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鍛煉帶在乳腺癌患者術后患側上肢功能鍛煉中的應用研究

2017-07-24 17:19武雪婕劉學華
寧夏醫學雜志 2017年6期
關鍵詞:患側活動度患肢

武雪婕,杜 雪,李 艷,劉學華

功能鍛煉帶在乳腺癌患者術后患側上肢功能鍛煉中的應用研究

武雪婕1,杜 雪1,李 艷2,劉學華2

目的 探討功能鍛煉帶在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功能鍛煉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徒手鍛煉和使用患肢功能鍛煉帶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8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徒手鍛煉,實驗組患者使用患肢功能鍛煉帶,2組患者的其他常規術后護理措施相同。結果 實施前后患側上肢活動度的比較,實驗組患側上肢活動度優于對照組(P<0.05);實施前后患肢指、腕、肘、肩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實驗組指、腕、肘、肩關節功能恢復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施前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實驗組患肢抬高受限和腫脹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前后患者平均鍛煉次數比較,實驗組患者平均鍛煉次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自制患肢功能鍛煉帶對乳腺癌術后患者患肢功能鍛煉進行護理干預,協助患者分階段練習,有效減少患側上肢腫脹,促進患肢功能恢復。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后功能鍛煉;促進患肢功能恢復

在我國,乳腺癌占全身惡性腫瘤的7% ~10%[1],其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手術是目前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方法,術后易出現皮下積液、皮瓣壞死、患側上肢水腫等功能障礙[2]。目前國內主要采用徒手鍛煉的方法進行患肢功能鍛煉,該方法目的不明確,存在盲目性,待瘢痕攣縮或纖維化后造成患側上肢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又在心理、生理上給患者帶來新的痛苦。本研究根據乳腺癌術后早期康復操鍛煉的原則,自制患肢功能鍛煉帶對乳腺癌術后患肢功能鍛煉進行護理干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抽取2015年8月-2016年3月在寧夏某三甲腫瘤醫院腫瘤外科住院進行手術的乳腺癌患者。納入標準:①病理證實乳腺癌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②患者知情同意,自愿配合。排除標準:①病理證實乳腺癌而行保乳術;②患者不愿配合。最終納入160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80例,年齡28~68歲,中位年齡43歲。2組患者年齡、發病部位、分期、病理類型、職業、文化程度、經濟狀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2組患者均由護士講解術后鍛煉的重要性,并做示范動作,鼓勵患者自己練習。對照組采用術后康復操進行鍛煉[3],具體如下:①握拳運動(術后24 h),即松握拳;②手腕運動(術后48 h),上下活動腕關節,配合內外旋轉運動;③前臂運動(術后第3天),進行屈肘、伸臂鍛煉;④肘部運動(術后第5天),肘部以腰為支撐,手臂抬高放置對側胸前,兩側交替進行;⑤抱肘運動(術后第7天),健側手握患側手肘部,抬高至胸前;⑥松肩運動(術后第9天),向前、向后旋轉肩部;⑦ 上臂運動(術后第10天),上臂抬高盡量與地面平行;⑧頸部運動(術后第11天),兩手叉腰,頭頸往前、后、左、右及雙向旋轉;⑨體轉運動(術后第12天),左右旋轉上體,手臂前后擺動;⑩抬肩運動(術后第14天),健側握患側手腕至腹前,抬高至胸前平屈,盡力前伸。實驗組采用自制的患肢功能鍛煉帶(由肩部鍛煉帶、前臂鍛煉帶、彈力球、握手套組成)進行鍛煉,具體如下:①患者術后麻醉清醒后,指導患者做握球運動,每次2~3 min,鍛煉次數根據患者體力決定,術后1~2 d可反復做此項運動,主要目的是鍛煉指關節,促進末梢血液循環;②術后第3天,指導患者穿好患肢功能鍛煉帶,患肢握住握手套,上下牽拉前臂鍛煉帶,每次10 min,每天4~5次,可根據患者的體力增加鍛煉次數或時間,主要目的是促進血液和淋巴液回流;③術后第7天,皮瓣基本愈合,可向不同方向牽拉前臂鍛煉帶(禁忌向上牽拉);④術后第10天,皮瓣與胸壁黏附已較牢固,可以接肩部鍛煉帶,指導患者用力向患側拉鍛煉帶,每次20~30 min,每天4~5次;⑤術后第14天,指導患者將鍛煉帶從頭頂繞過用力來回牽拉,也可在頸后進行牽拉,促進肩關節功能的恢復。2組患者鍛煉都要遵循循序漸進,逐漸增加功能鍛煉內容的原則。

1.3 評定方法:肩關節活動度(ROM),ROM是指肩關節運動時所通過的運動弧或轉動的角度[3],在此次研究中,運用ROM作為測量功能康復的客觀指標。使用專用量角器測量健側和患側肩關節前屈、后伸、內收、外展、內旋及外旋的角度,用專用卷尺測量臂圍,以患者不出現不適或疼痛為宜。評價指標:①功能恢復效果,評價術后2個月患側上肢活動度及術后2個月患者指、腕、肘、肩關節恢復情況;②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患者平均鍛煉次數。

