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帝的禮物
——對米沃什詩歌《天賦》的解讀

2017-07-12 12:30熊煥穎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廣西桂林541006
名作欣賞 2017年3期
關鍵詞:沃什罪惡天賦

⊙熊煥穎[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6]

上帝的禮物

——對米沃什詩歌《天賦》的解讀

⊙熊煥穎[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6]

《天賦》是波蘭著名詩人米沃什的經典作品。這首詩淺顯曉暢,輕快明朗,但卻平淡中見深刻,詩意中含哲理。本文通過對這首詩的細讀,分析詩中反諷手法的運用,認為這首詩是關于個體命運以及人類罪惡與苦難最為深沉的表達,同時也蘊含了一個宗教式的自我凈化與救贖的主題。

米沃什 《禮物》 反諷 救贖

波蘭詩人切斯瓦夫·米沃什是198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其授獎辭是:“在自己的全部創作中,以毫不妥協的深刻性,揭示了人在充滿劇烈矛盾的世界上所遇到的威脅?!蔽覀兛梢酝ㄟ^對詩人晚期的詩歌《天賦》(又譯《禮物》)進行細讀,探討米沃什詩歌創作的深刻性和獨特性,并探討這首詩的反諷手法以及蘊含的主題。

《天賦》一詩有多種中譯本,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韓逸(易麗君教授筆名)從波蘭語翻譯過來的譯文:

日子過得多么舒暢。/晨霧早早消散,我在院中勞動。/成群蜂鳥流連在金銀花叢。/人世間我再也不需要別的事務。/沒有任何人值得我羨慕。/遇到什么逆運,我都把它忘在一邊。/想到往昔的日子,也不覺得羞慚。/我一身輕快,毫無痛苦。/昂首遠望,唯見湛藍大海上點點白帆。

這首詩是米沃什在花甲之年創作的。此時的詩人已經歷慘絕人寰的二戰和奧斯維辛大屠殺,后又輾轉流亡,飽受肉體各種痛苦與思想上的折磨,尤其是對歐洲基督教文明乃至人類文明深感絕望。從表面上來看,在這首以極為簡樸的語言寫就的詩歌里,我們幾乎無法觸及任何痛苦的痕跡。甚至從字面意義來看,它是拒斥痛苦的。然而,事實上,這首詩歌卻隱含了關于個體命運、人類罪惡與苦難最為深沉的表達,也蘊含了一個宗教式的自我凈化和救贖的主題。正如評論者所言:“在晚期作品中,米沃什仍堅定不移地以簡樸的語言表達重大主題?!?/p>

這首詩英文被譯為“Gift”,這個詞兼具“天賦”和“禮物”的意義。如果我們整合這兩個意義,那么這個詩題可理解為“上帝贈予人的禮物”。那么上帝贈予的禮物到底指的是什么?

下面我們首先逐行地解讀這首詩?!叭兆舆^得多么舒暢。晨霧早早消散,我在院中勞動?!遍_頭兩行極其簡單,出現了抒情主角“我”,在晨霧消散的早上勞作,感覺十分歡暢愉快。然而,就這樣一個簡單的開頭,讓我們很難去把握具體的信息。如“我”為什么“日子過得多么舒暢”,是“我”性格使然,抑或是“我”的境遇一直很順暢,從未遇到困頓和苦難。因此,值得懷疑的是這樣的開頭是否是一種反諷的策略。尤其是“晨霧”這樣的意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我”可能剛剛經歷過黑暗、充滿迷霧的黑夜。事實上,我們聯系詩人生平,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奧斯維辛集中營、斯大林極權主義的見證者,他同自己的母國波蘭一樣所經歷的苦難是深重的,如1939年蘇德“里賓特洛甫——莫洛托夫條約”直接瓜分波蘭,二戰爆發首先遭受德國法西斯荼毒的也是波蘭,之后波蘭這塊土地又在戰爭中幾度淪落于蘇德鐵蹄之間。借用米沃什的話來說:這種勢力就像“壓路機”,“它沿途粉碎了一切,也粉碎了每個國家人民的希望,使其產生悲觀失望的宿命情緒”。只要看一看二戰史或波蘭近現代史就知道,對于波蘭人米沃什而言,其國家其人民其本人所遭受的苦難是不可能用三言兩語表達出來的。

