:m=[Gg=][27 N10 N/kg]=2.7 kg。F浮=ρ水gV排 ,故V排 =[F浮ρ水g]=[10 N1.0×103 kg/m3×10 N/kg]=10[-3 m3]。因為浸沒,故V物=V排 =10[-3 m3],所以物體的密度:ρ=[mV物]=[2.7 kg10-3 m3]=2.7[×103 kg/m3]。

20.2017.6 13 200 44 0.2 240 12 960

解析:電能表的示數最后一位是小數,故示數為2017.6 kW·h;轉盤轉動11轉消耗的電能W=[1 kW·h3000][×11=3.6×106 J3000×11=13 200 J];電動機工作時電功率:P=[Wt=13 200 J300 s=44 W];電流:I=[PU=44 W220 V]=0.2 A;5 min內電動機線圈產生的熱量:Q=I2Rt=(0.2A)[2×20 Ω×300 s]=240 J;電動機在5 min內輸出的機械能是:W機械=W-Q=13 200 J- 240 J=12 960 J。

21.(1)如圖所示

(2) 如圖所示

(3)如圖所示

22.(1)左 (2)45 1.125×103 (3)偏大(4)ρ=ρ[水][m2-m0m1-m0]

解析:(1)天平和杠桿調節遵循“左翹向左調,右翹向右調”,指針偏右說明橫梁左翹,故應將平衡螺母向左端調節;

(2)由題圖可知燒杯和醬油的總質量為62 g,醬油的體積為40 cm3,故醬油的密度為:ρ=[m2-m0V=62 g-17 g40 cm3]=1.125 g/cm[3]=1.125×10[3]g/cm[3];

(3)此方法中將燒杯中的醬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醬油會有少量殘留在燒杯中,導致測出的醬油的體積偏小,故測出的醬油密度會比真實值偏大;

(4)顯然燒杯中醬油的質量為m2-m0;燒杯中醬油的體積等于燒杯中水的體積:V醬=V水=[m1-m0ρ水],故醬油的密度表達式為:ρ=[m醬V醬]=

ρ[水][m2-m0m1-m0]。

23.(1)讓鋼球從高處擺下 木塊滑行的距離 (2)速度 質量 (3)甲 (4)當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解析:(1)水平方向用手推使鋼球獲得一個速度很容易,但兩次使鋼球獲得相同的速度靠手推無法實現。根據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若讓鋼球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鋼球擺到豎直位置時動能相等,可得到速度也相等;鋼球動能的大小無法用肉眼比較,但可以通過做功來比較。在水平面鋼球撞擊木塊,鋼球對木塊做功使木塊移動,故可以根據木塊滑行的距離判斷鋼球動能的大小。

(2)從相同高度擺下,目的是使鋼球到達豎直位置時速度相同,從而探究動能與質量的關系。

(3)上面的兩次實驗是在速度一定時,改變物體的質量而進行的探究,動能的大小通過木塊移動距離的大小表現出來的,換較大的木塊或降低鋼球下擺的高度都會使實驗條件發生改變,不符合控制變量法的要求,故應采用甲同學的建議。

(4)由表中數據可得,在鋼球下擺高度相同即到達豎直位置速度一定的情況下,質量越大的鋼球使木塊滑行的距離越遠,故可得結論:當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24.(1)質量 (2)加熱時間 (3)溫度 (4)2.1×104 (5)1.9×103

解析:(1)實驗中除了要控制試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的初溫相同外,還應保證質量相同;

(2)實驗是在同一個紅外線加熱器中進行,故實驗中物質吸熱的多少是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判斷的;

(3)由Q=cmΔt得:c=[QmΔt],在質量和吸收熱量相同時,可以通過觀察溫度計的示數變化來比較比熱容的大??;

(4)水吸收的熱量為:Q吸=c水m水Δt水=4.2×10[3J/(kg·℃)×0.2 kg]×(45 ℃-20 ℃)=2.1×104 J ;

(5)均加熱6 min,故色拉油和水吸收的熱量相等,故有:c水m水Δt水=c油m油Δt油,可得色拉油的比熱容為:c油=[c水m水Δt水m油Δt油]=[c水(45 ℃-20 ℃)75 ℃-20 ℃]=[25c水55]=1.9×103[ J/(kg·℃)]。

25.(1)電流 左瓶 (2) 電阻 左瓶

解析:(1)圖中右邊兩電阻并聯后與左邊電阻串聯,可知左邊總電流等于右邊干路電流,而左邊瓶內電流較右邊瓶內電流大,兩瓶中電阻都相等,通電時間也相等,所以探究的是電流產生的熱量跟電流大小的關系;根據Q=I2Rt,在電阻、通電時間相等時,電流大的產生的熱量大,即左瓶內的電阻絲產生的熱量多;

(2)右瓶并聯的兩根電阻絲都放入瓶內,此時兩瓶內電流大小相同,右瓶電阻并聯,總電阻變小,故左瓶中電阻大于右瓶的總電阻,通電時間也相等,所以探究的是電流產生的熱量跟電阻的關系;根據Q=I2Rt,在電流、通電時間相等時,電阻大的電阻絲產生的熱量大,即左瓶內的電阻絲產生的熱量多。

26.(1)W有=Gh=900 N×5 m=4500 J

(2)W總=Fs=Fnh= 400 N×3×5 m=6000 J

(3)P=[W總t=6000 J60 s=100 W],η=[W有W總×]100%=[4500 J6000 J×]100%=80%。

27.(1)F=G=mg=1.6×103 kg×10 N/kg=1.6×104 N

p=F /S =1.6×10 4 N/(4×20×10-4 m2)=2×10[6]Pa

(2)v=s/t=144 km/2 h=72 km/ h=20 m/s

(3)由P=W/t=Fs/t=Fv公式變形可得

F=P/v=1.5×104 W/(20 m/s)=750 N

(4)W=Pt=15×103 W×2×3600 s=1.08×108 J

m=ρV=0.8×103 kg/m3×12×10-3 m3= 9.6 kg

Q=mq=4.5×107 J/kg×9.6 kg=4.32×108 J

η=[WQ×]100%=[1.08×108 J4.32×108 J×]100%=25%

28.(1)由題意和圖丙可知:RT設定溫度為100 ℃

(2)當t= 100 ℃時,RT=34 Ω

此時電路消耗的總功率1100 W,故R總=U2/P=(220 V)2/1100 W=44 Ω

R0=R總-RT=44 Ω-34 Ω=10 Ω

(3)由圖丙可知:當溫度為130 ℃時, RT=100 Ω

I=U/(R0+RT)=220 V/(10 Ω+100 Ω)=2 A

RT的實際功率:PT=I2RT=(2 A)2×100 Ω =400 W

2017年中考物理模擬試題(八)

