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創新型人才 強化智力支撐

2017-07-12 12:40胡源勇,許暉,王晨霞
河北教育(綜合版) 2017年2期
關鍵詞:創新型科普機器人

培養創新型人才 強化智力支撐

【本期話題】

1月9日,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大會并指出,要全面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筑牢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基石。李克強總理對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作出重要批示強調:教育部門和廣大教育工作者要認真貫徹國家決策部署,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探索,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厚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土壤,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支撐。

培養創新型人才既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舉措。本期我們邀請省內幾位教育管理工作者談一談他們的實踐和思考。

本期嘉賓:豐寧滿族自治縣胡麻營中心校校長 胡源勇

石家莊市第九中學教研處副主任 許 暉

邢臺市橋西區教育局副局長 王晨霞

胡源勇

轉變教師觀念,利用農村學生的生活體驗,強調學生的發散思維與想象思維

我校地處豐寧滿族自治縣東南部,是典型的山區農村學校。受條件的限制,學生的閱讀往往只局限于課本,相對于城市的孩子來說,知識面窄得多。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如何利用現有的條件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呢?

轉變教師觀念,正確理解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關系。正確認識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關系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礎。知識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但它處于表層。能力是在知識的基礎上經過有意識的訓練而形成,處于里層。素質則是在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內化而形成,處于內核。三者的關系除了層次上的區分外,還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知識不等于能力,但能力的形成以知識為前提,知識儲備越豐富,越有利于能力的形成。所以,我們在強調素質教育時,決不能忽視知識的掌握。從知識到能力,需要經過一次質的飛躍。同樣,知識和能力也不等于素質,但素質是在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形成的;知識越多,能力越強,越有利于素質的提高。因此,在強調素質教育時,同樣不能忽視能力的培養。從知識、能力到素質,還需要經過一次質的飛躍。這就是說,從知識到素質,需要經過兩次質的飛躍才能完成。

營造科技發明環境,培養學生創新興趣。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和一定的環境緊密聯系著的。青少年對某種活動的濃厚興趣,是他們創造能力迅速發展的“觸發器”,是青少年成才的重要心理條件。在機制方面,應做到領導重視,思想解放,措施得力;師資落實,資金到位,場地保證。我校把科技發明排到工作日程,由主管校長親自負責,教科室牽頭組建領導小組。這就有了科技創造發明的大環境,再也沒有誰認為搞小發明是“不務正業”。在教學方面,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對學生進行科技知識和發明技法的系統教學。我們自行編寫了《學會發明》教材,把“發明”課程排上課表。課堂主要以古今中外發明家,特別是本縣小發明家的故事為載體,附以理論總結和點評、設想設計針對性訓練。在課外方面,采取多種措施營造科技發明的氛圍。我們充分發揮黑板報、宣傳櫥窗和校園網的功能,讓學生及時了解省內外的科技發明趣事。

加強課程建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一是嚴格按照《新課程設置方案》的要求,開齊、開足、上好每一門課程。我校在切實推行國家課程的同時,研究、開發和實施了一系列校本課程。例如,在《蔬菜王國》課程中,通過課堂教學,幫助學生了解茄子、胡蘿卜等蔬菜的營養和作用,使他們從情感上喜歡這些蔬菜;同時結合實踐活動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手種植、管理、采摘,體驗勞動的樂趣。二是開設藝術素養校本課程,培養學生特長。多年來,學校堅持將學生特長培養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利用每周二、五下午的課外活動開設朗誦、民樂、舞蹈、合唱、曲藝、書法、繪畫等特色活動課,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項目。目前,學校已成功舉辦了三屆校園文化藝術節,同時還與河北科技大學的航模協會建立聯系,成立了航模社團,協會定期派專業教師來我校指導社團活動。

