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錄片的大眾化思考

2017-07-29 22:27高輝
新媒體研究 2017年12期
關鍵詞:時代感大眾化選題

高輝

甘肅省平涼市廣播電視臺,甘肅平涼 744000

摘 要 隨著電視業的發展,電視紀錄片越來越受到觀眾的喜歡。紀錄平常人生活的紀錄片,對平民百姓生活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很多電視工作者紛紛把鏡頭對準了身邊的凡人小事,開始紀錄平淡而瑣碎的生活。文章就紀錄片大眾化的選題和創作進行了粗略的探討。

關鍵詞 紀錄片;大眾化;觀念;選題;時代感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2-0124-02

在業內,電視紀錄片一直都是“一群精英做給另一群精英看的”。但“精英”做出來的文化產品,如果無法得到大眾的普遍認可,就不能產生廣泛的傳播效果,也不能取得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就造成了紀錄片生產和市場化之間的矛盾性。

作為世俗社會文化形式的大眾文化所體現的是一個社會的普遍價值觀,是普通人都能夠達到的基本道德,是一個社會各種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大眾文化,無論在審美形式上還是價值取向上,都是低門檻的,是日?;?,是大多數人易于并樂于接受的,因此也是主流的。精英文化如何滲透到大眾文化中,得到大眾的積極贊同,是電視紀錄片創作面臨的現實課題。尤其在當前紀錄片創作限于資源、專業、資金、人才緊缺的困境中,紀錄片的這種需求就顯得尤為迫切。

《東方時空》的制片人陳芒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生活的主體是人,人的主體是老百姓。我們到社會底層拍片子的時候常常有人問:‘你們拍我們干什么?中國的老百姓總覺得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不值得上電視。而我們恰恰要讓他們成為《生活空間》的主人公?!?/p>

1 大眾化的核心

電視紀錄片大眾化的核心是人文關懷,關注人,關注人的情感,關注人的命運一直都是紀錄片創作的永恒主題。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當今社會,這種人文關懷的現實題材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2 大眾化的表現特征

(1)平民化。是指紀錄片工作者樹立起人文關懷的創作理念,以平民化的視角,故事化的結構方式來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2)生活化。是指電視藝術語言要具有真實性、通俗性,使藝術生活化。紀錄片的取材來自生活本身,反映的是真實的社會生活狀況,真實的人物生存狀態。但也是經過藝術加工的生活真實。19世紀俄國文字批評家,美學家別林斯基:在活生生的現實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確切地說,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現實里。

(3)日?;?。用技術手段紀錄老百姓日常的活動,紀錄生活的本真。而隨著DV攝像機和手機日漸普及,自媒體時代的來臨,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成為生活的記錄者,從而使紀錄成為一種日常的生活方式。

3 大眾化的創作理念

(1)題材平民化、生活化。首先,要轉變觀念,積極探索新的歷史時期和社會環境下的紀錄片創作之路。改變觀念對電視人來說挺難的,因為紀錄片的生產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制作周期,有些甚至需要幾年的跟蹤攝制,要花費和消耗巨大的人力、時間、經費,而這樣創作出來的紀錄片,目的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獲獎。為了這個目的,大部分紀錄片鏡頭所關注的都是處于地理邊緣的邊緣群體和邊緣文化,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以少數民族、游牧民族、部落首領、宗教領袖、僧侶道士、啞巴弱智為創作題材的紀錄片層出不窮,這些具有神秘和獵奇色彩的紀錄片絕大部分都在業界獲得了較高的榮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這些邊緣題材出現枯竭的時候,當那些獲得高層次殊榮的紀錄片已經無法復制和超越的時候,紀錄片也就陷入了資源緊缺的低迷狀態。當電視人挖空心思、踏破鐵鞋去尋找所謂奇缺資源的時候,往往就忽略了發生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那些唾手可得的、鮮活的資源,那些老百姓真正感興趣人和事。于是紀錄片的創作者們開始重新梳理和反思自己的創作理念,學著用平和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慢慢發現身邊那些稀松平常的生活也是有價值可挖掘的,于是開始嘗試著把鏡頭對準更普通的人和事。如紀錄片《棒棒語錄》,就是選擇了遍布山城重慶大街小巷的臨時搬運工——“棒棒軍”為拍攝對象,“棒棒”是一群靠一根竹棒和肩膀生存的賣苦力的人,他們生活艱辛,但誠實可靠。影片記錄了“棒棒”們真實的生存生活狀態。通過觀看影片,讓更多的人加深了對“棒棒”的了解和認識,也糾正了對他們的偏見;紀錄片《歐陽女的回家路》講述了一個被人販子拐賣的女孩兒20年艱辛的尋親故事;紀錄片《沙左》說的是一位放棄演藝生涯的年輕人,回鄉開辦沙左咖啡館的一段創業和情感歷程;紀錄片《破車里的幸?!分v述的是兩位普通的老人家的一段65年的婚姻歷程,他們經歷過分居,吵架,冷戰,最終還是磕磕絆絆走過一生;紀錄片《幼兒園》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幼兒園原汁原味的生活畫卷,這部片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兒童世界是成人世界的價值觀的折射,同時也提醒我們作為成年人的責任。諸如此類的紀錄片,它們反映的是我們生活中每天都在發生的人和事,風格純樸自然,但這些平凡的故事中卻蘊含著豐富的哲理。這些關注主流群體、民生、教育責任與良心,揭示真誠與人性的紀錄片,讓每一位觀眾都能產生共鳴。因此,紀錄片題材的回歸是電視發展的必然結果。