1.B

解析:一張A4紙的厚度約為1 mm,則一張試卷的厚度為4 mm不合理;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環境溫度約為25 ℃;一位中學生的重力約為500 N。

2.D

解析:口哨聲是呼出的氣流振動發出的聲音。

3.D

解析:“背日噴乎水,成虹霓之狀”描寫的是“人工虹”,噴出的水在空中形成大量的小水滴,太陽光照在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為絢麗的七色光,這是光的色散,實質是光的折射。

4.C

解析:雪主要是由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強冷直接凝華形成的小冰晶;雪在陽光下化成水,由固態變為液態,這是熔化過程;在陰涼處雪也會一天天地減少,這是由于雪直接升華為水蒸氣。

5.C

解析:鋸條鋸木頭,擦劃火柴都要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屬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來回彎折鐵絲,鐵絲發熱,也是利用做功來改變物體內能的;燒水時,火焰的內能傳遞給水,使水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這屬于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

6.A

解析:洗碗時戴的手套上有許多花紋,這些花紋的主要作用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切菜時,菜與刀面間的摩擦會使我們切起菜來很費力,是有害的,應減??;縫衣時,針與衣服之間的摩擦阻礙了針在衣服中的進出情況,這是有害摩擦,應盡量減??;騎車時,車輪與車軸之間的摩擦妨礙車輪的轉動,這也是有害摩擦,應盡量減小。

7.D

解析:木箱的重力和木箱對地面的壓力沒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方向也不相反,只是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因此不是平衡力;木箱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木箱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但這兩個力分別作用在地面和木箱上,沒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因此不是平衡力;工人對木箱的推力和木箱的重力,大小不等,方向不相反,不在同一直線上,也不在同一物體上,因此不是平衡力;木箱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因此,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工人對它的推力和地面對它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8.C

解析:電磁鐵的鐵芯需用磁性材料制成,銅不是磁性材料,故不可以用銅棒代替鐵芯;減小線圈的匝數,則電磁鐵的磁性減弱;用電壓更高的電源,可以增大線圈中的電流,增大電磁鐵的磁性;對調電源的正負接線位置,只能改變電磁鐵的磁極極性,不能改變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大小。

9.B

解析:兩個泡沫小球經毛皮摩擦帶同種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荷的轉移,電荷的多少并沒有變,不是創造了電荷;原子對外不顯電性是因為正負電荷數相同,并非原子內部沒有電荷。

10.C

解析:蝙蝠在飛行時會發出超聲波,這些聲波在碰到墻壁或昆蟲時會反射回來,根據回聲到來的方位和時間,蝙蝠可以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從而做出判斷;手影游戲說明光沿直線傳播;擊鼓時用力越大鼓面上的紙屑跳得越高說明響度與振幅有關;晶體的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冰是晶體,所以冰塊熔化時溫度不變。

11.D

解析:水面上看到兩岸樹木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產生的;在炎熱的夏季,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比熱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熱容大,故水溫上升的慢,所以江邊氣溫比周圍的低;斜射到水面的光會發生折射現象,漁民看到水中的魚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魚的虛像,所以沿著看見魚的力向卻叉不到是由于光的折射現象引起的;霧是水蒸氣液化而成的。

12.D

解析:壓力的受力物體是地面,支持力的受力物體是中國館模型,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因此不是平衡力;沿斜面向上推物體比直接舉起物體省力,但不省功;安全帶可以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不能減少乘車人員的慣性;跳水運動員下落時,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因此跳水運動員在空中運動時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

13.C

解析:用電壓表測得ab兩端電壓為零,不能說明哪一處斷路,但用電壓表測得ac兩端電壓為3 V,說明此時與a→燈泡→電阻R→c中某處是斷開的,c→d之間的燈泡是完好的,且其他的是完好的;但用電壓表測得bd電壓為3 V,即說明b→電阻R→c→d中某處斷開,由于c→d之間的燈泡是完好的,所以只能是b→電阻R→c中某處斷路,故分析上述四個答案不難看出,C選項是正確的。

14.B

解析:功和功率是并列關系;密度和比熱容是并列關系;機械運動和勻速直線運動是包含關系。

15.D

解析:將電阻絲拉長后,長度變長,橫截面積變小,這會使電阻絲的電阻變大;將電阻絲外表涂上絕緣材料,不改變電阻絲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電阻不變;將電阻絲繞成螺旋狀,也不能改變電阻絲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電阻不變;將兩根相同的電阻絲并聯在一起,在長度、材料一定的情況下,橫截面積變大,故電阻變小。

16.C

解析:將漁線從水里拿上來時會有水附著造成導電性,漁竿的主要材質是碳素也是有導電性,如果彈出的漁線接觸或靠近電線,就容易引起觸電事故;在電線上晾濕衣服,電線上的絕緣層有可能破損,從而使人體和帶電體接觸,會造成觸電事故,十分危險;在高壓線下放風箏,風箏一旦纏繞在高壓線上就會有危險,等到雨天就很容易使電線短路;攀登變壓器容易引起高壓帶電弧觸電;當用細銅絲、鐵絲或鋁絲代替保險絲后,它們的熔點很高,溫度即使升高到一定程度,也不會自動熔斷,起不到保護電路的作用。

17.C

解析:將汽車鑰匙插入鑰匙孔,轉動鑰匙相當于閉合電磁鐵的開關,使電磁鐵工作,吸引銜鐵向下,就會使觸點A向右運動與觸點B接觸,把電動機所在電路接通,汽車啟動;由圖可知,電磁鐵的工作電壓是由一個電源提供的,而電動機的工作電壓是由兩個電源串聯后提供的,所以電磁鐵的工作電壓比電動機的工作電壓低;根據安裝可判斷出電磁鐵的上端為N極,下端為S極。

