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視野下的影像敘事與女性認同

2017-07-29 22:22鄒馨儀
新媒體研究 2017年12期
關鍵詞:電影改編

鄒馨儀

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南寧 530003

摘 要 媒介引導著傳播者與受眾的思維方式和感知模式,也影響到電影文本改編過程中諸多要素呈現的渠道和效果。以網絡文學改編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和蘇童原小說《婦女生活》改編的文藝電影《茉莉花開》為例,試分析傳統紙媒與新媒體網絡媒體兩種思維導向下電影文本呈現的敘事形態和對女性認同的差異性,分析不同的媒介思維方式對電影改編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 媒介思維;電影改編;影響敘事;女性認同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2-0120-02

1 不同媒介視野下的電影改編

不同的時代語境和媒介思維都會影響電影的改編與制作,麥克盧漢說“電影不僅是第一個偉大的消費時代的伴生物,而且是一種刺激性的廣告,也是一種重要的刺激性的商品”。那么提到消費和商品,不到不讓人想到關于電影的學科屬性,到底電影是大眾文化還是精英文化,這種爭議同樣也會關聯到電影制作的思維模式和傳播意識的渠道的差異性。拋開這些不談,僅僅是通過意識流的手法和交叉蒙太奇的使用,同樣也會使人進入到一個夢幻、自發、自我的獨立經驗世界,從而得到解脫,上升到審美層面,人也獲得了自由,從而經驗也得到了出人意料的滿足,這也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使用與滿足的理論。

廣義的媒介思維指的就是社會主流媒介語境下的人們的思維習慣,如印刷文字為主的報刊雜志,紙媒承襲著傳統的思維習慣,日常生活和思維習慣呈現出一種靜態、內斂的節奏,嵌入了意識流的文學手法,因此蘊含了深邃廣闊的感情世界。到互聯網傳播成為主流媒介的時候,整個時代呈現出“重商”的態勢,近幾年內雙十一的爆紅以及巨額交易量就印證了這一觀點。因此消費思維呈現出快速、沖突、無序的特點。在這種主流的媒介環境下,個體的差異也會被放大。

不同的身份認同體現在電影畫面與情節中,其背后都有不同媒介思維給予支撐。而“懷舊”作為一種普遍認同情緒的編碼,在別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淚,很能引起受眾的共情與角色代入,完成一次解碼?!盾岳蚧ㄩ_》和《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下簡稱《致青春》)都是以女性視角為渠道,當觀眾在進入不同的女性故事里,懷舊成為一種手法,但懷的卻是自己的“舊”。分析不同媒介思維下的女性電影,也提供了一種新的電影分析方式。

作為典型的媒介轉換,電影改編不僅僅是從文學作品到電影作品媒介樣式層面的轉換,在敘事手法與故事勾勒方面,媒介思維也會產生影響。麥克盧漢認為“媒介作為文化的直接載體,也塑造了文化形態”。蘇童的原作及改編成的電影《茉莉花開》,是印刷時代的媒介思維的產物,情節走向沖突合邏輯,情感表現非常含蓄,講究留白,而辛夷塢的網絡小說改編電影《致青春》是網絡時代的媒介思維的產物,體現著商業氣息濃厚的消費產物屬性。

蘇童在文人墨客皆揮筆描繪的姑蘇水鄉長大,受到傳統的生活習慣和家庭模式的熏陶,接受的也是較為傳統的文化感知模式,強調的也是內斂的情感體驗,改變成電影之后,影像敘事的魅力就在于一種內斂、含蓄、真實的深度感受。電影里阿茉的綠色旗袍搖曳在朦朧的昏黃光影里,話劇盛行的年代,老上海華麗的小舞臺,挺立著有質感的立麥,花露水在那個年代對女性來說相當于摩登女郎的標配,還有那首耳熟能詳的民謠《茉莉花》,這一切都呈現出一種老舊溫存、頗有古風的優雅韻味和藝術情懷。

辛夷塢在電視普及時代長大,也在網絡時代進行文學創作,除了需要把握傳統文學創作基本要領,最重要就是能夠迎合大眾的審美情緒,滿足他們的視野期待。因此點擊量在某種程度上就顯示了網絡文學作品的熱度和人氣,因此她的創作在一定程度上就要追求讓人眼前一亮的畫面造型。比如在描寫阮莞出場,阮莞五官清秀,身材苗條,氣質出眾。在時尚市場上表現的鮮活、美麗、得意的動物性的一種視覺刺激投射在熒屏上,就是女性性感視覺消費體驗。

