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2017-07-23 09:59郭太龍
世界家苑 2017年5期
關鍵詞: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郭太龍

摘要: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在社會治理領域的認識逐步加深,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是五年來理論和實踐探索的成果也是新時代社會治理追求的理想狀態。打造“三共”的社會治理格局需要完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居民自治的力量,引導多元主體參與,做好法治保障等工作。

關鍵詞: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內涵

社會治理格局實質上指各主體的在社會治理扮演的角色、責任分工以及他們之間的組合、成果享有方式。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這是五年來中國共產黨在社會領域探索創新的成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笔藢盟闹腥珪筇岣呱鐣卫淼姆ㄖ位?。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016年10月,習近平同志提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通過五年的探索,我國逐步明確了各主體在社會治理中的角色,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體制下,多元主體調動各種方式方法,共同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建設和治理?!肮步ā币笾黧w多元化,“共治”是過程和方式,而“共享”是追求的結果,全民共同享有治理成果。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體現了社會治理注重多元主體、民主協商、權責一致的要求以及以人為本,滿足人的需求,保障人的權益的核心理念。

二、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一)大力培育社會治理理念

社會治理理念的本質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參與社會治理的權利,并最終實現社會公共利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需要大力培育先進的社會治理理念,關鍵是要構建完善的社會治理理念生成機制。因此,要改變政府治理的一元格局,培養公民參與意識,為多元社會治理格局提供基本條件;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把人民放在社會治理的主體地位;要樹立公平正義理念,保障人民主體地位,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水平。

(二)完善社會治理法治環境

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大力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提高社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首先是完善社會治理立法?!盁o規矩不成方圓”,社會治理需要在法治框架內展開。當前,需要通過法律的形式賦予社會治理各主體在社會治理中的法律身份。尤其是社會組織,需要全國人大出臺一部《社會組織法》來規范和保護社會組織的發展。

其次嚴格社會治理執法。社會治理和社會管理理念的區別從執法價值角度來看,就是權利管制模式向權利保障模式轉變。社會治理理念下,應該少一些管制,多一些服務和責任,把實現公眾的平等權、參與權、共治權作為社會治理法治化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社會治理應重視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做到既能依法保障各方權益,有效維護社會秩序,又能尊重廣泛的社會民意和普遍的價值要求。

(三)擴大現代科技手段在社會治理中的應用范圍

實踐證明,將現代科技手段運用到社會治理領域,能夠取得很好效果。如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系統大力推進大數據整合共享,通過實施“雪亮工程”,將城鄉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進行聯網應用,使得刑事案件偵破率大幅上升。同時,嚴重暴力犯罪大幅下降。根據中央政法委孟建柱同志的講話,2016年,我國每10萬人中發生命案0.62起,是世界上命案發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嚴重暴力犯罪案件比2012年下降43%,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下降56%;人民群眾安全感不斷增強,對社會治安滿意度從2012年的87.55%上升到2016年的91.99%。在經濟長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社會也保持了長期穩定,被稱為“兩個奇跡”。社會治理領域應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改進社會治理手段和政府治理方式,堅持科技引領、信息支撐,不斷推進“互聯網+社會治理”,擴大現代科技手段在社會治理領域的應用范圍,從而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的技術含量,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

(四)加快政府職能轉移和服務型政府建設

一是加強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社會管理作為政府的基本職能,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過程中需要得到加強。一方面加強社會領域的資源配置,更多的財政資金要花向民生領域,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合理調整機構設置,機構編制向社會管理部門傾斜,同時要調整社會管理部門內部的結構,增加一線執法人員的數量。另一方面政府要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把屬于社會領域的權利歸還社會,給社會讓渡更多空間,對于社會組織和居民自治組織采取“放水養魚,多予少取”的政策。二是積極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在社會治理過程中,政府要更多的扮演服務者的角色,以“能促型政府”(The Enabling State)為目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五)大力發展社會組織

社會組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重要主體,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力量。目前來看,我國社會組織發展存在著數量少,規模小,質量低;社會組織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滯后;社會組織登記門檻較高,額外負擔較重和部分社會組織行政色彩濃重等問題。在社會組織發展上,政府需要加強引導,在輿論宣傳、資金支持、政治地位、稅收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時社會組織自身也要在誠信、組織能力、財務能力、服務能力等加強建設,積極參與社會治理。

(六)創新城鄉社區治理

習近平同志強調:“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實到城鄉、社區?!背青l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兩個重要的落腳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第一,要堅持“社會事務剩余原則”,合理調整政府、居委會(村委)、社會組織的職能設置,調動社會自治力量參與城鄉社區治理。第二,要加強社區基礎設去施建設,目前,全國城市中有18%左右的居委會,沒有辦公公用用房,部分社區公益設施陳舊,無法擔負起應有職責。政府應該加大投入,改善城鄉居民自治組織的基礎設施,為更好地開展居民自治創造物質條件。第三,加大社區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改善目前社區工作者中“老年人多、年輕人少”、“低學歷多,高學歷少”、“女的多,男的少”的局面。在保障待遇和職業晉升的前提下,注重社工專業人才的引進,通過社工人才的帶動,使社區居委會、社工、社會志愿者、公眾聯合和互動起來,促進社區治理水平的提升。

三、結束語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新時代,傳統單一主體的治理已經無法適應社會建設的要求,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參與,需要調動各方力量,為共建共治共享這一目標共同努力。

猜你喜歡
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格局與結局
以天地為格局
打造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農村社會治理格局
“三共”理念下我國城市社區治理政策創新研究
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社會轉型期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實踐和經驗研究
社會治理面臨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
政府主導型社會治理模式下社會組織發展理路
格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