18.A

解析:由電路圖可知,體重測試儀是串聯在電路中的,所以體重顯示表是用電流表改裝成的;當自動體重測試儀的上方無物體時,滑片位于絕緣體的位置,電路斷路;當測試儀所測體重越大,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越小,電路中的電流越大,即體重顯示表的示數越大;整個電路消耗的電能W=Pt=UIt,在電源電壓一定,通電時間一定的情況下,體重越大,電路中的電流越大,消耗的電能越多。

19.D

解析: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在深泥中的藕下表面沒有與水接觸,因此沒有受到水的浮力作用;穿著橡皮防水服往深水處走時,水對人體的壓強會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衣服會貼著身體更緊;往深處走的過程中,人排開水的體積變大,所受浮力增大,因此會感到腳底“發飄”而站不穩;挖出的藕漂在水面上,屬于漂浮狀態,此時的浮力等于重力。

20.D

解析:當變阻器R2的阻值增大為原來的2倍時,定值電阻R1的阻值不變,故總電阻沒有增大為原來的2倍,那么電流中的電流也減小不到原來的1/2;由于變阻器R2的阻值增大,其分得的電壓肯定變大,但是通過它的電流肯定是減小的,故它兩端的電壓不會增大為原來的2倍。

21.B

解析: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無承載鋼像時對地的壓力等于基座的重力,承載銅像時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基座和銅像的重力之和,根據p=[FS]可求出對地面的壓強。

22.C

解析:利用公式R=[U額2P額]求出L1和L2的電阻分別為6 Ω、3 Ω,由于它們是并聯的,所以根據公式P=[U2R]可求出P1∶P2=R2∶R1=1∶2,②正確;由②的分析知,L2燈泡的實際功率比L1燈泡大,燈泡L2比燈泡L1亮,故①錯誤;電源電壓為3 V時,兩燈泡兩端的電壓均為3 V,此時燈L2兩端的電壓和額定電壓相等,正常發光,故③正確;電源電壓為9 V時,兩燈泡兩端的電壓均為9 V,大于兩燈泡的額定電壓,所以兩燈泡會被燒壞,故④錯誤。

23.核裂變

解析:原子彈是利用較容易裂變的重原子核在核裂變瞬間可以發出巨大能量的原理而發生爆炸的,是一種對人類威脅極大的核武器。

24.音調

解析:小朋友用一根小木棒迅速從左到右逐一敲過鐵條的過程中,鐵條的長短不同,振動頻率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

25.1.6×1020

解析:由題知,火星的密度ρ=4 g/cm3=4×103 kg/m3,則火星的體積:V=[mρ]=[6.4×1023 kg4×103 kg/m3]=1.6×1020 m3。

26.c

解析:光屏只能承接實像,所以蠟燭肯定要放在a、b、c三點上,且當蠟燭放在c點時,物距最小,像距最大,在光屏上承接的實像也最大。

27.6

解析:當閉合開關S、S1和S2時,滑動變阻器R2被短路,此時R1與L并聯,電路中的總功率為[(6 V) 212 Ω]+3 W=6 W。

28.如圖所示

解析:過入射點垂直界面作出法線,在空氣中法線左側斜向上作出反射光線OB,并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左側的水中斜向下作出折射光線OC,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9.如圖所示

解析:該車輪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支持力的方向豎直向上,作用點在車輪與地面的接觸面上;摩擦力的作用點在車輪與地面的接觸面上,方向與車輪運動方向相同,用符號f表示,因為摩擦力要阻礙車輪順時針轉動。

30.(1)2.8 (2)0.46

解析:(1)圖中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 0.2 N,示數為2.8 N;(2)圖中電流表選擇的是0~0.6 A的量程,分度值為0.02 A,示數為 0.46 A。

31.(1)插入沙子中的深度 彈簧測力計

(3)在筆桿形狀和插入沙子的深度一定時,筆桿受到的壓力越大,能吊起的物重越大(或筆桿能吊起的物重與它受到的壓力有關等) 二

(4)粗細(或表面粗糙程度) (5) 大 大

解析:(1)筆桿能吊起的物重可能與多個因素有關,在實驗時要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在驗證猜想一可能與筆桿受到的壓力有關,就要控制筆桿插入沙子中的深度不變,通過夯實并增加沙子質量來測量筆桿所受的壓力,通過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能吊起的最大物重;(3)比較①④、②⑤或③⑥組數據可以驗證猜想二是正確的;(4)如果筆桿的粗細不同,其與沙子的接觸面積不同,在其他條件相同時,產生的摩擦力就會不同,即筆桿能吊起的物重不同;如果筆桿的表面比較粗糙程度,在其他條件相同時,產生的摩擦力不同,所以能吊起的物重也就不同;(5)膨脹螺栓處于墻體中的部分就會膨脹,膨脹螺栓與墻體間的壓力變大,與墻體間的摩擦力變大。

32.(1)C E 0~0.6A (2)如圖所示

(3)如圖所示 (4)0~9

解析:(1)根據實驗過程中電表的最大示數能超過電表量程的一半進行分析,計算出當滑動變阻器為零時通過兩電阻的電流,選擇電流值能超過量程0~0.6 A一半的,根據定值電阻選擇滑動變阻器的型號;(2)要掌握此實驗中電路圖的畫法,其中電流表、電阻、滑動變阻器串聯,電壓表與電阻并聯;(3)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在連接過程中注意電壓表、電流表的量程和正負接線柱的接法及滑動變阻器的接法,滑動變阻器要接一上一下;(4)根據題意可判斷出電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電壓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根據歐姆定律及串聯電路的知識進行計算。

33.(1)16 (2)2

解析:(1)t=10 min=[16] h

s=vt=108 km/h×[16] h=16 km

(2)行駛100千米消耗的電能:

W=[100300]×50 kW·h=[503]kW·h=[503]×3.6×106 J=6×107 J,

Q放=W,由Q放=mq可得,完全燃燒柴油的質量:

m=[Q放q]=[6×107 J3×107 J/kg]=2 kg,

由ρ=[mV]可得,完全燃燒柴油的體積:

V=[mρ]=[2 kg0.85×103 kg/m3]=2.5×10-3 m3 =2.35 L

34.(1)2.1×108 N (2)4.2×107 Pa

(3)1.5×107 N

解析:(1)因為船漂浮,所以破冰船受到的浮力為F浮=G排=m排g=21 000×103 kg× 10 N/kg=2.1×108 N;