另外,《致青春》表現出一種非常主觀的情緒邏輯的主線,只有這種主觀的情緒主線才能讓故事情節繼續往下發展。任性、自我的鄭微愛上了高冷沉默的陳孝正,各種搗亂糾纏以后無效,又開始心血來潮地玩其他游戲追求陳孝正,朱小北不顧一切地砸店退學,多年以后卻成為著名的少兒學習培訓師,林靜妻子發現其外遇后的自殘行為,這些情節的推進都是帶著一種主觀情緒的爆發進行,外化為激烈的沖突,但是這種應接不暇的畫面,快切的節奏也導致了藝術性的缺席。而在《茉莉花開》以日常生活的變遷為敘述線索,阿茉懷上孩子以后被拋棄,明星夢破滅,家庭氣氛陰冷詭異。茉的孩子莉倔強獨立,性格桀驁,一心想要離開這個沒有溫暖的家,不顧家庭的反對與水泥廠工人鄒杰結合。但是她卻沒有生育能力,于是更加喜怒無常,甚至懷疑丈夫與養女花有染,鄒杰承受不了家庭的碾壓和妻子的猜忌臥軌自殺,養女花因為自身家庭的不幸福想解開這幾代人不幸福的謎團,因此即使丈夫有外遇,她通過艱難的內心掙扎最后選擇了原諒,與女兒平靜相依。這種細膩、真實的生活場景描寫傳遞出信賴、樸實的生活情感,并且電影在整體上始終保持了如一的感情基調。

2 不同媒介思維導向下的女性認同

印刷媒體對文化的傳播,有著日常生活的真切樸實的質感,著眼于描述當下的現實生活與時空的緩慢變遷,情感投入的方式細膩深沉。而在新媒體時代,距離已經無法成為阻隔傳播的屏障,遠距離的事件進入到日常的傳播內容中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對近距離的發生的真實事件和傳播內容減少了關注度和信任度,人們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看見博人眼球的新聞事件,這也反映了受眾的窺探心理和視野期待值不斷飆升的現實。

因此各種偽善、煽情、負面、災難性符號充斥在傳播內容中,以此來反襯我們寧靜的生活?!吨虑啻骸分械膲櫶?、車禍、斗毆、同情、自殘這些情節大面積出現在網絡小說中,成為一種消費題材??梢?,不同的媒介思維導致的影響敘事的呈現方式大有不同,《茉莉花開》基于老上海的懷舊風情以及三代女性對幸福的求索來反應一種人性的超脫和升華,這種內化的感受讓人久久思索?!吨虑啻骸分械拇_也有很多懷舊的元素,80年代的衣飾、場景復原、當時的流行歌曲也有著聲畫合一的效果,但是它的內核是網絡時代的消費外現,是對青春的一種虛構性消費。

雖然《致青春》與《茉莉花開》都以女性視角渠道,但兩部電影表現出女性認同大不一樣。認同一詞,指的是對自己的價值取向和情感歸屬進行確立,歸類并保持建立一個精神框架的行為。從《茉莉花開》可以看出的女性認同是堅忍的探索和上進,三代女性都為找到人生的存在感和幸福感發出了不同的探索,盡管有許多失敗和傷害,但是有一種堅持隱忍的精神內核支撐著她們,生活于她們是一場甜美的騙局,但是這種女性認同讓她們在屢屢受騙之后依然對生活做出積極或者消極的保護自我的回應。而消極的回應也由于自身認同感的局限性?!吨虑啻骸分械呐远急憩F了一種不顧一切追尋的價值取向,她們所呈現的女性認同感契合這個商業性的消費時代,帶有很強的侵略性,外化在影片中就是任性,沖動和不顧一切,例如鄭微的任性和自我,阮莞決心墮胎開始新生活卻因為一場演唱會而喪命。

這兩種女性自我認同是兩種維度,《茉莉花開》表現出女性認同與歷史、經驗和感受有關,而《致青春》表現出的女性認同是一種關注當下,自我主義,極力爭奪的外化呈現。

參考文獻

[1]吳瓊.凝視的快感:電影文本的精神分析[M].北京:中國人大學出版社,2005.

[2]克勞斯·布魯恩·延森.媒介融合:網絡傳播、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三重維度[M].劉君,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3]邵金峰.茉、莉、花與女性解放之途——談影片《茉莉花開》的深層意蘊[J].電影文學,2008(7):81-82.

[4]屈雅紅,王燕.對《茉莉花開》里兩性關系的女性主義分析[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51-54.

[5]李友云.媒介思維視野下的影像敘事與女性認同——以《城南舊事》和《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為例[J].當代電影,2014(12):159-161.

猜你喜歡
電影改編
好萊塢動畫電影改編中國文化資源研究
多維視野觀照中的矛盾與張力闡釋
從英美哥特文學電影改編看文學的影像化
以《歸來》為例探討文學電影改編藝術
《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改編模式研究
論影片《鐵皮鼓》對原作思想藝術價值的保留
網絡小說《鬼吹燈》系列的電影改編研究
審美文化視域下莎士比亞悲劇的電影改編
鬼狐的淡隱與現世的凸顯
莫言小說電影改編的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