第三行“成群蜂鳥流連在金銀花叢”,“我”從手中的勞動分散了注意力,或者干脆停止勞動閑站著,觀察到園中自然的花鳥蟲鳴。這行詩的作用或許并不僅僅是對自然的描寫。從下一行詩我們可發現,“我”在這里開始從外在的體力勞動轉入了內在的回憶與思考之中。

“人世間我再也不需要別的事務。沒有任何人值得我羨慕?!边@兩行詩開始轉入抽象的價值判斷,顯示出“我”是一種自滿自足狀態;同時,也暗示著“我”與外在世界的存在秩序之間保持著一種有點極端的平衡或和諧。而“我”的這種超然的狀態似乎可作為解釋前面“日子過得多么舒暢”的原因。從整首詩的邏輯來看,這也是說得通的。因此,有人認為在這首詩里:“存在的秩序被當作令人內心愉悅和幸福的禮物而接納……(詩人)以此種方式接受世界使之從存在的困境中解脫出來?!钡覀儾荒軆H從詩句的表層意義進行猜測。同詩歌開頭兩行一樣值得我們懷疑,這是否是詩人運用的一種反諷的策略?

第六、七行詩:“遇到什么逆運,我都把它忘在一邊。/想到往昔的日子,也不覺得羞慚?!睆倪@兩行詩句中,即便沒有詩人的生平經歷以及波蘭歷史作為佐證,我們仍可以確信“我”肯定在此前的歲月里遭受了諸多的無端苦難和折磨。這里有一點需要注意,“我”已經道出了自己曾經是遭遇不幸、見證災難的,但是卻以一種置身事外的超然姿態說“我都把它忘在一邊”。對于見證者米沃什而言,記憶不僅是個體的過去,更是歷史的個人化,同時,歷史和記憶對人類的發展還具有特殊的意義。其意義就像他在《詩的見證》中所言:“每天我們都能看到有跡象表明,現在,就在此刻,某種新事物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誕生:人類作為一股意識到自己超越自然的基本力量,因為人類是靠對自己的記憶而活的,即是說,活在歷史中?!睋Q言之,米沃什其實是站在歷史的高度重新審視人類自身和人類文明,希望人類能在與過去、與歷史的對話中尋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這不僅是對歷史的見證,同時也是對歷史的反思。至此,我們可以認為此詩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反諷。正如評論家所說的,米沃什看似從徹底的絕望中擺脫出來,但“這個經驗僅僅是來自天真的奇跡,抑或說,這幅‘世界圖景’只是一種短暫、反常的瞬間所產生的體驗。詩題已經透露,甚至與同時期的詩歌作品對比也說明了這點。他不再需要什么事物(但他時??释麚碛校?。他不嫉妒任何人(但他經常嫉妒)。他遺忘了受過的苦難(他卻常常記起)……”然而,詩人并未就此坦誠地面對讀者,而是仍然以一種釋然的態度面對殘酷的記憶,直言“不覺得羞慚”。這與阿多諾“奧斯維辛之后,寫詩是野蠻的”說法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熬兔孜质捕?,作為納粹占領華沙期間幸存者的事實,賦予了他詩歌一種特有的存在之沉痛與負重。他雖承載著歷史的悲劇意識,卻表現出了釋然的愉悅……”在這里,歷史事實的殘酷與詩歌藝術的釋然,兩者之間形成了巨大的張力,賦予了米沃什這首詩歌以獨特的深刻性。即在處理人類苦難題材時,米沃什并不像其他詩人那樣極力渲染苦難、發泄憤懣,甚至無休止地審判;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將戰爭的非人道、種族大屠殺等歷史悲劇主題隱藏在簡樸、輕快的語言之下。

最后兩行“我一身輕快,毫無痛苦。昂首遠望,唯見湛藍大海上點點白帆”,詩人將反諷推向極致,決絕地否認了個人命運與歷史悲劇帶來的“痛苦”。最后一行回應第三行“成群蜂鳥流連在金銀花叢”,此時的“我”已經完成了由外在世界轉向內心宇宙再轉向外在存在的整個過程。從“我”的視角來看,“我”不僅從手中的勞作、眼前的蜂鳥和金銀花解放出來,更是從痛苦的記憶與歷史的悲劇中解脫出來。這首詩的反諷藝術在最后一行達到了巔峰,而這一行也最令人動容。因為,這行詩具有超越的本質,仿佛宗教式的超脫。但這種宗教式的超脫又是與詩人所見證的歷史悲劇相矛盾的。如果我們忽略了這一點,那么就很容易將這首詩看成一首田園牧歌。也因此,有人認為“米沃什的詩歌世界是遠離田園牧歌的。它充滿了尖銳的矛盾和難以解答的問題?!孜质苍姼璧氖闱橹鹘鞘冀K在絕望與希望之間徘徊?!边@首《天賦》也不例外。