2 結果

2.1 2組患者術后2個月患側上肢活動度和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經過2個月的干預后,實驗組術后患者患側上肢活動度與指、腕、肘、肩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2組患者術后2個月患側上肢活動度的比較±s)

表2 2組患者術后2個月指、腕、肘、肩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的比較

2.2 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和鍛煉次數:對照組術后有22例患者患肢抬高受限,14例患肢腫脹;實驗組有8例出現抬高受限,6例出現患肢腫脹。實驗組患者鍛煉次數為(5.125±1.17)次,高于對照組的(3.8±1.17)次,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和鍛煉次數的比較

3 討論

功能鍛煉就是主動或者被動地活動患者的肢體,避免肢體功能萎縮的方法。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是指乳腺癌術后為避免患肢發生淋巴水腫及促進患肢功能的盡快恢復,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依據一定的原則,循序漸進地進行一系列上肢運動[4]。郭鳳仙[2]指出,術后指導督促患者按時、準確地進行功能鍛煉,可以及時觀察到患肢異常情況,為恢復肢體功能贏得時機,是患者上肢功能恢復的重要保證。我科通過查閱大量文獻,根據康復操的原理制作了患肢功能鍛煉帶,可根據患者的術式和術后時間連接使用,鍛煉帶的彈力球可促進掌指關節和指骨關節及肌肉和神經活動;前臂鍛煉帶的設計長度,只能使患肢的前臂在胸前一定范圍活動,限制和避免了上臂過早外展活動而引起皮瓣滑脫。肩部鍛煉帶可以促進肩關節最大程度運動,避免關節功能障礙的發生;切口愈合后各階段練習步驟可交叉進行,有效的改善患肢功能,最終達到功能鍛煉的目的。本資料顯示,試驗組患者患側上肢活動度、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都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患肢功能鍛煉是患者康復的重要環節,可增強肌肉力量,預防粘連,最大程度地恢復患肢關節活動范圍,減少和避免術后殘疾的發生,直接關系到患者今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5]。然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手術切口較大,患者往往因為疼痛不愿自主鍛煉,待疤痕攣縮后,已錯過了最佳鍛煉的時機。據報道,乳腺癌術后患者患側上肢水腫發生率為74%,患肢功能障礙發生率達36%~65%[6]。這與手術切除患側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窩淋巴結及神經結締組織,造成術后易出現上肢水腫、肩關節功能受限等功能障礙有關。研究指出[2,7],乳腺癌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有利于術后上肢靜脈回流及引流液的引出,利于術后上肢水腫的消退。功能鍛煉能促進全身和局部的血液運行,促進病理產物吸收和排除,從而減輕疼痛,加快患肢消腫,有利于肢體功能的恢復,防止廢用性肌肉萎縮、關節強直,減少疤痕攣縮。自制患肢功能鍛煉帶用于乳腺癌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克服了傳統康復操徒手鍛煉的不足,實物的設計,比徒手鍛煉更能調動患者鍛煉的依從性,患者可以根據每個關節的鍛煉時間逐步增加鍛煉動作及活動量,使肩、腕、肘關節達到最佳鍛煉效果,減少術后患肢并發癥的發生。本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自主鍛煉次數(5.125±1.17)次,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8±1.17)次,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也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 趙繼春,韋彩捌,潘春秋.分階段行為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側上肢功能康復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27-28.

[2] 郭鳳仙.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9):232-233.

[3]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90-191.

[4] 王玉龍.康復評定[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20.

[5] 蘆鳳娟.乳腺癌術后患者院外功能鍛煉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廣州:中山大學,2008.

[6] 胡爽爽,宋永霞,洪靜芳.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7):854-858.

[7] 張愛英,李美珍.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方法[J].康復與護理,2008,9(12):820.

關于加注“通訊作者”的要求

為順應國際上的通行方法,更好地體現科研論文作者的分工協作關系,本刊在所發表的論文上可以注明通訊作者。通訊作者必須是論文負責者,對論文的科學性和結果、結論的可信性負主要責任,同時也是本刊和讀者所聯系的對象。本刊要求通訊作者為研究生導師或科研課題的負責人。加注通訊作者的主要內容包括:作者姓名、電子信箱等信息。

10.13621/j.1001-5949.2017.06.0537

寧夏醫科大學科學科研基金重點項目(XZ2015030)

1.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腫瘤醫院腫瘤外科,寧夏 銀川 750004 2.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醫務處,寧夏 銀川 750004

劉學華,Email:wuxuejie3@sina.cn

R473

B

2016-12-15 [責任編輯]王凱榮

猜你喜歡
患側活動度患肢
基于TCA循環關鍵酶測定研究督灸治療早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關節活動度的療效及機制
股骨髁間骨折術后患肢采用特殊體位制動加速康復的效果觀察
NLR、C3、C4、CRP評估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度的比較分析
更 正
一種水墊式患肢抬高枕的設計及應用
腦卒中康復操患者常做好
能量多普勒評價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活動度的價值
團隊互助模式對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
偏癱病人良肢位擺放的秘密
中西醫結合治療脛腓骨雙骨折術后并發患肢水腫的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