(2)當船全部沖到了冰面上,船對冰層的壓力為:F=G=2.1×108 N,破冰船對冰層的壓強是p=[FS]=[2.1×108 N5 m2]=4.2×107 Pa;

(3)由P=[Wt]=[Fst]=Fv得,F=[Pv]=[1.5×1071]=1.5×107 N。

35.(1)2.4×105 J (2)在a、b兩點間接入一個開關S1,若開關S、S1均閉合時,電熱絲容易因溫度過高而熔斷 (3)121 Ω

解析:(1)家用電烤爐的額定電壓為家庭電路電壓:U=220 V,額定功率:P=800 W,工作時間:t=5 min=300 s。由于電烤爐工作時所消耗的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即Q=W,所以電烤爐正常工作5 min放出的熱量為:Q=W=Pt= 800 W×300 s=2.4×105 J;

(2)電烤爐正常工作時電流:I=[PU]=[800 W220 V]=3.64 A;

正常工作時電阻:[R=[U額2P額]]=[(200 V)2800 W]=60.5 Ω

a、b兩點間接入一個開關S1,開關S、S1均閉合時,電路中只有R2工作,R1被S1短路,

由于R1=R2,R2=[12]R=[12]×60.5 Ω=30.25 Ω;

此時電流:I′=[UR2]=[220 V30.25 Ω]=7.27 A=2I;

即此時R2中的電流是正常工作時的2倍,由焦耳定律公式Q=I2Rt可知相同時間內R2此時的熱量是正常工作時的4倍,很容易因溫度過高而熔斷;

(3)由圖可知,R3、R4并聯,且R3=R4;功率:P′=800 W;

R3所消耗的功率:P3=U3I3=U×[12]I=[12]× 800 W=400 W;

故R3的電阻:R3=[U2P3]=[(220 V) 2400 W]=121 Ω

2017中考物理模擬試題(九)

1.B

解析:量筒是測體積的工具;鐘表是測時間的工具;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工具。

2.A

解析:能量是守恒的,只能發生轉化或轉移,因此,永動機是不可能實現的;衛星與地面站是利用電磁波傳遞信息的;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手機是利用電磁波傳遞信息的,會帶來電磁污染。

3.C

解析:家庭電路中的熔絲熔斷了,一定是電流過大造成的,這可能是發生了短路,也可能是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電能表是用來測電路消耗電能的儀器,家用電能表上的示數顯示了家庭用電的電功;家庭電路中的熔絲是用電阻率大、熔點低的合金材料制成的,不能用鐵絲代替。

4.D

解析: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功率反映的是做功的快慢;壓強表示的是壓力的作用效果;熱量是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內能的多少。

5.C

解析:生命探測儀利用了聲音可以傳播信息的特點;用聽診器的作用是減少了聲音的分散,而不能改變傷員的心跳聲和呼吸聲的音調;使用鑷子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用針筒抽取藥液時,藥液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針筒。

6.B

解析:“巴鐵”工作時是依靠電力驅動的,它將消耗電能獲取機械能,故運行時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取的能源,而電能則是由其他形式能轉化而來的,故電能屬于二次能源;s=vt=60 km/h× [ 1060 ]h=10km;小車自南向北運行,以小車為參照物,“巴鐵”相對于小車是運動的,運動方向與小車相反,由北向南運行。

7.C

解析:“月食”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海市蜃樓”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雨過天晴,空氣中存在著大量的小水珠,在太陽光照射下發生色散而形成彩虹;平面鏡成的像和物的大小始終是相等的,與人離鏡面的距離無關。

8.C

解析:a中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演示的是電磁感應現象;b演示的是電流的周圍存在著磁場,揭示了電與磁的關系;d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演示的是電動機的工作原理。

9.A

解析: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只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與電流等因素無關;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流可能與加在它兩端的電壓有關;由歐姆定律可知,在電壓一定時,電阻越大,電流就越小,可見,電流可能與導體的電阻有關,同理,在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10.D

解析: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后質量將變為原來的一半;比熱容和熱值是物質的一種熱學特性,只與組成物質的材料有關,因材料未變,故酒精用去一半后,其比熱容和熱值均不變。

11.C

解析:飛船返回艙著陸前打開降落傘并向下高速噴出高壓氣體時,返回艙的速度將不斷減小,則動能減小,因高度不斷降低,重力勢能將不斷減小,而機械能等于動能和勢能的總和,故機械能減小。

12.B

解析:動能與質量和運動速度有關,則加速運動是為了增大動能;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其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因此,加速運動不能增大慣性;三級跳過程中,速度是不斷變化的,故屬于變速運動;踏板具有彈性,起跳時,踏板的彈性勢能將會轉化為動能,從而有助于提高成績。

13.C

解析: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而溫度將保持在熔點不變;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相等,由焦耳定律Q=I2Rt可知,串聯電路中,導體的電阻越大,產生的電熱就越多;兩個相同的燈泡的燈絲電阻相等,如果將其串聯在電路中,由U=IR可知,燈泡兩端的電壓將相等;改變內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熱傳遞兩種,且在改變物體的內能上是等效的。

14.A

解析:液體的沸點與氣壓有關,且氣壓減小沸點降低,則水的溫度達到80 ℃時也可能會沸騰;晶體熔化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即達到沸點,吸收熱量,則將0 ℃的冰放入室溫為0 ℃的房間里,冰因吸收不到熱量而不會熔化;同種材料的原子核束縛核外電子的能力相同,則相同的兩個物體相互摩擦,將不會發生電子的轉移,故不會帶電;輪船從河里駛入海里,浮力不變,因海水的密度大于淡水的密度,故輪船將會上浮一些。

15.D

解析:人們能聞到藥味,說明組成物質的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A、B錯;搖動噴霧器的搖柄時,搖柄會繞支點轉動,且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一個省力的杠桿,C錯;快速推活塞時,吸管上方的空氣流速增大,使得藥液升到噴筒里而被噴出。

16.C

解析:A、B、D中的多次測量是為了尋找規律,而C中多次測量被測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電流,計算出各次的電阻,取電阻的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以達到減小測量誤差的目的。

17.C

解析:過熱的爐火引燃覆蓋物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內能的。

18.B

解析:機械效率是指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而功率是功與做功時間的比值,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系;使用機械時,都需要克服額外阻力做額外功,故機械效率總是小于1;由P=W/t可知,在做功相等的情況下,做功時間越長,功率將越??;功率大的機械做的功并不一定多。