創建綜合實踐活動網絡平臺。

創建綜合實踐活動網絡平臺,是實現信息技術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重要條件。學校在校園網上專門設置了綜合實踐活動這一板塊,便于師生隨時了解綜合實踐活動的程序,及時查閱相關材料,經常性地建立研究性的檔案,并開辟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交流和互訪的園地。更重要是,這為綜合實踐活動搭建了一個網絡平臺,為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一個優良的信息化環境。網絡平臺包括適度組織的信息資源、互動共享的智庫資源、構建開放學習社區、記錄過程性學習活動的網絡檔案袋、便捷有效的教學管理,實現生態學習的物質保障和支持平臺。

許暉

努力實現學生科技活動常態化、教學化、課題化,走適合校情、學情和生情的科技創新之路

雖然石家莊市第九中學已有六十年的辦學歷史,但我們并沒有固守傳統的育人理念。近年來,學校將學生科技活動常態化、教學化、課題化,走出了一條科技創新之路。

培育創新型校園文化。構建創新型校園文化,不僅需要教育觀念的創新,更需要有相應的制度對其進行保障,需要落實到體制、機制和具體程序上來。為強化學校全面實施創新教育,提高師生創新意識,九中每年都會對師生進行創新培訓,主要是在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的基礎上,立體化推進學校的思想觀念創新、辦學理念創新、培養模式創新、教育教學創新、管理機制創新,進一步提高領導干部的創造性工作能力、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還成立了“創新教研室”,主要負責學校創新教學的組織、安排及授課等活動。培養創新型學生,需要創新型教師。針對創新教育師資建設,學校聘請了國內創新教育領域的專家對學校相關教師進行了培訓,經考核合格的教師,將在培養創新人才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學校還將創新教育課程列入必修課程,分專題進行教學。

現階段,學校已投資建成了自己的科技創新園區,設有全省一流的機器人活動室、科技活動操作室、科技活動設計室、創新成果展示室等。同時,學校還購買了3D打印機、無人機、樂高機器人、能力風暴機器人等先進的科技設備。九中的這些場地設施不僅面向九中師生,還定期向周邊學校的學生開放,學校先后聯合水源街小學、合作路小學、北新街小學開展科技文化藝術節,充分發揮了中小學生科技創新的“領頭羊”作用。

融入課堂。學校將創新教育有機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以課堂為主陣地開展創新人才培養工作。

一是日常教學。通過“明確目標、自主學習、交流展示、達標測評、拓展提升”的451特色教學,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激發,使課堂充滿創新的魅力。例如,品德課上,教師結合教材涉及到的社會熱點問題,組織了保護環境等調查活動;物理課上,教師結合教材開展了“水果發電”“疊羅漢”“雞蛋撞地球”“創意焊接”“光的折射”等探究活動;地理課上,教師組織同學制作雨量器,參加“珍愛生命之水”征文活動;生物學科則開展了“食品安全”社區宣傳活動。

二是科技實踐課堂。為實現“普及培訓和精英培養”相結合,學校分別開設了社會調查、航模、機器人、科幻小說、科幻畫、3D打印等科技實踐課。與此同時,建立了由教學處負責執行的綜合實踐課教案和校外各類活動方案呈報、歸檔制度,這既有利于監督教師的備課情況,又為開發校本課程積累了豐富的原始素材。

九中的課堂教學教法多模,學法多樣,學生的潛能被進一步挖掘。雖然學校的樂高機器人團隊成立僅五年,但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迅速成長為河北省機器人強隊。五年來,九中機器人代表隊參加了全國機器人大賽、全國NOC機器人大賽、河北省機器人大賽、素質體育河北拉力賽、石家莊市“探索者”機器人大賽等多項賽事,并多次獲獎。

王晨霞

多元實踐。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很多結論、道理、生活常識、社會經驗等,都需要通過實踐得以驗證。一個人無論獲得何種能力,都離不開多想、多做的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我們能更深入地理解所學的知識,還有利于將書本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經驗,而這種經驗比教師傳授的書本知識更為直觀、更為受用。九中每年都組織各種實踐活動,為每個孩子都提供發展的機會。例如,先后開展了“珍愛生命之水”“我的低碳生活”“變廢為寶”“節約糧食”等科學調查體驗活動,組織了航空夏令營、高??茖W營,參觀南水北調工地、參觀科技館,去衡水湖開展調查環?;顒拥?。這些多層次創新實踐活動,讓學生全面感悟科學精神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綜合素質。

