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兒外周血血小板相關抗體和白細胞介素18的檢測結果分析

2017-08-02 01:39李慧霞
河南醫學研究 2017年13期
關鍵詞:介素特發性紫癜

李慧霞

(鄭州兒童醫院 血液腫瘤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急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兒外周血血小板相關抗體和白細胞介素18的檢測結果分析

李慧霞

(鄭州兒童醫院 血液腫瘤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 分析急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患者白細胞介素18(IL-18)與外周血血小板相關抗體(PAIgG)的檢測結果。方法 選取2014年8月至2017年1月鄭州兒童醫院收治的ITP患兒60例為研究組,同期健康體檢兒60例為對照組,采用ELISA法與流式細胞儀檢測血漿中IL-18含量與PAIgG表達量,血小板(PLT)數量采用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檢測。結果 治療前,研究組IL-18、PLT與PAIgG與對照組和治療后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PAIgG表達量明顯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PLT數量和PAIgG表達量呈負相關,PLT數量和IL-18含量呈正相關,PAIgG表達量與IL-18含量呈負相關。結論 在急性ITP患兒外周血中,PAIgG表達量和IL-18含量具有一定的相關性,IL-18檢測能有效反應急性ITP患兒外周血中的PAIgG表達量變化情況,可見IL-18與PAIgG在急性ITP患兒發病機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白細胞介素18;血小板相關抗體;急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白細胞介素(IL-18)屬于新型細胞因子,其分布較為廣泛,而且具有多樣化的生物學活性,在介導炎癥和機體免疫功能調節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血小板相關抗體(PAIgG)對急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的診斷有較高的敏感性。為進一步探討ITP患者IL-18與PAIgG的檢測情況,本研究選取60例ITP患兒為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至2017年1月鄭州兒童醫院收治的ITP患兒60例為研究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2~12歲,平均(4.6±2.2)歲;其中,白細胞數為(5.8±2.4)×109/L,紅細胞數為(4.0±0.9)×1012/L,血紅蛋白為(133±15)g/L。選取同期健康體檢兒60例為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2~11歲,平均(4.2±2.1)歲;其中,白細胞數為(7.0±2.5)×109/L,紅細胞數為(6.4±1.1)×1012/L,血紅蛋白為(155±10)g/L。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血小板(PLT)可采用5分類血球計數儀進行檢測,PAIgG可采用FCM直接法進行檢測。IL-18檢測:選取對照組與研究組治療前后肝素抗凝血5 ml,在室溫條件下靜置30 min后予以離心分離,在-70 ℃的環境下對血漿進行保存。采用ELISA法檢測IL-18含量,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2 結果

2.1 IL-18、PLT與PAIgG 治療前,研究組IL-18、PLT與PAIgG與對照組和治療后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PAIgG表達量明顯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和研究組治療后IL-18含量和PLT數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IL-18、PLT與PAIgG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治療后比較,bP<0.05。

2.2 研究組PLT、IL-18及PAIgG的相關性 治療前后,PLT數量量和PAIgG表達量呈負相關,PLT數量和IL-18含量呈正相關,PAIgG表達量與IL-18含量呈負相關。

3 討論

臨床中,ITP屬于常見出血性疾病,PLT降低與皮膚黏膜出血等是其主要特征,發病群體多以兒童為主,具有較高的發生率,易引發小兒出血、畏寒及發熱等癥狀表現[2]。有數據資料顯示,大多數ITP患兒都屬于急性發病,其病情通常會在半年時間內得到緩解[3]。PAIgG存在于ITP患者體內,使其PLT更易破壞,在大多數患者循環血液中具有針對血小板的抗體,IgG占大部分[4]。從上述結果中可看出,PLT與PAIgG表現為負相關,說明診斷ITP時,PAIgG是必不可少的指標之一。本研究結果和上述研究報道相一致。IL-18生物學功能具有多樣化特點,是一種免疫調節因子,其應用前景較好[5]。從結果中可以看出,對照組IL-18含量明顯高于研究組治療前(P<0.05),說明PAIgG表達量與IL-18含量呈負相關。

總之,在急性ITP患兒外周血中,PAIgG表達量和IL-18含量具有一定的相關性,IL-18檢測能有效反應急性ITP患兒外周血中的PAIgG表達量變化情況,可見IL-18與PAIgG在急性ITP患兒發病機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1] 邱偉東.急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兒外周血血小板相關抗體和白細胞介素18的檢測結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6):116-117.

[2] 滑勁詠,陳研.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Treg細胞及相關細胞因子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1):85.

[3] 陳玉梅,潘建玲,毛媛,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病時白細胞介素-18與血小板數量相關性研究[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1,21(1):165,167.

[4] 伍昌林,朱奕,王前,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CD1d(hi)CD5+CD19+調節性B細胞的變化及意義[J].臨床檢驗雜志,2013,31(3):181-183.

[5] 李仲笑,梁惠如,羅錦雄,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白細胞介素-35白細胞介素-17的檢測和臨床意義[J].實用醫技雜志,2014,21(7):705-706.

R 725.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3.029

2017-02-16)

猜你喜歡
介素特發性紫癜
維生素D聯合GnRHa在特發性性早熟患兒中的應用
兒童過敏性紫癜IL-17、HPV-B19檢測的臨床意義
心力衰竭患者白細胞介素6、CRP表達水平與預后的相關性探討
吸煙對種植體周圍炎患者齦溝液中白細胞介素-1β表達的影響
特發性腹痛一例
蒙藥治療干燥綜合征伴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例
白細胞介素17在濕疹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激素在過敏性紫癜的應用
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
特發性矮小患兒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