19.B

解析:為了使電路中的電流不至于過大,應串聯一個定值電阻R0,目的是起保護電路的作用;尾氣濃度β增大時,氣敏電阻R的阻值將變小,使得串聯電路中的總電阻減小,根據歐姆定律可知,此時電路中的電流變大,故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變大;由U=[UR0]+UR可知,R兩端的電壓將變小。

20. D

解析:當S接“1”擋時,電路中R與R0串聯,此時電路中的總電阻為兩個電阻之和;當S接“2”擋時,電路中只有R0,此時電阻小于串聯時電阻,根據Q=U2t/R 可知:“1“擋是保溫狀態,電路消耗的總功率為P=U2/R =(220 V)2/(44 Ω+2156 Ω)=22 W,故A正確,D錯誤;當S接“2“擋時,電路中只有R0,電流為:I=U/R0 =220 V/44 Ω =5 A,B正確;電路產生的熱量Q=I2Rt=(5A)2×44 Ω×100 s=1.1×105 J,C正確。

21.電磁波 3×108

解析:電視信號是利用電磁波來傳播的。人們先將聲音信號、圖像的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然后將這些信號由電磁波載著向周圍空間傳播。而在另一地點,人們利用接收機接收到這些電磁波后,又將電信號還原成聲音信號和光信號。

22. 25 空氣

解析:因轉速是3000 r/min,則每秒轉50轉,而柴油機的轉軸轉2轉做功一次,則1秒鐘對外做功25次;吸氣沖程中,柴油機吸入的是空氣。

23.正電荷 并

解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物理學中把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家庭電路中各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互不影響,因此應并聯連接。只有并聯連接,才能保證它們在額定電壓下正常工作。

24.液化 汽化

解析:當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后放熱,從氣態變成液態,即為液化;在光照下,露珠(液態)變成了氣態,這屬于蒸發(即汽化)。

25. 500 40

解析:作用在箱子上的重力和地面對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故此二力的大小相等;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與摩擦力平衡。

26.重力 液體的密度

解析:阿基米德原理告訴我們,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雞蛋在水中下沉,說明雞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當在水中加鹽并輕輕攪拌后,雞蛋上浮,說明浮力大于重力,這里改變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體的密度。

27.4.8 1.2

解析:從電路圖中可知,兩電阻串聯在電路中,電壓表V1測的是電源電壓,V2測的是電阻R2兩端的電壓。因指針所指刻度相同,由此可以斷定V1表用的是大量程,示數為6 V,V2用的是小量程,示數為1.2 V,根據串聯電路的電壓特點可知,R1兩端的電壓為6 V-1.2 V=4.8 V。

28.> >

解析:設物重為G,動滑輪重為G動。甲為定滑輪,不能省力,只能改變力的方向,則F甲=G, 乙為動滑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則有F乙=(G+G動)/2。因G動 F乙。在不計繩重和摩擦時,使用動滑輪時做的額外功較多,故機械效率較小。

29.小于 變大

解析:當有風吹過探頭時,由于探頭上表面凸,下表面平,相同時間內空氣經過上表面的路程比下表面長,經過上表面的速度比下表面快,根據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可知,上表面的氣壓小于下表面的氣壓,探頭將受到一向上的力,使得滑片向上移動;當風速增大時,滑片向上運動的較多,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較小,根據歐姆定律I=U/R可知,電路中電流變大,定值電阻兩端電壓U=IR變大,所以電壓表(風速表)示數變大。

30. 20 0.8

解析:因三只燈泡串聯且規格相同,它們的電流和電阻都相同,根據串聯電路的分壓原理可知,這三只燈泡兩端分得的電壓都相同,即當三只燈泡串聯接在12 V的電源兩端時,每只燈泡兩端的電壓都為U=4 V;由圖象可知,當U=4 V時,I=0.2 A,則小燈泡的電阻:R=U/I= 4 V/0.2 A=20 Ω,小燈泡的實際電功率:P=UI= 4 V×0.2 A=0.8 W。

31.如圖所示

解析:首先根據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標出電磁鐵的N、S極,由磁體周圍的磁感線都是從磁體北極出發回到磁體南極標出磁感線的方向,然后根據安培定則判斷出電源的正負極。

32.如圖所示

解析:圓柱體在力的作用下滾上臺階時繞A點轉動,故它屬于一個杠桿。要使作用在杠桿上的力為最小,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時,動力臂越大,所用的動力最小。因圓柱體的直徑作動力臂為最大,故作過A點的直徑即為動力臂,通過作用點作出與直徑垂直的力,即為作用力F。

33.(1)

[ 物理現象(摘取原文) 物理知識 ① 用大錘將鐵樁打入堤中 勢能轉化為動能 ② 大浪使勁拍打著水墻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

(2)問題:啟動水泵往堵水墻內灌水時,是將什么能轉化為什么能?

解答: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解析:(1)①用大錘將鐵樁打入堤中,消耗了大錘的重力勢能,轉化成了樁的動能。

②大浪使勁拍打著水墻時,水墻也會對水施加力的作用,這說明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此問具有開放性,只要問與答對應且正確即可。

34.(1)海綿的凹陷程度 (2)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書包背帶做得扁而寬可以減小對肩膀的壓強 (4)=

解析:(1)壓力的作用效果越大,海綿的凹陷就越深,反之亦然,因此,實驗中是根據海綿的凹陷程度來判斷壓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通過甲、乙實驗可以看出,受力面積相同,壓力不同,海綿的凹陷程度不同,故得到的結論是: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關,生活中我們經常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或者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如:書包帶做得扁而寬可以減小壓強,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的。

(4)圖丁和圖丙中,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均相同,根據p=F/S可知,小凳對接觸面的壓強是相等的,只是由于木板不易發生形變,其效果顯現不出來。故海綿受到的壓強p丙和木板受到的壓強p丁的大小關系為p丙=p丁。

35.(1)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2) D E (3)3 2.4 (4)猜想1、猜想2 (5)將圓柱體鋁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并浸沒入水中不同深度處,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相同,說說明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否則就有關

解析:(1)圖B、C、D中,隨著物體排開水的體積不斷增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卻逐漸變小,這說明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2)要分析出浮力的大小是否與液體的密度有關,應控制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比較不同液體對物體產生的浮力大小,顯然,滿足此思路的只有DE 兩圖。