(2)要有鮮明的時代感。紀錄片的創作者要真正樹立觀念上的時代感,這不僅指紀錄片在選題上的時代感,還是指紀錄片編導的情感觀念、制作技術是否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符合大眾的欣賞口味。如:紀錄片《離鄉的回回》,它記錄了“十二五”期間寧夏回族自治區35萬生態移民中一個回民村莊——吳忠市馬高莊鄉陰洼村的移民遷徙過程。從選題上,這部作品關注的是一個大家普遍關心社會熱點問題:生態和移民搬遷。反映了在搬遷過程中政策與民族習慣,年輕人和年長者不同的觀念沖撞,在傳統習俗中加入了很多時尚元素,題材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時代感。而從紀錄片的拍攝制作上說,它使用了很多全景式又富有深刻含義的長鏡頭,如片頭中馬景歸老漢手持羊鞭在一個拱形的山梁上走走停停地向遠方眺望的鏡頭,還有馬阿訇離開清真寺時開著摩托車一步三回頭,想再多看一眼清真寺的鏡頭,讓人深切地感受到了穆斯林對故土的眷戀和不舍之情。

(3)主題的平民化?,F實題材的紀錄片要敢于表現普通人的缺點,反映普通人的情感和他們真實的需求與訴求,對人的深層心理的挖掘,心理表現,要找到大眾認同感,而不能因為政治需要一味地拔高,把主觀意識強加于人。在主題把握上應當盡量深刻,富有哲理。主題來源于生活,內容是核心,形式是外衣。首先把握新,內容要新,新的時代下新的觀念,一定要有與以往不同的地方,才能夠吸引人。主題好壞,受眾不同,認識不同,應站在相對庸俗、知識層次較低的角度去選材,要盡量靠近生活,邊拍邊發現主題,挖掘其文化味,人性味和哲理性,用較強的文學功底來渲染主題,最后有一個總體歸結,使節目看起來雅俗共賞。如紀錄片《雨果的假期》:雨果的母親柳霞,失去了丈夫而無力撫養孩子,在社會的資助下將雨果送到了無錫免費接受教育。柳霞終日苦悶,馴鹿和酒成了她思念孩子的寄托。在一個冬天的假期,雨果回到了家鄉。此時他已是一個13歲的少年了,面對不斷用酒精麻醉自己的媽媽,雨果該何去何從?紀錄片《被遺忘的時光》則將鏡頭瞄準社會上慣常受到冷落的失智老人。環繞幾個家中有失智老人的家庭,以細膩鏡頭,記錄現今社會鮮為人知的角落。

(4)找到熱點、趣點、視點和賣點,讓紀錄片顯得有趣。熱點是大家都關注的,流行的。趣點是紀錄片的故事講得,做的有意思。視點是大眾觀察或分析事物的著眼點。賣點是商業需要收視對象的定位,體現老百姓的心聲,觀念和思想。在拍攝過程中要盡量找到一些興趣點。如紀錄片《離鄉的回回》中,馬景歸的兩個孫子當摩托車內胎當呼啦圈轉,吊在柳樹上打秋千的情景;紀錄片《雨果的假期》中,柳霞在墻上做手影讓眾人猜;柳霞拉著雨果的手說“你是祖國的兒子,我是一個土刨子,我是一個養馴鹿的人,你千萬不要把我給忘了”的情景;在馴鹿站讓兒子騎馴鹿;和兒子踢足球踢不過坐在地上耍賴;雨果離開時,柳霞向兒子張口借兩塊錢,最后向兒子立正、敬禮的小細節等;紀錄片《幼兒園》里孩子衣服總也穿不好,鞋帶系了個死結,摞不上板凳還氣的發脾氣;孩子用衛生紙擦皮鞋、飯菜潑了滿腿都是,扮成球迷為中國隊加油;最后被接走的孩子瞻前顧后、躁動不安的小細節,等等。這些興趣點就是那些真實的富有生活情調的生動的小細節,而這些小細節就是最能引起觀眾共鳴的興趣點,這些生動、難忘的小細節能讓紀錄片看起來更有意思,更能起到深化主題、引人入勝的作用。紀錄片創作者需要具有平民意識,要把自己當作一個普通人,以普通人的心態去發現真實生活中的樂趣所在,把視點再放低一些,就能迎合大眾的觀賞的情趣,會更受歡迎。

電視紀錄片大眾化發展,讓普通老百姓走上熒屏,成為電視的主角,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大眾傳播的必然趨勢。挖掘我們身邊兒的凡人故事,再現真實的生活原生態,從而發現蘊含在紅塵中的生活智慧和人性光輝,更是電視工作者責任。

猜你喜歡
時代感大眾化選題
新媒體技術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影響研究
新時期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進路徑研究
新年刊
選題有誤
以鮮明的時代感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參與
大眾化時代的內在困境
與時俱進 創新載體 切實提高反腐倡廉活動實效
如何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針對性、實效性
用大眾化方式推進理論大眾化
確定選題,渲染氣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