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燦爛千陽》中的女性成長

2017-07-14 11:19趙天琪
校園英語·下旬 2017年7期
關鍵詞:女性意識女性形象

趙天琪

【摘要】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燦爛千陽》以阿富汗的戰爭時期為背景,講述了兩位女主人公坎坷的一生。小說通過描寫主人公在父權制社會的束縛下女性的自我成長,贊美了阿富汗女性堅韌不屈的精神。

【關鍵詞】父權社會 女性形象 女性意識

一、簡介

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二部小說,《燦爛千陽》注入了對女性的關懷與贊美。小說以阿富汗國家塔利班執政的戰爭時期為背景,講述了父權制社會下兩位女主人公瑪麗婭姆與萊拉的悲慘遭遇。作者通過描述社會的落魄、家庭的破碎以及個人意志的坍塌表達了戰爭對阿富汗人民和父權社會對女性的毒害。同時,通過描寫兩位女主人公在經受了戰爭與父權社會的毒害后所展現的隱忍與反抗表達了女性不屈的精神。飽經磨難依舊懷揣希望,女性形象不言而喻。

二、主人公瑪麗婭姆與萊拉的女性形象

小說的女主人公瑪麗婭姆是富商扎里克與女仆娜娜的私生女,她童年時期一直和母親住在荒蕪的泥屋。她沒接觸過教育,唯一的快樂便是等待父親在周四的時候來探望她。在她十五歲生日時,瑪麗婭姆不顧母親的反對,一意孤行去找父親。結果父親避而不見,母親在泥屋中上吊自殺,一夜之間她失去了兩位至親的人。所有的希望破滅后,她被迫嫁給了大她三十歲的鞋匠拉希德,從此開始了她的隱忍之旅。她不準在外人面前脫下布卡,沒有拉希德的帶領不能出門,瑪麗婭姆的活動空間僅限于他的院子。幾經流產后她喪失了生育能力,與此同時丈夫拉希德的耐心也被損耗殆盡。殘暴的本性逐漸暴露,他開始毆打瑪麗婭姆。飯不好吃、地不干凈、她的動作太吵,一切可以吹毛求疵的地方都是拉希德毆打瑪麗婭姆的理由。他甚至揪掉她的頭發,打掉她的牙齒。不僅如此,她還要忍受同另一個女人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分享她心中的所謂的家。至此,不難看出瑪麗婭姆所代表的正是阿富汗這個父權制社會下飽受迫害的傳統女性:不允許外出工作甚至是外出、沒有任何的家庭地位、一直處于一種附屬地位。在男性面前,她們卑躬屈膝卻換不來一絲的憐憫。她們在這個社會下所能發揮的最大作用就是傳宗接代?,旣悑I姆就是如此。她沒有任何的選擇權,從被包辦婚姻到與人共侍一夫。從裹上布卡的那一刻開始,她便是丈夫拉希德的個人財產,是他的泄欲肉體,是他的生育機器。所以當她失去生育機能時,她的存在意義便所剩無幾。在不盡的隱忍中,她開始變得麻木,瑪麗婭姆這一女性形象至此是悲涼的。

與瑪麗婭姆不同,萊拉從小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接受學校的教育。她有思想前衛的父母,相親相愛的伙伴,有青梅竹馬的愛人。萊拉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然而戰爭帶走了一切。她被拉希德帶回家中養傷,在他的陰謀詭計下成了他的妻子。在與瑪麗婭姆共侍一夫期間,兩人矛盾不斷。女兒阿茲沙的降臨喚起了瑪麗婭姆母性的柔軟,兩位女主人公由此開始締結情誼??墒抢5聟s并不滿意,他找了各種借口把阿茲沙送進了恤孤院,沒有他的陪同萊拉便不能見到女兒。與此同時,少女時期的愛人塔里克的出現激起了她自由的心。兩次逃脫未果后拉希德被徹底激怒,雙手扼住萊拉的脖子要置她于死地。在最后一刻,瑪麗婭姆舉起武器結束了拉希德的生命,也結束了她們的噩夢。從一個不經世事的少女成長為一個獨立自我的女性,萊拉的成長是崎嶇不平的。她有自己的想法,不論是從決定嫁給拉希德以保住肚子里塔里克的孩子還是到策劃出逃,萊拉都十分果敢。當瑪麗婭姆遭受家庭暴力時,她敢于爭取丈夫的薄情;當家庭暴力變得無法忍受時,她敢于尋找解脫;當苦求拉希德探望女兒無果時,她敢于挑戰社會的統治獨自外出。她追求自己的所想所需,不受封建傳統的束縛。作為千萬阿富汗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象征,萊拉的女性形象從最初便是清晰明了的。

故事的最后,瑪麗婭姆自首走上了斷頭臺被槍決,完成了自我救贖。而萊拉則帶著孩子們與愛人塔里克開始了幸福的生活,同樣完成了自我升華??v觀兩位女主人公的一生,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生命的美好都在一夜之間消失殆盡,瑪麗婭姆失去了家人,萊拉也是如此。豆蔻年華便不得已嫁為人婦,淪為男人的私有財產,被沒收了自由。作為生育機器,在完成各自的生育使命后便失去了價值,淪為暴力的對象。這些經歷,無不影射著當時阿富汗女性的悲慘遭遇。就像瑪麗婭姆的母親教導她的一樣:“就像指南針總是指向北方一樣,男人怪罪的手指總是指向女人”。在這個伊斯蘭教盛行的父權制社會下,女性的境況令人為之惋惜。不論是瑪麗婭姆的父親扎里勒在她被迫出嫁時的沉默,還是丈夫拉希德在她失去生育能力后對她的粗暴,都使得封建的舊制度下男性丑陋的嘴臉暴露無疑。值得慶幸的是,小說中的兩位女主人公并沒有任由自己被蹂躪踐踏。在飽嘗了作為女性的辛酸苦楚后,她們的女性意識終于覺醒?,旣悑I姆,這一傳統的阿富汗女性,在隱忍了多年后奮起反抗,向一直壓迫他的男權勢力發起了致命的一擊。而萊拉在獲得自由后創辦了學堂、教書育人,這一舉動也顛覆了阿富汗社會傳統的女性角色。從隱忍到喪失主體意識,再到奮起反抗,兩位女主人公的女性形象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三、總結

卡勒德·胡塞尼在《燦爛千陽》中描寫了兩個女人從隱忍、覺醒到反抗的意識成長,注入了對女性群體關懷的殷切希望。小說一方面勾勒了阿富汗女性所遭受的水深火熱的處境,另一方面表達了女性在面對苦難時所展現出來的堅韌不屈的精神。女性成長的過程是艱辛的,但結局是充滿希望的。正如小說結尾描寫的那樣“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的明月,也數不清她的墻壁之后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女性的光輝永遠不會被磨滅。

參考文獻:

[1]卡勒德·胡賽尼.燦爛千陽[M].上海:世紀出版社,2007.

[2]康慨.阿富汗女性的血淚[J].中國新聞周刊,2007:98.

猜你喜歡
女性意識女性形象
意識的覺醒形象的抗爭
掩隱于革命與愛情沖突中的女性意識:重讀《紅豆》
《紅樓夢》寶黛詩詞與女性意識研究
阿爾比作品《動物園的故事》“厭女”可能性分析
“看”與“凝視”中的美
西方女性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與憤怒,焦慮與恐懼
從女性主義視角比較研究《名利場》兩個漢譯本中女性意識的體現
淺析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業化運作下的作用
文化視野下日本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