(3)從甲圖中可知,該物體重為10 N,當浸沒在水中和煤油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7 N和7.8 N,則根據F浮=G-F可得,它們浸沒時所受浮力分別為3 N和2.4 N。

(4)由實驗中的相關數據可以確定,當液體的密度不同時,浸沒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不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同,所受的浮力不同,故該實驗可以驗證猜想1和猜想2。

(5)若要驗證猜想3是否正確,應讓物體全部浸沒在液體中,然后改變浸沒的深度,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否會發生變化。

36.(1)“50 Ω 0.5 A” (2)電路連線如圖所示 (3)變阻器瓷筒上的兩個接線柱同時接入電路 (4)1.92

解析:(1)由于電路中的電流為0.3 A,所以先把“100 Ω 0.2 A”的變阻器排除。因電源電壓12 V,燈泡額定電壓為6 V,根據串聯電路的分壓原理可知,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為6 V。R=U/I=6 V/0.3 A=20 Ω,則滑動變阻器的電阻要達到20 Ω以上,所以“20 Ω 1 A”的變阻器的最大電阻達不到要求,故選“50 Ω 0.5 A”的這一個。

(2)根據電路圖可知,電壓表應該與燈泡并聯,電流表、燈泡、變阻器應該串聯連接,且變阻器應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如圖所示。

(3)燈泡發光較暗,電流表有示數,是因為電流太小,而任意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電壓表示數不變,這說明滑動變阻器連入的阻值太大,只能是變阻器瓷筒上的兩個接線柱同時接入了電路。

(4)小燈泡的功率P=UI=6 V×0.32 A=1.92 W。

37.(1)9 N (2)1.5×103 kg/m3 (3)400 Pa

解析:(1)由圖象可知,當深度h=0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9 N,此為圓柱體的重,即G=9 N。

(2)從圖象中發現,物體從8 cm到10 cm時,彈簧測力計示數保持在3 N不變,此時物體全部浸沒,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9 N-3 N=6 N。因剛好浸沒時浮力不變,且F浮=ρgV排,則圓柱體的體積V=V排=[F浮ρ水g]=[6 N1.0×103 kg/m3×10 N/kg]=6×10-4 m3,圓柱體的密度ρ=[mV]=[0.9 kg6×10-4 m3]=1.5×103 kg/m3。

(3)從圖乙可知,圓柱體從4 cm開始浸入水中,到8 cm剛好全部浸沒,則它浸入的深度h=8 cm-4 cm=4 cm,底部所受壓強p=ρgh=1.0×103 kg/m3×10 N/kg×0.04 m=400 Pa。

38.(1)57 600 J (2)560 W (3)15.7 ℃

解析:(1)選擇開關接B時,只有電動機連入電路,此時送出的是冷風,電流所做的功為W=UIt=Pt=120 W×8×60 s=57 600 J;

(2)電吹風送熱風時,選擇開關接A,此時電動機和電熱絲并聯。

則電熱絲的發熱功率P絲=[U2R]=[(220 V)2110 Ω]=440W,

電路消耗的總功率P=P動+P絲=120 W+440 W=560 W;

(3)依題意有Q熱=Q吸=cmΔt,則Δt= P'絲t'/cm=440 W×5×300 s/〔4.2×103 J/(kg·℃)×10 kg〕=15.7 ℃。

2017年中考物理模擬試題(十)

1.B

解析:一名中學生的質量大約為50 kg,體重大約500 N;人體的密度接近水的密度,根據密度公式ρ=[mV]變形便可求出中學生的體積約為V=[mρ]=[50 kg103 kg/m3]=50 dm3;中學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大于1.1 m/s;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7 ℃。

2.A

解析:正在發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多次被彈開,說明音叉在振動,說明聲音是由音叉的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敲鼓時用力越大,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該實驗說明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故B錯誤;鋼尺伸出長,振動慢,音調低;鋼尺伸出短,振動快,音調高,聲音的音調與振動頻率的關系,故C錯誤;將發聲體放在真空罩中,隨著空氣的抽出,聲音越來越小,所以該實驗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D錯誤。

3.C

解析:手影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攝影是凸透鏡成像,屬于光的折射現象;投影是凸透鏡成像,屬于光的折射現象;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象。

4.C

解析:圖A中,開關S2閉合時,電路發生短路,不能工作,故A錯;圖B中只要開關S2閉合,電動機就會工作,故B錯;圖C中只有當兩個開關都閉合時,電動機才能正常工作,故C對;圖D,S1閉合時,發生短路,故D錯。

5.A

解析:圖中乒乓球靜止時,球的下方沒有水,所以不受浮力作用,A正確;乒乓球靜止時,受重力、水的壓力和支持力,在這三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B錯誤;乒乓球上浮過程中,露出水面之前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C錯誤;當乒乓球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不變。當乒乓球露出水面時,V排減小,由F浮= ρ水gV排可知,浮力減小,D錯誤。

6.B

解析:忽略繩重及摩擦,拉力F=(G物+G輪),n1=2,n2=3,繩子受的拉力:F1=[12](G物+G輪),F2=[13](G物+G輪),F1>F2;動滑輪重相同,提升的物體重和高度相同,拉力所做的功W1=F1s1=[12](G物+G輪)×2h=(G輪+G物) h,W2=F2s2=[13](G物+G輪)×3h=W額=(G輪+G物) h,所以W1=W2;相同時間內拉力所做功的功率P1=P2;由機械效率公式η=[W有W總]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同。

7.D

解析:火箭點火起飛時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故A錯誤?;鸺x用氫做燃料是因為氫的熱值大,故B錯誤?;鸺仙^程中,重力勢能增加,動能不一定減小,加速上升,動能增大,故C錯誤。衛星通信是利用電磁波來傳遞信息的,故D正確。

8.B

解析:根據Q吸=cmΔt可知,在質量相等、初溫相同、吸收熱量也相同的情況下,誰的溫度升高得多,它的比熱容??;在其他條件相同時,甲液體升高的溫度較高,所以甲液體的比熱容小于乙液體的比熱容,故A錯;當加熱時間相同時,即吸收的熱量相同時,甲液體升高的溫度大于乙液體升高的溫度,故B正確;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在相等時間內液體吸收的熱量相等,故C錯;升高相同的溫度,乙的加熱時間長,乙吸收的熱量多,故D錯。