明晰不同教育階段和不同層次學校的功能和職責,協調貫通地進行系統的實踐探索,培養創新型人才

從創新型人才的成長規律和特點來看,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起著重要的啟蒙性和基礎性作用。在實踐過程中,我區建立了“一體兩翼三化”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一體”即以課堂教學——課程開發為主體;“兩翼”即創建品牌活動和整合科普資源為主線;“三化”即科普課程化、隊伍專業化、活動常態化,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構建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課程體系。一是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課堂是培養學生的最基本場所,培養學生思維最根本的要求是促使課堂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轉變,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從而形成多元的思維方式和實踐能力。二是開發創新實踐類校本課程。區教育局要求各校將科學素養類課程擺在學校課程體系的突出位置,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將學科教學與實際生活有機銜接。例如,學校開發的小牛頓實驗室、太陽能小制作、植物標本的采集與制作、千頭菊栽培、守敬故里、周邊軍事探索、樂高機器人、單片機、航空模型等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創建品牌活動。開展科技活動是發展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方式。我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以普及知識為主的科普活動,如生命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科學技術發展、軍事科學等展覽與講座;二是以培養技能為主的實踐活動,如航模、機器人、電腦制作等競技比賽;三是以發展思維為主的創新活動,如科學幻想畫、小發明小創造、科學DV制作、調查研究項目、實踐創新項目等展評活動;四是以常態專題為主的陣地建設,如設立學??萍脊?、科技周、科普教育長廊、親子科普閱讀等活動。

另外,我區還積極與國家級省級的青少年創新大賽、“小小發明家”等品牌活動接軌,每年舉辦一屆集模型競技、作品展覽、科普競賽、實踐項目為一體的綜合性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如橋西區區級創新大賽,分為模型競技、創新實踐、科學DV展播、科學幻想畫、科普競賽等5大板塊,涵蓋科技、自然、環境、社會等多個領域,旨在普及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等知識。這些常態化的科技創新大賽與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創新精神的形成和發展。我區也因此連續五年榮獲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河北省青少年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等榮譽。

打造專業化的科普教師隊伍。

我區有一支優秀的科技輔導員隊伍,他們中既有專職科技輔導老師,也有兼職科技輔導老師,特別是兼職科技輔導老師幾乎覆蓋了學校所有的文化科目。區教育局為培養他們的創新教育能力,使他們從優秀教育工作者成長為優秀的科技輔導員,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實踐證明固步自封,走封閉型辦學之路是沒有出路的。搞科技發明也是如此。為了使我區的科技發明更深入地展開,我們和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市科協、河北科技大學等建立了廣泛的聯系,例如定期組織科技輔導老師到這些單位進行學習,以開闊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與此同時,我區還將科普內容納入各級教育培訓和教學計劃,每年暑假期間組織專項培訓。組建科學教師工作室,開展城鄉科學教師業務交流,加強科學骨干教師培養,為科技輔導員專業成長搭建平臺?,F階段,這支隊伍已成為推動區域青少年科普活動穩定而持久的中堅力量。

整合社會資源,建設集成共享的科普共同體。校內的科普資源畢竟有限,各校積極將視角延伸到社會資源的引進與整合利用。一是與科協組織建立長效聯合機制。青少年科普工作與科協組織密不可分,要把教育科普作為科協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與科技局、環保局、氣象局等結為合作伙伴,形成一體化的科普協作共同體。二是豐富校外和課外科普活動。有效利用當地科技場館,定期組織學生集體參觀、體驗,組織“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牽線建立校外科普基地,開展科普體驗研學活動。三是引進先進地區課程資源。京津冀教育協調發展為對接優質教育資源搭建平臺,學校要主動引進北京等地豐富的課程資源,為學生開設單片機、機器人、少年編程等高品質課程。

猜你喜歡
創新型科普機器人
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高校實踐教學模式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應用
巴斯夫推出創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術
科普達人養成記
科普漫畫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機器人來幫你
認識機器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