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音樂課我們該做些什么?

2017-07-31 09:47鄭媛
博覽群書·教育 2017年5期
關鍵詞:八分音符聲勢表現力

鄭媛

近日,參加了關于音樂“核心素養---新常態課堂”的觀摩學習,觀看了海峽兩岸基于核心素養,不一樣的音樂課堂。

一、核心素養------育人目標、教育本質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音樂“新常態課堂”,自然離不開“核心素養”這幾個關鍵字。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什么是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與音樂學科相關的:

其中第一大領域“文化基礎”中的“人文底蘊之審美情趣”,讓學生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

核心素養中的“文化基礎——科學精神-----勇于探究”需要我們在課堂上呵護個性發展,鼓勵孩子們的音樂創造。

核心素養中的第二大領域“自主發展——學會學習”需要我們在音樂課堂上多指導學生怎樣自主學習,小組互助學習。

這逐條逐句都與音樂學科相關聯,都需要我們音樂教師來完成。

現場展示課,臺灣專家們的靈動課堂,點亮了我們心中的理想教育。那么,何為核心素養下的音樂課堂?讓我原本模糊的概念更加清晰了。

二、不一樣的臺灣課堂

1.親近幽默、潤澤童心------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

作為一個聽課者、旁觀者,聽臺灣老師上課,“輕松、快樂”油然而生。課堂笑聲滿溢,學生會被老師幽默風趣的話語所逗樂;會被夸張、極具表現力的示范所折服;會被每一處都精心設計過的課堂習慣訓練所吸引。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

課堂中,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地把幽默藝術運用于課堂,用幽默的語言來進行教學,可以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創造有利于師生情感溝通的樂學情境,在歡快輕松的氛圍中集中學生注意力。試想,這不就是提高教學效率最重要的方式方法嗎?學生樂于聽,才能進行學,幫助學生高效的接受和消化學習的內容。

幽默,絕對是一座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走上這座橋,教師與學生間將不會再有深深的隔閡。不過,幽默只是課堂中的“佐料”,而不是“主菜”,在合適的時機適當運用即可。

2.知識容量小、能力訓練廣--------知識技能為載體的能力培養課堂

黃世杰老師在他的講座中講述了時下教師的一些現狀:忙、茫、僵化、平庸化等。因為工作忙,變得茫然;因為沒時間用心思考、疲于各種應付,變得僵化;最后變得平庸化。黃老師還用一個圖片風趣的反映了教育中的另外一個問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抱著一個比他身體大幾倍的奶瓶喝奶。教師在課堂中沒有考慮現實情況,總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教給學生,而沒有考慮學生真正需要什么?就像圖中所示,這個嬰兒能喝下這么多奶嗎?他會不會被嗆到嗎?

這副圖,這個例子,再加上現場所展示的臺灣音樂課堂,讓我意識到,為什么觀課之初我在質疑,臺灣課堂圍繞一個小知識點------分辨拍子的學習,就要花去整整一節課的時間?而我的課堂大約10分鐘就完成。

同一知識點,我的課堂只重在孩子能聽辨,而他們的課堂則是感受,體驗,有了這樣的拍點感覺后,去分辨拍子,最后鼓勵表現。讓學生不光能分辨拍子,還能根據不同的節拍感覺去表現音樂。

細心思考,每一個小知識點不都需要層層深入,落實到底么?我們的教學不能只停留的表層,知識的掌握只是我們裝飾的表層膚色,而知識背后的能力訓練才是肌膚內里的血脈。

想想,短短的40分鐘,環環扣中核心素養中的要求:

學習拍號----讓學生具有藝術知識的積累;

課堂上合作參與-----讓學生具有發現、感知、欣賞音樂美的意識,自主學習,小組互助;

鼓勵學生創編動作表現音樂-------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個性發展,鼓勵音樂創造。

這不就是我們所追求的音樂課堂么?在愉快的環境下,進行一連串以孩童為中心的學習活動,孩子成為的學習主體;音樂課堂應該啟發兒童潛能,開發兒童對藝術學習的興趣,提升藝術知能及鑒賞能力,陶冶生活情趣,啟發健全人格發展。

三、扎實高效的內地課堂

深入挖掘、翻轉課堂:

現在的音樂課堂中,我們還會出現只注重書本知識,缺少對歌曲的挖掘思考。解翔老師的《八分音符》這節課,顛覆了我們傳統的教學流程:以學唱為主線,通過學唱、突破難點而掌握各種音樂知識及演唱技能。

解老師將常態課堂倒敘呈現,先提煉本課的難點的“八分音符”,從難點入手,設計一系列多彩的音樂體驗活動,將八分音符這個知識點做深做實,不光會認它;會讀它;會聽辨它,還會表現它。最后,出示本課歌曲自學唱,會發現歌曲中的難點-----八分音符,碰見它的出現,孩子們迎刃而解。整節課輕松、流暢,通過前面對附點八分音符的深入體驗學習,孩子們在歌唱中沒有遇到瓶頸而畏懼演唱,不光唱得準確,而且更加自信大方的表演了!

四、體態聲勢細節化、潛移默化助表現

聲勢練習是現代音樂教學中的一種運用較為廣泛,影響比較大的教學方法之一。什么是聲勢?即能夠發出聲音的姿勢動作。單純的聽覺體驗比較抽象,聲勢教學法把音樂和感官統一起來,將音樂植入動作化語言中,形成對音樂的具體體驗。

恰當:

音樂是聽覺藝術,欣賞者從聽覺感受音樂后,還得通過聯想,進行再創造。在頭腦中形成想象性形象。聽覺感受的是聲音,頭腦中出現的是想象性形象,心靈上受到震撼的是情感。這不正是核心素養中----“發現、感知、欣賞美的基本能力;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教學實施的過程嗎?

有效:

還能發現,他們課堂的每一次聲勢訓練不單單只是表現、創編,教師把自己的課堂當作表演般演繹著。一個表現力強的人可以吸引他人目光,教師富有表現力的授課自然能吸引孩子,提高聽課效率。同時他們也注重孩子的每一次細節展示,細到每一次拍手動作的糾正、每一瞬間表情的表達等等,將學生的表現力訓練融入到每一次音樂活動中,真正把聲勢訓練做扎實。試想,每節音樂課,孩子們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具有表現力的完成每一次音樂活動,一段時間后,他的表現力還會弱嗎?

以上課堂中的,無論是聽覺體驗、聲勢表達、合作創編及表現力訓練等等,教師為學生設計的種種音樂活動不都圍繞著“能力”二字嗎?無錫市音樂教研員張蓮老師在總結中用一句話概括了音樂的核心素養:“音樂能力的綜合”!只有我們環環做實孩子們的音樂能力訓練,就能“讓音樂屬于每一個人”!

猜你喜歡
八分音符聲勢表現力
如何增強聲樂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如何通過線描畫提高幼兒觀察力和表現力
論利蓋蒂鋼琴練習曲(第一卷)之節奏組織
借助柯達伊教學法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雷聲與閃電
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談電視劇音樂的藝術表現力
論民族聲樂的聲音表現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