9.D

解析:在識別電路時,電壓表可以看成是開路,由題圖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通過電流表和L1、開關和L2回到電源負極,所以燈光L1和L2串聯,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電壓表測L1兩端的電壓。故ABC錯誤,D正確。

10.B

解析:小磁針靜止時N極向右,因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故可知螺線管a端為N極,b端為S極;由右手螺旋定則可知,電流由a端流入,故電源的c端為正極,d端為負極。

11.B

解析:由圖知,電阻與變阻器串聯,電流表測量電路中的電流,電壓表測量定值電阻R1兩端的電壓,當滑片向左滑動時,變阻器的阻值變小,總電阻變小,電源電壓不變,所以電路中的電流變大,故A、C錯;根據U=IR,定值電阻的電流變大,電阻不變,所以電壓表的示數變大,由P=UI得,電壓表與電流表的示數乘積變大,B 正確;根據R=U/I可知,由于定值電阻的阻值不變,所以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不變,D 錯。

12.D

解析:人體是導體,用手直接觸摸插座是非常危險的,故A錯;安全用電的原則: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從電線上取風箏容易發生觸電事故,十分危險,故B錯;接在電路中的電源插頭屬于帶電體,用濕手觸摸時,非常容易發生觸電事故,十分危險,故C錯;金屬外殼的用電器,外殼一定要接地,防止外殼漏電,發生觸電事故,故D對。

13.C

解析:由丙圖可知,前2 s物體速度為零,仍處于靜止狀態,合力為零,則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對平衡力;由乙圖可知,物體所受拉力為3 N,則可知摩擦力也為3 N,故A錯誤;在t=3 s時,由乙圖可知物體受到的拉力為7 N,由丙圖可知物體正在做加速運動,此時摩擦力與拉力不平衡,物體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不等于7 N,故B錯誤;由丙圖可知,4~ 6 s內,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v=2 m/s,則4~6 s內通過的距離s=vt=2 m/s×2 s=4 m,由圖乙知,4~6s時拉力F=5 N,所以做的功為W=Fs=5 N×4 m=20 J,故C正確。由丙圖可知,2~4 s內物體正在做加速運動,其質量不變,高度不變,速度變大,則重力勢能不變,動能變大,所以物體的機械能變大,故D錯誤。

14.D

解析: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二極管是由半導體制成的,故A錯;電視機遙控器是利用紅外線來工作的,故B錯;由于超導體的電阻為零,所以在用超導體進行遠距離輸電時不會消耗電能產生熱量,減少了在輸電過程中的能量損耗,大大節約了能源,故C錯;微波爐是利用電磁波來加熱食品的,D正確。

15.B

解析:由圖甲結合R=U/I可知,燈泡兩端的電壓增大時,燈泡的電阻增大;此時燈泡的實際功率增大,燈絲溫度也在升高,由此說明,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錯誤;燈泡和定值電阻串聯,電流相等,電壓之和等于電源電壓,由圖甲知,當電流為0.3 A時,燈泡兩端電壓為2 V,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為6V,總電壓為8 V,則燈泡的實際功率:PL=ULI= 2 V×0.3 A=0.6 W,故B正確;由B項數據可知,電阻的阻值:R=UR/I=6 V/0.3 A=20 Ω,電阻的實際功率:PR=URI=6 V×0.3 A=1.8 W,故CD錯誤。

16.1 mm 2.80 46.8

解析: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mm;物體左端與5.50 cm對齊,右端與8.30 cm對齊,估讀為8.30 cm,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8.30 cm-5.50 cm=2.80 cm。被測礦石的總質量是:m= 20 g +20 g+5 g+1.8 g=46.8 g。

17.正 排斥

解析: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因此用一個帶負電的物體去靠近一個帶負電的輕質小球,小球會被排斥。

18.乙 車具有慣性

解析:以風做參照物,向一個方向行駛的三個物體,甲感覺順風,乙感覺逆風,丙感覺無風,則說明甲的速度小于風速,乙的速度大于風速,丙的速度等于風速,即騎車速度最快的是乙;當他們停止蹬自行車后,自行車仍然能繼續前進,是因為車具有慣性。

19.連通器 大于 大氣壓

解析:壺身和壺嘴下部是相通的,是連通器;因此壺底水的深度大于壺壁的深度,而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水對壺底的壓強大于水對壺壁的壓強;壺蓋上的小孔是為了讓壺內氣體和外界大氣相通,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水可以更容易倒出。

20.劇烈 做功

解析:分子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這個實驗說明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21. 25 2.5

解析:由I=U/R可知,連接短路位置到甲地的兩段輸電線的電阻值:R=U/I=1.5 V/0.03 A=50 Ω;短路處距甲地一條輸電線的電阻:R′=[12]R=[12]×50 Ω=25 Ω;短路的地點離甲地的距離:l=25 Ω/(0.01 Ω/m)=2500 m=2.5 km。

22.5 豎直向上 不變

解析:瓶子處于靜止狀態,屬于平衡狀態,所以受到的是平衡力。摩擦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瓶子的重力大小為5 N,所以摩擦力也是5 N,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反,豎直向上;當壓力增大時,瓶子受到手豎直向上的摩擦力始終等于瓶子的重力,不會隨握力的增大而增大。

23.熔化 48

解析:由圖象可以看出,該物質在BC段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是晶體的熔化圖象。該物質的熔點是48 ℃,同一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即該物質的凝固點也是48 ℃。

24.電流 多

解析:將兩電阻絲串聯接入電路是為了控制通過兩電阻絲的電流及其通電時間相等,根據焦耳定律Q=I2Rt可知,導體的電阻越大,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

25.6×104 5 1000

解析:轉盤轉動10轉消耗的電能為:W=[ 10600]kW·h=[160]×3.6×106 J=6×104 J,由題知,Q放=W=6×104 J,而Q放=mq,需要干木柴的質量:m=[Q放q]=[6×104 J1.2×107 J/kg]=0.005 kg=5 g。電爐的電阻: R=U2額/P額=(220 V)2/1210 W=40 Ω,電爐的電阻不變,電爐工作時實際消耗的電功率為P=U2實/R=(200 V)2/40 Ω=1000 W。

26. 如圖所示

解析: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焦點,折射光線入射到平面鏡上后,經過平面鏡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7.如圖所示