如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天賦》這首詩蘊含最為尖銳的矛盾是:外在的存在秩序與個體內心的寧靜之間的矛盾,即面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奧斯維辛集中營、種族大屠殺、極權主義等歷史悲劇和人類罪惡,作為一個幸存的見證者能否保持這兩者之間的平衡。延伸到人這個類的尺度上,就是罪惡與救贖之間的矛盾。

從宗教文化角度去看,米沃什生長在波蘭,因此深受天主教的影響,詩歌里常常充滿“圣經”的氣息。誠如米沃什研究者辛西婭·哈文(Cynthia L.Haven)指出:米沃什的“靈魂”只有圣經中的約伯方可與其相提并論,而且詩人“關注的焦點始終是圍繞著神學的——而(信仰的)矛盾則貫穿了他的一生。他曾說,他的核心是宗教信仰……”在這首《天賦》里,詩人在面對現代人的種種罪惡和苦難時,簡樸的語言表面并未顯現出任何約伯式的質問。但這并不意味著詩人漠視這些罪惡和苦難。其實此詩暗示人們應該超越罪惡與苦難,最終實現自我凈化與救贖。這或許恰恰是詩題“上帝的禮物”的隱含意義。

米沃什在《詩的見證》一書中說:“在人類將尋找凈化的現實、尋找‘永恒的顏色’這個意義上,換言之,也就是尋找美這個意義上,人類也將探索自身。陀思妥耶夫斯基肯定世界將被美拯救時,他的意思很可能就是指這個,盡管他對文明的命運是疑慮重重的。這意味著,我們因為現實與我們心中欲望之間的落差而陷入的愈來愈深的絕望,將會被治愈,而那個客觀存在的世界——也許就是上帝眼里所見的世界,而不是我們懷著欲望和痛苦所感知的世界——將其所有善與惡一起被接受?!辈浑y看出,米沃什將詩的作用拔高到了宗教式救贖功能的境界。雖然阿多諾對此深表懷疑,但是米沃什卻仍然堅信詩歌具有凈化人類靈魂與實現救贖的神圣性,《天賦》便可見一斑。在傳統詩歌,尤其現代主義詩歌那里,似乎對世界“惡之花”的描寫,以及“荒原”圖景的刻畫成了詩人與藝術家的天職。但是這種站在批判立場上的寫作無形中為殘酷的現實平添了些許絕望。而米沃什的詩歌承受住了現實的罪惡與苦難,展現給讀者的往往是純凈、自由與美好。不僅如此,米沃什還主張詩人要“以詩為證”,應站在歷史的高度重新審視與反思人類自身以及人類文明,期望人能在與歷史和記憶的對話中實現自我凈化與救贖。

注釋

①張曙光:《米沃什詩選》,載《揚子江詩刊》,2005年第3期,第41頁。

②米沃什等:《波蘭二十世紀詩選》,易麗君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123頁。

③⑧Rockwell Gray,“Milosz:The Poems”,in Salmagundi, no.85/86(Winter-Spring 1990),p331.

④崔衛平:《黑格爾式的蜇傷》,見米沃什:《被禁錮的頭腦》,烏蘭、易麗君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5頁。

⑤⑨Edward Moejko,Between the Universals of Moral Sensibility and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Note on the W ritings of Czeslaw Milosz,in Edward Moejko,ed., Between Anxiety and Hope:The Poetry and Writing of Czesaw Miosz,Edmonton:University of Alberta Press, 1988:1-29,20-21.

⑥? 米沃什:《詩的見證》,黃燦然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58頁。

⑦Leonard Nathan and Arthur Quinn,The Poet's Work: An Introduction to Czeslaw Milosz,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1:85-86.

⑩Cynthia L.Haven,An Invisible Rope:Portraits of Czeslaw Milosz,Athens and Ohio:Swallow Press Ohio University Press,2011.

作 者:

熊煥穎,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比較文學。

編 輯:

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歡
沃什罪惡天賦
禮物
努力是最寶貴的天賦
“跳水天才”全紅嬋:有天賦,更有努力
罪惡
他難過得太表面,像沒天賦的演員
抓小偷
我有數學天賦嗎
開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