解析:木箱在豎直方向上受豎直向下的重力G,豎直向上的支持力F作用;木箱A在豎直方向上靜止,處于平衡狀態, F=G;木箱與小車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則木箱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28.如圖所示

解析:只要按下任何一個按鈕,電鈴就會響起,說明這兩個開關互不影響,是并聯的。

29.(1)位置和比較像的大小 (2)等大

(3)虛 (4)10

解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透過玻璃板確定像的位置;(2)蠟燭B與蠟燭A的像能完全重合,又因為蠟燭B與蠟燭A完全相同,所以可以得到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等大的結論。(3)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無法直接在光屏上觀察到像,說明所成的像是虛像。(4)A蠟燭離平面鏡的距離為s=vt=5 cm/s×2 s=10 cm,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則蠟燭B應遠離玻璃板10 cm,才能與蠟燭A完全重合。

30.(1)速度 (2)A s

解析: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讓小球從斜面頂端自由滾下撞擊水平面上的木塊,該實驗中探究的是A物體的動能,動能的大小是通過s的大小來反映的。

31.(1)98 (2)不變(或保持不變) 石棉網有余熱(或水仍能吸熱) (3)不同物質吸熱能力(或不同物質的吸熱情況)

解析:(1)由圖乙可知,水沸騰時繼續加熱,但溫度保持在98 ℃不變,水的沸點是98 ℃;(2)水沸騰時,溫度不變,剛撤掉酒精燈時,鐵圈、石棉網的溫度還高于水的溫度,所以水可以繼續吸熱,水仍然繼續沸騰一小會; (3)利用圖甲中兩套現有裝置、等質量的水和食用油,還可以進行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

32.(1)如圖所示 (2)右 (3)燈泡斷路

(4)0.26 0.65

解析:(1)電流表應該串聯在被測電路中。小燈泡正常發光的功率小于1 W,由P=UI可知,I=P/U=0.4 A,小燈泡正常發光的電流小于0.4 A,電流表選擇0~0.6 A量程;電源為2節干電池,所以電壓不超過3 V,電壓表并聯在燈泡兩端,選擇0~3 V量程,電路連接如圖所示。

(2)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滑片應置于阻值最大處,故應置于圖中的右端。

(3)閉合開關后,燈泡不亮,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燈泡斷路。

(4)由圖可知,電流表的量程為0~0.6 A,分度值為0.02 A,其示數為0.26 A;小燈泡正常發光,所以電壓為2.5 V,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P=UI=2.5 V×0.26 A=0.65 W。

33.(1)閉合 (2)導體切割磁感線運動方向(導體運動方向) (3)2和6(或3和 7) (4)發電機 (5)①不同 ②有關

解析:(1)分析表中數據,只有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里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才會產生感應電流;(2)比較實驗2和3(或者6和7)可知,在磁場方向一定時,改變導體切割磁感線的方向,就改變了感應電流的方向,這說明,在磁場方向一定時,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導體切割磁感線運動方向有關;(3)比較實驗2和6(或3和7)可以發現,在導體切割磁感線運動方向不變時,感應電流的方向與磁場方向有關;(4)電磁感應的重要應用是發電機;(5)要探究感應電流大小與導體切割磁感線的運動速度是否有關,必須改變導體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方向而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如果在改變導體切割磁感線運動速度時,電流表指針偏轉幅度也不同,說明感應電流的大小與導體切割磁感線運動速度有關。

34.(1) 8.4×106 J (2) 2.1×107 J

(3)0.3 m3

解:(1)水吸收的熱量:

Q吸=cm(t-t0)=4.2×103 J/(kg·℃)× 100 kg×(46 ℃-26 ℃)=8.4×106 J。

(2)熱水器在5小時的有效照射時間內接收到的太陽能E=5×4.2×106 J=2.1×107 J

(3)根據題意知Q放=E=2.1×107 J。

則需要完全燃燒的天然氣V=[Q放q]=[2.1×107 J7×107 J/m3]=0.3 m3。

35.(1)克服阻力所做的功是1.8×1010 J。

(2)以最大航速勻速行駛時牽引力的大小是1.5×106 N。

(3)船底受到海水的壓強是8×104 Pa;“雪龍”號排開海水的體積增加了100 m3。

解析:(1)t=20 min=[13 ]h

s=vt=3.6 km/h×[13]h=1.2 km=1200 m

∵勻速 ∴F牽引力=f=1.5×107 N

W=F牽引力s=1.5×107 N×1200 m=1.8×1010 J

(2)v=3.6 km/h=1 m/s

P普=P破冰=F牽引力×v =1.5×107 N×1 m/s=1.5×107 W

F普=[Pv普]=[1.5×107 W10 m/s]=1.5×106 N

(3)p=ρ海水gh=1.0×103 kg/m3×10 N/kg×8 m=8×104 Pa

又∵船始終漂浮

∴ 始終 F浮=G物

F浮增=G物增=100×103 kg×10 N/kg=106 N

V排增=[F浮增ρ海水g]=[106 N1.0×103 kg/m3×10 N/kg]= 100 m3

36.(1) 3、4 (2)121 Ω (3)100 W (4)加濕器消耗的總電能3.6×105 J

解析:(1)由圖1知,開關S接“1、2”時電路斷路為關;“2、3”時兩電阻串聯,接“3、4”時只有R1接入電路,電源電壓一定,由P=U2/R可知,接“2、3”時電阻最大,為低擋,接“3、4”時電阻最小,為高擋;

(2)由圖2知,高擋功率:P高=400 W,由P=U2/R可得R1的阻值:

R1=U2/P高=(220 V)2/400 W=121 Ω;

(3)由題知,R2=3R1,低擋發熱功率:

P低=[U2R1+R2]=[U24R1]=[(220 V) 24×121 Ω=]100 W;

(4)由圖2知,工作30 min時,其中高擋10 min,低擋20 min,所以加濕器消耗的總電能:W=W高+W低=P高t高+P低t低=400 W×10×60 s+100 W×20×60 s=3.6×105 J。

猜你喜歡
燈泡解析電阻
燈泡創意秀
電阻大小誰做主
點亮小燈泡
點亮小燈泡
巧測電阻
睡夢解析儀
電阻焊
電競初解析
相機解析
基于multisim13.0負電阻在電源中作用的仿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